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也谈知青雕塑之我见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5247)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8/5 9:37:39

--  也谈知青雕塑之我见

    

打句知青内伙子港,目前对“知青运动”一直没有定论,也一直没有人敢出面对知青所耽误的青春作一个完整的交待,今后的历史对知青会怎么说更无从知晓,这个时候立一座知青纪念雕塑还真不好把握。但李姐昨天告诉我,这次又是一个绝好时机,有人给地,有人投资,不管怎么讲,抓住时机先立起来再说,至少我们知青今后有一个休闲的场所,一个寄托的港湾。

       既然如此,我倒是愿意讲两句,实乃一目之见,权当是抛砖引玉也不拐场。

      我感觉此雕塑以高度概括的抽象造型为好,作为“知青”这么大、这么厚重、这么悲沧的一个命题,任何道具,任何动作都难以涵盖其真实内容,任何道具,任何动作、任何具象的东西都会落入俗套。

      人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我相信绝大多数知青都曾有过那种切身的感受,都曾有过那种焦灼、迷茫、企盼的眼神,如果逼真地刻划好这个眼神,就抓住了“知青”这个命题的精髓,就抓住了“知青”的魂。我想今后不管对知青给出什么定论,据此都能有一个完整的诠释。

      我的初步构想是:主体雕塑为一块斜倚的粗砺的花岗石上凸现出一张男知青侧转过来的大半边脸,饱经风霜的脸庞上一双怅然而焦虑大眼凝望着长天,嘴唇紧闭,坚毅而执着。花岗石漫过颈部,直插底座。雕塑高度简炼,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使人过目难忘,本人认为此比任何具象的一组人物造型都可能要深刻得多,新颖得多,脱俗得多。

     雕塑的标题为“知青魂”。当然底座或周围可来一些反映知青艰苦生活和自强不息的系列浮雕,但不能过花过滥,整体格调还是宜庄重一些为好。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7/8/5 11:08:50

--  

   对,打良心港:才下去时我是抱有雄心壮志的。但是还是有些不甘心,为什么出身不好的问题总纠缠着我们?为什么高考不看成绩?成绩差的但出身好的为什么都可以被大学录取而我们变成了下农村?

  慢慢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啦,我更加迷漫了?拼命劳动挣不到钱,随着年龄的增长前途在哪里?于是乎打流,转点,再打机械流,最后搞病退……

  漫长的13年多啊!

  当然现在提出要搞知青雕塑,我赞成。让后人们永远记住我们那段1962年——1979年湖南知青的历史!

  知青雕塑准备放在猴子石大桥附近这么个偏僻的地方吗?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7/8/5 13:01:51

--  
     湘江风光带正成南站往猴子石段动工修建,而知青广场正是风光带南段一景观,就象风光带中段的杜甫江阁和北段的滨江风帆广场一样。到那时一条大道贯通南北,[会一直沿湘江修到湘潭。株洲]。交通会很方便的。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8/5 13:40:46

--  
顺便罗嗦几句:鄙人愚见,知青这个群体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受害者,立知青雕塑的设想应是客观的表现那段历史,从而以警世人,以昭来者。这与“天山石”或什么英雄纪念碑之类是有差别的,这不是建功立业,更不能流芳百世,再多空洞华丽的词藻去堆砌并无意义,故不能以“丰碑”来定位。立知青纪念碑的宗旨只是要让世人知道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说现实一点也为我们知青晚年有个休闲娱乐聚会之场所,谨此而已。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7/8/5 14:04:03

--  
很赞成斜阳君的高见。
--  作者:三套车
--  发布时间:2007/8/5 17:21:03

--  

眼睛是心灵之窗,我相信绝大多数知青都曾有过那种切身的感受,都曾有过那种焦灼、迷茫、企盼的眼神,如果逼真地刻划好这个眼神,就抓住了“知青”这个命题的精髓,就抓住了“知青”的魂。

“知青魂”,好!


--  作者:九爷
--  发布时间:2007/8/5 20:13:25

--  

知青定义

知青到底从何年开始?

为什么会有知青?

知青给人类创造了什么?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7/8/5 21:19:16

--  

据说是纪念知青下乡四十年,1968年至2008年.那68年前下放的算什么?真的算城镇闲散劳动力吗.我们可是跨出校门就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下乡的啊.


--  作者:洋葱
--  发布时间:2007/8/5 22:22:30

--  

   据说是纪念知青下乡四十年,1968年至2008年.那68年前下放的算什么?真的算城镇闲散劳动力吗.我们可是跨出校门就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下乡的啊.

      请"湖南知青网"的头头们澄清一个事实,上山下乡不是从1968年开始的.也请某些稍有名望又极力想搞庆祝活动人,不要刻意把我们"知青"分裂成二拨.如果一意孤行硬要这样做的话,我们这些"老知青"完全可以抵制这类活动!想必不会有人敢承担此罪名,将自己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吧!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8/5 22:41:36

--  

知青雕塑?我认为还是不立为好,现在的人很难创作出反应那个时代的作品.立一个雕塑,不晓得要经过好多审批关!

如果要立,就把创作的空间留给艺术家吧!


--  作者:安琪
--  发布时间:2007/8/5 23:12:27

--  
有人出资立一座又何妨,让后人知道还有这么一段历史。赞成斜阳兄抽象、简洁的理念,也好应付官员们的审查,最好不要刻意搞什么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真不理解,这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呢。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8/6 9:38:18

--  

请记住这段历史:

上山下乡运动1962——1979

1979年春天,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一代青年的梦魇也从此结束。

1979——2009:一个真正值得纪念的日子。


--  作者:眯子
--  发布时间:2007/8/6 11:34:54

--  
以下是引用雨后斜阳在2007-8-6 9:38:18的发言:

请记住这段历史:

上山下乡运动1962——1979

1979年春天,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一代青年的梦魇也从此结束。

1979——2009:一个真正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知青运动的日历!


--  作者:紫气东来
--  发布时间:2007/8/6 11:38:40

--  回复:(雨后斜阳)请记住这段历史:上山下乡运动196...
68年以前下放的不是有董加耕、邢燕子等人吗?还有那么多真正成绩好会读书的而被“左祸”殃及到的知识青年,他们才是真正的(包括老三届)“知识”青年,所以说建知青雕塑是个好事情,但不能以40周年为时段,只能说是整个的知青年代。上山下乡运动1962——1979 68年以前下放的知青大哥哥大姐姐他(她)们的经历以及受到的磨难是我们这些后三届的知青难以想像的。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8/6 19:04:54

--  
   综合不少老知青的意见,恳请网中央,并请网中央传达“有名望人士”:

      能不能在2008年知青雕塑落成之际不搞什么“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活动?因为这与其他纪念活动有着质的区别,正好是“大下放的最高指示”敏感之年搞“纪念”活动,肯定会有众多政府官员到场,我们是开不成“控诉”会的,只能是一派歌舞升平,那是一个什么景象可想而知。如果既成事实,就意味着我们自己首先承认了“上山下乡运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正是某些人所需求的。迎合了他们,却伤害了很多老知青甚至68年以后下放的知青的感情,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如果情势所逼硬要搞,建议低调一点,搞一个知青雕塑揭幕仪式就可以了。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8/6 20:14:04

--  
    我还是想看"收租院".
--  作者:艾木地
--  发布时间:2007/8/6 23:12:05

--  

一但要经过什么审批,就会落入官方的套。

我以为,还是宁缺毋滥的好。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8/7 10:48:16

--  

筛杯凉茶给洋葱兄,消消火,天气太热了。

网上发帖的事你大可不必太认真,没有必要动怒。

最近我在长沙城里转圈子,拍摄了一组城市雕塑。讲句真话:长沙没有代表这座城市的雕塑。所以对新雕塑作品,期望不能太高了。


--  作者:立立
--  发布时间:2007/8/7 11:03:46

--  

杨教头的心情可以理解。

网上的事情不必太较真,一条基本原则:不给自己和别人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