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贴一篇知青崽崽的文章1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46843)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11/24 22:51:43 -- 贴一篇知青崽崽的文章1 叶嘉莹:故园春梦总依依 本报记者吴丛丛 发布时间: 2007-11-14 08:41 来源:光明日报 早在炎炎盛夏,记者就拟定对叶嘉莹的采访。不料被告知,叶 “我倒没有很早睡觉的习惯。” 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身为书香世家中的长女,叶嘉莹自幼深受旧学熏陶。其父叶廷 叶嘉莹幼时居住在京城旧式的四合院内,与伯父伯母同居一 初中时,母亲曾送她一套《词学小丛书》,叶嘉莹对其中收录 《词学小丛书》末册附有一卷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引 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 读大二那一年秋天,课堂里来了一位顾随先生,为国文系讲授 顾先生讲课,总是款步迈上讲台,随心拈举一个话头,就能引 顾先生器重爱护这个资质出众的弟子,与她有不少诗歌唱和。 烛短宵长,月明人悄。梦回何事萦怀抱。撇开烦恼即欢娱,世 词前还有一行“小序”:“用羡季师句,试勉学其作风,苦未能 在抗战乱世的课堂上,顾先生拈举出雪莱的诗句,暗含有与同 顾随先生门下弟子才俊云集,如周汝昌、黄宗江、吴小如者, 年来足下听不佞讲文最勤,所得亦最多。然不佞却并不希望足 叶嘉莹后来虽多经羁旅坎坷,乱离中失物无数,但一直将顾随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11/24 22:53:27 -- 好待秋成佳实熟,说与西风尽浪吹,飘零未可悲 一树猩红艳艳姿,凤凰花发最高枝。惊心岁月逝如斯。中岁心 1956年,台湾“教育部”邀请叶嘉莹谈讲诗词,后来又几次 之后,不断有友人索稿,她就又陆续写了《从义山〈嫦娥〉诗 叶嘉莹早期的评赏作品,是从对诗歌的主观欣赏开始的。用她 台湾大学中文系的郑骞教授曾对她说:“你所走的是顾羡季先 1966年,叶嘉莹以台湾大学交换教授的身份赴美国讲学,先 加拿大的课程需要用英语讲授,叶嘉莹每日必须用大量的时间 笔者也是古典诗词爱好者,谈起这个有趣的话题,自然有一番 面对众多的文学理论应该怎样取舍?叶嘉莹强调:“对任何理 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这是叶嘉莹治学的另一个重要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叶嘉莹离开哈佛以前,曾经拟定了一个关 王国维在民国初年留下遗书,以“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理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11/24 22:55:31 -- 叶嘉莹自述其早年颇有“独善其身”的性情,除读书外,鲜有 然而正是因为对王国维的研究,叶嘉莹开始阅读中国近代史的 此后,无论日常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留心报刊上有关大陆的 叶嘉莹提到,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内镇日研读静安先生的那个暑 临岐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 那是温哥华暮春的黄昏,家门前的树林之上,落日融金,倦鸟 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馀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 当年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讲授汉魏南北朝 中文系无奈出一下策:只有持听课证的同学方可入场。这一来 30年光阴驰过,回顾这段往事,叶嘉莹依然忍俊不禁,抚掌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叶嘉莹凡有暑假年假,必定回国讲学。 叶嘉莹还记得当年第一次离开南开时,最后一晚为学生们讲课 祝取重番花事好,故园春梦总依依 1995年,叶嘉莹在指导博士生的同时,开始教少年儿童学习 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 叶嘉莹一生以传薪为乐,直至花甲,直至古稀,直至耄耋,至 王国维永远息肩于颐和园内、鱼藻轩前的湖水之时,叶嘉莹尚 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 1943年,叶嘉莹(二排右一)与同学在顾随先生家中 叶嘉莹与研究生们讨论课题。 1981年,出席杜甫学会会议时叶嘉莹与缪钺教授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11/25 9:14:23 -- 文是好文,只不知为何叫“知青崽崽的文章”?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11/25 9:27:47 -- 爸爸是知青,妈妈是知青,当然只好当“知青崽崽”啦。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11/25 11:41:14 -- 后生可畏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7/11/25 16:05:42 -- 作者是老龙的掌上明珠,故称之为“知青崽崽”。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11/25 18:59:52 -- 以下是引用去西奇在2007-11-25 16:05:42的发言: 作者是老龙的掌上明珠,故称之为“知青崽崽”。 哦哦, 原来如此,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吴丛丛就是龙宫公主吧? 不错不错,看得出作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字功底。好啊,老龙后继有人,青出于蓝。真希望知青后代个个有出息。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11/25 23:27:20 -- 看版面上众高手妙笔生辉,指点江山,余不免心动,然自知才疏学浅,文思鲁钝,不敢以秃笔污人耳目也。看小女此文,自觉尚可,故转贴之以增版上人气,聊博方家一笑而已。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11/26 0:33:32 -- <知青崽崽的文章> 读后顶
|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7/11/26 1:05:19 -- 我也是!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11/26 19:34:46 -- 语言精炼,不拖沓,后生可畏也! |
-- 作者:浮云野鹤 -- 发布时间:2007/11/28 11:26:43 --
致老龙: 搞了半天才搞清白.原来我们是在一个学校里的晒.几十年冒见你哒!代向嫂夫人问声好咯!!! |
-- 作者:寨坝木易 -- 发布时间:2007/11/28 13:24:17 -- 寨和老龙 小龙出息 老龙自是荣耀 叔叔伯伯阿姨都高兴 你冒看到楼上几个工 农 兵 学 商都在列队鼓掌叫好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11/28 21:56:14 --
致浮云野鹤 你好啊,哪天过河我来找你. |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7/11/28 22:10:37 -- 以文引诗,以诗入文,写成如此美文,真乃后生可畏。老龙自觉尚可,是谦虚之词,我等读来如饮甘露。读后不仅知晓了学者叶嘉莹的生平,还见识了一位懂诗词的年轻记者,谢谢了! |
-- 作者:浮云野鹤 -- 发布时间:2007/11/28 22:37:54 -- 致老龙: 班车就停在楼下,上七楼晒!恭恭敬敬候大驾咯!!! {正对校门的那栋楼}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11/28 22:50:19 -- 你在哪个楼?我过河就在科技楼上班 |
-- 作者:铁道人 -- 发布时间:2007/11/28 23:17:32 -- 吴丛丛???是不是铁道学院的子弟呀???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7/11/29 13:57:19 -- 是的,住在梅岭村的,你一定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