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贴图]教师节快乐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9905)
|
-- 作者:马沙
-- 发布时间:2007/9/10 10:25:20
-- [贴图]教师节快乐

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7/9/10 10:37:05
--
马沙,我也想贴张图上来,找到了一张很有味的贺卡,却找不到那个“另存为”,在电脑学习班学的又都不记得了!哈哈!是健忘症还是老年痴呆症?     
|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9/10 10:48:12
--
在图片上点右键
|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9/10 10:54:45
--
祝山人老师、网宝早日恢复健康!教师节快乐!

|
-- 作者:马沙
-- 发布时间:2007/9/10 11:02:11
--
蠢得死!问同哥!
|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9/10 11:08:52
--
以下是引用马沙在2007-9-10 11:02:11的发言:
蠢得死!问同哥! 莫骂人,你看清楚人家已发上来了!
|
-- 作者:七星女
-- 发布时间:2007/9/10 12:34:03
--

|
-- 作者:小草
-- 发布时间:2007/9/10 12:36:45
--
|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9/10 13:55:37
--
红网9月1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张莹 实习生 张祥)一个大家庭,祖孙五代,50余人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91岁的易家襄老人,曾是长沙市一中一名普通教师,但他的家庭绝不平凡,从19世纪开始,“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环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家庭。<--PIPAD BEGIN--><--PIPAD END-->昨日,记者慕名寻访,清水塘附近居民都说:“要寻找教育世家,易老师一家最合格了。” 曾伯祖父是清朝教育改革家郭嵩焘 昨日上午,当记者踏入易家襄老人家中,恰好碰上易老的两个学生前来祝贺教师节。凑巧的是,两位如今已经双鬓斑白的学生中,曾仲德曾是长沙市一中的副校长,刘俊明曾任市委党校校长,再加上易老的老伴郭道光老人,以及曾在长沙市第15中学任教的女儿易扬仑,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聚会”。 “我的岳父就是我的姑父,所以我家和我老伴郭道光家可以看作是一家。”从老人的祖辈到孙辈,易家襄老人说这个大家庭中从事教育工作的不少于50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也有大学教授。 郭道光老人的曾伯祖父是清代第一位驻外使节(驻英公使)、教育改革家郭嵩焘。父亲郭德垂,是长沙当年著名的化学老师,被誉为“郭化学”。弟弟郭道晖,是北京大学法理学博导,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而易家襄老人的教师情结,始于大伯父易克臬。他是易家第一代教师,清朝毕业于北京译学馆,民国时曾任湖南教育司司长、北京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从18岁教到70岁 幼年时期的易老,生活在上海,湘籍知名人士章士钊等是家里的座上宾。抗战爆发后,父亲回到长沙。1934年,18岁的易家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现长沙市一中)。因为交不起学费,他被迫到乡下教书攒学费。一年后,易家襄再次考上了这所著名的中学。1949年9月,易家襄回到一中担任政治、历史教员,一直干到70岁退休。 郭道光老师则是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从1941年起就在文庙坪小学、铜铺街小学等任教,解放后还任过当时的长沙市西区文教卫生科长、湘江师范副校长。 后辈接过教育接力棒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易老的儿子易扬中、女儿易扬仑、外甥杨益、孙女易奕也不约而同成为了教师。 易扬仑说,是父母两人做出了表率,让她从小就觉得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2000年,易扬中的女儿易奕从苏州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又回到长沙,在湖南师范大学教书。 如今,易家襄老人家中仍是略显简陋,没有豪华家具、昂贵家电的影子,最显眼的摆设都是学生们送来的字画。“教师是清贫的,又是最富裕的,因为有很多学生会把老师的音容相貌印在心中。”易扬仑的话,代表了这个教育世家全体成员的心声。 [稿源:红网综合] [作者:张莹 张祥] [编辑:刘松杨] 我们知青中也有许多是教育世家啊!<--正文结束-->
|
-- 作者:马沙
-- 发布时间:2007/9/10 14:07:34
--
我们知青中也有许多是教育世家啊! 这又是一个素材呀.我们安知网中教育世家大有人在.写写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