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高考怪象:”零分学子“与”职业考霸“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2358)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7/7 10:56:02

--  高考怪象:”零分学子“与”职业考霸“
老师眼中“不用炸就能出油的老油条”;好友口里“傻里傻气”的家伙;琢磨着“把海水变成淡水”,“开发一种软件监视腐败分子”的孩子。

  
  2007年6月20日,本报对话浏阳三中19岁学生陈圣章。

  此前12天,他刚刚在高考考试中4门挂零。

  潇湘晨报记者 林琼

  

  6月26日,高考出分的日子,考生们都在焦虑中盼来了这一天。浏阳三中考生陈圣章却和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到处推销保险,他的成绩没有任何悬念:零分。

  此前,6月14日清早7点多钟,陈圣章曾从家出发到长沙一所软件学校,他喜欢软件编程,他幻想着能“开发一种软件监视腐败分子”。

  陈皮肤黝黑,常在太阳下暴晒的样子,一张典型湖南人的脸,能让人联想起很多相像者,看不出中学生的稚气。

  一见面陈就告诉我,他是一个很偏激的人,并且又加了一句:“刚见我的人都觉得我不安全,因为我看上去有点像混混。”

  第一次和陈圣章聊得并不愉快。从一个19岁少年嘴里说出来的大道理,让谈话有些无趣空洞,且无从判断他的真诚。嚣张的表情,偏激的言语,每讲完一句话,总用食指狠狠地往下一指,带几分挑衅的语气说:“你认为勒?”差一点让我耐不住性子听他说话。

  6月20日,阳光强得让人有点发闷,抑制不住对陈的好奇,去了一次浏阳。

  考零分意味着自毁前途,成为别人的笑料

  

  潇湘晨报:什么时候萌生考零分的念头?

  陈圣章:今年4月,我是体育生,训练受伤,考不了大学,我就回家了。

  潇湘晨报:如果没有受伤,你会怎么样?

  陈圣章:应该能上怀化的一所学校,我们学校有很多人在那里读书。

  潇湘晨报:反正考不上了,破罐子破摔,与其辛苦做题,不如考个零分轻松。能这样理解吗?

  陈圣章:零分和随便考几分是不一样的。考零分意味着自毁前途,还可能成为别人的谈资、笑料。家里人劝我,只要不考零分,什么事都可以答应我,学校老师也劝过我。我心里一直有很多想法,受伤只是让这些想法爆发的一个导火索。

  坐在教室里,总有很多问题困扰我

  

  潇湘晨报:什么样的想法呢?

  陈圣章:我不喜欢学校里的应试教育,一直有厌学情绪。我不是那种逃课、捣乱的学生,但是坐在教室里我总是不停地想:这样死记硬背的学习对我来说到底有什么用,我在浪费时间吗?高考是不是最好的选拔人才方式?高考是不是可以改革?应试教育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综合素质吗?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被束缚了个性和创新思想的民族它有生命力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潇湘晨报:考零分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陈圣章:每一个学生需要为高考制度付出十几年时间,值吗?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使我这么做,我要以这种最激烈的方式表达我对应试教育,对高考的强烈抗议!

  我觉得自己这么做至少比那些不为民办事,一心想升官发财,明哲保身的“高官”,和那些畏首畏尾,不敢改革的,官僚作风的,庸庸碌碌的“鼠辈”强十倍百倍。起码我比他们具有更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曾经写过三封信给校领导,希望能做一些科技发明

  潇湘晨报:你很喜欢做一些创新的事情吗?

  
  陈圣章:是的,我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上初中时,参加科技比赛,我设计了花炮灭火装置,图纸都画好了,但没做成。老师说,好好学习,上高中就能做成了,于是我非常努力地学习。结果在高中,我还是做不成。我曾经写过三封信给校领导,希望能做一些科技发明,都没有结果。

  潇湘晨报:为什么非要依赖学校,你可以自己做发明创造,而且不少学生靠发明创造被保送上大学了。

  陈圣章:我觉得需要学校老师的帮助,搞发明要有技术和设备支持的,有时候还要资金。我也需要一个氛围,因为我是一个自我约束能力很差的人。

  像我这样自制力不好的人,即使花父母几万块钱,混四年出来也是垃圾

  

  潇湘晨报:你对大学向往吗?

  陈圣章:不向往。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大学生逃课、抽烟喝酒、打架的新闻,甚至有一个大学还规定一个星期不逃课,奖励20元。太荒唐了!还有什么女大学生被包养之类的。这就是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一堆垃圾!应试教育根本没有办法教学生怎么做人。像我这样自制力不好的人,花父母几万块钱,混四年出来也是垃圾。

  潇湘晨报:你喜欢看什么书?

  陈圣章:我喜欢看报纸,看一些杂文,其他书看得比较少,还喜欢看电视新闻和访谈类节目。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7/7 10:57:12

--  

[家庭]

  考零分的做法让家人觉得难堪

  陈圣章家在浏阳市关口街道的一个村子里,两个姐姐,他是超生的儿子,父母都在工厂里打工。“调皮,又犟,小时候没少挨过打,不过也很懂事”,母亲黄韶华说,陈七岁就开始帮家插禾,打农药,暑假还去花炮厂打零工,能赚到1000多。午饭时,陈帮母亲舀汤、倒茶的样子非常乖。

  “这孩子聪明,小学、初中成绩一直很好,年年都拿奖。”

  “奖状有几张,但没年年啦。”

  家里之前对陈圣章抱很大期望。

  “考上大学也不能怎么样?”

  “大学不行,可以读研究生嘛!只要读书家里都会支持你的!”

  陈圣章讲话时,母亲咬着下嘴唇一直盯着比自己高出许多的儿子。黄韶华只有初中文化,儿子动不动就蹦出的一些成语和道理,她理解起来一定非常费力。陈圣章对母亲的话不认同时,会夸张地把头扭到一边,打断母亲:“你并不了解我,你们都是一些墨守成规的人。”

  “和他父亲年轻时脾气很像。”

  “我觉得他有点懦弱。我和他不一样!”

  陈圣章考零分的做法让家人觉得难堪:“太丢脸了!”全家人轮流劝、骂都没有一点效果,远在外地打工的姐姐,一个月打了几百块钱长途,恳求他随便考几分,就花钱送他去读喜欢的软件学校,也没能打动他。家里人还曾经打算托人安排陈到电力局工作,但被他一口回绝:“不到20岁就被束缚在一个稳定的地方,怎么体现我的价值?”

  “要被他气死了!”

  “我现在正是闯的年龄。”

  “闯?”

  “你怎么知道我闯不出来?”

  “看吧!”

  家人认为不知道赚钱辛苦,陈圣章才会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决定今后所有费用都由他自己赚。4月份离校后,陈圣章没跟父母商量,把旧摩托车卖掉,找姐姐要了2000块,换了一辆更好的,骑着它先是帮药厂推销药品,现在每天推销保险。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第一个半年赚6000块钱。

[好友]

  成绩不好的学生批评高考有说服力吗?

  

  在去好朋友李明家的路上,陈圣章把摩托车开得飞快,快到我有豁出去了的想法,而他却很受用,得意地说:“我一个人更快!最喜欢夏天,呼呼的风吹过来!”

  李明17岁,体育生,最早知道陈圣章考零分的打算。和好朋友在一起时,陈显露出孩子气的顽皮,做着各种各样的怪表情。

  潇湘晨报: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李明:考零分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弄大了,对他只有坏处没好处,我替他不值。可对于一个有问题的东西,总要有人做点什么表达不满吧。

  陈圣章:如果这么做能起一点作用,我个人算不了什么。

  李明:由一个学生来抗议高考,我觉得力量太微弱了。

  潇湘晨报:我也觉得你很多想法不够成熟,修身齐家,才治国平天下。况且由一个成绩并不好的学生来指责高考,似乎不是很有说服力。

  陈圣章:等什么都成熟了,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棱角来做这件事。

  李明: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教育家,我不相信大家都想不出来更好的改革方案。确实,人到一定高度,很多事情反而做不了了。

  潇湘晨报:怎么形容高中生活?

  李明:太“充实”了,每天被学习挤得透不过气来。大家都是盲目的,没有自己想法的,围着高考转。而且在学校里看到坏的东西比好的东西多,觉得挺灰暗的。

  潇湘晨报:你才17岁!

  李明:体育成绩,能花钱考后操作。连中学谈恋爱都要看你有没有钱,生活就这么现实。

  潇湘晨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明:老师说他是一个不用炸就能出油的老油条。他看上去确实那个样子,不过这是表面,我觉得他是很好的人,至少我相信我碰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会帮我。

  潇湘晨报:你们平时聊什么?

  李明:理想啊。对一些黑暗、腐败的事情不满啊,他想法很多,他说要开发软件,消除腐败,他还说要把海水变成淡水。这些理想太天真了,大家都笑他是傻子。

  潇湘晨报:他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李明:有时候喜欢替别人出头,有时候爱管闲事。

  陈圣章:我还劝人家不要早恋!

  李明:傻里傻气的!

  陈圣章:但我很少违纪!

  李明:是啊,不违小纪,喜欢闯大祸。我们学校锅炉房的龙头坏了几个,学生打开水要排老长的队,老师专用的龙头不准学生接,他偏要去接。和锅炉房的人闹起来,还闹到学校领导那里去了。没想到,结果是坏的龙头修好了,供开水的时间也延长了,有人开玩笑说他给我们谋福利了。

  陈圣章:我们老师不让听MP3,有一次要收缴,我偏不给,学累了听听音乐有什么错。最后老师也妥协了,要我们控制时间。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不管不顾,它还不永远是老样子啊。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7/7 10:59:56

--  

“职业考生”是应试教育的棋子

四川南充考生张非2003年考入北大,次年退学返乡,被一所民办学校挖去,代表该校参加2005年高考,结果考上清华,获得10万元重奖。之后,张非又退学,改名后以南充另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身份参加今年高考,估分高达680多分,又将轻松获取重奖。(6月20日《华西都市报》)

这个考生为什么接二连三的退学参加高考?他并不是以考取好的学校,将来能有个好的前途而奔忙,为的就是变个身份,考取一次就能得到“所在学校”巨额的奖金,而学校也落得个不亦乐乎。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张非的行为完全是畸形的状元观结下的怪胎。

对现在许多中学来说,什么事情最值得他们骄傲?那就是高考的成绩,学校考生如果能在高考中夺得“头名状元”,不仅学校领导光彩,教师荣耀,就是在这同一所学校就读的学生来说都有无限的风光。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有了这样一块金字招牌,上可以得到领导的表彰和奖励,下可以得到学生家长的仰慕,更可以“借此招生”,是竞争激烈的“招生市场”一块难得的品牌。

正因如此,不少学校为了能够达到多出“状元”,多为学校争光的目的,不惜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条件,不仅为这样的学生免除一切学杂费,个别学校甚至免费提供食宿,并设下巨额奖金。对于外校的一些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一些学校甚至不惜重金“买”来,“代表”学校应考,也可以说,学校培养“状元”并不是为了给国家输送人才,而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形象”,为了学校的“荣誉”。

这个学生也正是看准了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有广阔的“市场”,他才一次次考上退学,退学又考上的,高考在他的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考试”的意义,考试对于他来说也就是一笔可以赚钱的生意,一笔买卖,甚至是一个可以“就业”的门路。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和久经考场的资历作为资本,不需要半点资金的投入,“生意”不仅能一帆风顺,更是财源滚滚了。

可怕是不少学校现在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像这样的考生行为一些学校也是心知肚明的,只要稍加调查一切就非常明白。有的学校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有的学校为了自己的“荣誉”和一个好的“形象”,能够取得这样一块“金字招牌”,甚至还有意帮助协调关系,帮着弄虚作假。这种行为在他们看来也许是“双赢”,但大量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

同时,这种行为对于学校的在校学生来说还会是一种严重的误导作用,因为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学校“亲自培养”的,而完全是“借来”甚至是“买来”的,他并不代表学校的真实教育实力,学校用这种“金字招牌”做诱惑,大量招收学生,这也就是一种欺骗,而这个学生张非就是这种欺骗的一个“砝码”,在校学生的梦想和希望,也就化成了巨额奖金被他赚走了。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校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真实努力,培养出高考“状元”也是值得欣慰的。但现在的“状元”已经演变成了获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变成了赤裸裸的经济利益,甚至为了获得“状元”不惜弄虚作假,已经危及到了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这显然已经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在谴责张非行为的同时,更应该深深的反思,培养“状元”应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并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这种畸形的观念如果不改变,不仅会误了学生,甚至会毁了我们的教育。


2005年张非是南充市理科状元


今年又上了南充十一中宣传横幅


张非与班主任及同学在获悉分数后交谈


张非有望再次考入北大


--  作者:安琪
--  发布时间:2007/7/7 13:33:02

--  
虽然是个例,却折射出现时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