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古道悠悠——衡祁古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3274)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0/17 14:15:34

--  古道悠悠——衡祁古道

古道悠悠——衡祁古道

作者/蒋南先生

   年少的时候,我经常在茅洞桥和归阳之间奔走着,上学读书,有时也赶圩场,走的是一条大路,有三尺来宽的路面,用青石板铺着的。大路不紧不慢地穿过村庄,通过古凉亭,沿着山边,跨过石拱桥,连接小河两岸,翻过山岭,爬过田垄,向很远的地方飘摆过去。

   后来,在县志里找到了我曾经走过的这条路,叫衡祁古道。这是一条民间商道,从衡阳三塘的古代驿站起始,经洲巩桥、大山桥、南乡堡、长沙塘、茅洞桥、过衡祁边界的大桥铺,再经祁阳的湖石、半升米、印塘、归阳至祁阳县城,全程240余里。

   衡祁古道上,修有多处桥梁,有木桩和树簰扎成的木便桥,有石礅和木梁搭建的木板桥,有石礅和石梁构建的石板桥,最常见的是石块建筑的石拱桥。茅洞桥是古道上石拱桥最多的地方,除茅洞桥外,还有鸡公桥、蔡公桥、半边街桥和三拱桥。在一里多路的范围内,古代的茅洞桥就建有五座石拱桥,可以想象当时茅洞桥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的景象。

   在许多石拱桥旁,都立有捐资修桥的功德碑。为了弘扬修路架桥,行善积德的精神,人们把捐资者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也有独资修桥的,洲巩桥就是一位叫周八绪公的人全资建造的,桥初始名曰:“周公桥”。但当地多属贺姓人家,贺氏人多强盛,认为此桥应该取名为“贺家桥”,于是便告上了官府。最终官府判定此桥改为“洲巩桥”。

   修建石拱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地质勘查、数学、力学、建筑学等领域,何况还在生产力很低的封建社会的民间山区,要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修建衡祁交界的大桥铺拱桥时,在河的两边总是捞不到基脚,挖了很深很深,一直是软软的砂浆地。半年以后,一个工匠想出了办法,从山上砍下许多大松树,串成两座大木簰,垫到基脚下面,桥墩稳稳的建在木簰上。这座桥非常结实,据说每次涨水,都是水涨桥高,淹不到,冲不垮。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块活龙之地。大桥铺桥跟归阳桥比起来,那才是小巫见大巫了。归阳桥横跨在白河汇入湘江的滚滚入口处,桥长100来米,传说是从衡祁两地请了100名有名的工匠修建的。桥址附近多为黄泥山,工匠们找了好久也找不到修桥所需的石料。一天,工匠中有一人说桥址不远处的黄泥山下有石料。刨开黄泥,果真发现了石料。奇怪的是100个工匠干活,吃饭时只有99人,不管怎么清查,又没发现少了谁。石料采完了,修桥的石料也刚好够了。后来人们猜想,那个发现石料的工匠可能就是神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如果不是神仙相助,要在如此宽阔的滔滔江面上完成那么一座雄伟的工程,简直就是奇迹。现在的归阳桥是清光绪八年重修的,桥竣工了,一时找不到“踏桥”的合适人选。“踏桥”就是第一个从桥上过的人,要推选当地的名人或威望很高的人。正好当地的一名新科状元打马游街经过,人们便请他“踏桥”,于是此桥也叫“状元桥”。重修的归阳桥有五孔,使用的全是青石料,造工十分精致,桥上还建有廊亭,从远处看,就像一栋楼阁游弋在江面上,非常美丽壮观。

    绵绵古道上,每二、三里之间便有一处凉亭,亭内有供人休息的石凳,有盛水的石缸,有劝善、惩恶、娱情的壁画和楹联。有的凉亭还有看亭人和供看亭人生活的住房与田产。看亭人管理凉亭、施舍茶水,同时兼卖草鞋和小吃。

    南来北往的商人或行人,跋山涉水,累了,到凉亭歇歇,渴了,喝杯凉茶,风雨来了,躲一躲,烈日当头,避一避。有些生意人,往往还在凉亭里交流生意信息,说说新闻,道道家常,讲讲故事。一日,归阳有位经营陶瓷的商人,挑着一担坛子来到大桥铺后山的一座凉亭里小憩。凉亭里还有几位生意模样的人,他们在一起说故事。说起项羽,扯出刘邦,讲了刘备,又说曹操,很是投入。归阳商人首先只是听,也不作声。其中一个说到“曹操七十万人马下江南” 时,归阳商人耐不住性子了,很认真地纠正:“不对,是八十万兵马下江南。”俩人面红耳赤争执了好久,最后,归阳商人高高举起一篓坛子,狠狠地摔在地上,气愤地说:“胡说,明明是八十万,怎么是七十万呢?”有人提醒他说:“坛子全打破了!”“一篓坛子算什么,还有十万人马呢。”他久久没回过神来。

    来到古道上的半升米亭,亭门上有副楹联:“接饥可在半升米,止渴还须一碗茶。”我看了好几遍,还是不懂,下联的止渴喝茶,很好理解,上联的接饥半升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当地人告诉我,此地曾经有户单身人家,阶廊上放有一石臼。主人每天清早起来的时候,石臼里就有满满的一臼白米,天天如此,不多不少,刚好半升。一天他突发奇想,如果把石臼扩大,里面盛的米不是更多?于是他把石臼扩大了许多,然而石臼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粒米。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做“半升米”。当地人在此地建了一座凉亭,让过往的行人喝几杯冷水热茶,避一刻狂风大雨,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太贪心。

  那时候,建设凉亭,人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古道上的印塘有座六也亭,是当地曹姓人氏号召族人捐资修建的。曹氏全族上下老小,一致赞成。亭修好了,曹氏族人很有成就感,决定给凉亭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其亭名就取自《中庸》之中的“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故称“六也”。多少年里,六也亭的茶水解了千万人的口渴,六也亭的“六也”也解了千万人的心渴。

   康安亭是古道上最年轻的一座凉亭,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这里有位姓全的先生,结婚十多年了,却尚未有子息,到处求医,仍无结果。眼看自己已年近半百,求子愿望更加迫切。他听说以前的康安亭是当地一户人家为了还愿而修建的。那户人家的男人得了一种怪病,多年不愈。一天,得病的男人来到古道上烧纸杀牲,拜祭土地神,并许下心愿:“如果,土地神能保佑某某身体康复,本人即在此建一座凉亭,为善一方。”不久他的病就痊愈了。之后,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大道上建起了一座凉亭,名叫康安亭。1958年,大炼钢铁,为了修建炼铁炉,拆毁了凉亭,搬走了凉亭的石料。全先生效法来到康安亭废址上,置放牲果酒醴,点燃香烛,许下了“生儿子,重建康安亭” 的心愿。一年后,全先生真的生下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他欣喜若狂,立即在旧址上重建了康安亭。两件巧合的事,成全了一个土地神,成就了两座康安亭,并为康安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悠悠的古道,如玉的青石板,块块可以雕琢;如画的凉亭,处处可以圈点;如虹的石拱桥,座座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古道具体是哪个年代修筑的,已无从考究。从唐代诗人司空曙题有“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的诗句韵茅洞桥来看,茅洞桥可能建于唐代或唐以前。按照先有路后有桥的常理来说,那么这条古道,在唐代应该就有了。唐至德年间,衡州防御使统领洞庭湖以南的8个州,当时的衡阳已经成为大半个湖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衡阳境内的农耕、纺织、酿酒、造纸、制陶、采矿、冶炼诸业兴起,衡阳很多商品销往祁阳等地,商品的流通推动了古道的修建进程。古时,祁阳的草席在衡祁两界是出了名的。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他的妻子娥皇、女英闻此噩耗,遂忙驾车船南来,赴九疑山奔丧。她们途径此地,伤心已极,悲落了一缕缕青丝碧发。谁知这些发丝落地生根,受到了此处水土的滋润,长出一丝丝墨绿的草来。这草儿四尺上下,无枝无叶,无花无杈,像用梳子梳过一般整齐。后辈取其恩爱之意,名曰:“恩爱草”,并将这种草收回家中晒干,编织成席,铺榻而卧,于是,用这种“恩爱草”编织的草席,就成了归阳一带的名产。归阳草席色鲜质软,东暖夏凉,而且还有一股自然清香,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归阳一带的草席便通过衡祁古道源源不断地销往各个地方。


   到了明清时代,衡阳已经是去广东、广西方向的中转地。湖广等地的 土特产、海货、粤盐,都在衡阳转运。粤盐,在衡祁一带叫做南盐。当时衡阳还没有开采矿井盐,人们生活中必须的食盐就得从广东贩过来。民间贩盐的叫做挑南盐。挑南盐应该有些赚头,他们成群结队的从这条古道上出发,陆陆续续的从广东那边挑回盐来,来回需要个把月时间。到秋收以后,农事也忙完了,青壮年男子们就挑着麻布袋,唱着“南风悠悠北风凉,半年辛苦半年粮”的歌谣,行走在挑南盐的队伍里。古道上便一片繁忙,道路旁的店铺也一时火了起来。

    近代各乡镇都发展了圩市,并规定了逢圩赶场的日子,有逢一四七的,有逢二五八的,有逢三六九的,归阳还逢百日场呢。古道上,赶圩逢场的人群,来来去去,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我家住在古道旁。在我很小的时候,还没有修筑茅洞桥至归阳的公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从我家门前经过,有挑着米的、背着豆的、提着鸡的、牵着牛的、赶着羊的、抬着猪的……那时候人们拎几个红薯,兜几个鸡蛋也要去赶一次圩场。我的记忆中,大道上的脚步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青石板路面、石拱桥、古凉亭,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衡祁古道,也串联出江南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千百年来,这幅美丽的画卷也历经了人间的世事沧桑。历代的硝烟烽火,令其伤痕累累。桥梁、凉亭、迭遭破坏,累兴累废。而现代文明,更是使其面目全非,修公路,建学校,古道被拦腰斩断,古桥古凉亭大多残缺不全。如今的千年古道,在世人面前虽然还残留一些精彩的片断,但她那如诗如画的全貌,只能成为人们记忆中断断续续的回忆。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10/17 18:52:25

--  

你的网页越做越精彩了!

山蚂蚁可以入世界纪录!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10/17 21:05:07

--  
夜深人静,你太有才了!
--  作者:寻境
--  发布时间:2007/10/18 8:48:28

--  
以下是引用哥巴在2007-10-17 21:05:07的发言:
夜深人静,你太有才了!

那确实!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0/18 19:41:13

--  

   喜欢这篇文章,于是转载装裱,此帖文章转自船山文化网,写得真好,所叙衡祁古道有滋有味。一条民间商道,从衡阳三塘的古代驿站起始,经洲巩桥、大山桥、南乡堡、长沙塘、茅洞桥、过衡祁边界的大桥铺,再经祁阳的湖石、半升米、印塘、归阳至祁阳县城,全程240余里,每个地方在作者笔下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耐人寻味。

    在作者蒋南先生的笔下,青石板路面、石拱桥、古凉亭,民间传说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衡祁悠悠古道,更串联出一幅湘南美丽的山水画,那些民间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10/18 21:32:22

--  
文章好,制作得也好,两美合一,相得益彰!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7/10/19 8:31:01

--  
以下是引用笔架山人在2007-10-18 21:32:22的发言:
文章好,制作得也好,两美合一,相得益彰!

谢谢!谢谢夜深人静朋友!看来我们可以请人静朋友作导游游这古道咯!


--  作者:散淡人
--  发布时间:2007/10/19 11:26:05

--  

衡祁古道论古今,夜深人静画中吟,
先人修得桥与路,凉亭傍水隐山林。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10/19 20:44:47

--  
    人静先生舞文弄墨出神入化,如今帖子制作又练出了鬼斧神工,此等才华,真令人望尘莫及!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10/19 21:03:45

--  

好精美的帖子啊!

谁能说读这帖不是一种享受呢!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10/19 21:13:04

--  
   夜深人静的帖子制做独具一格,别有风味,耐看!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