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抓贼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7232)

--  作者:yanyan
--  发布时间:2007/11/29 15:29:54

--  抓贼

抓   贼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文化革命前,大约是我911岁之间.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东站路97号,70年代改叫建湘南路,曾经好像是419号,现在是什么路、多少号?不详.

我们的家属院是50年代为苏联专家盖的,两栋楼四个门洞,可住48户人家.苏联专家未及搬进,中苏关系就破裂了,1958年竣工后,中国的内、外贸干部们就携家带口搬了进去(两栋楼一栋楼为省外贸所有,一栋属省供销社和省商业厅).街上的老百姓称之为“洋房子”. 

“洋房子”是长方形的,两头各有一道门.对着东站路的门被称之为“前门”,对着肇家坪的就叫了“后门”. 白天有人看门,晚上十一点落锁.晚归的人就在外面很有礼貌的喊:“X娭毑,麻烦您朗家开一哈门!

两栋楼之间有个“T”型的空坪,每个门洞后面还有一个小坪.白天这些地方都是孩子们的乐土:捉迷藏啦,跳皮筋啦,跳房子啦,玩公民捉强盗啦,不亦乐乎.

在我911岁之间的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夜,夜已经很深,家家户户都开着窗户,二、三楼的人家门都不关.走廊上的砖墙和木地板在傍晚时分就用井水降过温了,孩子们铺张竹席就睡在地板上.那时就是一楼的人家也没有用铁栏护窗的.

这一夜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人们慵懒地摇着大蒲扇安然入睡.偶有一、两声幼儿的梦啼、母亲的呢喃,给酷热的夏夜增添了些许宁静与温馨------

突然几声男女惊恐的“抓贼啊------抓贼啊!”的尖叫声撕破夜空,将熟睡的人们惊醒!原来是住一楼的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柳副经理家来贼了!顿时所有人家的灯都亮了!男人们穿着背心短裤,拿着手电筒从家里冲了出来涌向柳家.人们从柳家夫妇语无伦次的表述中大致知道了事情经过:他俩熟睡中听到异常声响,朦胧中睁眼寻找声音来源:崽——呀!窗外正有一个人用一根长竹竿努力地勾挑柳副经理挂在衣架上的外衣外裤------他俩吓得大叫起来,那贼扔下竹竿仓皇逃窜------大家随着柳副经理赶快跑到后院,看见柳副经理的外裤被那斯挑了出来扔在地上.大家迅速分头寻拿盗贼,这座两头大门都被锁着的家属院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打着手电筒喊着、吼着跑向各个角落.那很有声势的叫喊声、那交叉晃动的手电筒光束很是令坏人胆寒的.

在一群文质彬彬的机关干部的围追堵截下,走投无路、惊慌失措的盗贼情急之中翻墙跳进了正是大家要将他捉拿归案的所在――与我们一墙之隔的浏正街派出所.机关干部们没有越墙的功夫,便立刻抬头向楼上在窗口观战的女人们发出命令:“快喊派出所的同志!”正对着派出所的这一栋楼十几扇窗户此时正伸出十几张一律紧张、兴奋的妇人的脸.三楼的女人们立马尖声向派出所那边正在乘凉打扑克的几个民警报告:“哎――警察同志,我们这边有个贼跑到你们那边去啦!快抓啊!”

大概由于极度紧张,女人们的声音变了调,那几个警察听不清所以然,一齐朝这边转过脸,茫然且疑惑.到底是警察,也就一瞬间的功夫,警察们就发现了抱头鼠窜的盗贼,三下五除二就将瓮中鳖捉住了.这边楼上的女人们看得清楚,又尖声欢呼:大功告成!

结束了战斗的男人们自以为义务未尽.半数以上的男人们走出大门跑到派出所详细报告案发经过,没去的人们也不急着回家,都汗流浃背地站在外边议论着.很快,去派出所的人们回来了,议论也到了高潮.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描述他们是如何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的.他们讲述他们在睡梦中听到柳氏夫妇“抓贼啊”的呼叫声时的反应之迅速、他们冲出房门时的勇敢、出门不忘拿手电筒的沉着以及追堵盗贼时的机智.一个个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女人们也披衣走出家门来参与议论.她们激动地描述在抓捕盗贼战斗的关键时刻,是她们如何从窗户里有效地指挥了派出所的警察们,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最躁动不安的则是那些已经睡了一觉醒来的、被痱子粉扑得象粉冬瓜一样的男孩子们.这群粉冬瓜们一直跟着大人们兴奋异常、茫无目的地乱跑乱串,狐假虎威地乱喊乱叫,在这个不眠的夏夜里玩了一场真正的“公民捉强盗”的游戏,最后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粉冬瓜们十分不情愿地回归地板就寝.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参加抓贼战斗的大人们早已离退休,安享晚年,有的甚至已经作古(如当事人柳副经理).当年这场战斗的指挥员-我的老父亲也已86高龄.而我们那帮孩子们也都已步入中老年.每每当我忆起这件往事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柳家叔叔阿姨那惊恐的面孔和月光下鬼鬼祟祟、用长竹竿偷挑人家衣物的贼的样子.当然这些都是我想像出来的,因为那晚我根本就没敢下楼.这件事令我终身不敢在一个人的夜晚直视窗外,无论窗外月光如昼抑或漆黑如墨.每每当我忆起这个故事时,我就会分外怀念那时候戒心少、热心多的纯真的人际关系;你帮我、我帮你的和睦的邻里关系以及开门开窗睡觉的社会环境------

那时候,一家有事,众邻相帮------

那时候,人心齐,泰山移------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7/11/29 15:59:23

--  

首先,谢谢yanyan姐远方发来的好帖!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yanyan姐讲述四十年前的捉贼故事的前四天,在我们湖知网友这次江永\\阳朔岭南行中,也发生了一段捉贼的插曲,一样的惊心动魄,一样的生动感人....

那时侯,一人有事,众人相帮....

那时侯,人心齐,泰山移...

那时候,小偷无处逃,束手被人擒!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11/29 16:03:50

--  
YanYan这《抓贼》真抓出味来了。既抓出了文革前那种和谐人际关系的味,又抓出了老长沙居民生活原貌的味,还抓出了男女老少情态各异的味。尤其是那声“崽--呀”,那些个“粉冬瓜”啦、那些个描绘自己有功的女人们啦,真让老长沙人感到真切和亲切。看过这场“真正的‘公民捉强盗’的游戏”,对那种“和睦的邻里关系以及开门开窗睡觉的社会环境”,真是更加留恋了。
--  作者:毛先生
--  发布时间:2007/11/29 16:13:24

--  
以下是引用淮羽在2007-11-29 16:03:50的发言:
YanYan这《抓贼》真抓出味来了。既抓出了文革前那种和谐人际关系的味,又抓出了老长沙居民生活原貌的味,还抓出了男女老少情态各异的味。尤其是那声“崽--呀”,那些个“粉冬瓜”啦、那些个描绘自己有功的女人们啦,真让老长沙人感到真切和亲切。看过这场“真正的‘公民捉强盗’的游戏”,对那种“和睦的邻里关系以及开门开窗睡觉的社会环境”,真是更加留恋了。

好文!让我们又回到了长沙当年的风情风貌。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1/29 18:38:46

--  

那时候,一家有事,众邻相帮------ 那时候,人心齐,泰山移------ 那时候,我没有印象有贼,各家各户东西放在外面也不会丢------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11/29 19:48:08

--  

“那时候,一家有事,众邻相帮------

那时候,人心齐,泰山移------ ”

确实 如此。好文章!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11/29 21:11:02

--  

初看标题,心中一喜,

以为我们这次在江永的抓贼故事出笼了,

继看作者大名是yanyan姐,才知此故事非彼故事也!

细读故事,精彩的情节紧张又搞笑,

相信江永的故事同样也会有这样的效果。

六位见义勇为的英雄,谁把它诉诸文字啊?


--  作者:杨头
--  发布时间:2007/11/29 23:58:13

--  

看了YANYAN写的抓贼很有感受,因为在60年代初过苦日子的时候,我也遇见个一次“抓贼”。

那时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与曾祖母、祖父祖母和姑奶奶住在一起。因为我是曾孙,大家都叫我曾伢子,是由早年冲喜守寡的姑奶奶带大的。

我们家就在火宫殿的正对面,是一条进深很远的民房,前后有十几间,后面与文庙坪小学仅一墙之隔。房间都是木板墙,是长沙文夕大火后祖父在废墟上搭建的简易房,租了两间给一户姓陈的。

那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在我睡得正香的时候,忽然被“抓贼啊!抓贼啊!”的叫喊声惊醒。紧接着屋顶上又传来一片哗啦啦的瓦砾声。有人在屋顶上跑,我赶紧从被子里钻出来准备往外看,姑奶奶吓坏了叫声“曾伢子”就一把抱住我。

抓贼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工夫就把贼抓到了。那贼有三十来岁,一身破旧的青衣服,象个老实巴娇的乡下人。有人说贼是关大门前溜进来的,有人说是从文庙坪小学翻墙过来的。

贼求人们放了他,可祖父和邻居还是把他送到了派出所。我也跟着去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牢房。一间很小的房间,正面是用木头做的栏杆,就象电影里看到的一样。

贼一点也不象我相象中的那样可怕,我也不知道他要偷什么,可能是饿了想找点吃的,也许是拿几件衣服为儿女御寒,或许是父母病了等钱买药。他那哀求的、迟钝的眼神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他可能从此走上了一条更加悲惨的路。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7/11/30 0:14:22

--  
过去贼怕人,现在人怕贼。不知道是贼胆子大了,还是人胆子小了。……
--  作者:文斗
--  发布时间:2007/11/30 0:16:25

--  

  一个“抓贼”的小故事,却勾勒出了一幅那个年代的民情图,文字不多,读来却使人如临其境,倍感亲切,还满足了读者们一丝丝的怀旧之情,足见作者的功力不凡。

  


--  作者:yanyan
--  发布时间:2007/11/30 9:41:26

--  

回众兄弟姐妹

回淮兄、先生:

在外地生活,讲家乡话是件过瘾的事.孩子不在身边,先生说着江苏普通话,我只好在网上说说过瘾了.谢谢淮兄和毛先生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湖知网藏龙卧虎,知识和技巧是我学之不尽,取之不尽的.

回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你也去“南巡”了吗?好像没见到你这个活跃分子的文字和PP啊?该不是我遗漏了吧?那江永抓贼的故事,燕燕姐想听你讲咧.

回夜深人静:

“我没有印象有贼,各家各户放在外边的东西也不会丢.”那确实!

夜深人静,你的文章、你制作的图片都一如你的网名:静谧、恬淡、优美.读你的文章,看你的图片,即使是在喧嚣的白日,任何聒噪都会离心远去.

回打油匠:

油匠真的精神可嘉!身体虽不太好,但文章却来得又多又快又好,是我们常德版块的多产作家咧!这次又参加湖知网的"南巡",想来大量的游记会即刻出笼了,等着到你的文字里去神游啊!

回湖边士:

谢谢你阅读燕燕姐的拙文.你现在是多面手了啊,文章自不必说了,摄影水平又突飞猛进,不得了,燕燕姐怕要“脚板低下抹猪油”才撵得上了啊!我还真想听听你们的“南巡” 小插曲-------“老知青抓贼”咧.

回杨头:

杨头所遇抓贼年代估计与我同期.但杨头对贼的偷盗目的的思考却让我觉得在心的某一个角落被扎了一下,痛!四十多年来,只要遇到、看到被盗之事,我就会回忆起早年的这个故事,从来都是对窃贼的愤恨和擒拿窃贼的痛快,从未思考过“为什么”?是啊,那年不也正是“苦日子”期间吗?农村饿殍遍地,城里有几个人没有得“水肿”?那贼难保不是被“逼良为娼”啊!

回“没有忘记”

“没有忘记”说:过去贼怕人,现在人怕贼,不知是贼得胆子大了,还是人的胆子小了------.我觉得都对,现在确实是贼的胆子也大了,人的胆子也小了,还有贼的脸皮也厚了,人的心也麻木了.君不见,常有媒体报道: ------某长途车上有劫匪公开打劫某乘客,全车乘客皆木然处之------ .今不如昔啊!打住,我快成九斤老太了!

回文斗:

文斗老师,我是你的“粉丝”咧,哦,不说“粉丝”,说崇拜者为妥,因为我最近看了谈歌的一篇《中国的“粉丝”还能煮多久》的杂文,颇赞同他对“粉丝”之类泊来词的看法但我一不小心又“时尚”了.

文斗老师所说“足见作者功力不凡”,实在是过奖了,哪天我修炼到家,写出你那样的美文,那才真叫“功力不凡”了,继续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