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推荐]叶永烈的散文:《双人伞》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1496)

--  作者:阳咪咪
--  发布时间:2007/6/28 15:54:45

--  [推荐]叶永烈的散文:《双人伞》

双 人 伞

叶永烈


江南多雨。春日潇潇春雨,夏日以雷鸣夏,秋日绵绵秋雨,冬日冷雨纷飞。每当细雨飘飘洒洒,走在街上,行人之间隔着一道雨帘,仿佛各自坐在“的士”里一般,互不相干。这时,不再是各人头上一爿天,却是每人头上一顶伞。

雨天,我和妻外出,总爱共撑一把伞。伞下的世界,成了道道地地的“两人世界”。漫步在雨中,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总是在同一把伞下。

我们买过各种各样的伞。不论是两摺的、三摺的,不论是尼龙的、花布的,不论是直柄的、弯柄的,也不论是有机玻璃把手、克罗米把手,总觉得不满意。因为通常的伞,只是单人伞,在雨中两人共撑,要么妻湿了右膀,要么我湿了左臂,要么妻湿了前襟,要么我湿了后背。我曾开笑玩地对妻说,最好买一顶警察岗亭用的大伞!

有一天,我和妻逛百货店,忽地见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新伞:那伞虽说也是摺叠伞,却有两个顶,一撑开来,伞面是椭圆形的!这伞,比通常的伞大了约莫三分之二……“这是双人伞,杭州生产的新产品。”看到我和妻细细地观看那新奇的伞,售货小姐就走过来介绍道。“买一把!”我和妻异口同声说。

从此,每逢雨天,我和妻总是同撑这把双人伞外出。这把双人伞,伞面上红黑方格,典雅大方。伞下,我和妻娓娓而谈,把风雨置于度外。很多人透过雨帘投来惊诧的目光,咦,这把伞怎么格外大?怎么是椭圆的?这时,我们感到分外的自豪。我曾听说,新疆维吾尔族姑娘走在街上,朝她看的人越多,她越自豪。这时,我们也似乎有着同样的自豪感。

有一回,风雨大作,黄豆般的雨滴落在汽车顶上,溅起一层密密的乳白色的水雾。行人用双手紧握伞柄,缩着头,靠边走。我们却撑着那把结结实实的双人伞,坦坦荡荡地信步雨中,偷闲观赏着急雨中的街景,头顶上伞布的蓬蓬声和脚下流水的哗哗声汇成一支骤雨交响乐……

自从有了这把双人伞,我们在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爿天。伞随人移。不论是迅雷猛雨,不论是如丝微雨,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在伞下,永远无雨。这伞,是一把“保护伞”,是一把“安全伞”。

回到家中,收起双人伞,透过窗玻璃上的水幕,望着倾盆而下的滂沱大雨,我不由得记起唐朝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情此景,却忽地使我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我的家,是一把永远张开的硕大无比的双人伞!正是在这把双人伞下,任凭窗外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这里却是我和妻安安静静的“两人世界”。

我家原本是“五人世界”,自从两个儿子先后飞越太平洋,生活在星条旗下,而母亲又因年迈,回老家将息晚年,于是我的家变成了“两人世界”。我和妻,成了秤秆和秤锤似的不相离。每日同进同出。就连到附近小店里买点什么,也喜欢两人同去。我原本外出时骑自行车,而妻则不会骑车。为了保持与妻“同步”,我已经很久没有骑车了……

我和妻结婚已经三十七个年头,该算是老夫老妻了。最初,我们建立小家庭时,是一个“两人世界”。在人生的春天,那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两人世界”,我们忙于建设小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两人世界”不复存在。想不到,如今我们步入人生的秋天,我们的家再度变成“两人世界”。这时,我们倍觉那“世界”的另一半是何等的珍贵。我和妻真可以用“相依为命”四个字来形容。

每天,当我用电脑写作时,妻一有空,就来帮我打一阵,我笑称这是“男女双打”。每天,当我和妻结束“双打”,在夕阳下散步。形影不离的我俩,仿佛依然同撑一把无形的双人伞似的。每当我听见“我想有个家,一个不大的地方”的歌声时,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家是我心中的绿洲。伞下的世界,是春风永驻的世界。

我去美国探望两个儿子。自然,我和妻同行。去美国,两个儿子都是“有车阶级”,我们也就用不着带伞。回国之后,妻却找不到那把双人伞了──她太珍爱那把伞,藏在壁橱深处,藏得太好了,反而找不到了!望着妻怅然若失的神态,我说:“不要紧,再去买一把就是了。”我和她又去那家百货商店。可是,居然连那家百货商店都无从寻觅!才短短几个月,已经“时过境迁”,那家百货商店已经被一家台商买去,另开新店了。新店里,没有双人伞。我想,不至于只有那家百货商店卖双人伞吧。于是,每一回当我和妻逛商场时,总去看看雨伞柜台,希冀买到一把双人伞。很遗憾,我们竟然再也买不到双人伞。不知哪位先哲说过这么一句话:“失去了的时候,方知拥有的珍贵。”我把这句格言用在那把双人伞上,可算得上“活学活用”了。

事情富有戏剧性:天冷了,要用电火锅了。妻在壁橱里寻找电火锅,我打着手电筒在一侧帮忙。找呀,找呀,忽地在雪亮的电筒光柱中,闪过一团红黑相间的东西。那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双人伞吗?真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于是,在阴霾清冷的冬雨中,我和妻又撑开了那把失而复得的双人伞。雨中,我们又有了一爿属于自己的流动的“天”。伞下,是一个小小的温馨的“两人世界”……


--  作者:寒江雪
--  发布时间:2007/6/28 17:57:06

--  

阳咪咪,你好呀!你推荐的散文我全文读下。的确是篇好作品。对那两人世界的描写分明是“爱情宣言”,叫人回味无穷。还有你那“寒江有泪寒江雪,麓山无语麓山悲。”真是叫绝哦。翘首以待你更好的作品面世。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6/28 19:20:40

--  

雨中,我们又有了一爿属于自己的流动的“天”。伞下,是一个小小的温馨快乐的知青家园……。

叶永烈写过几千万字的作品,现在网上评击很厉害,一天点数超400万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攻击他的,可进入他的博客看看,了解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小山事件”)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6/28 20:37:04

--  

谢谢;眯眯推荐叶永烈的散文,他的东西我很喜欢看那还是他刚出名的时候。

事至如今写得更加炉火纯青了,看他的散文,既是在欣赏也是深受教益。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7/6/29 16:25:01

--  

    如今我们步入人生的秋天,我们的家再度变成“两人世界”。这时,我们倍觉那“世界”的另一半是何等的珍贵。我和妻真可以用“相依为命”四个字来形容。

这真是道出了我的心声!谢谢阳咪咪转来的好文!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6/29 16:36:43

--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7/6/29 21:09:21

--  

很多年以前,《参考消息》上登过日本人发明双人伞的小块文章和照片;我一直以为中国没有这种伞买。

叶永烈的文章还是很不错的!


--  作者:随意
--  发布时间:2007/6/30 23:17:30

--  
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处不充满夫妻深情的爱.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最美丽的爱情,动人心弦,引人深思,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7/2 22:35:23

--  

任凭,

伞外是风是雨,

伞下,却永远是

温暖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