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道州古迹之四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2298)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7/6 22:18:46

--  [原创]道州古迹之四

道县一本书

      在中国版图上,湖南位居要冲,启承南北,连接西东。山水灵秀,人文蔚起,影响中国,至深且巨。省某领导曾这样描述湖湘山水:张家界一幅画,洞庭湖一张碟,道县一本书。

  张家界地貌奇特,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甲于天下,信然一幅画也。洞庭湖衔山吞江,静则波澜不惊、渔歌互答,动则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信然一张碟也。然则,道县何奇,能与张家界、洞庭湖媲美耶?

  道县者,古称舂陵、道州,山水形圣之地也。营山巍峨托九嶷,濂溪澄碧接潇湘。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调雨顺,“人间陶本,天下谷源”(1993年和1995年,国家文物考古队两次在道县玉蟾岩洞口发掘出史前时期的稻谷和陶片,被认为是人类栽培水稻和烧制陶器之始)。道县者,襟带两粤,屏蔽三湘,三省之要冲也。秦皇统一中国,屯兵粮于营道,经营岭表,归化百越,实赖道州。道县者,周敦颐之故里也。濂溪先生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千年理学肇始于此,中国历史为之丕变。道县者,历代志士仁人之贬所也。唐代名士阳城、元结,北宋名相寇准,南宋著名学者蔡元定等,均曾谪贬道州。道县者,古朴蛮荒,民风强悍,革命之渊薮也。三苗之居,皇权莫及,民不聊生,辄举大事,惊闻天下。有此五者,道县一本书,亦信然也。

  道县这本书,集山水文化、史前文化、理学文化、贬官文化和革命文化于一体,丰富多彩,熠熠生辉,不可不读,不可不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蟾岩洞口离我下放的生产队五华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国和世界各国专家会同我国专家共同鉴定,谷种是12000年以前,陶片14000年以前,世界最早的。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7/6 22:37:12

--  回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依朋友安排,前往濂溪故里,拜访理学故乡。汽车西行十公里,来到道山脚下,楼田村旁。一马平川的绿色原野上,道山突兀而起,豸岭、龙山东西两峰并峙。近百户人家鳞次栉比,依山而居。豸岭下,新建的濂溪祠堂内,供奉理学鼻祖周敦颐画像,两厢墙壁上,镶嵌着“太极图画”和《爱莲说》。村西头,龙山脚下,有井一方,泉水清泠晶莹,终年积水不溢,大旱不冰固,名曰“圣泉”。泉旁摩崖石刻,为历代周氏子孙寻根问祖所留记。据方家考证,鲁迅(周树人)、周恩来均为濂溪后裔,祖籍道州。

  绕过村头,登上龙山,山腰有一处天然洞穴,名曰“道岩”。置身洞口,凉风习习,阴森逼人。探视洞穴,深沉幽邃,漆黑无光。导游小姐开启铁门,点亮电灯,洞内顿时晶莹剔透,流彩溢光。洞如巨龙盘绕,穿山而过,继而腾空飞升,直插山顶。残鳞败甲,依稀犹存。洞内悬崖绝壁,钟乳满布,各种造型,栩栩如生。静坐者,如僧面壁;蹲伏者,如蟾迎宾;腾跃者,如鲤扬鳍;仙宫锦瑟,抚之如磬;珠飞宝缀,气象万千。秀山伴丽水,道岩育圣贤。天地造化奇,匪夷何所思。

  然而,圣山道岩未必能免灾祛祸。一九四四年秋冬,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道县两度陷入敌手。日寇先后在道县制造了“万家庄惨案”、“小河边惨案”和“楼田惨案”。其中,“楼田惨案”就发生在道岩龙山。那年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日寇抢掠楼田,村民进道岩躲避。日寇发现村民藏身洞穴,将柴草和辣椒堆满洞口,并用风车向洞里鼓风,结果五百多人被活活熏死。现在,这里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后代,永志不忘。

  告别濂溪故里,继续西行十余公里,来到主峰海拔二千零九米的都庞岭东麓。拔地而起的群峰中,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山腰。这就是被徐霞客誉为“永南洞目第一”的月岩。岩在山腰,自西向东,穿山而过,形成三洞,各呈月形。甫至洞口,仿佛进入一座古老的城门,苍穹半掩,新月在天。移步入洞,举目而望,天空如刀似船,月呈上弦。进入洞底,月形渐圆,终成望月。洞中含月,月中含洞,人动月移,启人遐思。据传,周敦颐曾在此面壁,体悟动静相依、盈亏嬗变。历代名士在此游历,刻石纪游,望月兴叹。他们的足迹早已湮没于衰草之中,那周而复始的“明月”依然中天高悬。

  道县山水秀,招引圣贤居。圣贤居何处,舂陵古道边。次日清晨,友人陪我沿高低起伏的石板古道,寻访先贤足迹。潇水之滨,古城墙上,“寇公楼”傲视而立。寇准乃北宋名相,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因奸臣构陷贬道州司马,越二年再贬雷州。州人敬而怜之,筑斯楼以为念。风雨一楼千古在,潇湘二水万年流。惜乎,蓬蒿封道,铁锁堆锈,雕梁斑驳,鲜为人知。寇公楼如此,其他如古城墙、文昌阁、古戏台等,更是日渐衰败。深感地方经济乏力,文物保护任重。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7/6 23:44:23

--  
道县这本书,集山水文化、史前文化、理学文化、贬官文化和革命文化于一体,丰富多彩,熠熠生辉,不可不读,不可不游。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7/7/7 17:57:43

--  

什么时候去好好读读这本书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7/8 11:04:10

--  

古稻作发源地——玉蟾岩遗址
作者:admin    景点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以下内容为程序代码: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jqjd/GetHits.asp?ArticleID=407">

</script>

1453    更新时间:2005-8-7

<--插入广告JS代码-->

道县玉蟾岩遗址,首次发掘在1993年,1995年第二次发掘,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文化堆积厚1.2——1.8米,出土遗物主要为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及大量的动物遗核,呈现出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面貌,时代约在1万年前。特别在两次发掘中均发现有稻谷遗存,经专家鉴定为栽培种,尚保留野生稻、灿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这也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的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的难得实物资料。此外,出土的火候很低,质地疏松,外表呈黑褐色的陶片,与江西万年仙人洞等遗址出土陶扯均为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制品,对探计中国制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出有重要价值。还令人吃尺的是,在这里发掘出大量的螺壳化石,而且去掉了尾端 ,这说明在古代永州人就懂得吃喝螺了。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7/7/8 17:49:19

--  

不可不读,不可不游。

什么时候我们也去看看?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7/8 18:12:48

--  

这说明在古代永州人就懂得吃喝螺了

今年四月我在道州小巷,就是原古城墻下看到许多妇女、老太婆用小型电动机制作的专门去螺尾机,在不停的加工,的确这是道州的一道名菜,据考古说若干年前原是海洋,这里好多菜长沙没有,灰鹅就是道州食谱中的名菜,本来介绍道州朋友到长沙开餐馆,考察了几次没搞成,码头不理想,菜很有特色,在长沙绝对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