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校雠学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0552)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6/18 21:31:42

--  [原创]校雠学


      上学堂时,老师讲课提及过一门学问——校学。上课不专心,我没听明白这是一门什么学问,只记得几个关键词:校雠、校对、错别字……
      我写东西常常出现错别字,从少年到成年后,为此经常受到家父的批评和指正。
      
前些年,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成,举办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为特色的湖南文物展。门票价格不菲,50元一张。买两张带着小孩进馆参观。在众多的文物中,我在一件青瓷器前停住了脚步。这是一件长沙出土的晋代文物,两位男子跽坐,一人右手执笔,左手捧书。另一人也拿着一册书。他俩中间为长方形几案,案上摆有砚、笔架。两人怒目对视,如同仇人相见。旁边的解说词只有三个字:校书俑
      
他们正在校对书中的错别字。两千年前的古人,对待书中的错别字犹如见了仇敌,势不两立,非要把它揪出来,欲除之而后快!他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让人敬佩。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文献大量增加。校对由一种职业演变成一门学问——校雠学。面对古人,反省自己对待错别字的态度,终于明白了家父为什么抓着自己写的错别字不放的原由。
      
《湖南知青网》是一个交流平台,每次发帖前我会反复校对数次,总担心出错别字。点击发表言论,正自鸣得意之际,再看一遍刚刚发的帖,又发现了错别字。开弓没有回头箭,留下的只有遗憾。像校书俑那样,与错别字作斗争须持之以恒,可能要用一辈子时间。保持汉字的纯洁,宏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这几天在家“爬格子”,时间长了,若有所思。发了这篇文章,与各位朋友共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6/18 21:43:37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7-6-18 21:31:42的发言:


    
      
《湖南知青网》是一个交流平台,每次发帖前我会反复校对数次,总担心出错别字。点击发表言论,正自鸣得意之际,再看一遍刚刚发的帖,又发现了错别字。开弓没有回头箭,留下的只有遗憾。像校书俑那样,与错别字作斗争须持之以恒,可能要用一辈子时间。保持汉字的纯洁,宏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呵呵,这看来是大家的通病,我经常改错别字,你点编辑就可以改了。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7/6/18 22:10:41

--  

好有意思的陶俑。

错别字虽然难免。但如果都像楚人和呵呵这样做个有心人,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的。我只记得小时候看图书,将岳飞的把兄弟牛皋念成“牛鼻”,当时自我感觉还不晓得几多好。到读中学后才知道念错了,从此再不敢胡乱开口。

碰上念或写不出的,不要怕麻烦,最好是翻字典。


--  作者:渔人归去
--  发布时间:2007/6/18 22:16:21

--  校雠发展终成学

    古人的细致、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辈敬仰。原本比较简单的校雠工作,衍生出许多考证方法、理论,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特转抄录关词条如下:

校雠学
  研究中国古代整理文献的方法的学科。校雠本为比勘校对之意:“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为雠。”先秦古籍中便有有关校雠的记载。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在整理皇家藏书的校雠实践中,第一次归纳总结了校雠规程。宋代以前所说的校雠,主要是以勘定传本、审定篇次、校正文字为内容的工作方法,它依附于经书章名注疏而存在。至宋代,一方面校雠工作开始向理论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独立完整的专书校勘著作与总结归纳校勘原则、通例的著作,另一方面,郑樵的《通志·校雠略》将校雠的内容拓展为论述收藏整理、经营管理图书的理论与方法,奠定了传统校雠学的基础。至清代,伴随着对传统典籍的大规模清理总结,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诂为基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特色,包括目录、版本、校勘在内的校雠学学科体系,它涉及了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史实考订、古籍分类、目录编纂、内容提要等古籍整理工作的几乎所有环节与方面。近代以来,校雠学中的目录、版本、校勘等内容又走向分化与独立。


--  作者:念想
--  发布时间:2007/6/19 10:35:27

--  
       校书俑那样,与错别字作斗争须持之以恒,可能要用一辈子时间。保持汉字的纯洁,宏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碰上念或写不出的字,不要怕麻烦,最好是翻字典。

   我现在就需要常翻字典,如先生之说要多请教“哑师傅”。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6/19 20:02:02

--  
写文章其实要有楚人这样的严谨作风,我写东西常常偷懒,有时碰到模棱两可的字能带就带过去了,以讹传讹,自己浑然不知,还误人子弟,实则不该。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6/22 16:32:53

--  
  楚人提醒了我,看来还得狠下功夫.
--  作者:天涯沦落客
--  发布时间:2007/6/22 16:47:28

--  
错别字甚可恶,但有时在拼方言时不得不用一些同音字代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否也要取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