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靖县往事小记(四十一)——他乡不是故乡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25446)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7/4/24 15:14:33 -- 【原创】靖县往事小记(四十一)——他乡不是故乡 他乡不是故乡 1972年的年底,我在靖县眼看就要呆满四年了,前头仍一片渺茫。我们组上刚来时有八人,招工先后走了四人,J女生也于两个月前转走他乡,如今只剩下小H、Z女生和我三人了,三人中数我年龄最大,已23岁了,条件却最差(有海外关系),要有招工的话,也难摊到我头上来。我们住在公社附近的舒家团,这两年来,只要招工的一来,就能看到知青一拨一拨的往公社里跑,找招工的拉关系。有些是带名单下来招的,他们的家长预先写信通知了他们,怪不得他们的消息比我们还灵通些。当时我们这个组上的人都很迟钝,嘴里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近的优势,多往公社跑动跑动,只晓得坐在队上呆等,以为如果要你的话,就会来招你的,冒看上你的话,去了也白搭,不知道要去争取争取。至如我,背着那海外关系的包袱,脸皮本就薄,更不会去亮丑,“屎不臭挑起来臭”,还生怕人家不知道你有这关系似的,所以,我从没找过人,虽然面带无谓,而内心已是伤痕累累。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4/24 15:44:35 -- 你还算走运咧,冒半路"刷"下来.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7/4/24 16:27:53 -- X被刷下来这事我也知道,X也是我们大队的,公社推荐了他,招工的也与他本人见了面,对他的身体特满意,后来借口政审过不了关,将他刷下换成“羊毛”的,害得X空喜一场,怪那招工得调口味。 |
-- 作者:难忘岁月 -- 发布时间:2007/4/24 18:13:09 -- 你还是算走运,有惊无险。我招工就曲折多了。 |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7/4/24 18:39:57 -- 西奇兄,你真应该搞档案管理工作,这么多宝贵的资料都保存得这样好,我记得你还讲过,靖县的车票你还留着。 我这一世人也接到过不少单子,事一过随手都丢了,现在想起来……。曾记得73年在靖县为了准备考试,将化学价编了一个顺口溜配上插图记在本子上了,内容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本子好象记得是带回长沙来了,原想将其翻拍下来,发到本栏目上,这也是我们当时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找了很久没有找到,不知塞到什么地方去了。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4/24 20:17:51 -- ……眼看就要呆满四年了,前头仍一片渺茫。……虽然面带无谓,而内心已是伤痕累累。 真是当年出身不好,招工无望的知青伙伴心理的真实写照。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7/4/24 21:15:37 --
谢谢你,你的文章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4/24 21:53:45 -- 招工,意味着“参加工作”,用当时的语言说“参加革命”。七天时间,从知青到铁路工人,对于去西奇兄来说,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文章中提到的两位姓“杨”的知青,我都非常熟悉。还几次提到了松子树脚,让我倍感亲切。可惜去西奇舍不得费笔墨来描写一下那位“大队书记”。我可记得他,他姓陈,名叫贵皇。用曹雪芹的语言来描写:陈贵皇“卜世仁”。 |
-- 作者:石马 -- 发布时间:2007/4/24 22:08:32 -- 眼看就要呆满四年了,前头仍一片渺茫。……虽然面带无谓,而内心已是伤痕累累。 确实是当年招工无望知青的写照。你们也算是走运的,而65年五中下来的那一批,家庭出身大都不符符合当时的政审条件。下放四年的69年第一次招工才走一个人,71年才走二个人,直到73年招生也只走三个人,74年大招工才走了一批。大多数是病退,转点才离开靖县的。 |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7/4/24 22:15:55 -- 以下是引用pengje在2007-4-24 18:39:57的发言: 西奇兄,你真应该搞档案管理工作,这么多宝贵的资料都保存得这样好, 西奇老弟的东西保管得好还在其次,最难得的是他什么都记得那么清楚,有述有议,文彩飞扬,篇篇有看头。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4/25 9:05:33 -- 以下是引用夏悸在2007-4-24 22:15:55的发言: 西奇老弟的东西保管得好还在其次,最难得的是他什么都记得那么清楚,有述有议,文彩飞扬,篇篇有看头。 就是,就是.看去西奇兄的文章轻松,养眼.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4/25 10:16:33 -- 我是判了个遥遥无期,由企盼、无奈,最后臻于麻木,才减为十年。 |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7/4/25 17:42:40 -- 我记得在1969年下半年,我对公社李社长说:“可以让我们几个铺口知识青年来办个松香厂吧”! 他回答我说:“这是国家搞的,不要你们操心”! 那时候还没有靖县松脂厂!县里的松脂都是被洪江松脂厂收去!靖县还没有社办企业呢,而湖区的社办企业如雨后春笋!我当时这么说是我可以办个松脂厂啊! 哈哈,此处不留我,自有留我处!我们也只好转点离开靖县来到了南县,帮助他们的社办企业啦。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4/27 17:50:15 -- 楚人兄错啦,当时的书记不是陈贵皇,应是杨道武.其实在西奇兄走之前我已走啦,不然西奇兄可能有就危险,因为我可是长铁分局的子弟.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7/4/28 16:06:35 -- 彭老师果然有眼光,我确实干过近二十年的档案管理工作,所以习惯保留和收集资料。 回“老龙”弟,当时的书记是陈贵皇,杨道武是副书记,要不杨道武还听陈贵皇的,我听“羊毛”讲过,是陈反对。你好像比我早不了几天走的,我记得是你妈妈来接你得,你跑到大西北去了,留下你“妹妹”独自好伤心的。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4/28 16:31:39 -- 对于陈贵皇是大队书记,我不会记错的。 去西奇兄文章中提到,羊毛兄所在的生产队,即松子树脚,大队书记住在那儿。松子树脚的人都姓陈,没有姓杨的。我就这个问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的。所以我推测,去西奇所指的大队书记就是陈贵皇。 |
-- 作者:老龙 -- 发布时间:2007/4/28 16:51:41 -- 我们下乡时大队书记确是陈贵皇,但我记得后来好像是换了杨道武的,不过我对官场事情向来无兴趣,更何况是大队官场,也可能是我记错了吧。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7/4/28 17:23:47 -- 刚才良良哥还打电话来问老龙是谁?我向他告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