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一年又一年 作者: 阿毛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18005) |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2/7 9:28:43 -- 一年又一年 作者: 阿毛
天晴,阳光正好。抬眼看到对面楼上阳台外已经挂出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年味渐浓,冬至过后,抬脚进九,人们便迈进农历腊月里等待过年了。 有多少人在盼过年? 学校宿舍区旁边有一间小屋,过去是配电室,一进腊月一位乡下女人就来租住做糖葫芦。她晚上做,白天到大街上去卖。一支长木棒,上端缠着稻草,草上插满糖葫芦。天很冷,我有时会看见她站在寒风中,头上系一条红绿相间的方头巾,怀里抱着三根木棒。那天太阳好,我又遇见她,问她过年不回家吗?她说不回了,出了正月,年过了,没多少人吃糖葫芦了,开春的时候,她就回去了,家里有两个孩子盼她呢。 以后又路过那间小屋的时候,我就想,那两个孩子盼的竟不是年,盼的是年快一点儿过去啊;他们会一天,一天,期待着,盼望枝头快一点儿绽放出一丝春色……。 在繁华的府前大街银行营业大厅的屋檐下,年近的时候,也常聚集着一些人,他们是进城找活儿干的农民。那天下雪时,天地洁白,我兴致勃勃地走在纷纷扬扬的雪中,大概是一副不食烟火的自在模样;可是当你看到这些人,双手插在衣袖内,有人甚至没有遮耳的帽子,就在原地跺着脚时,你就会像高尔基一样回到了“在人间”,好心情骤然降到冰点。 是的,他们跺着脚,或是双手放在嘴边呵着气取暖,也有极少数的人会转进大厅在空调房里暖和一会儿,也只是一会儿,他们就又回到屋檐下,站在最外面的风口;因为只有站在最外面,才会找到活儿干。年关了,有些活儿也好找,大概工钱也会比平时高吧。接近傍晚的时候,还能看见有人缩着头站在檐下,旁边立一把铁锹。 我是过了五十多个年了,似乎还不能真切的体会所有盼年人的心情;现在对年的盼望也说不上多么热烈,至少比不上小的时候了。 小时候过年,印象里虽然只有姥姥在忙,姥爷不怎么干活,但那浓重的年味确实难以忘怀 。那时父母亲都上班,年前的一段日子,常看到父亲或母亲下班带回买来的年货,我姥姥就开始拾掇这些年货,也不记得有什么东西,只记得她的手浸在水里冻得通红。 我姥姥最会炖肉,过年更少不了。那肉香会充盈整个房子,并且一直飘到小院里;母亲学过多少次,也做不出姥姥做的那种味道。现在想想那肉就是猪肉,红焖的一种做法,我猜当年姥姥是用上好的酱油,加冰糖,加葱姜蒜,花椒大料这些最平常的佐料的;用家里的铁锅,文火细细地煨上一两个小时;肉还不太熟的时候,姥姥就用手掰上些大白菜的帮,不用刀,大概经铁器会坏了菜味的纯正;菜帮煮软了,再放上大白菜的叶子,最后还要放一些烫得几分熟的粉条。 肉端上来了,于是你看那肉汁和肉是鲜红油亮的,菜帮是白的,菜叶是绿的,很好看,也好吃,软软的口感!年饭时,父亲会说起那副对联,我是下了功夫才记住,记住之后每次我就说,“百菜惟有白菜美,诸肉惟有猪肉香”;母亲会说是香,是姥姥的功劳,她再看看吃素的姥爷,就说“有肉香,佛也跳墙”;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佛跳墙”这菜名,“启坛素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那时弟弟小,他会说“我吃了就迷糊”,全家都被逗得哈哈笑;只有我哥忙着吃,难怪母亲说他在寄宿幼儿园时连牙膏都吃。 父母都在家多好啊,不用盼。但这样的情景没有几年,后来父亲下放农村,有很多年,都是一到快过年时,我和哥哥弟弟就盼父亲早点回家;一放假我们就急着做完“寒假作业”,是等父亲回来,可以放心地玩,不用惦记做作业了。 那年过年父亲带回了半面袋粘豆包和两只山鸡,是农村的老乡送的;我和弟弟欣喜若狂,屋里屋外地奔跑,姥姥不住地说“总开门把屋子里的热气都放跑了……”。我们要到外面看美丽的山鸡,看那山鸡跟动物园的一样,可它却来到我们家的院子;我俩高兴得团团转,看它晶亮的眼睛,看它美丽的羽毛,浅绿、深红、油黄、湛蓝,孔雀一般。 杀鸡很残酷。父亲不敢杀鸡,姥爷又不杀生,只好姥姥去;我和弟弟隔着窗户,透过玻璃上薄薄的冰花,看姥姥杀鸡;一会儿就看见山鸡煽动着翅膀在小院里腾飞,怎么回事?后来知道没杀彻底,看它挣扎了许久,一头倒在雪地上,不动了。我们飞快地跑出屋子,看到积雪上滴滴血迹,有点儿心疼,山鸡不能过年了;母亲却说“它也能过年”,原来母亲把最长最漂亮的几根羽毛保留下来,把它插在高高的笔筒里,竖在桌子上,是和我们一起过年的。 每当想起当年欢乐的过年情景,就会感到吃穿倒在其次,只要全家人都在家就是过年!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真是这样,后来渐渐的,家里的人就不全了。大概很多人都愿意自己所有想念着的都能回家过年,为此人们想出多少办法呢。 想念雪地上的山鸡,我们就留下它五彩的羽毛,想念失去的亲人,我们就在年夜饭团聚时摆放一双筷子,想念远在天堂的祖辈,我们就在祝福声中燃香焚纸,想念知心的朋友,我们就在灯火辉煌中隔山隔水遥祝安康;于是此时此刻你就想大声向这一切呼喊:过年好!于是这呼喊就变成思乡的泪,变成伤感的笑,变成鞭炮的震耳欲聋,变成节日的焰火耀眼腾空。 是啊,我们过年要做的许多事都是为了怀旧,是对在丝丝缕缕,绵延不绝的五彩缤纷、甜酸苦辣的浸润中的往事的怀想,怀旧的人们思绪逐渐达到自己虚妄的顶点,年也就到了。 当年不穿花衣服的人,如今却特意为买一件过年穿的花衣服,不辞辛苦地走遍大大小小的商场商城,真比在家全面打扫卫生还累人。记得那年走得精疲力尽之后,终于即兴购得一件鲜红的便服棉袄,穿上这价格不贵品牌贵的冒牌袄试试,竟也喜气洋洋,得意又炫耀。 其实那年的怀旧是到了唐朝的,时尚穿唐装,也不知为什么把中式服装叫唐装。记得那种衣服流行时,真是吃穿不分家,是最先在火锅城、酒店大堂的女侍们身上着陆的。大多是高叉旗袍或者立领小夹袄,脚上要配一双黑色平绒面塑料底圆口拉带的布鞋,确实有中国特色,叫人能联想到民国或“五四”。试想这一身要我们穿出去,可真没有这个胆量,怕是走到街上一不留神就被怀疑成是饭馆的服务员擅离职守呢。 但后来我发现这唐装的风韵扩大到中央电视台去了,记得大年三十,邢志斌就穿了件火红火红的缎面绣花大棉袄出场;再换个频道看看,差不多每个主持人都穿了件同样款式的立领棉袄,不禁纳闷:央视发放的工作服怎么跟火锅城的一样啊。其实中式服装代表了人们一种怀想历史传统的心情,所以它才演变成一种唐装的时尚。 物质上的怀旧远远比不上精神上的怀旧。记得有一年评选春节晚会最佳节目,谁也没想到竟是午夜以后的那个前苏联歌曲大联唱,它占据榜首,这可真是始料不及! 按理说,午夜之后,人们的兴奋劲儿早就过去了,本来是吃完团圆饺子放过接神鞭炮准备入睡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一曲前苏联歌曲,深沉而悠扬;有当年悄悄传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被禁止的“共青团员之歌”;当和弦的手风琴声把我们带回遥远的过去,歌声刹那间就在人们的心头唱响,精神中的那一丝倦怠被怦然唤醒,动听的苏联歌曲连接着多少风风雨雨,连接着多少往事!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在这迷人的晚上。”“我们自幼所心爱的一切,宁死也不能让给敌人,共青团员们团结起来,踏上征途……,我们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我真切的看到了正在跟着唱的老观众的面容,他们一脸向往,满腔激情,有人甚至老泪纵横;是的,苍老的声音中有一代人的青春在回放!此情此景在大年夜的热烈中,不尽使人百感交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于是渐渐觉得过年就是盼望和怀念,更多的怀旧才更像过年,有旧可怀才是幸福的!可是当我们可以怀旧时,我们也就老了,一年又一年,就是这样;红灯笼又挂起来了,雪又下起来了,年又到了。 |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2/7 9:34:40 -- 过年是一家人团聚,开心,热闹的日子,年前半个多月,家里就开始忙起来.一年来的烦恼,不快,在这段日子都消失了,人人个个喜洋洋. 但是父母走后,再也没那种心情,也不想过年,也怕过年哒. |
| -- 作者:微风 -- 发布时间:2007/2/7 9:35:46 -- 阿毛的《一年又一年》写得好细腻好精彩,娓娓道来中就被你慢慢地感动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度过了多少个新年,迎来了多少个新的希望,送走了多少个丰收的旧岁。 看着阿毛的新作,不觉地怀想起了小时候过春节的情景。身上穿一套新衣服,脚上穿一双新鞋,挎兜里装满毛嗑和一毛钱六块的水果糖,手里提着一个用罐头瓶做的小灯笼,里边放上一个小蜡烛,晚上和院里的小伙伴们兴冲冲地东家跑西家串,不怕冷不怕冻,那种心情真的特别好,那才叫开心! 想想小的时候过年,尽管条件不如现在好,可总能让人过得特别地开心。还清晰地记得,初一早上吃过饺子之后,大人孩子一起出去给老邻居们拜年,一家家走过拜过,看着家家都是贴红挂绿一片喜气,觉得过年真好,人们都是满面笑容亲如一家,那种感觉如今想着想着心里都有些激动。 而如今的春节,我们只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里看看电视上上网,年味的范围越来越小了。一个关得紧紧的防盗门就隔绝了邻里间的那份亲情来往,从一楼到六楼,我的邻居能认识的也不过就三两个,平时也很少能见面,就别谈什么交流了,近几年好像也不兴拜年了,不知道朋友们的邻里之间是不是也这样。 不过,无论有多少感慨,心里又是如何地怀想,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春节毕竟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不管怎么改变还会有很多美丽的心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精心安排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日子,这个春节过完了,还有下一个春节的到来,每一天的日子都将精确地记录在我们生命的进程中。春节来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总得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在这里,我祝阿毛和朋友们春节快乐! |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7/2/7 11:07:10 --
过年是一种文化. |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2/7 11:22:43 -- 如至今日子过好哒,要讲氛围,隔三岔五可以在饭铺里湖恰海灌,应有尽有。过年真正的内涵在于一家人合家欢聚,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