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校雠学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0552)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6/18 21:31:42 -- [原创]校雠学
这几天在家“爬格子”,时间长了,若有所思。发了这篇文章,与各位朋友共勉!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6/18 21:43:37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7-6-18 21:31:42的发言:
呵呵,这看来是大家的通病,我经常改错别字,你点编辑就可以改了。 |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7/6/18 22:10:41 -- 好有意思的陶俑。 错别字虽然难免。但如果都像楚人和呵呵这样做个有心人,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的。我只记得小时候看图书,将岳飞的把兄弟牛皋念成“牛鼻”,当时自我感觉还不晓得几多好。到读中学后才知道念错了,从此再不敢胡乱开口。 碰上念或写不出的,不要怕麻烦,最好是翻字典。 |
-- 作者:渔人归去 -- 发布时间:2007/6/18 22:16:21 -- 校雠发展终成学 古人的细致、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辈敬仰。原本比较简单的校雠工作,衍生出许多考证方法、理论,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特转抄录关词条如下:
校雠学 |
-- 作者:念想 -- 发布时间:2007/6/19 10:35:27 -- 像“校书俑”那样,与错别字作斗争须持之以恒,可能要用一辈子时间。保持汉字的纯洁,宏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碰上念或写不出的字,不要怕麻烦,最好是翻字典。 我现在就需要常翻字典,如先生之说要多请教“哑师傅”。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6/19 20:02:02 -- 写文章其实要有楚人这样的严谨作风,我写东西常常偷懒,有时碰到模棱两可的字能带就带过去了,以讹传讹,自己浑然不知,还误人子弟,实则不该。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6/22 16:32:53 -- 楚人提醒了我,看来还得狠下功夫. |
-- 作者:天涯沦落客 -- 发布时间:2007/6/22 16:47:28 -- 错别字甚可恶,但有时在拼方言时不得不用一些同音字代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否也要取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