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转贴靖知网:病牛兄.我们这一辈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22342)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3/26 20:18:23

--  转贴靖知网:病牛兄.我们这一辈
[原创]随笔 我们这一辈

随笔        我们这一辈

我们这一辈, 与共和国同年岁,

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

我们这一辈, 与共和国同年岁,

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

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

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

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咳,哟~

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

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

我们这一辈,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

人生无悔。

       提起手中的笔,首先我要感谢湖南知青网,在网站首页为我们保留了《我们这一辈》这首歌。是的,这首歌名不见经传,不登大雅之堂,无论词曲都难以获得评委们的青睐。但是它是我们知青写知青唱的歌,它是辛酸的歌,它是苦难的歌,它是一首永远在我们老知青心头唱响的歌!

    我也要感谢湖南知青艺术团的知青朋友们,谢谢你们为大家真情演绎了这枝歌。点击视频,大幕徐徐拉开,大提琴前奏缓缓响起,如同一条古老的河流在忧郁地缓缓地流淌。领唱的男声响起来,那悲呛、浑厚的男声带着疲惫,带着嘶哑,完全不是美声,却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我们这一辈, 与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咳哟......”那歌声如泣如诉,声声撞击着我的心灵,勾起我遥远的回忆,给我已经麻木的心带来一阵阵痛楚。跟随而来的是无词的混声伴唱,时而低沉压抑,时而高亢激越,是呜咽,是倾诉,是控诉,是呐喊。如同一波一波狂涛巨浪拍打我的心房,无法控制的潸潸泪水夺眶而出。我要说,如果你竟然没有任何感觉和反映,那要么我佩服你铮铮硬骨心如铁,要么你可能根本就没有亲身经历过人生的苦难!

    歌词的最后两句是“我们这一辈,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正当你思绪汹涌如决堤的洪水,歌曲却嘎然而止,让你想起那段宋词:“而今识尽愁滋味,多少事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啊,无可奈何啊,没有岁月可回头,人生哪容你后悔。

     朋友,我要请你再听一遍这枝歌,回首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城市驱逐了我们,农村却又不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忍饥受冻摸爬滚打,我们起早贪黑流汗流血。多少次屈辱,多少次失望,多少夜思念父母,多少回眺望家乡。不要再愚弄我们了,不要再欺骗,说什么“广阔天地有作为,战天斗地练红心”,明明是当权者无能、历史大倒退,知青成了时代的牺牲品,却还要舍不得扯下这遮羞布!否则,复出的邓小平同志怎么会在一九七八年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坦率地承认“我们花了三百亿,换来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从此改弦易辙,开始了大返城,使“知青上山下乡”从此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正是那个时期,全世界都在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开始高速起飞,求贤若渴,劳力紧缺,我们却把上千万的青年赶下农村,赶往边疆。人家都在学习电脑、学习机械,我们却在学磨柴刀、学打草鞋,还要说那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权者是贻误祖国和民族发展时机的罪人,是贻误和残害我们知青的罪人,我们要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要由衷地感激邓小平同志的坦荡胸怀果敢气派!即使当我们回城后已经拖家带口,叶败花残,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力气登上科学的顶峰,实现少年时的梦想,留下永远的遗憾,我们也要用亲身的经历来证明时代悲剧的惨痛代价,留给后代一座巨大的历史之鉴。

    朋友,我要请你再听一遍这枝歌,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并肩劳作互相扶助的知青同学。历史无情,运动员有快有慢,这样那样的原因把人的差距越拉越远。不久前的一次久别重逢使我的心很难平静。那是我初中同班下放靖县的一位同学,他穿的可能是最好的出客衣裳,却褪了颜色泛着油光,浮肿的脸浮肿的脚,随身带着控制高血压的药丸。两口子都下了岗,退了休,退休金合计不到千元。这次远道回长沙,只为没有工作的女儿,“我们这辈子就不提了,只唯愿下代好”,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还有位同学告诉我,有天清晨听有人敲门,她从猫眼里一看是个陌生的乡下人,几番不耐烦,出门去撵,交谈一阵才弄清是同下靖县后回了老家的同学。现在带着全家九口人租住在城郊,靠做藕煤、打零工为生。我仿佛看见了鲁迅笔下的闰土,不禁打了一个寒噤。我想到,他们也曾努力过,奋斗过,在党中央倡导的和谐社会里,他们也应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该被排挤到边缘。我也想,我们要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不该泯灭了同情和善良。我们中许多是人民公仆、共产党员,以天下为己任,如今一起长大的同窗这般窘境,怎么能不愧对自己,愧对友人!

    朋友,我还要请你再听一遍这枝歌,把它教给你的儿孙。我们是个有着"为尊者讳"传统和“春秋笔法”的国度,我们是个善于健忘而不善于反省的民族,我们自己已经开始淡忘,更何况没有吃过苦的后辈。就在昨天,我看到一位同学精心保存了四十多年的毕业留言本,上面写满了即将分手的少年同学互相勉励的豪言壮语.其中一句"其乐无穷,无怨无悔"至今仍然是一部分知识青年的响亮口号.我丝毫不怀疑当年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青春的真诚,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感觉到精神奴役的可怕。我敬服德国人、以色列人的用心良苦,每年带着家人去六十多年前的集中营祭奠怀念,他们是看到了纳粹希特勒的阴魂不散,担心仍然有可能生灵涂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要让子子孙孙牢记历史的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来吧,朋友,我们都是做爷爷奶奶的人了,不能再耽搁,不要再迟疑,从今天开始,给孩子们讲讲知青的故事,也带他们去看看你的第二故乡。都拿起久违的笔来,记下你的艰难岁月,也是给孩子的一笔精神遗产。来吧,朋友,也让我们多在湖南知青网上相见,我们交谈,我们照相,我们跳舞,我们歌唱,共舞银色年华,同唱金色夕阳!

                         二○○七年三月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3/26 21:02:25

--  

各位知青朋友;    

  病牛兄的文章,不但文笔潇洒、力透纸背。

更是情真意切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我们。我们走过的路,今后还会有人走吗?  

      我们仅仅是“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吗?

病牛兄大声疾呼“都拿起久违的笔来,记下你的艰苦岁月,也是给孩子的一笔精神遗产。来吧、朋友,”  

   让子子孙孙牢记历史的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谢谢!

学习班的老师,今天是我生平第一次,

单独操作转贴成功。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7/3/26 22:11:12

--  

朋友们:

都拿起久违的笔来,记下你的艰难岁月,也是给孩子的一笔精神遗产。来吧,朋友,也让我们多在湖南知青网上相见,我们交谈,我们照相,我们跳舞,我们歌唱,

          共舞银色年华

     同唱金色夕阳!


--  作者:洞庭客
--  发布时间:2007/3/26 22:32:18

--  

  “病牛”君是我读电大时的同班同学。当时的他就以文学功底深厚、写作水平高而深得全班同学佩服;但对他及他家人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和悲惨遭遇,则是最近读了他在《湖南知青网》连续发表的几篇文章之后才知晓。他的文章,有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我在读他的文章时,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读文章,而是被拉进他所描写的意境情景之中,心绪跟随他的笔端,时而沉思、时而开怀、时而悲愤、时而喜悦。。。

   感谢“农夫”版主把“病牛”的文章推介给安乡知青朋友,也希望大家能到“靖县知青”和“大湘西知青”栏目读一读“病牛”君的其他文章。





--  作者:异乡客
--  发布时间:2007/3/27 8:26:06

--  

“我们这一辈,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

人生无悔。”


--  作者:病牛
--  发布时间:2007/3/27 12:24:23

--  
谢谢安乡农夫和洞庭客两位版主重量级人物对拙文的转载推荐。其实我本来应该是去安乡,五中高中的同学都是去安乡,我在去湘西之前特意先到安乡考察访友,记得是到了安福,打算投朋靠友。后来由于母亲单位强行迁了我的户口,送办事处集体下放,才去了湘西。所以我对安乡是有一份特殊感情的,欢迎安乡知青朋友常来大湘西版块串门。也希望通过湖知网能够联系上原五中高88班的知青同学!
--  作者:水墨
--  发布时间:2007/3/27 12:33:25

--  

欢迎病牛版主常来我们家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