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知青生活拾趣(1)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5687) |
|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8/9 20:09:18 -- [原创]知青生活拾趣(1) 知青生活拾趣(1) 有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模糊,可以淡忘。离开安乡实在已有30年了,有些事情甚至发生在刚下放不久,但是,某些细节总是记得那么清晰,老觉得那么有趣。为什么?仔细想想,却原来,那正是我们宝贵的,美丽的青春时代啊。在那充满幻想和憧憬,无忧无虑的时刻,在那还没开始经历生活磨难之前,什么不是快乐的呢? 过年 抽烟 我们是69年1月下的乡。因为离过年不远了,当时有这样的倡议:“与贫下中农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所以,这一年,我们队的知青基本上都冒回去。我和M被安排在周五婶家,她让我们和她婆婆周二埃姐住一间,一人一个小铺,挤挤式,还可以。 正月初一清晨,我们还在睡梦里,就被户主摇醒:“快起来,快起来!赶早吃年饭啦!”我俩揉着惺忪的睡眼,从暖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抬头一看,外面墨黑的。“就吃什么饭咯,天还冒亮。”M嘟噜着。“就是要边吃边天亮啦!”户主说。我们无可奈何,穿衣下床,应付着吃了一点。到现在,我都还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边吃边天亮"呢? 过了两三天,户主的亲戚家收媳妇,要我们一路去看热闹,喝喜酒。我们很好奇,跟着一起去了。酒席就摆在屋前禾场上,有好几桌。桌子四周摆的长条凳。我们来得较早,找了个安静角落坐下,四处张望:乡亲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没空多久,但见一年轻后生子,直朝我们走过来,双手给我们一人递上一支烟!天啊,这怎么办?我们从来不抽烟,接还是不接?出于礼貌,我们慌忙接下。不料,他上前给我们点烟来嗒!我们只好学别人的样,烟叼在嘴上,霸蛮把烟吸燃了!那是么子烟咯,怕是1角2的红橘吧!我的下一个反应就是呛得直咳嗽,没办法。边上一个社员告诉我,不抽也没关系的。我赶紧起身,跑到边上好远去把气顺了才再回到桌前来。后来听说,你接烟,他就以为你是抽烟的,那就马上要给你点上。哦,原来如此! 甜酒 补回来哒 拍甜酒是安乡老乡们经常做的事。有一天吃中饭前,户主帮我和M一人装了一饭碗冷甜酒。我们高兴得不得了,三口两口就把它消灭了。过了两天,在经过小孩们睡的那间房时,闻到一阵甜酒香。我两四处张望,看到桌上有一个大蒸钵,用木盖子斜盖起,有一把大瓢把从盖缝里呲出来。啊,香味就是从那里飘出来的!我上前一把揭开盖:浓浓的,刺鼻的甜酒味直扑过来。只见好多泡泡鼓在表面,有的地方还带黄色了。正在这时,户主走进来。“还有咯末多甜酒啊?!”我不禁问道。“是啊,那天你们又不吃,现在喂猪哒。”户主回答。“其实我们好喜欢吃的!”“那你们何解不去装呢?”我两无语。出得屋来,我们后悔得要死,连连说:“唉,不晓得可以自己去装哦,还以为冒得哒。晓得是咯样的,那天要多吃几碗就好哒,几好吃的,蜜甜的啊!现在喂猪哒,可惜哒,可惜哒!” 几年后,我在大队当民办老师。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坐在教室后面的寝室里看书,一个学生跑过来喊道:“H老师,我屋里拍哒甜酒,我妈妈要我喊你去吃。”“真的啊?好好好!”飞快跟着她跑到大队部后面她屋里去了。她娘跟我盛了一大菜碗。我毫不客气,稀里哗啦喝下去。一下子就觉得脸上发热了,坐在那里不知所措。我谢过大娘,有点迷糊地直奔学校。当我穿过教室时,坐在里面冒回去的学生睁大眼睛望着我,我听到有人说:“H老师的脸通红的,何解咯?”我重重地倒在床上,心里狠狠地想:“垓次冒吃亏哒,补回来哒,哈哈哈。。。。。。” |
|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7/8/9 20:43:37 -- 那些岁月,那个年代,那些往事,回忆起来蛮有意思的! |
|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8/9 23:22:52 -- 一剪梅;你好! 那时你们真单纯,讲不回长沙就不回长沙,我可没有那么听话!提前回来了!在乡下恰团年饭,有许多说法还是吉利避邪俱多。 拍甜酒,在乡下我们也拍过,都是长沙代去的“药子”。 欣赏此文,谢谢作者的用心的体会。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乡下的生活,虽然时过许多年,一切都在永恒的记忆中。 |
|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8/9 23:39:59 -- 生活气息很浓,谢谢你的好文章! 在农村过春节的知青很少,我一直不理解这要多大的决心啊! 请你能谈谈吗? |
|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8/10 6:58:48 --
谢谢几位版主的鼓励! 农夫兄,同歌兄,我当时冒回长沙过年,除了单纯,确实是“下了决心”。因为我离开家的时候,父亲和很多湖大的老师一样,都在“集体坐牢”,家里只有母亲,身体残疾的姐姐,两个弟弟。那种气氛使人感到很难受。下乡后,思想上好象暂时逃避了什么。既然有倡议,不回去也罢。 |
| -- 作者:异乡客 -- 发布时间:2007/8/10 8:05:01 -- 你的回帖使我记起在桃园村时你们一家,你哥哥在子校教过我,他讲过的故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我的记忆中你们几姊妹都特聪明,我想信他们现在都像你一样很幸福! |
| -- 作者:寒江雪 -- 发布时间:2007/8/10 10:24:00 -- 一剪梅:你好! 一篇佳作!你的文章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我是1988年才离开乡下的,对你的感受我是体会最深的。 安乡过年有南乡和西乡不同的习惯,初一吃‘天不亮的’年饭是南乡人(益阳、长沙、湘潭)的搞法,越吃越亮。而西乡人是年三十吃年夜饭。 乡下结婚不论男女都装烟,是主家的客气,帮忙的人也怕‘得罪’客人,一律都装烟,其实可以不接不抽的,很多人接烟都是出于礼貌。 安乡过年过节有拍甜酒的习惯,刚拍好的甜酒香、甜、不醉人,气温高,没冰箱,放久了就变‘老’了,带酸味,也醉人了。嫰、老甜酒一闻便知。 |
|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8/10 11:07:15 -- 寒江雪:你好! 你的佳作拜读多篇。 所谓佳作,不一定是由于词汇的华丽。我认为其实那都是真情实景。正因为是真情实景,才那么感人肺腑,使得有同样感触的人发出共鸣。不知意下如何? 多谢你的点化,使我对安乡“南边”“北边”的过年习惯有了清醒的认识。也对甜酒的老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谢了! |
| -- 作者:大红 -- 发布时间:2007/8/10 11:38:04 -- 我终于上来了看到这位的文章感受很深使我想起了远久的年月,安乡过年就是那样 |
|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7/8/10 16:34:57 --
异乡客: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