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1-5)柴春泽日记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9995)

--  作者:飞龙
--  发布时间:2008/4/20 8:37:39

--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1-5)柴春泽日记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2日下午
    地点:天津市宝坻区侯隽家。
    今天下午,按约来侯隽大姐家。她是我们知青中的杰出代表,学习榜样。
    这是我第四次见到她。第一次是1974年春,天津市团委、知青办召开大
会邀请我谈下乡体会。她出席大会讲话还为我写下“永远走与工农相结合道
路”的留言;第二次2003年8月我和大连知青姜宝泰邀请她到赤峰参加《内蒙
古知青通志》首发式。刚好赶上赤峰北部旗县发生地震,侯隽当即向灾区捐款
一千元。给赤峰人留下深刻印像。第三次是,2003年9月我和几个知青朋友到中
国知青村参观考察。
    我这次来是要订购《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并邀请侯大姐参加,在赤峰
举办的《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发行座谈会。年过六旬的侯大姐,带病组织我们
编辑撰写《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实在是令人感动。2007年8月初她给我发来电子
邮件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我自报奋勇当主编、编辑。几个月来,
我们共同怀着对周总理崇敬的心情,多次交流编著。《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
现在终于出版了,这真是件大喜事。
    我这次是带着女儿、女婿驱车而来。侯大姐让司机小袁师傅开车到宝坻南高
速路出口迎候我们的车并引领我们到家。见我们按约到来,侯大姐和她爱人非常
高兴。关切问工作、问生活……。
    她正在网上看人民日报靳建疆发来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关于《知青心中的周恩
来》一书的简介及征订单。侯大姐要我也来看一下并征询我的意见……。
    订单对该书做了简要介绍:
    书号:978-7-80208-613-5   开本:16开   定价:33.8元    插图:100余
幅     出版时间:2008年2月16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20世纪中后期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它关系到
中国亿万家庭,也牵动着共和国当家人周恩来总理的心。在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前
夕,一些深深铭记周总理亲切关怀的知青们编写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
    该书由知青杰出代表侯隽任主编,由原周恩来、邓颖超秘书赵炜同志撰写序言。
全书共收入回忆文章30多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知青“上山下乡
”历史的回顾。有原国务院知青办负责人顾洪章等同志回忆知青工作;当年延安地
委书记许效民同志回顾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情
况;原延安行暑副专员土金璋同志回忆周总理亲赴延安关心知青工作情况。第二部
分主要是知识青年以亲身感受回忆周总理的深切关怀。有我国第一支垦荒队队长杨
华以及著名劳动模范邢燕子、董加耕、侯隽等人的回忆文章。也有周总理的侄子周
秉和、侄女周秉建对亲人的回忆等等。第三部分主要是全国各地知青怀念周总理的
文章。这些文章感情真挚;可读性强。
    书中还收录了部分珍贵的老照片,也是难得的史实资料。
   “近水楼台”落实了订书,邀请侯大姐参会一事。我又向侯大姐要了一份《知青
心中的周恩来》一书终教稿。
    按计划当晚返回在天津市内的我女儿家。侯大姐却一定要我们住下,争来争去,
最后来了个折衷,可以共进餐后返回。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二)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2日晚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晚开始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页内注明:谨以此书纪念周恩来诞辰110
周年!
    这本书的顾问;编委中不少人都是我熟悉并交往多年的老朋友:
    顾问:赵炜、廖心文、周秉德、黄宗英、顾洪章、邢燕子、董加耕
    主编:侯隽
    副主编:孟令海、宫弄娟、骆中启、陈积芳、谢春池
    责任编辑:靳建疆
    编委:马运昌、任树兴、刘相平、刘晓航、江治国、祁学俊、李华松、李瑞林、
杨炳炎、官国柱、岳琨、郑梦彪、姜成武、施日析、徐占江、郭晓呜、谢敏干、楼曙
光、谟国庆、潘正国
    编委们怀着对周恩来总理深厚的感情,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辞辛苦。编辑
出版了这本书。非常感谢他们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真想当面说一句“谢谢
你们!”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三)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3日上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上午阅读了,赵炜同志为《知青心中周恩来》一书做的序;赵炜是周恩来、邓颖
超的秘书,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序言中说:“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北京早年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候隽
同志组织撰写《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侯隽同志是“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
生前一直关心的一位下乡知青”——她的这本书稿;“浸透了那一代知识青年对周恩来
总理的深厚感情。”
    其实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
“周恩来总理知道了北京女知青在河北农村落户的事。他马上对知识青年下乡这一新生
事物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四十多年过去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一页翻过的历史。但是,我们无法否
认;正是那段坎坷经历,才使许许多多当年的知青成了今日共和国的栋梁之材。数数看,
如今在为数不少的高级领导、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企业家和众多事业有成的各界名
流中,有许多都是上过山下过乡的知识青年;在千百万平凡劳作,为共和国繁荣富强无私
奉献的普通人中,更有许多是上过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那段历史留在他们身上的烙印已经
成为一笔宝贵的历练财富。”
    真的感谢赵炜同志写了这么好的序言。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四)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3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下午,看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目录;抄录如下:
    序——赵炜
    第一辑    亲切的关怀
    心系知青的周恩来……张亚群、顾洪章、胡梦洲、马克森、
    周总理与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许效民
    难忘周总理延安——土金璋
    周总理落实毛主席给知青家长的复信——翁志军

    第二辑   永远的怀念
    总理拉着我的手——徐建春
    铭记周总理曾给我敬酒——杨华
    总理表彰咱“天津庄”——杜俊起
    周总理永远活在知青心里——赵耘
    允公允能的南开骄子周恩来——王培珍
    周总理与知识青年心连心——邢燕子
    民族伟人,时代巨匠——董加耕
    永远的怀念——侯隽
    总理贴近着我们——张韧
    总理关怀记心中——陈雪琴
    心中的丰碑——杨永青
    周总理我们永远的爱——曲折
    总理亲自批准我们去云南——何龙江
    伯伯的教诲与我的知青生活——周秉建
    我心中的周恩来——薛喜梅
    三胞胎姐妹怀念周总理——咸慕真咸慕和咸慕群
    伯伯支持我去延安——周秉和
    南泥湾精神世代相伟——罗燕军
    忘不了总理的那份关爱——薛鑫良
    带着总理发我的球拍下乡插队——江菱菱
    终生难忘的一次接待服务工作——孙异方
    伴我终身的请束——柴春泽

    第三辑   巨大的鼓舞

    周总理教会我们一生大有作为——岳琨整理
    跨世纪的精神力量——刘相平整理
    总理精神影响我们两代人——王军
    “玛奈赛总理”——徐占江
    完成总理交给我们的任务——送牛:孟庆铭
    无尽的思念——潘正国
    我写《诗的花园》前后——郑启五
    总理您放心吧——胡京生
    版纳知青缅怀周总理——陈朝敏
    我做花圈送总理——唐光钱
   人格力量的感召——陈循甫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五)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3日晚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晚,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中的第一辑:亲切的关怀。
    这一辑共收入四篇文章:
    一是原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工室工作人员:张亚群、顾洪章、
胡梦洲、马克森四位同志合写的“心系知青的周恩来”
    二是原中共延安地委书记,陕西省军区参谋长:许效民的“周总理与延安地区插
队青年工作座谈会”。(该文由许效民口述、李华松整理)
    三是原延安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土金璋的“难忘周总理回延安”。作者曾在
1991年参加影片《周恩来》的拍摄。
    四是翁志军的“周总理落实毛主席给知青家长的复信”
    “心系知青的周恩来”一文写到:
    我国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其初衷试图结合与援
农业发展探素一条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道路,这一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延续27
年……。
“长期以来,人们对上山下乡有着种种议论,这也在情理之中。不论未来历史对上山
下乡怎样评说,有三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知青下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基本出发点及其相应的若干做法在
“文革”前和“文革”中有着根本区别,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两个历史阶段。
    二是:不同阶段下乡的知青尽管心态和追求有所差异,而他们都在为国分忧,经
受了痛苦磨练,为开发,振兴农村不发达地区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历史性奉献,功不可没。
    三是:国家对知青上山下乡投入了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给下乡知青以各方面的
关怀与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深知广大下乡知青的境遇,为他们花费了很大精力。
    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人民总理周恩来,他老人家生前十分关怀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工作,一再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党政机关对下乡知青要“国家关心、负责到底”
而自已首先身体力行、心系知青。为他们的妥善安置和建康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阅读后我才更了解到,原在国务院知青办工作过的一些同志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
于1997年初编写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和《中国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两部史料书。如实地反映了我国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


--  作者:飞龙
--  发布时间:2008/4/20 8:38:12

--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6-12)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4日上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第一辑“亲切的关怀”中收录了翁志军的《周恩来落实毛主席给知青家长的复信》一文。
    翁志军是福建省莆田人,1973年10生是《中华妈姐》杂志社特约记者。多年跟踪采访李
庆霖,采访各地知青人物,收集知青资料信息。多年来,我们只是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他
十分关注知青,因而很感谢他。今年春节我发手机短信给他拜年,他虽在台湾考察仍回信交
流。
    他在“周恩来落实毛主席给知青家长的复信”一文中说,35年前知青家长李庆霖用朴实
的语言斗胆“上疏”党中央最高领袖毛主席。第二年四月毛泽东复信说:“寄上三百元聊补
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毛泽东复信后的第二天,即1973年4月27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召开中央
高层会议,从晚9点开到凌晨1时15分……。
    同年6月10日,中央中央发出[1973]12号文件,印发了毛主席的复信和李庆霖写给毛主席
的信……。
    事后得知,21号文件中的中共中央通知;是周总理在百忙当中亲自起草的。6月7日他接
待了来访的越南贵宾黎笋,彻夜未眼。凌晨亲笔起草了通知,当日政治局讨论通过。10日毛泽
东圈阅后立即向全国发出。
    毛泽东复信李庆霖,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知青待遇。
    对此,我们经历过下乡的知青有深切体会:1973年后全国知青在乡下的日子的确比过去
好过多了。
    我们不仅要感谢李庆霖给主席写信反映知青生活的真实情况。感谢主席给知青家长复信。
我们同样感谢周总理在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广大知青的关爱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七)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4日中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中午看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收录的两篇文章:
    一是:原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徐建春的《总理拉着我的手》
    二是: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的“铭记周总理曾给我敬酒”
    徐建春在文中说,1959年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在参观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
向来访的金日成首相介绍说:“她叫徐建春,高小毕业生。我们的知识青年,山东省年轻的人
民公社社长今年23岁。她来自其层。一个人民公社有四十几个自然村近二万人口。不容易啊!
    文中还说:“我在周总理的教导和关怀下,充实了自已的文化知识,这也给我后来的工作
奠定了基础”。
    杨华1955年8月30日,响应党中央号召,作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率领全国第一支青
年志愿垦荒队。奔赴祖国北大荒。他在信中说:“1955年9月18日。我和庞淑英带着北京青年志
愿垦荒队的成果回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大会开幕前,
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饭店设宴为代表们接风并向代表们一一敬酒”。
    文中还说:“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无限关怀和希望才激励着我们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努力向前,不断地力争为国家多做贡献。”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八)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4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下午看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收入的三篇文章。
    杜俊起的“周总理表彰咱天津庄”。赵耘的“周总理永远活在知青心里”王培珍的“允公允
能的南开骄了周恩来”
    杜俊起于1955年11月作为天津玮愿垦荒队副队长赴黑龙江萝北县风镇参加垦荒建设。曾任
“天津庄”党支部书记。农庄副主席等职。
    杜俊起在文中说,1955年11初天津市委、市政府组织各界青年代表在青年宫举办欢送会为
天津青年志愿垦荒第一队“饯行”……52名志愿垦荒队员踏上北去的列车,直赴黑龙江萝北县
风镇与先期到达由杨华率领的北京志愿垦荒队会师……。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青年垦荒事业的发
展。1958年12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国务院荣誉奖状。授予天津庄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
位”的光荣称号……。
    赵耘在文中说:“我曾四次有幸见到周总理”……
    王培珍在文中说:“1965年我光荣地出席了河北省劳模会,幸运地见到了周总理,这是我一
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九)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4日晚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晚,看了邢燕子大姐的《周总理与知青心连心》。早在六十年代邢燕子、候隽、董加耕已
成为全国知识青年的学习榜样。
    她在文中说,我是1958年读完初中回乡的,1964年我作为知识青年的代表参加了第三届全国
人大会议……。散会后,恰逢主席过生日,在总理“操持下”主席“违背了”“国家领导人不许
请外人参加个人生日宴”的纪律,请我们两位知青参加了他的家庭生日晚宴……。
    文中还说,1968年12月,我作为河北省革委会筹备组成员来北京开会。周总理接见几个会议
的全体成员,一时没有见到我就高声问道:“河北省的燕子来了没有?”我忙站起身向总理招手
,说:“总理,我来啦!”……作为国家总理。他老人家每天有多少要事要操心啊!可他的心里
却时时该该装着我们这些普通的知识青年,关心着我们的每一个脚步……。
    邢燕子在文中还说,几年前,我和候隽还担任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名誉馆员。每逢周
总理、邓大姐的诞辰、祭日,我们都去“周、邓纪念馆”参加活动,用切身体会向来瞻仰的人们
诉说令人激动的件件往事……。
    邢燕子1940年出生,原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党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十
三大代表,党的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文中最后说,目前我的生活很充实。我把主要精
力都放在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方面,经常出席各地教育下一代的研讨会议和各种活动,用自已的
亲身经力精心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
    前不久,传纪《邢燕子》一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5日早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早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董加耕的《民族伟人,时代巨匠》一文。董
加耕在文中说,1964年12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我是主席团最年轻的成员
之一。会议休息期间我与总理握手时,他老人家微笑着说:“我们都是老乡何必这么客气……”
    1974年底,我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主席团会议时,邓颖超大姐问我说:“江苏怎么样?前几
年我都到无锡疗养,去年没有去……。这时,总理一眼看到我就亲切地说:“我们的老乡小董又
来了!”我紧紧握着他老人家的手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文中还说:“事后我才知道,我
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顾全大局,坚持真理,不计个人得失的情况首先得到了总理的肯定。1973年
8月全国知青工作会议期间,在他老人家亲切关怀下,我终于重见天日……。
   董加耕1940年2月生。退休前任江苏省盐城县政协副主席、现任盐都区“关工委”副主任。19
61年于江苏盐城市岗中学毕业生回到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大队务农,立志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国知
识青年学习的榜样和著多劳动模范。2007年在各级领导关心下,建在盐都区的“董加耕展览馆”
正式开馆。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5日上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上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的侯隽的《永远的怀念》一文。
   侯隽是这本书的主编,她在文中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一惯爱护青年,对广大上山下乡
知青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深情厚意。广大知青也对他老人家无比爱戴和无限崇敬。尽管周总理离开我
们已有30多年了,但时光的流逝丝毫没有减弱我们的怀念之情。时至今日,每当我回想起周总理关
怀的桩桩往事,亲切接见的幕幕情景;仍不由得要流下感动的泪水激起碎心的哀思。”
   文中还说:“现在回想起那年月,像我这样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动乱中能较早地被解放,还能多次
参加重大政治活动,出席党、政重要会议,并能当上“十大”代表和四届人大常委。如果没有总理
的亲切教导和及时关照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对于我来说是幸运,是幸福,是荣誉,更是责
任。自已应尽感恩之心,竭回报之力。永远也不能幸负周总理的关心爱护和培养教育”。
    侯隽,北京人,1943年3月出生。全国劳摸、全国人大代表。1962年7月高中毕业后自愿下乡插队,
被称为“特别姑娘”。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天津
市团委书记、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等。2007年5月退休前任天津市宝坻区政协主席。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二)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5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下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的两篇文章:
    一、是张韧的《总理帖近着我们》
    二、是陈雪琴的《总理关怀记心中》
    久闻张韧,但第一次见到她是在1999年8月在内蒙呼和浩特举行的《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首
发式上。她在会下的个别交流中鼓励我:尽快走出历史阴影,振作起来……。此后我们一直未中段
交流。
    张韧1962年华东师大附中毕业并考取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9月自愿下乡到安微肥西县插队。是
安微省青年标兵全国团九大代表、团省委副书记。退休前任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纪委书记等职。
    她在《总理帖近着我们》一文中说,第一次见总理是1964年6月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毛主席与全体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大会代表并合影,然后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又接
见了我们20来名各地青年……。
    文中最后说,周恩来总理逝世30多年了,我已从一个下乡知青辗转多个岗位并退休了,可是无论
我走到哪里做什么工作,对周总理的敬仰和感念是永久的。我总觉的,总理没走,他在那儿微笑着看着
我们……。
    陈雪琴文中的这段话,使我们感受到周总理是那样平易近人:1965年7月5日下午在二分场一条大
林带中,我和10位上海知青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指着陈毅说:“这是
你们的老市长,他很关心你们特地来看你们的”。陈副总理说:“是总理要我陪他特意来看你们”几
句亲切的话语,一下子接近了我们和总理、副总理之间的距离……。


--  作者:飞龙
--  发布时间:2008/4/20 8:38:46

--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13-24)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5日晚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晚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的三篇文章:
    一、是杨永青的《心中的丰碑》
    二、是曲折的《周总理我们永远的爱》
    三、是何龙江的《周总理亲自批准我们去云南》
    在各种版本的中国知青史中我不止一次了解到曲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未较早由
北京到内蒙插队的知青带头人之一。1999年8月,我们一起参加了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的《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首发式和会后的交流考察联谊活动。他和他夫人郭兆英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像,此后的多年中,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
多的可贵精神。
    曲折在《周总理,我们永远的爱》一文中第一句话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
活在北京的青年学生,没见过周恩来总理的人很少。当时欢迎外国来宾,除了极个别
外国领导人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到机场迎侯外。绝大部分外国国家元首来访都是由周恩
来总理主持欢迎仪式并陪同外宾接受群众的夹道欢迎。
    文中说:“说实话,我们虽然是欢迎外宾,但是更想借机会看看总理……。
    30多年过去了,总理的音容笑貌和领袖风采还时时浮现在我的面前。他的高尚品
格,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他的睿智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还时常撞击着
我的心灵。
    他永远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时刻在他面前整理自已的行为和容貌。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四)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6日早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早上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周秉建的《伯伯的教诲与
我的知青生活》一文。
    很早,就听说周总理支持自已的姪女周秉建到内蒙古插队。后来又动员按正常手
续入伍的她返回内蒙古大草原……。这些都使我和很多知青深受感动!
    读了周秉建的文章,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周总理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已的亲属。
    我的网站建站之前,我曾办过百余期打印的“知青信息服务”小报。专门与全国
各地知青朋友进行交流……。周秉建十分关心办好进行知青信息交流的小报。她曾打
电话关切询问有关知青交流信息,给了我们信息部职员们很大鼓舞。
    周秉建在文说:“伯伯用他温暧的大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热情地鼓励我说,秉
建我坚决支持你到内蒙古大草原安家落户,走毛主席指引的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给合的
道路”……。
    更令人感动的是,1975年,总理刚刚做完手术不久,躺在床上与姪女周秉建通电
话时还说:“你要永远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要好好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
坚持前进,不要后退……”。
    周恩来总理真是严格要求自已亲属、子女的光辉榜样。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五)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7日(正月初一)上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鞭炮声迎来了鼠年正月初一。
    今天上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薛喜梅的《我心中的周恩来》
一文。
    我和薛喜梅是1975年9月,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认识的。
会议期间她曾对我说,我们公社有二个知青已招工回城。在人民日报上看了你给你父亲
的信后,又返回农村……。她在七十年代做为知青代表,去美国访问。我们曾就做为知
青代表出国访问感受进行过交流。
    她曾任河南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副书记、团省委副书记、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首届百名中中国科技带头人。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她在《我心中的周恩来》一文中说,1979年,我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知青
座谈会。会上我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建,从她那里得知了周恩来对其侄女的严
格教育和对知青的深切关怀。
    在谈到周总理硬是劝导侄女周秉建脱下军装重新回到了内蒙古大草原时,薛喜梅在
文中说:“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我被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现在我们知道,从某种意
义上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缓解当时的就业和升
学压力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成千成万的知青,在求学的最佳年龄服从国家需要毅然
上山下乡。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在农村,为我们亲爱的祖国分忧解难……。我想周恩
来总理是从国家大局考虑周秉建的事情的。有千千万万的知青还在农村,那么他的亲属
就不能先离开农村?周恩来总理与知青心连心啊!他是真正的人民公仆,真正的共产党
人。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公而忘私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六)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7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下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咸慕真、咸慕和、咸慕群三胞
胎姐妹写的怀念周总理文章。
    她们是上海解放后出生的第一例三胞胎。当时上海刚刚解放几个月,家里很困难,
是在党和政府关怀下长大成人的。
    文中说,1963年1月8日,在迎接斯里兰卡总理来沪访问时,周总理接见了我们幸福
的三胞胎姐妹。......
    周总理的教诲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一直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1968年我们作为66届
初中毕业生积极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用刀割破手指书写“坚决要求到黑龙江去建设
边疆,保卫边疆的决心书。老大手指血不够了,老二、老三割指续写;我们三姐妹终于
如愿一起到了黑龙江建设兵团。”
    文中最后说,如今我们都是快60岁的人了。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总理的人格力量
始终激励着我们;总理慈父般的亲切关怀和教导勉励着我们清清白白、认认真真做个好
人。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七)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8日晚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是正月初二,我和妻子刘立新、女儿、女婿专程去建在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
北路1号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深受教育;催人泪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瞻仰厅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前献上一束鲜花并在留
言薄上写下:“周恩来总理永活在我们心中”……。
    回想着白天的参观,不由自主地又翻开《知青心中的周恩来》终校稿。
    过去只听说周恩来总理支持自已侄女、周秉建到内蒙古草原插队。今天晚上看了收
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周秉和的《伯伯支持我去延安》一文,才了解到总理
还支持自已的侄女周秉和到延安插队。
    周秉和在文中说,1968年,当伯伯知道我要报名去延安插队的消息后,破例邀请我
去,他那里并和我共进晚餐。可见他很重视这件事情……。
    文中还说,他们下乡到延安后发现陕北延安,生活很苦,有的老乡家里还吃糠,教
育水平低,文盲多,买卖婚姻严重,姑娘出嫁要称体重……。当他们把这些真实情况反
映给总理后,引起总理高度重视。1970年3月于北京召开的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
上,伯伯还专门提到这件事。他说:“延安的问题这么多,大人没反映,孩子反映了……
不能只建设西安,要考虑延安……。陕北人民哺育了我们全国解放20多年了,一些群众
生活还这样困难!我心里非常难过”。后来周总理指示北京市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延安并
派出大批北京干部到延安直接深入北京插队知青落户的生产队。协调地方具体解决知青
们各种困难……。
    周秉和1951年出生,1969年1月9日到延安县冯庄公社新庄科大队插队。1972年4月进
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
公司,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
    周秉和在文中最后说,现在我们这些当年的“老三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都是已是年近
花甲之人了,追忆当年伯伯和大妈在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期间及其前后,对我的关怀教育
和殷切期望,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他们崇高的品质和情操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有幸在他们身边生活并接受教诲,是我一生的幸福。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八)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9日上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上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周恩来》一书中的几篇文章:
    一、是罗燕军的《南泥湾精神世代相传》。
    二、是薛鑫良的《忘不了总理的那份关爱》。
    三、是江菱菱《带着总理发给我的球拍下乡插队》
    四、是《终生难忘的一次接待服务工作》
    罗燕军女,北京知青。1950年11月出生,1969年1月到南泥湾公社、南泥湾大队插队。
曾任南泥湾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中共延安地委委员、新华社的局处长、新华社纪检监察局副
局长等。
    薛鑫良1943年生。1969年在陕西志丹县双河公社、大庄科大队插队。1992年以后,曾
任中央党校学员工委办公室主任、中央党校机关党委副书记等。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理事。
    他在文中说,我们延安知青不能忘记周总理为了民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老人家在建国执政以后,念念不忘。“延安情结”心系“百姓情怀”与民同苦,与民
同乐,严于律已的高尚风范。不计名利和得失的道德水准。为青年一代树立了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他激励着我在志丹县、吴旗县的”老、山、偏、穷地区长期工作
了23年……。
    他还在文中引用了习近平同志在1995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时曾讲过的一
段话,(在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的7个子女中他排行老六。他于1969年1月,15岁的他到延安
延川县农村插队落户7年,担任过赤脚医生,记工员、农技员、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同
志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延川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里培养了我的
意志和自信,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终生都要做报答老百姓的事,我至
今仍然很怀念那段时光。现在已经不容易培养那种在患难中与百姓形成的血肉感情了,这
是令人深思的……。高级干部子弟不要吃父辈的老本,要靠自已的本事,做一个有益于社
会的人……。国家要兴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如果内争利于朝,外不能御侮,就
要亡国。跨世纪的干部面临世纪的考验……。“无论做大官,还是做小官都要为老百姓办
事。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做成几件事,即使壮志未酬,但做事的精神足以慰平生”。这话说
的真好,全国的领导干部都这样想该有多好啊!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十九)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9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由河南知青岳琨整理的《周总理教育
我们一生大有作为》。
    岳琨1947年6月生,1968年从郑州下乡到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杨庄大队
插队。现任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化基金会宣传总监。
    他在文中整理了卢忠阳、邱振甲、申欣、刘建生、王老虎、徐美兰、周运友、王君、
魏国强等9位作者的文章、讲话。从多方面反映了周总理对广大知青的关怀爱护和鼓舞。
    文中介绍说,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介绍河南省颊县大李庄(现在的广阔天地乡)办社
经验的《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中说:“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
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
的”。这里后来就叫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
    多年来,周总理认真落实毛主席的这一号召……支持知青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从1968年到1976年广阔天地乡先后按纳了来自郑州洛阳、许昌和北京等地的6批668名
知识青年插队。
     广阔天地乡党委书记魏国强说,当今,中央安排部署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广阔天
地这个引发知识青年下乡的地方,又在发生着新的故事。当年知青的子女当“村官”在广
阔天地更加大有作为……。文中最后说,今天,虽然我们老了,不能亲自上阵再去当“村
官”了。但当年周总理为知青上山下乡设计的蓝图和对知青寄托的希望,正由新一代大学
生更好地体现。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二十)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10日晚
    地点:天津市女儿家。
    今天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天津知青刘相平整理的文章《跨世纪
的精神力量》
    刘相平,1952年4月生。1969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旗克尔伦牧场下乡。
    他在文中整理了,李瑞林、骆中启、娄白丽、陶知敏、杨炳炎等的文章。口述,反映了
天津知青在农村、牧区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奋斗的经历。
    文中,引骆中启话说,1979年2月17日。正当大批知青返城时《中国知青报》重新刊登
了周总理1965年在石沙子接见杨永青等上海知识青年的珍贵照片;并发表了杨永青扎根新疆、
建设边疆事迹的长篇通讯。杨永青等一代知青能为新疆的军垦事业奉献一生;正是周总理的
谈话成为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成为这一代人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奋斗的不懈的动力……。
    下乡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下乡知青娄白丽说,作为知青没有见过周恩来总理的是大多数
的。但知道总理不仅人宏观上关心知青,而且为知青解决过许多具体问题的也是大多数。
    文中还说,当文革中内蒙“挖肃被中央叫停时,我们很欣慰。毕竟,向党的心脏正确反
映基层真实情况的,还有我们知青这样一条微细血管……。
    “今天看,把大批城市人口迁到农村不是解决城乡差别、解决农村落后问题的“灵丹
妙药”作为周恩来总理个人,无疑也参与了这项牵涉当时千家万户生计的决策。但他没有把
自已“置身度外”他让侄儿、侄女、融入千万知青的大潮中,而且他尽自已最大的力量在日
理万机之时解决这项政策带来的很多负面问题”。
    文中的这话说的多好啊!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二十一)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11日上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的两篇文章:
    一、是陕西知青王军的《总理精神影响我们两代人》
    二、是吉林知青徐占江的《玛奈赛总理》
    王军,北京人。1969年1月到陕西宜川县阁楼公社蜀旺大队插队。她父亲15岁参加红军,
曾在毛泽东主席的窑洞和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做过警卫工作。
    她在文中说:“新中国的首任总理是周恩来,这个职务跟随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直到他逝世。无人替代,他就是总理的化身。而总理成了他的代名词。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终身总理……。当周总理的灵车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时,北京的十里长街两旁站满了
泪流满面;心情悲痛,并自愿为他老人家送行的人群,这样自发的送行壮举!在世界上任何
一个国家都不曾有过。由此可见周恩来在他生前深受广大中国人民拥戴的程度”。
    徐占江,1968年7月20日,从满洲里下乡到呼伦贝尔盟插队。他在文中说:“玛奈赛总理”
是蒙古语,意为“我们的好总理”这是1969年春天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和广大知识青年对敬
爱有周恩来总理发自心底的赞誉。
    文中还说,1969年5月22日,中央下达了迅速纠正清理阶级队伍中的扩大化错误的批示……。
后来得知,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是从他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下乡的侄女周秉建的一封
封来信里了解到内蒙古各地直至各蒙古包都在挖“内人党”消息的。时刻关心草原人民的周总
理立刻做出了,派人去内蒙古进行调查的决定。并迅速果段地处理了内蒙古清理阶级队伍扩大
化的问题。......
    如果不是周总理及时发现和做出决策,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成为“内人党”冤案的受害者!
    读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周恩来总理在内蒙古农牧民中同样享有那么高威望了。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二十二)柴春泽日记

    时间:208年2月11日下午
    地点:在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下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的两篇文章:
    一、是黑龙江建设兵团孟庆铭的《完成总理交给的任务——送牛》
    二、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潘正国的《无尽的思念》
    孟庆铭在文中说,1973年秋,为落实周总理的指示国家农垦部命令,黑龙江建设兵团调遗
300头肉牛,必须在11月前运往香港。供香港同胞欢度“圣诞节”食用……。我们团也接受挑选
30头牛并派人押运到香港光荣任务。我是其中唯一的知青,我们每人领到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
押运员”胸章。“我们是代表祖国执行援港任务……”。
    香港回归后,我站在维多利业海边,心潮澎湃,激动地喊了一声“香港,我们终于见面啦!"
因为我为落实周总理的指示,曾为您历经艰辛,敬爱的周总理一定会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潘正国在文中说,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只有103个而周总理逝世时却有130个国家党政领导人
发来唁电、唁函。联合国隆半旗致哀。突破《旗典》最多降半旗两天的规定。一个星期时间,联合
国总部上空没有升起任何一个会员国的国旗,是可见周总理去世对全球的影响。
    天地之间有杆秤,历史最公正地揭示着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二十三)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12日上午
    地点:天津市住女儿家。
   今天上午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中的两篇文章:
   一、是福建知青郑启五的“我写〈诗的花圈〉前后”。
   二、是北京知青胡京生的《总理,您放心吧》。
   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周恩来总理深深的怀念……。
   胡京生在文中介绍说,初中一年的第二学期,过了“六一”节不久,又要迎
接外宾了。……开来车后,是辆敞篷红旗。总理和外宾并肩站在车上,不停地
向人们招手致意……。我的双眼一直看着总理……,车从前面驶过,总理忽然侧
过身来用手指了指我右边的他,那一刻的对视没有嗔怪,没有责备。而是很亲切
的目光,我顺着总理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面外国的国旗,两步的距离,我抓起
了它;左手是紫色的大花球,右手是中坦两国的国旗……。估计车子过去了20多
米,总理又一次回过身来,不知他是否看清那掉在地上的旗子已经被拣起。我使
劲地挥动着那并在一起的两国国旗,我想告诉总理,您放心吧!
    从以上文中一个很小的细节,使我体会到周恩来总理在广大知青们心中的,
近民、亲民、爱民形象。
    阅读《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二十四)柴春泽日记

   时间:2008年2月14日晚
   地点:赤峰电大招生办。
   因为要为电大学生办理毕业证,故于昨日(正月初七)使从天津回到赤峰。
   今晚,看了收录在《知青心中周恩来》一书中的3篇文章。
   一、是重庆知青陈朝敏的《版纳知青缅怀周总理》。
   二、是唐光裱的《我做花圈送总理》
   三、是陈循甫的《人格力量的感召》
   陈朝敏在文章说,正是在这位人民的总理,谦洁奉公、心怀坦荡的高尚情操品
格感召下。我们成千上万的重庆支边青年,才不辱使命在极度艰难困苦的生存条件
下,坚持8年浴血奋战在垦荒第一线上,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奉献出人生最宝贵的青
春年华……。
    文中最后说,敬爱的周总理是一位富于仁义情怀的长者。当年正是周总理对知
青的深切关爱启迪了知青们虔诚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支撑着他们苦苦坚持。如今
总理虽已辞世多年,他的骨灰撒在中国的江河大地难觅踪迹。但他人格力量的精神
感召将长存在中国知青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