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华容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0)
----  [原创]品茶喜境雅 尤其要投缘----淮羽说茶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22099)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3/24 16:08:58

--  [原创]品茶喜境雅 尤其要投缘----淮羽说茶

                品茶喜境雅    尤其要投缘

    作为既可与柴米油盐酱醋为伍、又能与琴棋书画诗酒相伴的茶,是个不卑不亢、性情温和的好东西,故能招得各种人的喜爱,也进得各种场合。帝王将相、和尚道士、文人诗客、平民百姓都与茶交往甚密。宫廷王府、寺庙道观、花前月下、茶馆路亭都能成为品茗解渴的场所。而且不论人多人少,茶都可以成为人们沟通融洽的媒介。
    但是,真正以“品”为目的,要从品茶中获得艺术享受,那还得讲究品饮环境。品茶环境是由多方元素构成的,其中包括场景、陈设、音乐、茶具等等,更重要的则是一起品茶的人。
    古时品茗饮茶,宫廷的茶宴场面奢华、礼仪繁琐,实质是重气派;民间茶摊茶馆,陈设简朴自然,饮者无拘无束,实质是重愉悦;文人雅士则常常是以茶为伴,吟诗鼓琴,畅抒情怀,他们所注重的是雅致。
    宋时苏东坡好茶,他最爱临溪煮茶,吟诗作赋。元明时期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留下的饮茶图大都是描绘雅客骚人在山水之间、松荫竹影、篱笆茅舍之中品茶。到了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茶楼茶馆彼彼皆是,但纵使设于闹市,也都尽可能从空间布局和室内装饰上去创造一种静雅氛围,尽量给茶客一种世外桃源之感。所以凡高档一点的茶馆,是不用暖色调、不置音响、不用现代西洋家私的,而且总要挂些字画、陈列点古董,目的就是迎合以清幽为主的中国茶道原则,营造出一个雅致气氛。
    其实,除了讲究这种硬环境外,更要紧的是茶友之间是否投缘。古时品茶,一人为独饮,二人为对饮,三人为品饮,三人以上为聚饮。而且总结出了独饮得神、对饮得趣、品饮得味、聚饮得乐的心得。很多人觉得,从人数上讲三人饮茶正合“品”字之义。因为独饮未免过于清冷,对饮则毕竟不那么放得开。而三人共品则如同有了“插花”与“和声”,必然话题如溪水流淌,既会源源不断,又会起伏跌宕。但至关重要的是茶友必须投缘,起码兴趣相投,有共同喜好的话题。否则就会风马牛不相及,索然无味,相互间反倒成为一种拖累。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7/3/25 22:44:07

--  
以下是引用淮羽在2007-3-24 16:08:58的发言:

                品茶喜境雅    尤其要投缘

    ......
    其实,除了讲究这种硬环境外,更要紧的是茶友之间是否投缘。古时品茶,一人为独饮,二人为对饮,三人为品饮,三人以上为聚饮。而且总结出了独饮得神、对饮得趣、品饮得味、聚饮得乐的心得。很多人觉得,从人数上讲三人饮茶正合“品”字之义。因为独饮未免过于清冷,对饮则毕竟不那么放得开。而三人共品则如同有了“插花”与“和声”,必然话题如溪水流淌,既会源源不断,又会起伏跌宕。但至关重要的是茶友必须投缘,起码兴趣相投,有共同喜好的话题。否则就会风马牛不相及,索然无味,相互间反倒成为一种拖累。

淮羽侃茶,娓娓道来,头头是道......过瘾!

品茶要投缘,乱改一语句:有茶千里来相饮,无茶对水不端杯.


--  作者:浩宇
--  发布时间:2007/3/25 23:22:25

--  回复:行者无疆 之回复

私人老板谈生意

找个幽静高雅地

品茶投缘表面话

重在业务做成气


--  作者:老贺
--  发布时间:2007/3/26 22:55:03

--  

。<<但至关重要的是茶友必须投缘,起码兴趣相投,有共同喜好的话题。否则就会风马牛不相及,索然无味,相互间反倒成为一种拖累。>>,品茶也是一种公关的手段,有很多生意都是在茶馆里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