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六松伢子的故事------保护知姐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8850)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12/20 14:12:11

--  [原创]六松伢子的故事------保护知姐

                                    [原创]六松伢子的故事---保护知姐
     一九六六年底,文化革命的烈火烧到大洞这偏僻的山窝里,知青大部分回城造反。留下的知青也就地闹革命来到靖县县城,并成立了一支造反组织:“反到底联战兵团。”六松伢子也戴上了“反到底”袖章,在县城里到处玩,到处看热闹。也跟着知青们唱:“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歌。
     六七年二月四日那天,湘江风雷被打成反革命组织,二月五日上午,县城里开始抓捕湘江风雷的成员,所有造反组织都集中在县电影院门前,大家大声呼喊:“打倒湘江风雷!”
     县“钢铁兵团”的那位头头,身穿军装,头戴军帽,他那张娃娃脸上还真带有几分杀气。只见他手拿麦克风,操着那口甘棠拗口音:“一切行动听从钢铁兵团指挥!要听从钢铁兵团指挥!”。
     抓捕行动开始,由十几个年轻壮汉开路,两边人手拿着机枪。六松伢子一直跟在后面看热闹。当走到河街边时,只见两挺机枪架在路口,那伙人冲进一户人家,一会儿工夫就抓出了一名“湘江分雷”的罪犯。只听一声喊:“打倒湘江风雷”!把那“罪犯”的头押下,连拖带推押走了。
     六松伢子以前在电影里头看见过抓人,今天真的看见抓人了,心里还真有点害怕。不过,他还是跟在后面看热闹。湘江风雷垮台后,好多回城知青又回到农村,六松伢子最喜欢听他们讲长沙造反派的故事。只听说长沙好热闹喔,好多人都“超发哒”。
     又过几个月,来了一个“八七”批示,湘江风雷又平反了,不是反革命组织。湘江风雷的人又拿起枪到安江打仗。这一仗就打得好,邮局,交通都阻塞了。六松伢子本来想回长沙的,他那天挑着行李到了县汽车站又往回转,车路不通了。
     他们大队的知青只剩下六松伢子和下寨生产队的一位女知青了。六松伢子叫那位女知青做“知姐”。知姐是下寨知青组的组长。比六松伢子大三岁。那天赶场时六松伢子碰见了知姐,知姐流着眼泪告诉他:近段时间,经常有几个社员想调戏她,晚上来敲门,她洗澡时,几个骚汉子偷着看。她真的好害怕......
     六松伢子一听就火了。这还得了。恰住我们长沙人。于是,他决定保护知姐。当天下午就同知姐一起回到下寨知姐家。晚上,他穿着长衣长裤睡在知姐旁边的那张床上,把手电和柴刀放在枕头边,他作好了准备,只要有人半夜来敲门,就决不会客气。
     一夜过去了,没有人来敲门。两夜过去了,三夜,四夜过去了,总算还没有人来敲门。
     这天又轮到“赶场”,六松伢子到场上费了好大一鼓劲买了一斤肉。他把知姐和自己的信丢进了邮箱。他向邮局的人打听:“信可以发出去吗?长沙那边有信来么?”邮局的人摇头说:“现在安江还在打仗,听说你们长沙五一路的湘绣大楼都烧了”。六松伢子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真的急了,这该死的战争什么时候来能结束,什么时候才能收到父母的信,他真的好想父母了。他想起了古时候的人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各句话过硬讲实哒火咧。
     他慢慢地回到下寨时,天色已晚,刚走到知姐的房边,忽然见一汉子正在窗户边站着,用手拨动窗户。六松伢子连忙抽出柴刀(他出门柴刀一直不离身)。这时,忽然听见知姐一声尖叫。
    “站哒!你跟我站哒!!”六松伢子一声吼,举起柴刀朝那家伙砍去,那家伙见六松伢子来势凶猛,知道事情不妙,拔腿就跑。六松伢子紧追在后面,一边追一边挥舞着柴刀大声喊:“我砍死你!砍死你!”
     那家伙跑得飞快。六松伢子追了一段路便回过身来,用柴刀在旁边的一棵树上砍了几刀,嘴里大声吼到:“只要我碰哒,我崽就不砍死你,你怕长沙人好欺负哦。”他用靖县方言 ,完整无缺地骂了一句娘:“我通你娘的。。。。。。!”好多社员都出来看热闹。他扬起手中的柴刀:“哪个欺负我姐姐,我柴刀不认人,我砍死他!!”
     六松伢子嗓子大,个子也长成了一米七几了。扬起那柴刀还蛮吓人,他毕竟是长沙知青,他连老虎都见过,只听他还在吼:“人一个,命一条,要死肚朝天!麻披变神仙!”他这回骂的长沙粗痞话,在场的社员虽然听不蛮懂。但他那样子蛮袭人,没有一个敢接腔。
     他回到屋里,知姐穿好衣服走出房来,原来,知姐下午在仓库里箱糯谷弄得一身谷壳灰。正准备洗澡时,那骚汉子又来偷看,正巧碰上六松伢子回来。
     六松伢子的床,和知姐姐的床紧挨着。他们度过了好多个寂静的夜晚。半夜里,知姐起来“解手”,六松伢子帮她点燃煤油灯。知姐那时还正二十岁人,风华正茂,婀娜多姿。她穿着内衣短裤从六松伢子身边走过。那时六松伢子也满十七岁多了。俗话说:人到十七八,怎有点想“那扎”,生理,心理慢慢成熟起来,对什么都会有朦胧的想法和好奇。六松伢子也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可我们可爱的六松伢子,在他的心目中,知姐就是自己的姐姐,他没有朝歪处想。他一定要保护好她。就这样,他们象亲姐弟一样,度过了好多个日日夜夜。
     战争总算结束,六松伢子和知姐一起回到了长沙。我们当年的六松伢子就是扎各号正直人。六松伢子的故事暂时讲完。等我下回碰到他,他还有什么新鲜有趣的故事告诉我,我再跟大家一起分享。好啵?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2/20 15:12:53

--  
以下是引用游客晏生在2007-12-20 14:12:11的发言:
     六松伢子的床,和知姐姐的床紧挨着。他们度过了好多个寂静的夜晚。半夜里,知姐起来“解手”,六松伢子帮她点燃煤油灯。知姐那时还正二十岁人,风华正茂,婀娜多姿。她穿着内衣短裤从六松伢子身边走过。那时六松伢子也满十七岁多了。俗话说:人到十七八,怎有点想“那扎”,生理,心理慢慢成熟起来,对什么都会有朦胧的想法和好奇。六松伢子也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可我们可爱的六松伢子,在他的心目中,知姐就是自己的姐姐,他没有朝歪处想。他一定要保护好她。就这样,他们象亲姐弟一样,度过了好多个日日夜夜。

    谢谢宴生又一篇浓浓的乡土气息好文,我看到六松伢子为了知青能够两肋插刀,见义勇为,不简单,那年月,农民不是很维护知青的,因为农民怕事守旧,看不惯知青造反。象知青六松伢子这样的知青的情谊深厚的不多!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12/20 16:04:30

--  
      六松伢子好义气,还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静候下回分解。
--  作者:丁丁
--  发布时间:2007/12/20 19:40:14

--  
     好亲切的乡音,好义气的六伢子,勾勒出好动人的故事。焦急的等待续集!
--  作者:朋之
--  发布时间:2007/12/20 22:25:00

--  

我就是喜欢晏生兄的语言风格,他写的文章不需要署名,一看文字就知道是他的作品.

期待六松伢子的系列故事继续.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7/12/20 23:03:56

--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7/12/21 23:05:33

--  
以下是引用朋之在2007-12-20 22:25:00的发言:

我就是喜欢晏生兄的语言风格,他写的文章不需要署名,一看文字就知道是他的作品.

期待六松伢子的系列故事继续.

的确,游客宴生朋友笔下的知青生活读来格外亲切,生动朴实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虽已逝去,却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谢谢!谢谢游客宴生朋友美文!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12/22 19:22:47

--  
以下是引用老灯火在2007-12-20 16:04:30的发言:
      六松伢子好义气,还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静候下回分解。

小小年纪的六松伢子,有胆量!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2/22 21:54:04

--  
以下是引用利拉乖乖在2007-12-20 22:25:00的发言:

乖乖,真漂亮,可惜是洋人,嘿嘿 !

再读宴生文章。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12/24 23:55:26

--  
      谢谢夜深人静,丁丁,老灯火,朋之,湖边士.李姐,利拉乖乖的跟帖.当年的六松的确是个好伢子.现在还是个好父亲,好丈夫.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12/25 12:32:20

--  

晏生兄笔力雄健,又是一篇好作品。

关于文革这段历史,乡音也有过几乎相同的叙述。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12/25 18:03:51

--  

    晏生将自己的故事打住,开始介绍别人的故事了。

    六松伢子在晏生笔下是一条活脱脱的江湖好汉!象他这样拼着命也要保护好战友的知青,当年还确实不少。“人一个,命一条!”这也是当年知青震慑一切对手的拼命宣言。坐怀不乱的现象在知青中更为普遍。所以,六松伢子是千万知青的一个代表。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绝大多数知识青年所共有的重情仗义、嫉恶如仇的品格。

    读晏生的文章,总感到亲切实在,趣味横生。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12/27 14:09:46

--  
  谢谢80个知青娃,淮羽的跟帖.那时知青都喜欢讲人一个,命一条.这句话对那些有家室人来说还是蛮有效的.唉!也是环境逼出来的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