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高考怪象:”零分学子“与”职业考霸“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2358) |
||||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7/7 10:56:02 -- 高考怪象:”零分学子“与”职业考霸“ 老师眼中“不用炸就能出油的老油条”;好友口里“傻里傻气”的家伙;琢磨着“把海水变成淡水”,“开发一种软件监视腐败分子”的孩子。 2007年6月20日,本报对话浏阳三中19岁学生陈圣章。 此前12天,他刚刚在高考考试中4门挂零。 潇湘晨报记者 林琼 6月26日,高考出分的日子,考生们都在焦虑中盼来了这一天。浏阳三中考生陈圣章却和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到处推销保险,他的成绩没有任何悬念:零分。 此前,6月14日清早7点多钟,陈圣章曾从家出发到长沙一所软件学校,他喜欢软件编程,他幻想着能“开发一种软件监视腐败分子”。 陈皮肤黝黑,常在太阳下暴晒的样子,一张典型湖南人的脸,能让人联想起很多相像者,看不出中学生的稚气。 一见面陈就告诉我,他是一个很偏激的人,并且又加了一句:“刚见我的人都觉得我不安全,因为我看上去有点像混混。” 第一次和陈圣章聊得并不愉快。从一个19岁少年嘴里说出来的大道理,让谈话有些无趣空洞,且无从判断他的真诚。嚣张的表情,偏激的言语,每讲完一句话,总用食指狠狠地往下一指,带几分挑衅的语气说:“你认为勒?”差一点让我耐不住性子听他说话。 6月20日,阳光强得让人有点发闷,抑制不住对陈的好奇,去了一次浏阳。 考零分意味着自毁前途,成为别人的笑料 潇湘晨报:什么时候萌生考零分的念头? 陈圣章:今年4月,我是体育生,训练受伤,考不了大学,我就回家了。 潇湘晨报:如果没有受伤,你会怎么样? 陈圣章:应该能上怀化的一所学校,我们学校有很多人在那里读书。 潇湘晨报:反正考不上了,破罐子破摔,与其辛苦做题,不如考个零分轻松。能这样理解吗? 陈圣章:零分和随便考几分是不一样的。考零分意味着自毁前途,还可能成为别人的谈资、笑料。家里人劝我,只要不考零分,什么事都可以答应我,学校老师也劝过我。我心里一直有很多想法,受伤只是让这些想法爆发的一个导火索。 坐在教室里,总有很多问题困扰我 潇湘晨报:什么样的想法呢? 陈圣章:我不喜欢学校里的应试教育,一直有厌学情绪。我不是那种逃课、捣乱的学生,但是坐在教室里我总是不停地想:这样死记硬背的学习对我来说到底有什么用,我在浪费时间吗?高考是不是最好的选拔人才方式?高考是不是可以改革?应试教育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综合素质吗?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被束缚了个性和创新思想的民族它有生命力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潇湘晨报:考零分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陈圣章:每一个学生需要为高考制度付出十几年时间,值吗?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使我这么做,我要以这种最激烈的方式表达我对应试教育,对高考的强烈抗议! 我觉得自己这么做至少比那些不为民办事,一心想升官发财,明哲保身的“高官”,和那些畏首畏尾,不敢改革的,官僚作风的,庸庸碌碌的“鼠辈”强十倍百倍。起码我比他们具有更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曾经写过三封信给校领导,希望能做一些科技发明 潇湘晨报:你很喜欢做一些创新的事情吗? 陈圣章:是的,我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上初中时,参加科技比赛,我设计了花炮灭火装置,图纸都画好了,但没做成。老师说,好好学习,上高中就能做成了,于是我非常努力地学习。结果在高中,我还是做不成。我曾经写过三封信给校领导,希望能做一些科技发明,都没有结果。 潇湘晨报:为什么非要依赖学校,你可以自己做发明创造,而且不少学生靠发明创造被保送上大学了。 陈圣章:我觉得需要学校老师的帮助,搞发明要有技术和设备支持的,有时候还要资金。我也需要一个氛围,因为我是一个自我约束能力很差的人。 像我这样自制力不好的人,即使花父母几万块钱,混四年出来也是垃圾 潇湘晨报:你对大学向往吗? 陈圣章:不向往。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大学生逃课、抽烟喝酒、打架的新闻,甚至有一个大学还规定一个星期不逃课,奖励20元。太荒唐了!还有什么女大学生被包养之类的。这就是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一堆垃圾!应试教育根本没有办法教学生怎么做人。像我这样自制力不好的人,花父母几万块钱,混四年出来也是垃圾。 潇湘晨报:你喜欢看什么书? 陈圣章:我喜欢看报纸,看一些杂文,其他书看得比较少,还喜欢看电视新闻和访谈类节目。 |
||||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7/7 10:57:12 -- [家庭] [好友] |
||||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7/7 10:59:56 -- “职业考生”是应试教育的棋子 四川南充考生张非2003年考入北大,次年退学返乡,被一所民办学校挖去,代表该校参加2005年高考,结果考上清华,获得10万元重奖。之后,张非又退学,改名后以南充另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身份参加今年高考,估分高达680多分,又将轻松获取重奖。(6月20日《华西都市报》) 这个考生为什么接二连三的退学参加高考?他并不是以考取好的学校,将来能有个好的前途而奔忙,为的就是变个身份,考取一次就能得到“所在学校”巨额的奖金,而学校也落得个不亦乐乎。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张非的行为完全是畸形的状元观结下的怪胎。 对现在许多中学来说,什么事情最值得他们骄傲?那就是高考的成绩,学校考生如果能在高考中夺得“头名状元”,不仅学校领导光彩,教师荣耀,就是在这同一所学校就读的学生来说都有无限的风光。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有了这样一块金字招牌,上可以得到领导的表彰和奖励,下可以得到学生家长的仰慕,更可以“借此招生”,是竞争激烈的“招生市场”一块难得的品牌。 正因如此,不少学校为了能够达到多出“状元”,多为学校争光的目的,不惜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条件,不仅为这样的学生免除一切学杂费,个别学校甚至免费提供食宿,并设下巨额奖金。对于外校的一些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一些学校甚至不惜重金“买”来,“代表”学校应考,也可以说,学校培养“状元”并不是为了给国家输送人才,而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形象”,为了学校的“荣誉”。 这个学生也正是看准了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有广阔的“市场”,他才一次次考上退学,退学又考上的,高考在他的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考试”的意义,考试对于他来说也就是一笔可以赚钱的生意,一笔买卖,甚至是一个可以“就业”的门路。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和久经考场的资历作为资本,不需要半点资金的投入,“生意”不仅能一帆风顺,更是财源滚滚了。 可怕是不少学校现在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像这样的考生行为一些学校也是心知肚明的,只要稍加调查一切就非常明白。有的学校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有的学校为了自己的“荣誉”和一个好的“形象”,能够取得这样一块“金字招牌”,甚至还有意帮助协调关系,帮着弄虚作假。这种行为在他们看来也许是“双赢”,但大量的教育资源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 同时,这种行为对于学校的在校学生来说还会是一种严重的误导作用,因为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学校“亲自培养”的,而完全是“借来”甚至是“买来”的,他并不代表学校的真实教育实力,学校用这种“金字招牌”做诱惑,大量招收学生,这也就是一种欺骗,而这个学生张非就是这种欺骗的一个“砝码”,在校学生的梦想和希望,也就化成了巨额奖金被他赚走了。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学校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真实努力,培养出高考“状元”也是值得欣慰的。但现在的“状元”已经演变成了获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变成了赤裸裸的经济利益,甚至为了获得“状元”不惜弄虚作假,已经危及到了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这显然已经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在谴责张非行为的同时,更应该深深的反思,培养“状元”应该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并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这种畸形的观念如果不改变,不仅会误了学生,甚至会毁了我们的教育。 |
||||
| -- 作者:安琪 -- 发布时间:2007/7/7 13:33:02 -- 虽然是个例,却折射出现时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