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旧鼠标
-- 发布时间:2007/12/29 13:04:29
--
以下是引用丁丁在2007-12-28 10:29:11的发言: 这样的情形几十年没有见过了,朋友好兴致。谢谢!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关注之则为兴致,至于是好兴致还是无聊的兴致,就因人不同而结论评价各异。 丁丁朋友曰之为好兴致,乃“同好”也!
以下是引用夜深人静在2007-12-28 17:00:11的发言: 好贴,那年月,邻里和睦相处,一家有难,百家相帮,一片祥和气氛,邻里之间在那样一种生活空间中被紧密相连在一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尤其是那“倒屑子”,常常热闹辉煌,婆婆妈妈拿着倒完的屑子框或桶什么的,还不愿离去,站在马路边张家长李家短的说着家常话。如今,不象过去住弄堂,都住单元房,人情淡簿,人心不苟,一个单元不知道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是干什么的。 看来夜深兄是身历其事的人。 邻居、邻里,在社会往前走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其内涵,甚至予以新义。孰是孰非就另论了,不定三百年后,“风水”又转了回来。
以下是引用淮羽在2007-12-29 1:10:52的发言: 那时候除去倒屑子的,还有倒马桶的。倒马桶那番景象就不同了,最有味的就是绝大部分倒马桶者都会捂鼻,而捂鼻姿式又各有特点,其中少妇少女的姿式差别最大,可以从中看出身份、文化程度等差别。与倒屑子不同的是,倒完马桶之后,很少有人停下来交谈,那都是被那氨气所迫…… 旧鼠标拾起倒屑子这桩旧时小事,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很多人并不晓得“和谐”二字的和谐时代,还真让人倍感亲切,心生留恋。 哈哈~~淮版的联想真丰富,竟然引伸出马桶来啦! 倒马桶在湖南,在长沙还不算经典。文革串连到上海,上海早上的(倒马桶)情景倒才称之为壮观。直到八十年代末,上海倒马桶一事,仍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必然。 和谐与社会的风尚相关,不是写几行理论,喊几声口号就能得到的,只有重树风尚方可能牵回那和谐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