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今天下午韩少功将作客湖南知青网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24372)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4/15 10:02:06

--  今天下午韩少功将作客湖南知青网

老知青文友座谈会

著名作家、汨罗知青朋友韩少功将座客湖南知青网

为繁荣湖南知青网文坛,加强文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激发知青网友的文学创作热情,湖南知青网汨罗知青栏目特组织主办老知青文友座谈会,建议就知青文学创作中的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同时荣幸邀请著名作家、汨罗知青朋友韩少功与知青网友亲切见面,就知青文学创作相关情况进行交流与指导。

这是一次开阔视野、增进友谊的盛会!

这是一次湖南知青网文学春天的相约!

机不可失,竭诚欢迎知青文友及文学界朋友光临!

活动内容:著名作家、汨罗知青朋友韩少功与知青网友“零距离”接触和交流;

交流知青文学作品,探讨文学视点,广纳良言,繁荣湖南知青网家园;

活动主旨:增进知青文友凝聚力,提升知青文学创作力。

参加人员:湖南知青网友、文学界朋友

活动地点:长沙市解放东路楚湘大酒店(长沙市环境保护局旁边)

活动时间:415日下午2:30

活动经费:AA制(含晚餐)

联系人:天井1968电话:0731- 5309590/13677318197

        落霞孤骛 13873137952

        张老三: 0731-8623629 /13077313425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4/15 10:03:46

--  

作家简介:
  

    韩少功,1953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毕业后下乡,在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某杂志历任编辑、副总编。1985年调湖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88年迁居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韩少功从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10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心想》《完美的假定》等。另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多种。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陈清华 辑)

    韩少功:八十年代中期曾在国内的文化寻根思潮中挑起大旗,写下《文学的根》这样著名的文论与《爸爸爸》这样表现楚文化、被视为寻根小说代表作的中篇,九十年代又因《马桥词典》一书在文坛掀起风波。目前韩少功在海南主持《天涯》杂志,它被视为比《读书》更具潜力的新兴刊物。总体看韩少功的作品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识,也颇有可读性--我认为他是一位很好的作家。


韩少功隐居在湖南汨罗江乡下,怡然自得.



  三十多年前的上山下乡韩少功留下了《马桥词典》一类的作品,始于新世纪的再次上山下乡又有七个春秋,于今首次推出《山南水北》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跨文体长篇读物。《山南水北》写乡居生活,韩少功从农村劳动中寻找到了什么呢?

   乡村七年,韩少功首次讲述隐居生活。《山南水北》一书中记录了韩少功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其生动的人物、神奇的亲历、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这是一本对生活与文化不断提出问题的书,是一个亲历者挑战思想意识主潮的另类心灵报告。

《山南水北》一新书 网上连接:

http://gb.cri.cn/9223/2006/11/21/1725@1313302.htm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4/15 10:05:47

--  

《山居心情》即将面世记录21世纪

“陶渊明式”生活———

韩少功“扛着锄头”写作
 发布时间: 2006-02-14 11: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enpcontent-->

  著名作家韩少功对省文联主席的“帽子”兴趣不大,对“戴老农的草帽”兴趣不小:从2000年始,韩少功的手每年六个月在海口“握笔”,尽他海南省文联主席的“本分”;另六个月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把锄”,在两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养鸡、种地。

  立春后正合计着挑蔬菜种籽的韩 少功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六年过去了,我总算对这些日子有了交代”———达十几万字的散文集《山居心情》初稿已经完成,这是韩少功首次全方位披露自己“一半城市、一半乡村”的生活细节。书稿现进入修订阶段,拟于今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城里吃的,是冰箱里拿出来的;在这里吃的,是从地里拔出来的,每一样都有来历.

  “我每年3、4月份必须得回去。因为开春了,再不回去播种就晚了,我们一亩多地,种了二三十种蔬菜。”提起菜地,韩少功言词间的满足,不亚于新作。韩少功说,“《山居心情》也是在山地里刨出来的,今天刨一锄头,明天刨一锄头,零零星星、断断续续地,从2001年6月这边房子建好开始。一本带有纪实性、自传性的散文集。”

  “在有山有水处盖房子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挑这么一个地方不容易,当时我在长沙周边的宁乡、浏阳等地跑了个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最后才选中了八景峒。有些地方有山没有水,有些地方交通又太不方便,都不够理想。八景峒离长沙不算太远,80公里的高速,外加30来公里的山乡公路。更重要的,离我当年插队的地方近,我可以讲一口当地话。”

  据韩少功介绍,他的“农家大院”有一条70多米长的石板路,从房门通到院门,两旁种了一些梓树和竹子。“铺路的石头,是我自己到山上找的。石头有好多种,有硬有脆,有黄有青。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合用。”房子有两层,卧室在楼上,“推开窗是一个水库。不用挂画,窗外就挂着青山绿水”。屋里大多是从城里搜罗来的家具,是亲友们淘汰不用了的东西,连乡下农民都看不上眼。但这里有笔记本电脑、传真电话和10个塞满了的大书柜。“当时上面要把我调任文联主席,我反复谢绝,相持不下。最后各让一步,他们同意我半年工作,半年离岗。我有了这支令箭才敢上山下乡。”

  “家里用的水,是从山上引下的泉水。老婆开玩笑说,我们冲厕所都是矿泉水,过得也太腐败了。吃的蔬菜大多靠自己种,一般都有二十多个品种,都是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不用农药,绝对禁用化肥。菜长了虫子,我们就戴上老花镜去捉。实在捉不完,就让虫子吃点算了,人家好歹也有一条命。肥料基本上是鸡粪、人粪、油菜饼、火土灰,还有从附近学校挑来的猪粪。都是不错的肥料。”韩少功侃起“农经”一套一套的。

  “我们还种了玉米、向日葵、土豆等等,也种了葡萄、柑橘、杨梅、西瓜一类水果。橘苗是从省农学院找来的良种,去年已经挂果,产量和质量都不错。柑橘特别适合湖南的气候,其他就不大行。老婆想试种木瓜。我说你干脆把自己种下去得了。你自己就是木瓜:热带作物能在这里生长吗?结果,果然都冻死了。”

  “在城里吃的,是超市买来的,冰箱里拿出来的。在八景峒就不一样,都是从地里拔出来的,都是给你带来记忆的,是有过程的。你看着它从种子变成苗、再开花、再结果,吃起来味道自然会有些不一样。它让你明白自己从哪儿来,打哪儿去。”

  ■我刚来时,村里以为我犯什么错误,被城里开除了,而后又传我有学问,说在《人民日报》上出过一个上联,全国人民都对不出下联来……

  韩少功告诉记者:“下雨天可以读书写作,闲着的时候也可以去串门。老乡也会到我家里来聊天,神神鬼鬼都说给你听。张家说有一种辣椒特别好,问你要不要苗。李家会问你海南什么样,国外怎么样。王家闺女要考大学了,问你哪个大学好,或者问能不能开个后门。刘家与村干部闹意见了,可能来你这里抱怨,或拜托你去帮着说说理。开始大家都不认识,但一来二去就熟了。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很多出外打工,村里老人居多,最愿意有人与他们说说话。”

  “大同村方圆几十里,山连着山,但只有百来户人家,500多号人。所以人是稀有动物,大家一见客人都很热情,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邀你喝茶,留你吃饭。我在村里可以吃‘百家饭’,要是愿意,每年春天下乡的头一个星期,家里不开伙,也绝对饿不着。逢年过节更不成问题,今天东家请,明天西家请,都排着队。”

  “农民知道我是个作家,但他们不大读小说和散文,不大知道我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刚来时,他们可能以为我犯什么错误了,被城里某个单位开除了。要不怎么往乡下跑?但这并不妨碍村里人对我表示友好。有个老头还拍着胸脯大表慷慨,说你以后死了就埋在这里,这山上的地,你想要哪一块就是哪一块,就是我一句话的事!当时我吓了一跳:还有这样的欢迎方式呵?”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4/15 10:25:57

--  

汨罗版主雪雪电话:

  很希望靖县知青乐园的朋友们前去“趁棚”。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7/4/15 10:30:57

--  

响应领导号召,会去参加。

但至今还冒想清白趁棚的意义所在。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4/15 10:48:02

--  

怎么看上去不像以前的样子了.小时候我和他姐姐同学,去过他家玩,后来又去过海南纪实驻长办事处找同学,见到了他.很随和,没架子.他哥好像也下到靖县溪口,和彭x的哥一起.不知他姐现在在那里.


--  作者:三套车
--  发布时间:2007/4/15 21:08:27

--  
韩少侠的文章总是给人以深层次的思考,可惜这样的作家越来越少了,他能坚守得住吗?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7/4/19 1:03:47

--  
"趁棚"好像是"撑棚",是长沙俗语,包含"揍热闹" 充面子帮忙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