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转帖]胡杨泪(4)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18302)

--  作者:洞庭客
--  发布时间:2007/2/10 22:19:59

--  [转帖]胡杨泪(4)

“伯乐”到处都有

  钱宗仁,这棵从石板缝中钻出来的小草,并非只遇到冰冷而圆滑的石头,他也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爱抚。他遇到了不少“伯乐”,西北大学的刘书琴教授不就是一个吗?刘老给教育部写的一封信,一直珍藏在他身边:“我认为钱宗仁实际水平较高,各种基础具备,如能使其有一个较好的条件加以深造,定能见效,很有可能做出成绩……对这种人才仅因超龄而拒之门外,实为浪费埋没人才,我深感不安,似与当前所倡精神有违……我有信心,敢尽有生之年,在其他同志帮助下,悉心培养之……我年事已高,难得几回为国家四化出力,因此特修书陈情……”每逢读到这里,钱宗仁心中都会涌出一股热流,尽管处处是路障,但到底有人理解他,有人发现和承认了他呀!
  还有那位未曾见过面的北京工业学院基础部的杨维奇副教授,在一次会议中,遇到张广厚和刘书琴,他为钱宗仁未被录取之事愤愤不平,又深为钱宗仁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他决定破格在1982年招钱宗仁当研究生,并征得教育部的同意。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此愿未遂,但杨维奇这番心意,钱宗仁领了,至今,他还与这位素不相识的教授保持通信联系,当他的“校外研究生”。教授给他寄学习材料,他帮助教授整理“单页函数”翻译初槁……
  二十年过去了,钱宗仁遇到了不少坎坷,但也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他没有被畸形的生活所带来的痛苦淹没,反而被这痛苦造就着。
  “伯乐”,到处都有,相识的,素不相识的,那些热情的学者、专家、记者,在关键时刻都向钱宗仁伸出了声援的手。
  考研究生落榜,再次回到新疆后,钱宗仁在这方面的感受有增无减。西北大学虽然没有录取钱宗仁做研究生,却愿意向新疆教育厅推荐,欢迎新疆送钱宗仁去西北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
  这意见并非不可取,考研究生不是钱宗仁的目的,他只是想有一个深造的机会。但是事与愿违,到了乌鲁木齐,钱宗仁找了自治区教育厅,他们表示无法推荐,因为推荐首先要有选送单位,阿克苏实验林场是赔钱单位,他们不可能选送。调钱宗仁去高等学校工作吧,新疆大学的一些教授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一是教师超编,二因为钱宗仁不过是个林场职工。无正式学历,无调动条件,户口牵制,家庭拖累,要计划指标,要人事手续,种种一切,五关六将,没有大将关云长休想通过。教育厅的一位同志对钱宗仁说:“如果你有本事能通过这么多关卡,能叫所有部门考虑你的特殊情况而破格办理的话,你也有可能请西北大学破格录取,手续简单而又各方满意。”言之有理,进修和考研究生一样难,钱宗仁几乎没有精力去周旋了。
  在阿克苏,钱宗仁遇到了一个“伯乐”——阿克苏地区宣传部长宣惠良,算是钱宗仁不幸中之有幸。宣惠良读了钱宗仁的自述材料后,深为感动。这个青年人对理想的追求那样执著,没有虚假的夸张和自我炫耀,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真诚的心。他亲自到实验林场调查了解钱宗仁的情况。他听到一些非议,比如钱宗仁对人冷漠、孤僻,有名利思想,不务正业,但就是对他有意见的同志也承认他经过百般磨难坚持自学的毅力令人佩服。宣惠良理解钱宗仁,喜欢钱宗仁——他看到了这个小伙子的品质和潜在的能力,他走进了钱宗仁的住处——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屋。钱宗仁上下打量了来客,个头不高,戴着黑边眼镜,风度潇洒,没想到这位素不相识的宣部长竟成了他今后生活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宣惠良自1981年5月初识钱宗仁,半年中帮助他办了三件事。第一步是工人转干部。宣惠良打算把钱宗仁调到阿克苏地区的中学教书,这里图书资料学习条件都比林场强,先联系二中,二中推托他有湖南口音,不宜教学而未接收。又联系四中,四中表示欢迎,但提出钱宗仁是工人,必须转成干部才能算作正式教师。宣惠良跑了文教处、农林处都还顺利,到了地区人事处卡了壳,一个干事说工转干要9月份统一审批,而当时是8月。无可奈何,只有耐心等待。
  不怪老宣性子急,中国的事情变故多,夜长梦多,后来又发生一件事足以证明。正在办转干手续时,钱宗仁收到北京工业学院杨维奇教授的来电,让他速寄档案,北工院要破格录取他为1982年的数学系研究生。良机不可失,偏巧钱宗仁的档案找不到了。198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南疆石油指挥部刚刚上马,需要师资和翻译人才,欢迎钱宗仁去,当时钱宗仁考虑那里自学条件比林场强也就同意了,作为商调,档案寄到石油部门,到第二年此单位属于关停并转企业,又不需要人了,钱宗仁的档案就这样遗失了。
  北京工业学院二次来电催促,宣惠良的心情和钱宗仁一样焦急。他跑到人事部门去游说,讲述钱宗仁的遭遇,希望得到他们的同情,补办一份档案材料,那些干事竟毫不动心,打着官腔,说学校已经放假,书记和政工科长均不在,无法办理。
  宣传部长不掌人事权、财权,却有着正义感。尽管处处碰壁,他仍要成全钱宗仁,想办法一帮到底。宣惠良只好超越他的职权范围(这样不大合乎中国办事情的手续)将钱宗仁的转干报表、自传、鉴定一一复制,盖上宣传部的大印,寄到北京去了。
  但毕竟晚了一步、延误了时机,使钱宗仁到北京工业学院当研究生一事又告吹。宣惠良很伤感,对某些机构的衙门作风及对人才的难以容忍的冷漠感到义愤,同时为钱宗仁这样的人才被埋没而痛惜。多少良机,钱宗仁一一丧失了,他心绪不安,又无可奈何,他对宣惠良说:“我已被逼上梁山,义无返顾,不管成败如何,我要背水一战,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要继续深造,不容许自己退下来。”那心境很有些悲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光明日报驻新疆记者站的同志给钱宗仁来了一封信,告诉他自治区常委富文同志对钱宗仁的使用有一个批件,大意是应就近调塔里木农垦大学试用后任教。这自然使钱宗仁心中浮起了新的期望,他找到阿克苏地区组织部,这份批件竟被压在抽屉里两个月无人过问。组织部的回答是:我们管区以上的干部,包括教授,讲师及工程师,像你这样的人不归我们管,即使归我们管,塔里木农大是农牧渔业部和建设兵团合办的学校,我们也管不着。于是这份批件从组织部转到了文教部。
  宣惠良再次做说客,带着富文同志的批件,乘车赶到距阿克苏一百多公里的阿拉尔,找到塔里木农大的某书记,这位书记一口应承表示不需商调,阿克苏人事部门直接将钱宗仁介绍过来就是了。宣惠良又跑到实验林场,林场同意办手续,人事处也同意放人了,一关关都通过了。这以后宣部长到乌鲁木齐开了一个月会,回来后此事毫无进展,人事部门强调口说无凭,要塔农大发商调函。宣惠良第二次赶到阿拉尔,苦口婆心,做好了塔农大所有领导的工作,拿到商调函,终于使钱宗仁在1982年12月31日来到塔里木农垦大学报到。
  钱宗仁感叹他说:“中国,要是多一些宣部长这样的干部就好了。”是啊,如果我们的人事部门的干部,都能像宣惠良一样常给自己的心加加温,中国的事情将会好办得多。
  钱宗仁到塔里木农垦大学任教,结束了二十年坎坷的生涯,但愿他今后在生活中不再扮演悲剧的角色,但愿他能成功。但愿!
  “过去的都已过去了。我今后二十年能为人民做些事,得到人们的理解,我的心就得以满足,它将证明我前二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承认,使一些在那里刚开始发奋自学又遇到挫折的青年产生信心,也让那些曾打击和阻拦我前进的人看看,小草要破土而出,任什么人也压不下去。我对生活充满着信心,相信命运是可以抗争的,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最后,我希望我们现行的政策稳定,哪怕是半个世纪也好。”
  我相信,钱宗仁讲述这一切时,他的心是淌着泪的,一定。
  人生,这就是人生。这里,有辛酸,有劳苦,也有人的创造和热力,有污浊,更多的却是人的光彩;这里,有痛苦,也有克制、忍耐,更多的是自我牺牲中所获得的创造的欢乐。
  钱宗仁的身上印着过去的痕迹,也包含着未来的种子,不仅整个脸,而且整个姿态,都表现出思想、热情和生命的波动,你能听见他汹涌的内心的呼声。
  他的经历,他的性格,他的人品,他的精神,都使我想起塔里木河畔的胡杨,那会流泪的树。
  钱宗仁就是一棵扎根在阿拉尔的胡杨,一个曾被忽略的倔强的灵魂。在沙漠旱风的席卷和盐碱的吞噬中,那被压抑、被扭曲的人性终究要伸直他的躯干。他不抱怨,不灰心,因为,他知道以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不幸,冬天过去了,他正和人民和国家一道共享春风的吹拂。
  哦,胡杨树,壮美的树!
  哦,胡杨泪,悲壮的泪!
               1983年11月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2/10 23:40:32

--  

版主啊!洞庭客;阅后………!

内心疼痛你要为我抚平,心中的愤概!知果你在我面前,我会抑制不住……。

我算什么?行尸走肉而矣!一切怨天忧人见鬼去吧!一切看破红尘、玩世不恭下地狱去吧!

天大的委曲、天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版主!看“胡扬泪”心堵得慌!正如云南知青的大返城那样!

情绪低落得很。

对不起!语无伦次了!唉……!!!


--  作者:麓山枫叶
--  发布时间:2007/2/11 0:30:02

--  

  一棵壮美的胡杨树,流出悲壮的胡杨泪!让那些冷血的官僚和可恶的官僚主义见鬼去吧!愤怒!


--  作者:异乡客
--  发布时间:2007/2/11 2:37:35

--  

含泪一口气读完“胡杨泪”。受教育是一个人起码的权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像S书记那样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剥夺钱宗仁做人的起码的权力? 难道我们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推翻一个不平等的社会而建立另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吗????为什么?我百思不解。钱宗仁只不过是成千上万个倍受歧视的人中间一个例子。钱宗仁最终还是从他自我牺牲中所获得了创造的欢乐。但是还有多少刘宗仁,李宗仁,张宗仁。。。永远永远地失去了他们应有的欢乐!我为他们流泪。。。

“人生,这就是人生。这里,有辛酸,有劳苦,也有人的创造和热力,有污浊,更多的却是人的光彩;这里,有痛苦,也有克制、忍耐,更多的是自我牺牲中所获得的创造的欢乐。”


--  作者:安乡农夫
--  发布时间:2007/2/11 20:34:59

--  
异乡客;你好!你的评述入木三分,谢谢!你说出了我因难过而说不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