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沿江大道北端----旅游何必去他方(之四)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23696)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8 22:32:23

--  [原创]沿江大道北端----旅游何必去他方(之四)
3月8号,走了沿江大道南端,今天走了北端.北端和南端相比,似乎所要表现的是现代的长沙,各种建筑都带有较强的现代风格,唯一带有点传统风格的,是石栏干上修的古典诗词灯柱,收录了杜甫和屈原的作品,似乎是为了和南端的杜甫江阁相配的,但效果不好,没有人去看它.修得不如南端好,似乎还没完工,可供游观的,只有从湘雅路口到湘江一桥的一段.

    我们的行程是:下午,从汽车西站坐405到北大桥下车,4点15开始走,大概是6点20左右走到湘江一桥,又走过河,坐902回家,每人花费2元.喝的水是自己家里带去的!!!(其实那里有免费的直饮水!)


从北大桥到湘雅路口的景象.




独钓

实际上是打脚鱼的人,我觉得整幅照片有种说不出的韵味.





风光带上放风筝的人和玩沙的孩子

我觉得有点奇怪,在江边上玩的,大都是中年人和年轻夫妇及孩子,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并不太多.这是为什么呢?









风光带的景致



旧码头.

当年,洞庭湖各县的知青兄弟们都曾无数次在此分别和相聚,演译出了至今想起还热泪盈眶的场景.



湘女石

02年,我们曾到新疆一游,特地去了石河子一趟,那是由最早的知青们在戈壁滩上修筑起来的城市.美极了,舒服极了,四周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而城中绿树鲜花,垂杨拂面,难怪被联合国定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最为动人的是,马路两边果树上挂满了红苹果,无人看管,竟无一个本地人去攀折!那里的年轻人,大都是当年支边女青年(实际上就是知青)的后代.城中心广场上,有两尊雕像,一座是开荒牛,象征着当年垦荒的解放军;一座是一个年轻的母亲,象征着当年支边的女学生,其中以山东和湖南的女学生为主.这块湘女石,就是为了纪念她们进疆50周年,特地从新疆运来,安置于此的.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4/8 22:54:31

--  
哦!笫一张就是我家马路对门,我已习慣了,就确得很普通,你拍出来就不同了,所以我想这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千萬不能这样,看来隨时都要警惕,谢谢山人!
--  作者:异乡客
--  发布时间:2007/4/8 23:04:36

--  

昔日繁忙的码头真是有点凄凉悲壮。独钓,好照!他在钓什么? 愿者上钩吧?


将山人的独钓做了点手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4/8 23:36:26

--  

异乡客这个手脚真妙!真美,好有诗意!


--  作者:马沙
--  发布时间:2007/4/9 16:31:48

--  

        做了什么手脚,我怎么看不出。真是蠢得死。

        长沙变得好漂亮,我好想早点回来和山人一起游长沙,还要邀一大帮人一起游。


--  作者:马沙
--  发布时间:2007/4/9 16:36:23

--  

            啯下看见达,变细达。


--  作者:异乡客
--  发布时间:2007/4/10 2:48:34

--  

同哥,是山人的照片好,面对黑压压的摩天大楼,钓者视若不见。好一个

世俗纷争由它去,

湘江独钓乐悠悠。(引自阳眯眯钓者自述)

裁剪照片是为了突出主题,看来效果没达到,至少马沙没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