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华容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0) ---- 去白沙古井……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16938) |
| -- 作者:ouyang -- 发布时间:2007/1/24 10:51:52 -- 去白沙古井…… 我家距白沙古井不太远。先生骑单车,上挂几个洗净的塑料油桶。打一回井水回家,够喝两天的。不仅锻炼了身体,一年下来,还省不少米米。地地道道的“双赢”哦。 可先生出了远门,这白沙井水我不去打谁打呀。一边收拾打水的装备,搬出小推车,放三个油桶……。一边想着白沙古井那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山,也没有井,当地人靠一口水塘生活。后来,不知从哪飞来一条黑龙,落到水塘里,成天在里面滚呀、翻呀,把一口塘水搅得象锅泥浆,人、畜喝了常常闹病。 有天早晨,一位老农下地劳动,路过水塘,见塘边躺着一只紧闭双眼的丹顶鹤。老农想,这只白鹤一定是喝了塘里的水,中毒了。连忙把它捧回家,采些草药熬好汤,一匙一匙地喂进它的嘴里。不一会,白鹤苏醒过来,对着农夫点点头。然后展翅飞走了。 几天后,一位名叫白沙的漂亮姑娘,来此开了一个小面铺。心怀歹意的黑龙变成一个黑汉子假装喝醉了酒,想要调戏白沙姑娘,白沙姑娘笑盈盈地招呼黑汉子坐下,端来一碗香喷喷的面条,黑汉子美滋滋地大口大口往肚里吞。白沙姑娘又不慌不忙地拿起掸尘朝面碗前一扬,面条顿时变成了一串铁链,牵住了黑汉子的肚肠。黑龙知道上了当,大吼一声,身子一抖,现了原形挣扎起来,刹那间搅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这时,只见一只耀眼的丹顶白鹤腾空而起,接着一座小山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压住了盘蜷挣扎着的龙身。白鹤又飞下来勒令黑龙不断地吐清水。 乡亲们见到这奇事,十分惊异。欢呼着去寻找白鹤和白沙姑娘,可是找了半天,白鹤和白沙姑娘没有找着,却看见小山脚下,出现了一口水井,不断涌出清水,一尝,又甜又凉……” 冬日的清晨,寒风瑟瑟,拖着小推车往白沙井走,也没感觉到冷。不大一会,到了白沙井。看到新添的园林建筑在冬日的清晨里显的格外的妩媚。白沙井有井四口,砌有阑甃,宽尺许,长倍之,深度略大于宽度,井水依然如故,不竭不溢,井水还袅袅的冒着微微暖气。井边已有了好几位老嗲嗲在打水,不知为什么,大家都只打第一口井的水。虽说人不多,第一口井旁便也出现了排队汲水的景象。反正无事,排了队,却在神游的想那《白沙泉记》“后先为班次,担头各挂一瓢,班可容两人并舀” “以次进就,竟日暮不息,无哗者”。前面的嗲嗲打完水,立起身来。对我微微点了点头,赶紧收回思绪,与他做个换位。 舀了水灌起瓶来。这井水还真的不凉,要是拿这水洗菜,是不会感到冻手的。灌满三个瓶子,站起身来。乖乖,旁边一男一女拿着大桶水瓶七八个来打水。仔细一看,肯定是什么茶楼的,还挂着工牌呢。呵呵,谁叫白沙井有盛名呢“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煮为茗,芳洁不变;为酒,不醉不滓,浆者不腐;为药剂,不变其气味。三伏口饮者,霍乱、呕吐、泄泻,病良也。” 打完水,绕井台一周,看到有白沙井的水质检测报告。各项水质检测良好,独有大肠杆菌超标。回家一定要烧开了喝哦。靠在栏杆上俯视着这幅众生取水图,感到很开心。 推着小车往家走,心想明天还来……。 |
| -- 作者:晓峰 -- 发布时间:2007/1/24 14:53:59 -- 文短味真。读帖如饮白沙井水,舒服极了。 |
|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7/1/24 23:28:58 -- 啊呀,沤泱! 好水,好涌水,好井水,好饮水,好用水! 长沙沙水水无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点点 -- 发布时间:2007/1/25 13:03:11 -- 早就慕名白沙井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也到井边舀水解过渴,看到前来取水的市民终日络绎不绝的壮观埸面,曾经也下过决心明天起加入打水队伍,可年复一年至今也没负之行动.ouyang妹妹好勤快,我就懒死哒.看来要向你学习,没有坚强地毅力是难以办到滴呀.嘻嘻,太冷了,开春再港吧.
转贴:白沙古井怪现象:两口排队取水 另两口无人问津 近日有读者致电本报反映,白沙公园有4口古井,一直以来,到一、二号井舀水的市民络绎不绝,而三、四号井却鲜有人问津,这一现象让他们不解。据记者打探,原来这是源于清朝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 8月12日上午,记者在白沙公园看到,有不少市民提着桶、拿着塑料壶到古井边取水,一、二号井边排起了长龙,而右边的三、四号井口,仅有三四个人在洗手。 记者随后就此采访了白沙古井公园管理处的罗主任。据他介绍,清朝光绪年间,善化知县在井后立碑,“出示晓喻”,将白沙井的一、二号井划为官井,三、四号井划为民井,并订立用水章程,供全城人遵守。那时,官井旁有官兵把守,百姓饮水、洗衣、洗菜只能到民井取水,如果要到官井取水则需要付费。从那时起,市民们便有了官井比民井的水质好的看法,民井之水少人饮用。 罗主任告诉记者,其实四口白沙古井的井水目前均符合卫生饮水标准,他们每周都会对四个井口进行清理,今年6月,已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 |
| -- 作者:ouyang -- 发布时间:2007/1/25 13:25:42 -- 谢谢两粒蛀牙姐姐(是不是真的姐姐,暂且搞坨不清,反正你已称我ouyang妹妹了)告诉我,为什么大家都只打第一、二口井的水了,原来是清朝民俗在作怪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