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读“苏俄情结”后感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18406) |
| -- 作者:异乡客 -- 发布时间:2007/2/12 1:15:59 -- 读“苏俄情结”后感 读完英夫斯基的苏俄情结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堵得慌!也许是我太浅薄,也许是我太无知。卓娅和舒拉曾也使我热血沸腾过,我也曾想成为钢铁一样的人。但是我也知道苏俄曾侵占我领土,滥杀我百姓,强暴我同胞。。。
安知网是一块百花园地,我无意阻止任何人讲话,也无意发起一场辩论。我只是有点沮丧,因为我更想在这里找到我的知青的情结,安乡的情结,长沙的情结,祖国的情结。
我更喜欢凤凰的雾! |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2/12 8:46:29 -- 一些史书上说,自古精明的帝王与政治家都是选择“远交近攻”,但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也许是因为某种原因,选择的却是近交远攻。我辈人的苏俄情结,就是种一边倒的“近交”政策的产物。 异乡客说“我更喜欢凤凰的雾!”我相信凤凰的雾确实更好些。 |
|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2/12 17:34:01 -- |
|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2/12 20:09:09 -- 各位朋友;对苏俄情结的理解?透彻、深刻莫过于英夫斯基! 尤其她对苏俄的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我很欣赏也很佩服!的确。 象我们这一代人,接受和径历的东西,往往都是在片面性、“一边倒”,更直接一点;极左或极右思潮下,派生下形成的。 06下半年,《俄罗斯19世纪画展》在长沙展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老师代着学生前去参观的。其中有位和我年龄相彷的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俄罗斯的油画,作者、历史背景。我驻足半天也听得入神,但老师最后几句话却给了我深思;俄罗斯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奇异的花朵。如果,5,60年代能有欧洲各国的绘画艺术能同时进入中国,受其影响那么中国的油画远不致于今天这个状况,进步会更大一些,视野会更开阔一些……。 由此而想到,苏联老大哥时期,我们生搬硬套拿来的计划径济,政治体制,人事制度等等一切。是否也给今天的我们有一种积重难返的感觉呢?我不是政治、评论或历史专家!但中国有句大家都懂的道理;和而不同,有容乃大。 我欣赏英夫斯基的虔诚与执着。 我也愿看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欣欣向荣和谐祥和的世界。 |
| -- 作者:麓山枫叶 -- 发布时间:2007/2/13 0:36:14 --
"对苏俄情结的理解?透彻、深刻莫过于英夫斯基!尤其她对苏俄的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借用农夫的评价.我很理解她的情结,由于她对苏俄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是在那求知若渴的年轻时代,汲取其精髓,确能震撼灵魂,让人如醉如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代表其民众独特的伟大的精神和文化,了解多少,热爱多深,佩服她的好学和纯情.至于统治者的政治那是另一问题. ![]() ![]() ![]()
|
| -- 作者:异乡客 -- 发布时间:2007/2/13 10:31:23 -- 生就的黄皮肤,改不了的牛脾气。 爹妈给的名字永远不改,不管它是由什么文字拼写。 我也欣赏外国文化但决不因欣赏而失去尊严! 失去了才知道珍贵,离家远了才会更爱母亲。 爱只属于母亲,情结只属于祖国。
|
|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2/13 10:47:47 -- |
| -- 作者:阿又 -- 发布时间:2007/2/13 19:49:34 -- 异乡客你说得好!我们无论在那里,总是中国人,长沙人,一辈子都会记得讲长沙话,湖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要有情结,那就是湖湘情结。 |
| -- 作者:麓山枫叶 -- 发布时间:2007/2/13 22:04:57 --
我一直非常欣赏异乡客那纯真,厚重的故乡情,亲友爱,那游子的知青情结感动和感染着周围的朋友,勤恳的帖子带给我们欢愉,我心底也一直由衷地感激安知家园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五情六欲,会因阅历的不同缔结各种情结,展示五颜六色的人生,我愿分享他人的酸甜苦辣,开阔視野,让我们在这百花齐放的家园领略五彩缤纷的风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