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分享]“俗俚诗”妙手回春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9491)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9/6 21:03:49

--  [分享]“俗俚诗”妙手回春
“俗俚诗”妙手回春
    俗俚诗一般前几句俗不可耐,最后的“点睛”之笔,却让人拍案叫绝。
    明代徐渭给一幅题为《柳亭送别图》的名画题诗,开头几句是这样的“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哎呀,怎么这样写?太俗了!但最后两句却一鸣惊人:“纵然碧丝千万条,哪能绾得行人住?”
  
清代有个戊边大将叫杨遇春,一次与几个人同游寺庙,见到一尊卧佛躺在那里,似睡非睡。大家恭请杨遇春吟诗助兴,他指着卧佛打趣似地说:“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若陪你睡......”大伙忍不住掩口而笑。只听他又说一句:“江山谁来保!”这一句真是绝唱!
     相传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日进黄昏,远处飞来一只白鹤,他一时兴起,就命众人吟诗一首。有个叫冯修诚的学士即兴赋诗:“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乾隆故意难为他,连声说道:“我让你吟的是黑鹤,不是白鹤!”灵机一动,接着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落羲之洗墨池。”这样白鹤就变成了黑鹤,真是天衣无缝。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7/9/6 21:24:22

--  
清朝有个李调元也非常喜欢写这类诗。有一次,为一位朋友送行,在饭桌上他指着屋檐下的麻雀脱口而出: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这叫诗?众人大笑,他脸一绷,说了最后两句: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好一首政治讽刺诗!末句现真情。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9/6 21:48:14

--  

一富婆做寿,有人献祝寿诗。开首一句为“这个婆娘不是人”,富婆脸色顿变,众人亦大惊失色;第二句为“九天仙女下凡尘”,富婆脸色阴转晴,众人都出了一口长气;第三句为“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又大惊;献诗者不慌不忙念出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于是,满堂皆喜。

一和尚偷吃鸡蛋,此为杀生之事,被人发觉而报告了寺庙主持。主持叫来此僧,准备责罚。此和尚不慌不忙地念出一首诗,“乾坤混沌一口包,也无皮血也无毛,老僧带尔西天去,免在人间受一刀”。于是得免。


--  作者:阳咪咪
--  发布时间:2007/9/6 21:59:46

--  

幽默中赏诗别有一番情趣。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9/6 22:12:03

--  
楼上各位最后一句精彩,而不是“多余的一句”。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9/6 22:17:34

--  

          

       同哥聪明,反应快,妙!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7/9/6 22:20:08

--  
以下是引用一剪梅在2007-9-6 22:17:34的发言:

          

       同哥聪明,反应快,妙!

                                    


“妙”就是多余的。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9/6 22:31:46

--  

       不满意表扬哒别个咯!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7/9/6 22:42:12

--  
以下是引用一剪梅在2007-9-6 22:31:46的发言:

       不满意表扬哒别个咯!

                                  

“咯”也是多余的。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9/6 23:04:46

--  

      小家伙该打屁股!这么玩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