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半真半假的“杨家将”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1694)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6/30 21:55:44

--  半真半假的“杨家将”

杨家被演义太多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

第一代,金刀令公杨业,杨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业历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间盛传的他与潘仁美(史书中称潘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

杨业与潘仁美并非有仇。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非潘仁美。那位在小说家笔下坏透了的潘仁美并没有那么坏,至少,他在陈家谷口并没有算计杨业,更没有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唯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仁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则“除名,隶金州”。

杨业共有七个儿子,而不是八个。小说《杨家将》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杨业共有八个儿子,这也不完全对。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他们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

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

这七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业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

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

杨六郎者,杨大郎之谓也。他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他卒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史》上说他:“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

杨宗保,应为杨文广。《宋史》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他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抚陕西时“与语奇之”,曾把他收为部下,后又随狄青南征,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杨门女将”是虚构故事中国古代虽然向有“男尊女卑”的传统,但女将女帅倒也并非没有。

《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记载:王莽新王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山东琅琊就出了个奇女子,此人名吕母,后来成为统领一方的女将军。吕母以后,有名的女将还有隋末唐初的平阳公主。李渊渡过黄河以后,平阳公主领精兵一万与李世民会师渭北,并开设幕府,俨然行军主师“分定京师,号‘娘子军’”。

十分遗憾的是,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正史中却连点影子都没有。

《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文广一人,并无一字提及女眷。

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那么,专收“义妇节妇”之事迹的《烈女传》也会记载。

《宋史・烈女传》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们是:朱娥、张氏、彭列女、郝节娥、朱氏、崔氏、赵氏、丁氏、项氏、王氏二妇、徐氏、荣氏、何氏、董氏、谭氏、刘氏、张氏、师氏、陈堂妻、节妇廖氏、刘当可母、曾氏妇、王袤妻、涂端友妻、詹氏女、刘生妻、谢泌妻、谢枋得妻、王贞妇、赵淮妾、谭氏妇、吴中孚妻、吕仲洙女、林氏女、童氏女、韩氏女、王氏妇、刘仝子妻。没有一个人出自杨门。

“杨门女将”纯属子虚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千万莫把文学当成历史。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7/1 9:24:20

--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似乎谁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