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景随心转,常走常新----旅游何必去他方(之七)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24767)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8 23:22:27

--  [原创]景随心转,常走常新----旅游何必去他方(之七)
人就是这么一个怪东西,身边的、容易得到的东西,总是没感觉到它的存在,一旦失去,就觉得它宝贵非常,时时刻刻把它挂在心间。以前,住在岳麓山下,开门见山而不爬,云麓宫,总有十来年没去过;如今,搬了家,却一周两次,坐公交车,十几里路,专程去爬山了。

今天下午5点,又去了。照例从师大鬼门关上山,爬了一截,没有任何目标地向左一拐,就脱离了大路和络绎不绝的爬山大队伍,沿着一条小路,往密林深处走了。路还平,在山的东边,没有太阳,显得有点儿阴。三春过尽,芬芳已褪,纯纯的绿毫无顾忌地伸展开来,在夕阳余辉的返照下,润润的,浓浓的,随风摇曳着,翻腾起一片绿海。从树隙间往东看,长沙城依旧阳光灿烂,看来今天空气质量还不错,远远近近的楼房都十分清楚。路蜿蜒着,时左时右,时升时降,我们缓缓地走着,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听,就只是沿着小路,走!清新的空气,暖暖的微风,平静的心态,舒服的行走,能这样,对我们小老百姓而言,也许就可以算得上幸福了吧?走了一截,回头一看,太阳已经完全被山遮没,电视塔像一把利剑,直指蓝天。那天,蓝得有点奇怪,平常好像从没看见它是这样。照了两张像,蓝得确实可以,记忆中只有在云南,在新疆,才看见过。又走了一截,看见山凹里有一堆房子,想着可能是麓山寺,就离开这条小路,顺着一道石阶向下走。相继看见禹之谟、陈天华、姚宏业的墓,再下去就是张辉瓒的墓,再平着走,就到麓山寺了。和坐在门口的几个和尚聊了一会儿,几年前,曾在寺内的湖南佛学院教过一届学僧,有几个熟悉的和尚,他们也约略知道。又走,就是大路了。走到一个分岔口,往左转,就上了到爱晚亭的小路,寂静,有点儿黑,更显得寂静,极舒服。看了隋舍利塔。到了爱晚亭,想照一张有路灯对比的,暮色下的亭子,照了(回来一看,漆黑一片,大概是机子太差了)。然后走到湘江边,坐902,一块钱,回家,进门,8点差1刻。



绿,一统天下!



喝口水再走吧!





长沙远眺。

上次走过这里,也照了张像,对河灰蒙蒙的,根本看不见,照片上一片白色。





久违了的蓝天!





禹之谟、姚宏业、陈天华的墓

他们是封建帝制的毁灭者,民国建立的催生者,都没有看到民国的建立。其中禹之谟和陈天华比较出名,尤其是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以及他在日本的蹈海而死,都曾使国人大为震惊。





毛主席的“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使得张辉瓒名声显赫,这就是他的墓园门、纪念亭,还有个墓庐,我没照。小时候,经常到这里来玩,当时,墓园门在,纪念亭没印象。后来文化大革命,都毁了,这是后来修的,修得竟比原来还要好多了!据说,张辉瓒被红军打死后,头被砍掉了,此墓中,只有尸身,头是木头雕刻的。


--  作者:麓山枫叶
--  发布时间:2007/4/19 0:03:04

--  

不愧为旅游版斑竹!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7/4/19 1:18:17

--  
投资健康,终身受益,难怪15日座谈会上见到笔架兄感觉身材苗条了好多.没有以前照片上的形象胖了.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7/4/19 10:32:57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来减肥初有成效, 哈哈
--  作者:马沙
--  发布时间:2007/4/19 11:13:42

--  

       我现在决定授予你们两口子“模范旅游伉俐”光荣称号,等我回长沙了,要和你们一起,用最简单的方式,悠悠的游遍长沙。然后,再游中国。我想,请你们再多照些长沙的新气象放在网上,我会用心欣赏。902路车是从哪里到哪里?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7/4/19 11:23:34

--  

欢迎!

902是从矿冶到雷锋公社!

为了操练照相(不是摄影)技术,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