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常德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2)
----  [原创]援外记事(十)-(十二)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2&id=35363)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8/6 14:30:07

--  [原创]援外记事(十)-(十二)

(十)思乡情

                

八五年,牛众在国外第二次过春节。俗话讲: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假日里,援外的人们是非常思念亲人的。特别是牛众这批人,上有老,下有小,规定工作两年几百个日日夜夜,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

有时,大家坐在一起扯宿壳(方言:闲聊),漫无边际什么话都敢讲。仿佛眼前又呈现出当年在牛鼻滩修水利时的情景,一群嘴巴不干不净饥渴的汉子躺在地铺上,离不开些荤段子。有人说:“火烧乌龟里头痛。管得太严,为了稳定队伍,应实行人性化管理,适当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不然把人都憋出病来,公费医疗看病报销,也难启齿。”有的说:“要是几年后,带个把连、排的‘小杂种’ 回国,成为第五十七个少数民族,取名‘西夏族’(他们是莫西族,中国是华夏人,从中各取一个汉字)这些小杂种肯定腿长躯干短,步幅大,适合从事田径运动,善于从事中长跑运动,是搞体育的好苗子,只要提高频率,有望在世界大赛上与非洲选手一决雌雄。”有的讲:“咯里的咯号女的粘到我卵上,都嫌她邋遢,会把她打跌。”有的人讲:“你咯个色痂子,硬是个骚卵,还让她粘上来才去打跌,过咯号(方言意:这样)干瘾。要我就不准她拢我的边,她就站哒在我面前脱哒裤子,我的卵都硬不起来,怕得病,她冒得办法粘,根本不消用手去打跌,难得又去洗手是的啵。”有人打趣地说:“难怪,那些做咯号珞的女人对着中国人‘比利、比利’的,还以为你那个家伙像火柴棍子,不能当卵用,只会尿尿,废卵一个。”接着一阵狂笑,不知得到了什么满足……

又有人说:“应该有安慰妇来慰问我们。”马上有人反驳:“你算哒(了),还安慰妇,还有日本鬼子的慰安妇?你养得起不罗,瓦加杜古五星级宾绾里有法国、意大利、白人、黑人什么样的女人都有,你进她的门就带你去吧台,先喝杯XO,就花掉你半年的补贴费,等开房完事后,付那女人的小费,咯个两年等于白干了。” 还有人说:“你们晓得(方言:意‘知道’)吧,台湾人生的那小孩,每月要寄钱给那个女的,你晓得好多啵,折合人民币要几百块钱,要是你真的养出个小崽来,我们每月连奖金还不到一百块钱,怎么负担得起。”

那时候穷,如果不是出国,能买到免税商品,想在国内买部彩电,要省吃俭用好几年,才能凑起这点银子。有人讲,咯号家电样样都做酸菜气。在国外就那点海外津贴,又想买彩电,又想买冰箱平常舍不得花半分钱,都做到颗粒归仓,一点点都积攒起来,口袋里没有余钱,无钱去搞空头路(方言:没钱去泡妞)。

盼望过春节,更加盼望收到家人和朋友们的来信(援外人员的信件是先寄往外交部信使队,由他们每月将信件带往世界各地),家书比三十的年夜宴更重要。大家总是拿着信件看了又看,有时也情不自禁地吟起唐诗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打起黄鹂儿,莫叫枝上啼,

啼叫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援外人员借古代“怨妇” 盼郎归故里的心情,来舒发自己思乡、思家、思亲人的情感。

牛众也受诗词的感染,年三十夜,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诗中写到月、影、人,三者的关系,描述了他借酒消愁,向往酒醉后沉迷仙境的快乐虚幻生活。牛众不会饮酒,拿出父母、妻儿、朋友的来信,在灯下阅读,特别有意思的是小女儿用稚嫩的口气写的信,只见她在信上说:老师又给她贴了几颗红星,奖了几朵小红花,评了多少次好孩子……牛众总是高兴地笑起来,心境似乎与李白有相通之处了。信使刚走,还要等一个月才来,还是提笔写回信,一句话,用了常德农村的俗语就是:“两口子拜年,多余的一礼。”而远离故乡亲人的牛众觉得,在此情此境,这并非多余的一礼啊……

大年初一,牛众清早起床,院子里静悄悄的。他没急于去准备早餐,默诵着秦观的词《鹊桥仙》,并在黑板上版书出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归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开餐时,引来不少人观看,久久不肯离去,有人念着念着眼都红润了……。在那个年代,国门被锁三十余载,等国门再度打开,都晕了,外国的一切东西对人们都有诱惑力,通过两年苦行僧似的生活,能为家庭买回进口原装家用电器,还是被万人羡慕的。如果在今天,遇上这种事,可能有不少人会说:“去旅游看异国风光还行,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呆两年,确实要仔细惦量后再说。”

《春节联欢》的录相带,大约在过了元宵节后,国内才会录制好,将其送达世界各地。牛众他们观看的《春节联欢》录像节目,在国内早就是旧闻了,可在国外又如大年三十那样热闹,晚饭后,大家都早早地来到看录像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快点播放……

大年初二,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先生,邀请全组的人去他们家作客,经同意专家组去了博博市。

博博市距瓦加杜古二百多公里,这儿距海近,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中国农业专家组驻扎在这里。在殖民统治时期,博博市是总督府所在地,该市按巴黎格局而建,以类似凯旋门式样的建筑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八条道路(巴黎有十二条道路)。

早年,布基纳法索与台湾有外交关系,台湾派出过垦荒队,将这儿一片沼泽地开垦为水田,种上稻谷,基本解决了该国的军需粮。同台湾断交后,台湾的垦荒队走了,大陆派农业专家组来接管。台湾的垦荒队在宿舍的墙壁上留言:“我们都是中国人,你们要好好干,不要给中国人丢脸。”看来这留言并无敌意,像是兄弟般的温馨提示。

先生是江西人,去台湾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他常来瓦加杜古办事,顺便来专家组玩,人也随和,留他吃饭从不推辞,借此与大家交谈,回忆自己的家乡。

先生带大家去参观博博市的一个湖泊,湖里面生活着野生河马。在加油站,牛众注意到他没开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志小车,便问:“怎么换了车?”他说:“请你们来这儿玩,是私事,不能用公车。”在这个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只有他一个工作人员,根本没人监督,全靠自觉遵守章程。付汽油款时,牛众明明看到他有一沓折扣公用油票(联合国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办理公务,均享受九折优惠),他却全额付现金,并未随手撕下一张去支付汽油费。大概私车不能用这种油票吧?后来证实,的确如此……                

八五年底,牛众来布基纳法索整整有两年了,还没有听到要回国的消息,久居在外,日夜盼归,思乡之情,有增无减。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8/6 14:31:05

--  

(十一)回国之前                  

布基纳法索有位靠卖旧服装发家的大老板,他拥有几个大公司,究竞有多少资产,牛众无法知道。但是,他的公司聘请的高层管理人员几乎都是法国人。他属下的筑路公司,负责修筑体育场通往市区的马路,路面有三十多公尺宽。距体育场接交仪式还有半个月,根本没见到任何开工的迹象,牛众真有点替他们眈心,再不开工会影响接交仪式举行的活动了。又过了五天,突然开过来大批的筑路机械设备,仅用短短的五天时间,一条宽阔笔直的马路展现在眼前,路旁的照明灯也矗立起来,天刚黑,路灯全亮了,给漂亮的体育场增添了喜庆的色彩。专家组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说:“公路修筑不但速度极快,质量也是一流,令人佩服。”牛众也终于领教到了什么叫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这位大老板回家乡去看望父老乡亲,随身携带着成捆的票面不低于五百的西非法郎(相当于十个法国法郎),沿途抛撒给欢迎他的乡亲。他坐的奔驰车在转弯时,转向灯不慎被树枝刮坏了,立即更换了一辆新车。

不知道他有多少个夫人(这个国家是一夫多妻制),只知他有五十几个儿女。有个儿子从法国留学归来,到他属下的公司谋到了职位,他却将其安放在基层的工程队,工资也与普通工人一样,没有半点特殊待遇,如在工作中不慎触犯了公司的纪律,法国工头坚决按章惩罚,决不心慈手软。

这种价值观与法国人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他的孩子成年之后,父母与儿女之间的责任和亲情是经纬分明,也是个分水岭。父母有钱,那是父母所有,与儿女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都有相对的独立和自由,不容任何人干涉。儿女们的生活全靠他们自己去创造,金钱要用自己的尊严去换取。儿女们并不觉得委屈,认为寄生依附就是窝囊废,会被社会唾弃,一切都顺理成章。同我国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有异曲同工之共性。但是,高卢人能将这个观点逐渐成为了全民族的共识,还影响到殖民地的人们。他们不必为裙带关系处心积虑,另立规定和繁琐的限制条款,因为他们靠尊重自己的人格,立足于在社会。

在体育场交接仪式上,中国青年足球队将来瓦加杜古,参加四国足球邀请赛,布基纳法索国家足球队是临时组成的队伍,队员们就住在体育场的空房间内,没有床,每人发床草席就睡在水泥地上,每天就吃妇女们卖的合饭,仍非常刻苦地坚持训练。

这个足球队与中国青年足球队对峙时,顽强拼搏,压着中国青年足球队,使之过不了中场,终于以零比零握手言和,中国青年足球队才战平一个队。牛众看了这场比赛,心里很不是滋味,是水土不服?倒时差?不会全队都患感冒吧?为什么像久被疾病折磨病泱泱的,打不起精神?牛众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住在星极酒店!一顿饭的花费超过了人家一星期的伙食费,这是纳税人的钱啊!

自从体育场正式交给布基纳法索后,体育场专家组转入了培训该国的体育场管理人员的工作,原工程技术人员全部都回国了。专家组仅留下,记分牌、灯光、水电、场地管理等十来个专业的人员参加技术合作。原居住上百号人的大院,顿时显得冷清了。因此经参处有时安排公务出国人员来体育场宿食。

河北在布基纳法索举办农业机械展销会,他们的先遣人员就住在体育场。有一天,有位姓华的与牛众是同龄人,也曾当过知青,常与牛众聊天。有次说他看电视剧《磋跎岁月》,连续看了两次,倍感亲切。两个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在国外相遇,找到了知音,有说不完的话题。小华说他在农村时,没菜吃,学会了磨豆腐。正好这次他们带了磨浆机展品,他顾不了许多,把磨浆机拿来,教牛众磨豆腐。豆腐做好后,牛众做了家常豆腐,麻婆豆腐,改善生活,专家组的同仁们几年没吃上家乡菜了,这下吃上了可口的豆腐,人人都非常高兴。

体育场专家组磨豆腐的消息不胫而走,使馆、经参处特意送来半口袋东北大豆,要牛众磨成豆腐送去。经参处还要牛众去主掌冷餐会,要求将豆腐招待外宾,另外还有酱牛肉、羊肉串,六十只鸡做成白切鸡、卤鸡二种花色,每十只鸡去骨装一盘。牛众清楚,在冷餐会上,外宾是用牙签挑食,豆腐很难用牙签挑起,他就将豆腐切成半寸见方的小块,油榨后用卤水煮透使其入味,像长沙火宫殿的三角干子,味道还挺不错,外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河北省机械展销新闻发布会上,又用上了这道菜。河北的有关领导对牛众说:“这玩艺儿价廉物美,外宾还特爱吃!谢谢你了!”

牛众刚到瓦加杜古不久,有人说牛众不是炊事员,不会做饭,准备打发他早些回国。不知谁的主意,先将牛众借调去经参处工作一段时间,大概是想证实一下。当时牛众还蒙在鼓里,就去了经参处。结果一去就要他做牛羊肉。他想起单位的老师傅曾说过,外国牛羊肉多,那东西腥膻,中国人不喜欢那种气味,并告诉牛众有几种香料可以有较地除去这些腥膻味。牛众决定试试看。

第二天,牛众在卤牛肉时添加了这几种香料,开餐时,一秘先到餐厅吃饭,他夹了片牛肉尝了尝,觉得味道不错,参赞来餐厅吃饭时,一秘特意叫他先尝牛肉,参赞吃过牛肉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对一秘小声说:“谁说这小伙子不会做饭,你看这牛肉做得比使绾的厨师不会差,看来不能随便听信他人的话。”虽然他俩讲话声音小,但餐厅特别静,就他两人在吃饭,牛众在厨房内听清楚了,心中暗暗叫苦,自己招谁惹谁了,无怨无仇,刚来就打小报告。

牛众心里清楚,外宾吃中餐最好对付,只要是中国菜,他们吃过后都会竖起大姆指叫着:OK、虽棒( 法语意:不错)。 中国人就不同了,张说咸,李说淡,王说放少了醋,都有自己的说法,换位思考的少,屎少屁多(方言:闲话太多),众口难调。

牛众通过这两次宴会的表现,更加取得了人们的信任,本来已到归国时间了,不知何故没有了消息,是不是因表现好须继续留下?他心中疑惑不解。

转眼八六年春节快到了,牛众先后听到两种讲法:一是,三月份准备让他回国。二是,国家某部委的考察组,他们因工作需要,搬出了体育场,另租了栋房子,要牛众过去工作,待他们考察任务完成后一同回国。

果然考察组长来征求意见,牛众笑着对他说:“谢谢了!我就想回家!什么事都不想了。”这位组长曾多次出国工作,非常理解牛众的心情,也并没有强求。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8/6 14:32:18

--  

(十二)归途

牛众终于接到了回国的通知。一九八六年三月十八日,牛众离开工作了二十八个月的瓦加杜古。飞机起飞了,牛众在窗口回眸鸟瞰布基纳法索这块贫瘠的土地,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据专家估计,由于人口无序增长,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对生态破坏的速度极快,瓦加杜古的树木与植被惨遭破坏的速度,正以每年十五公里向四周扩散,逐渐沙漠化。随着生态的破坏,也是人们被迫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候。由于生态遭受破坏,干旱、缺水,恶劣的生存环境,时刻在威胁着这里的人民。当地的有识之士曾诙谐地对牛众说:“在瓦加杜古的市场上,找四条腿的牛、羊难,可找两条腿的廉价劳动力却比比皆是(一个成年劳动力每月只需支付一万西非法郎,折合人民币三十元左右。)”。联合国的邹先生告诉牛众,由于饥饿,他们不得不拿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的粮食种子去充饥(这类种子都拌了农药。);宰杀幼小的种牛、种羊(牛众后来参加扶贫工作,才知道这些用飞机从殴洲运来的良种牛、羊每头价值数千美元,成了盘中餐太昂贵了。)去裹腹。他们善良宽容,却愚昧无知,在贫困线上苦苦地挣扎。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的人民也有类似的经历,是自己的觉醒后才有了今天,他们也只有自己起来,才能救自己,但他们还没有真正的觉醒……

牛众终于又踏上了巴黎的土地,沐浴着巴黎的春光,贪婪地吸着富含充盈水汽的空气,泥土散发出湿润的芳香,令牛众心旷神怡,顿时觉得在过去两年多的日子里,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时时吸着干燥的沙漠热浪的生活,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在牛众的记忆中,非洲的四季仿佛都是炎热干燥,每天太阳都会早早地升起来,又迟迟地落下去,漫长的一天,气温总是那么高,今天,明天,后天几乎都一个样。到了巴黎,这春风,这空气与祖国的相近了。尽管牛众与这里的人们不能用言语交流,但走到那儿也不陌生了,口袋中揣着不多的美元和法郎,走在街上也不再感到窘迫。牛众去凡尔赛参观,想买本介绍凡尔赛中文版的书,但是,人家见到牛众的模样,拿了本日文版的,牛众摇头,又拿出本韩文的,牛众还是摇头,那人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牛众简直不敢相信,泱泱十亿人口的中国,中文又是联合国的五种工作文字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的文字,怎么在法国就没有中文的书呢?难道都是文盲没有人买中文书看?直到近些年来,世界上不少繁华的都市,才有了中文警示标识:严禁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处大、小便;不准喧哗……。国外的都市总算有了中国人能看懂的东西,想来介绍凡尔赛的中文书也该出版了吧?

牛众的买书,引起了一位日本小姑娘的注意,她打扮扑素,矮小的个子,并不漂亮,用生硬的中国话找牛众搭讪。当年倭寇在我华夏造的孽罄竹难书,牛众对惨无人道的鬼子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地诅咒这群披着人皮的野兽,后悔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不然一定会投笔从戎,挥舞大刀朝鬼子头上砍去,痛击侵略者,以至常在梦中与之拼杀,心中的疙瘩这辈子都解不开了。但这位日本小姑娘真诚友善的面孔,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牛众心里在想,那些到中国来烧、杀、抢的鬼子兵,该属于她爷爷那辈的事,该死的也下地狱去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不能也像野兽,对她也抱有敌意,她是无辜的,宽仁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牛众同她友好地交谈起来,悉知,她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但没有到过中国,却有幸在巴黎遇到了中国人,很想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学习,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她告诉牛众,来巴黎的旅费是暑假打工赚的,在假期还能赚回一个学期的学费,牛众不由得对这位瘦小的女孩刮目相看,她真不容易,令人佩服。这位心灵美好又善良的女孩,今后一定会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的,牛众衷心的祝福她。

牛众又再次去了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凯旋门,在远远的地方又照了张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的照片。最多的时间还是去逛商店,巴黎说起来是世界上消费最高的都市,但吃的好象并不贵,在超市见到约二斤重的白条鸡,十几个法郎一只,五百克一合的大白虾,标价才二十法郎。贵的是那些时装,一条女式三角裤,牛众倾其囊中所有也买不起,真令人咋舌!牛众实在弄不明白,这东西白天又不能穿在大街上去显摆,晚上穿又只是锦衣夜行,这么贵算怎么回事啊!

牛众随河北贸易代表团一同回国,在巴黎转乘归国的飞机,却遇到件令人不愉快的事。他们在瓦加杜古购买法国航班飞机时,就办理了在巴黎转乘飞机的手续。可回程登机时,民航工作人员告之,没有大家的坐位,要等下个星期的航班。

河北贸易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做贸易,大部分人会说流利的外语,办理有关手续轻车熟路。他们疑惑不解,马上去法航电脑中查找资料,电脑可不会讲瞎话,结果出来了,清楚地显示着他们在瓦加杜古就办好了手续,民航只在巴黎代发登机牌,法航的工作人员非常认真地与民航的工作人员交涉,他们哑口无言,被迫发给我们登机牌。原来是他们已将坐位留给了他们的熟人。这些人将开后门的陋习带到了国外,真使人羞愧,而那位法航工作人员,为几个素不相识的中国人,得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行,又使牛众肃然起敬!

牛众也不知道带着什么心情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十七个小时的飞行过去了,牛众平安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取行旅后,他站在首都的机场上,举目四处张望,奇怪!怎么这样大的国际机场,没见到推行旅的小车?为方便顾客,在国外连小超市都有这种小车,牛众望着两件笨重的行旅,心中犯起了啼咕。

这时,见有满口京腔的小伙子在大声吆喝着:“唉!小推车,只收五个美子……” (美子即美元之意,五个美子就是五美元),牛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供免费使用的小推车,被几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控制着强行收费,颇有点中国特色。他们不是机场工作人员,是怎样进入国际机场来的呢?牛众怒气往上涌,他咬着牙,提着笨重的行旅,走三步歇两步,就是爬着走,也不让其得逞,老子是个铁公鸡,别想捞老牛的半个铜板,老子就是可恶的牛众。

牛众一边走一边想,眼前的遭遇让他困惑,让他陌生!这就是在国外两载朝思暮想的祖国?怎么遇到如此冰冷的面孔?时过并未境迁,难道就产生了隔膜?

想了一阵,又觉释然:你牛众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要大惊小怪的?计划经济搞了几十年,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地球照常在转动,不会有什么两样的!只是现在不是又讲究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吗?你都发了洋财啦,就忘了扶贫帮困,就想独吞,搞点平均主义吧,好事也别让你一人占全了,咱该出手时就出手,你该出血时就得把血流,老子们不会客气的!

想到这里,牛众沮丧,除了钱,他们可以什么都不要了!牛众像遇上了倒春寒,心都凉透了!

在瓦加杜古时,牛众曾收到一位同学的来信,他在信中善意地提醒,在资本主义国家要注意人生安全,千万别被糖衣炮弹击中,仿佛国外处处都充斥着暴力、恐怖、欺诈、毒品、色情和淫乱。这信虽然言过其辞,但牛众非常理解,国内其实也有暴力、恐怖、欺诈……但“子不嫌母丑”,对自己的祖国,感觉总是无比的美好。可是,在首都机场,在堪称祖国窗口的地方, 出现这样的行为,再美的母亲,在外国人眼中也会成了丑八怪。

不知为何,牛众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句古训:“不与人争得失,唯求己有知能。”古人真知灼见,道理深刻,今人确实应将眼前得失视为身外之物,而置之度外。况且每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宽容与理解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想到这里,牛众的心情平复了许多!

牛众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就这样一边想着一边走出了机场大门。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8/6 18:45:03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3年12月6日,在波音747飞机上。(北京——巴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法国凡尔赛宫内拍摄(1986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著名的巴黎圣母院(1986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4年,布基纳发索授三级(铜质)劳动勋章后,在援建体育场前拍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8/6 18:46:31

--  
黑人朋友莫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6年3月莫沙赠送照片一张,本人与他朝夕相处两年零四个月,离别时他依依不舍)


站在瓦加杜古白利沙克商店前照相,来了个要饭的小女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1985年)

站在瓦加杜古人民宫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5年)

冷餐会上,来宾都爱吃中国的豆制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1986年)


--  作者:镇安大队
--  发布时间:2007/8/7 22:52:25

--  
    

   当年的帅小伙蛮精神的.胸前还挂着一枚勋章呢!

   怎么?你没打发一点给那小叫花子?

   你看那些黑人狼吞虎咽的吃像,就象是饿牢里放出来的.也难怪,这冷餐会的吃食是不要钱的.


--  作者:知青铜匠
--  发布时间:2007/8/7 23:07:33

--  
油匠厉害,我不喜看文字贴,但你让我把你的文章一字不拉的看完了.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8/8 17:24:49

--  

异国他乡的生活虽然很精彩,但对祖国,

对家的思念是每个人都挥之不去的情怀!


--  作者:子耿子
--  发布时间:2007/8/10 23:50:39

--  

认真看了武陵打油匠兄的文章,对那种特殊年月的“援外”有了点了解。文章很有趣,也很真实,很吸引人,谢谢。

天气太热,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7/8/11 19:49:43

--  

油匠兄好见地、好文采!

目前关于援外的作品并不多,油匠兄何不发到茶座去,让更多的朋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