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读《我们是雁阵》有感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5992)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11/14 17:50:51

--  原创:读《我们是雁阵》有感

                              读《我们是雁阵》有感

     人生的道路上,我和许许多多的朋友一样,曾有过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经历,“永恒的知青情结,”是永世挥抹不去的。我认真阅读朱赫先生的大作《我们是雁阵》后,被他那真挚的感情,强大的感人力,深深地被吸引。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欢送一批批同学上山下乡;听毛先生在班上读龙小梅的《马河血泪》;自己背着行囊,到广扩天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时的情景,又展现在眼前。

     夜深了,我无法入睡,仿佛见到当年风华正茂的朱先生与新婚的妻子,带着三个年幼的妹妹,无处安身,四处寻找住房。县里拔给的建房木材,又被挪作他用,只得忍气吞声,就因他是“黑七类” 狗崽子,应当被歧视。我回忆当年,也因没有住处,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生产队的贫协组长(与我差不多大的年青人),主动邀我去他家住,当发现我的卧具比他的还差,不好共用,又找借口赶我走,其卑劣手段,现在都替他害臊。我不得不含泪到一孤儿的草棚里去居住,虽然条件差,但他不嫌我。

     当看到《一床蚊帐》朱赫先生的遭遇时。又回想自己下乡前, “借”被他们扣发父亲的工资,想去买棉絮。有位满口革命辞藻的先生,给我上要艰苦扑素的政治课,使我深受教育,可问题设解决。我不得不拿床薄薄的秋被,奔赴广阔天地。冬天,湖区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我住在没墙四面透风的茅草棚中,盖着鱼网似的秋被,缩成一团,“几番梦不成” ,早上起床,冷得仍在打颤。后来,在公社加工厂工作,无意中被公社干部发现,他给我批了床棉絮,冬天才睡上了温暖觉,感到寒夜再不那么漫长。使我还感受到,社会善良的人还是占很多数,也永远忘不了这位公仆。

      朱赫先生去参加三线建设,知青几乎都被招工,可是他却独自回到了生产队。当年我作为所谓“可教子弟代表”,招工到一个安置聋哑人的福利工厂,却以军工生产为由,将我刷了。看到这些相似的遭遇,我心久久不能平静,双眼都磨糊了……

     朱赫先生用扑实的语言,言由心出将“我常想把这一切写下来,写成一本书,我没有理由忘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烙印。”路是我们走出来的,这段历史应由我们自己来写。他不但写成了一本书,而且写成的是一部知青史。

       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为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原则,使每一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利都得到尊重,而浴血奋战数十年,牺牲了千千万万个鲜活的生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我们这一代,有幸生活在这崭新的社会里。理应与所有的人一样,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受平等的教育,有过平静的生活的权利。可悲的是在那些日子里,仅仅是由于家庭出生不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不少人的公民权力被无知和专横在无声无息中剥夺。有人倚仗权力,凭主观臆断,造成了无数个冤假错案,泱及无辜,演绎着一幕幕人间悲剧。原本简单易办的事,到一些人面前,却办得异常艰难,难和易之间的转换,不是依靠人的自身努力,而是凭借一种权力,给人心头留下永久难以抹平伤痛。

      我们的祖国象块沃土,而在那些年月朱赫先生和许多“黑七类狗崽子”,只能在乱石夹缝中求生存。个人起码的生存欲望都无法得到满足,其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描述的。朱赫先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俯仰无愧。他默默地耕耘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天地中,在伏案写作的过程中,从内心得来了快乐。值得庆幸的是,在心灵中得到的这些补偿,是任何人不能用权力去再次剥夺。使我想起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最早红弟子麦阙多鲁斯说过:“从我们内心得来的快乐,远远超过外界得来的快乐。”如果能给予点善良,多点真城,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朱赫先生在农村渡过了漫长的十七年,人生的黄金岁月,逝去了青春年华。在那些年月中,实境有如沙漠,幻境有如绿洲。人生是复杂的,所求是多方面的。镀金者如春花,不能长久艳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凋谢之日,有始无终。朱赫先生如真金,不管将其放置何处,时光久长,永不褪色,仍会放出耀眼的光芒。朱赫先生不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盲目意志所支配,不但找到了快乐,而且还盼来了山花浪漫的春天,心存杵有成针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今天,朱赫先生年过花甲,仍如展翅高飞的大雁,精神焕发,伏案笔耕,志在千里。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11/14 18:20:35

--  

    也想起了油匠当年下乡的情景,家徒四壁,连一个铺盖卷都凑不起,乞求街道帮助,街道那些“左撇子”却说什么“革命青年,要经得起艰苦的锻炼”。少年油匠在乱草堆里,盖着一个破棉絮,我不知他如何过的冬?

    许多年以后,油匠作了一个大单位的总后勤,我相信他一定为单位、为别人购置过许许多多的棉被,此时,可曾想起当年瑟瑟寒风中在乱草中无助的你?

    艰苦的年代,我们有机会洞察各色各样的人性,而此时,我们学会了一种更好的人性!

    之后的油匠,心有千千结,有思索、更有仁义。

    人之为人也,仁也!

    谨向从艰苦中走出来的老土和油匠致敬!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7/11/14 18:21:06

--  
有些时日不见油匠兄的帖子了.本想去电问候,又怕打搅.今见此帖,倍感亲切.《我们是雁阵》,令人感动,这篇读后感言也同样使人动情.兄说:"朱赫先生年过花甲,仍如展翅高飞的大雁,精神焕发,伏案笔耕,志在千里。"我看老兄亦如此啊.老兄的笔下功夫也蛮不错的,祝老兄笔耕早日有成.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11/14 20:40:43

--  

油匠赞老土如展翅高飞的大雁,精神焕发,伏案笔耕,

我赞油匠如老骥伏枥的孺子牛,身负恶疾,笔耕不辍,

谨在此向同样志在千里的老土和油匠致敬!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11/14 20:53:10

--  
节选油匠《残荷》中布衾多年冷似铁的描写:

大牛到生产队后没有住处,只好今天住张三家,明天住李四家,一个月内连续换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有安顿好,真是件挺烦心的事。说起这件烦心的事也不能怨谁,那是个搞计划经济的年代,办什么事都得有计划,大牛是后来的,没列入计划,有钱也买不到盖茅草棚要用的几根木头。

时光过得飞快,残冬巳过,和煦的春风吹绿了路边的小草,燕子归来正忙着衔泥垒窝,紫云英开遍了田野,蝶飞蜂鸣好一派艳阳天景色,人们看着这一切,心情格外舒畅,,正是大家盼望的春耕大忙季节到了。大牛收工后,看着衔泥垒窝的小燕子,想自己今夜又不知归何处歇息,,心里正烦着,哪有心思看景色!

这时,于峰满面笑容地走过来,对大牛说:“俺晓得你还没有地方住,心里不好受,可是要等队里修了仓库后,你才能搬进去住,还要等好几个月,要不,这段时间就住到咱家里去?”大牛听后非常感激,答应马上搬过来。于峰又说;“别忙,有个条件:要把你所带来的铺盖全拿出来供两人合用。”大牛不用思索满口就答应了。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感觉到这片天更蓝,田野里怒放的紫云英更加迷人了。

大牛到于峰家一看,他的家确实宽敞。本来他家里只有三口人,二兄弟和老母亲,哥哥又在区里工作,嫂子和侄儿也都不住在生产队,于峰尚未娶妻,平时一栋房子只住了于峰母子二人,因此还有一间大瓦房空着。

于峰是个二十出头的帅小伙子,任贫协小组长。他收留大牛后,大伙都以为他是为上坪生产队在安置知青工作中做了件大好事。可是于峰见到大牛的卧具后,大失所望,凉了半截,满脸乌云密布了起来。大牛有些什么呢?在学校寄宿时用的旧蚊帐才二尺四寸宽,可于峰家的床却有四尺宽,不能挂,床单才三尺宽,铺在床上又窄了一尺多,一床六斤重的单人棉被勉强可供两人使用,可是已盖了多年,像个乌龟壳,盖在身上不贴身,四处透风,正是“布衾多年冷似铁”。

早春的湘北湖区清晨,田间的泥泞小路经一夜的风霜一吹,到处都是一层冰渣子。寒气依然逼人,全生产队的劳力都出工了,大牛赤着双脚挑着一担土杂肥送到田里去,走过田间小路象在冰刀上踩,每天收工回来脚上留下了一道道血口子,稍一热乎象钢针扎一样疼。生产队常派大牛去应付大队的差事,开始大牛非常乐意接受任务。奇怪的是这项任务每次都是大队治保主任负责。不久后才弄明白,这些累活、脏活是经大队协调后由各生产队派人来完成的。而各生产队派出的人分三类:一类是四类份子或他们的子弟;二类是鳏夫与孤儿;三类是老弱病残者;他们明知后两类人不能干活,却派来顶差事。结果脏活、累活全归这些四类份子和他们的子弟干了,当然还要加上大牛。大牛在学校就被称为“狗崽子”。下放到上坪生产队后,队长又派他去抵差事,心中十分难过。农村中的四类份子和他们的子弟们之间,几乎没有明确的区分,处处遭白眼低人一等。就是长得有模有样小伙子,也是婚姻困难户,没有那位有模样的女人自愿嫁给他们。如果是自愿意嫁到这种家庭去的女人,不是残疾、二婚、就是弱智了。大牛看到这些,心中一阵寒栗,就因这顶“帽子”要毁掉一个家庭的几代人。人类倡导建立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的社会,如果这个社会存在着一部分人侵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社会就会缺失一个公正合理的原则,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利不一定都会得到尊重。这个社会的人们就不会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社会的悲剧。

    湖区的男人出工靠双肩挑,交粮谷要挑上一百四十斤左右一担的稻谷走七、八里地才能到达公社粮站仓库,交完了粮谷买回农药与化肥,还要挑回生产队。插秧时要将秧苗一挑一挑地挑到田间地头。收割时要把稻谷一担一担挑回仓库,各家分的稻草还要从田中一捆一捆地挑回来。收工后天天要挑水。没有米了要挑谷去距生产队三里多路的中路口机房去碾米,总之天天都离不开扁担,收工回来全身如散了架。

春日气温回升,一床小棉被两个大小伙子上半夜还可凑合着用,下半夜气温下降,两人冷得缩成一团,在睡梦中开始了“拉锯战”,都不会发扬风格,谁也不让谁。次日早起,两人觉得浑身乏力,像久病初愈的人。劳作了整整一天收工归来,只想早点休息,躺在床上就是冷点 ,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春天孩儿脸天气说变就变,风霜雨雪无时无刻不在觊觎偷窥准备着,侵袭湘北大地。寒流说来就来了,让人措手不及,呼啸的北风吹散了春天的气息,气温骤降十几度。盖了几天的小棉被,经两个大小伙子数夜的“战斗” 被撕开了几个口子,毫不留情的冷风,觅缝钻进被子,让这两人整夜领教电闪雷鸣冷冰暗雹的威力。这回可惨了,两人如同睡在荒野,被子如同树皮,没有一丝热气,越睡觉得越冷。大牛次日早上起来,全身冷得发抖,流清鼻涕、鼻塞,很难受。赶紧活动一下,到池溏边洗漱时,用冷水久搓擦脸部,使冻僵的脸发热,才有了表情;出工时多卖点力,多流点儿汗也就没事了。可于峰不行,感冒了,发高烧,去看过医生吃了药,休息了好几天才痊愈

于峰再也扛不住了,只好把早已洗干净锁进柜子里的大棉被拿出来盖。并要大牛当晚立即搬出去住。大牛抱着那床撕得百孔千疮的被子,发现自己已被孤独地遗弃在一个陌生的荒漠中,心里流淌着伤心的泪水,搬到了另一间房中。点亮了用墨水瓶改制成的煤油灯,铺好了床。看着小油灯在地上默默地燃烧着,发出微弱的光亮。大牛的心灵得到了抚慰。他的心慢慢的平静下来,想起明天早上,太阳还会冉冉升起来,一定会比今天的更美,脸上不由露出苦涩的微笑。相信明天会更好!大牛每次在人生的低谷,在艰难困苦时都在憧憬未来!憧憬光明!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7/11/15 0:24:48

--  
以下是引用蔡家湾在2007-11-14 18:21:06的发言:
有些时日不见油匠兄的帖子了.本想去电问候,又怕打搅.今见此帖,倍感亲切.《我们是雁阵》,令人感动,这篇读后感言也同样使人动情.兄说:"朱赫先生年过花甲,仍如展翅高飞的大雁,精神焕发,伏案笔耕,志在千里。"我看老兄亦如此啊.老兄的笔下功夫也蛮不错的,祝老兄笔耕早日有成.

老土朋友《我们是雁阵》令人感动,武陵打油匠的读后感更使我们感到我们这雁阵里的大雁虽然经历了无数苦难,却是那样顽强地展翅高飞,勇往直前。

谢谢!谢谢油匠好文!


--  作者:湖湘中人
--  发布时间:2007/11/15 10:26:12

--  回复:读《我们是雁阵》有感
尊敬的朱赫老师您好! 在看过您著写的《我们是雁阵》,尤其是看过以上各位老师和前辈们留下的感言后,我很受启迪和教育,更是倍受感动! 我父亲是64年下放江永潇江公社、插队落户十余年的知青,有幸拜读了您的佳作《我们是雁阵》,其真实反映了您们一代人上山下乡所付出的青春年华,那段蹉跎岁月的确很感人! 俗话说“老班子不讲谱,后班子不知苦”,确实如此,父辈们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及其拥有的宝贵精神意志财富,是我们永远为之学习和奋斗的典范! 我相信历史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一个知青后代 2007年11月15日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11/15 12:36:04

--  

再节选油匠<残荷>中对棉被故事的描写:

“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这是水乡村民对乡村道路的描述。冬季的雨雪天,给人出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听长者说:以前遇到这种烦人的天气,出门人就穿“油鞋” ,穿这种鞋其优点是可以防滑,还可减少泥浆水贱到脚后跟上,弄脏小衣(裤子),鞋虽笨重点,可不会比橡胶套鞋差。类似早年长沙人穿的“木屐” 。

大牛在冬日的这种天气,就尽量减少出门,呆在房间坐在床上,用棉被盖住脚,美其名曰“烤被窝火” 。独自一人时可以看书,有人来了可以聊天。有一天,公社管财贸的厚同志途径大牛等人的住处,远远地听到宿舍里的笑声,顺便进屋,见大牛巴掌大的房间挤满了人。“呵,这么多人,好热闹。”大伙见厚同志进来,笑声嘎然而止。还是加榜反映快,叫小赵与老彭挪一挪,在大牛床上挤开条缝,请厚同志坐下。厚同志笑着说:“怎么都不讲话了?刚才还听到里面打哈哈,好热闹,什么喜事,我也分享一下。”大家刚才只是在打无聊的嘴巴仗,“伙喜儿”(开玩笑)。经厚同志这么一问,都不知怎么回答,沉默了一会,厚同志见大家还有些拘谨,就打破僵局问大牛说:“这是你睡的床?”大牛点点头“是。”厚同志摸了摸被子,马上说:“哟,这么薄的被子,小伙子啊,过两天是冬至,该换大被子了,都什么时候了,还盖春秋被。”大牛不以为然;“我就这么一床‘秋冬被’ 盖了十几年了,和它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呢。队里每年才分斤多棉花,攒几年也不够弹床棉絮的。不过我是久经‘冻练’ 的老战士了。”厚同志见大牛还说调皮话,笑着说:“不行,这么冷的天,冻病了怎么办?哎!早知道就好了,公社今年的棉絮刚分配完。这样吧,明天我去问问供销社,看有没有剩余的,只要有一定帮你弄一床。”大牛因工作关系与厚同志接触较多,比较熟悉,厚同志平易近人,没有干部架子,因此在他面前不会感到拘束,偶尔还跟他开开玩笑,厚同志见到大牛也喜欢聊上几句。  

在大牛的记忆中,这床棉絮是祖母在世时用的,老人去世后,正在上小学的大牛,就睡在了祖母床上,盖了这床棉被。它陪伴大牛读完小学、初中、又带着上高中寄宿,渡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

第二天大牛正在上班,厚同志手上拿着张批条,满面笑容地又到了加工厂,对大牛说:“你的运气好,供销社还有棉絮,快拿批条去买。”说完将手中的批条递给了大牛,又说:“你知道吧,湖风吹老少年郎,冬天湖区比长沙要冷多了,小伙子,要买就买床重点的,晚上睡得暖和些。”大牛拿着批条很高兴,对厚同志谢了又谢。

其实当时下乡时,工宣队的人见大牛的被子又硬又薄,给了一张棉絮购买券,但是,大牛的父亲关在“牛棚” 里并扣发了工资,哪有钱买呢?他拿着工宣队开的的证明到父亲单位借钱,那位领导瞥了大牛一眼,抽出根大前门香烟点燃,吸了一口,给大牛上了堂政冶课:

“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对你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但困难谁都会有。听说你原来在学校寄宿,应当有被子盖啊,可能旧了点,但还可以用吗!贫下中农几个人才合盖床被子,你一个人有一床,这就很不错了,困难,可以去克服吗。你要注意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艰苦扑素的作风不能丢啊,。”就这样,抽大前门香烟的革命干部打着官腔,硬是没批钱给大牛。

大牛没法子,只能将旧棉絮晒了晒,掸去灰尘。母亲含着热泪将被里洗干净补好。大牛带着这棉被来到了太平公社,一晃又渡过两个数九寒冬了。在严寒的夜晚,在四面透风的草棚里,正如厚同志说的那样,大牛从没睡暖和过,早上起床全身冰凉。抹去似清水的鼻涕,再使劲跺跺脚,才逐渐缓过劲来。也许是祖母的在天之灵保佑着大牛吧,也许是久经“冻炼”抵抗力强吧,大牛居然从没被冻病过!

买回厚同志批给的棉絮,大牛心里无比温暖,他觉得隆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了!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11/16 23:58:53

--  

    老土若不是有过与油匠相同的苦难磨砺,肯定写不出《雁阵》这本深受我们珍爱的作品。
    

    油匠若不是有老土那种笔耕不辍的韧劲,肯定捧不出一篇又一篇的佳作让我们欣赏。

    我同时向老土和油匠致敬!同时为老土和油匠喝彩!


--  作者:老土
--  发布时间:2007/11/23 21:25:20

--  

打油匠友及各位朋友:

   您们好!

  谢谢关爱,油匠的几篇文章都很感人,是写得很好的.我们一起努力吧,谢谢!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1/25 14:34:54

--  
    人生的道路上,我和许许多多的朋友一样,曾有过上山下乡,当知青的经历,“永恒的知青情结,”是永世挥抹不去的。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