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转帖]知青的浪漫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24834)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7/4/19 20:31:21

--  [转帖]知青的浪漫
上个世纪,中国大陆,有一批年青人,带着理想,自愿或被迫的由城市走进了农村与郊岭,历史上称他们是“知识青年”,称这场运动为“上山下乡”。后来,他们的这段青春故事,不断的由他们自己,以各种方式向世人传递。无论褒贬,不能否认的是,没有哪个阶段的青年人,在历史上的烙印能超越于他们。

他们对我,是熟悉与陌生的。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活生生的存在在我的周围,而他们的那个年代,又是那么的遥远。很多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会用“荒唐”二字形容。我不是很赞同。抛去政治因素,我觉得他们的青春精彩又浪漫。

你想啊,一群年青人,没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全聚集在一起,玩-------我可以这样说吗?因为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而哪个年青人不爱玩只爱读书考试呢?当然立志当科学家的除外。一大群年龄相防的大小孩,在没有钢筋混凝土只有泥土芳香的广阔天地,劳动、生产、谈恋爱,这还不够浪漫吗?现在的学生,哪一点可以比得上他们?

如果说,他们因为不学习而造成日后生活的艰难,我觉得也不全对。事实上,在中国进行进行改革的初期,淘得致富第一桶金的,很多是这批人的一员。而现在社会上的中坚力量,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中国有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上山下乡像一个大滤网,他们中的成功者,一边玩着一边走向了人生的辉煌。可能看似痛苦,但我敢肯定,他们对他们的青春是无悔的。

写到最后,突然觉得这些年青人的生活,应该受到追棒,因为至少在他们这一代,消除了城乡歧视与差别。
<--对主帖发表意见放在主帖内容后面 -->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4/19 21:10:15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四合青年
--  发布时间:2007/4/19 21:14:40

--  
我十几岁就下乡了,当时农村没有电灯,没有水井,吃的是田里的水,一个月打两次牙祭。当时好像也没有觉得苦,心中想的是一切听从党召唤吧。
--  作者:随意
--  发布时间:2007/4/19 21:18:21

--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读起来舒服.作者说:\'\'抛去政治因素,我觉得他们的青春精彩又浪漫.\'\'我赞成这个观点.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4/19 21:47:20

--  

我只能说;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追求与兴趣!

走过一段人生后再回头看,便新生出许多的斑斓色彩。好得很!

我不强求任何人以自身的坎坷径历来与“无悔”“浪漫”“青春精彩”来分庭对抗!

如果真有部分知青“无悔”“浪漫”“青春精采”我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说句心里活我也十分羡慕他们的这种心情!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20 9:40:11

--  

    羡慕你的心态,但我从不认为这是浪漫。

    一群青年人,没有书读,没有工作,到了谈恋爱的年纪不敢谈恋爱,到了结婚的年龄不敢结婚,成天为自己的将来迷茫忧虑,成年使自己的父母挂肚牵肠;一直到现在,大都是进五望六之人,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也还只是解决了吃饭问题而已:无论如何,我都不敢将这段经历与“浪漫”联系起来。


--  作者:wang8049
--  发布时间:2007/4/20 10:14:55

--  
头几个月可能是"浪漫",以后就不是了.
--  作者:马沙
--  发布时间:2007/4/20 11:08:49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比较同意转帖文章的观点,其实,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其快乐与悲哀,幸福与不如意。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这样过来的。

         其实很多事情回头想想,我觉得应该珍惜,之所以我们这代人能这么坚强乐观,是那个年代赋与的。

        

  




--  作者:柳叶
--  发布时间:2007/4/20 13:09:14

--  

   因为幼稚,才“浪漫”。

   同意笔架山人观点,没有书读,没有工作,浪

青春,空度时光。


--  作者:随意
--  发布时间:2007/4/20 16:06:25

--  

什么事都有不能一概而论,人的苦乐观不同感受不一样也就难免了.知青中难道没有谈爱的?返城的时候就有成双成对回来的.也有知青时期招了工,上了学的.

知青劳累,生存条件艰苦这是事实,难道祖祖辈辈在农村的农民就比知青轻松?论成分绝大多数农民是贫下中农,他们又享有了什么特权?享有特权的必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