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红薯小议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2075) |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10/2 9:53:55 -- 原创:红薯小议 红 薯 小 议 又是红薯上市旺季。 丰调雨顺,红薯亩产数千斤,多则上万,不稀罕,本是廉价物。 都说怕和尚念歪经,外来和尚好念经,对岸那位莫须有博士也学念经。红薯经他鼓噪,念了几句不知名的歪经,刹那间,成了治病之灵丹妙药,竟傲视名医,大有敢叫庙堂关门歇业之势。人,又有买起不买跌之陋习,趋之若鹜,红薯市价,反常态,莫名其妙翻了数倍。 我想吃红薯,嫌贵,只待得收市时,去买螺驼臼拐的蹩脚货,虽模样不济,味道,食后功能一样。原每块钱买一堆的货,也翻了数倍,老板仍当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不买,有人要,气死你。 小贩们乐不可支,挑灯点钞票。兴奋之余,嚷嚷着要申报吉尼斯“哄抬市价”纪录。请雕刻高手用上等进口红木,精心制作神龛。将莫须有博士当成新财神爷供奉。日日早起,面对神龛,三呼“万岁,”跳起忠字舞,念念有词,闹得沸沸扬扬。 我爱红薯,由来已久。三年困难时期,低标准,瓜菜带,饿。粮店搭配红薯之日,就是我可改善伙食之时,早餐能吃两个红薯,甜甜的,香香的蛮有滋味,比水煮泡饭扛饿,生吃当水果,仿佛味道胜过现在的苹果。我发至肺腑地大声呼唤:“红薯,我爱你!” 七十年代,我下放湘西北农村,山里农民挑着红薯,换米,五斤红薯换斤米。我心想:粮店一斤定量指标可买八斤红薯,太不合算,舍不得,咬咬牙,别馋了。 八十年代,我又下放到湘南的一个县里,挂职当付乡长。蹲点的村,距乡政府往返三十余里地,朝出晚归,为中餐动脑筋,怕传染疾病,如无头苍蝇,不知朝那儿窜。心生一计,请村长在饭上蒸两个红薯。我按时赶到,自带饭合,装入盖妥,放进夸包,与村干部们走村串寨。饿了,吃红薯。渴了,喝山泉水。美其名曰:“不麻烦居位。”装出付廉洁奉公,不占群众一针一线的嘴脸。 “省里来的乡长”(这里人习惯将干部头衔的“付” 字去掉,以示尊重。),爱吃红薯的传闻,不径而走。关心爱护“领导干部” 的村民,来乡政府,忘不了给“省里来的乡长”,带来几个红薯。我受之有愧,笑纳了,颇得群众好评。 我发现,细粮,油多,不润肠胃,造成“交通阻塞,”食红薯后,早起方便,不费工夫,省时省力,畅快,微微隆起的肚子,过不了多少时日,渐小了下去,比减肥药(本人申明:从未使用过减肥药,无可比性,信口胡言,不得轻信。)有效。 一日,我煮红薯,好意送给乡里的几位同仁,他们见后,开口便言:“吃它长大,再见它,烧心,口冒酸水,饱了,不想吃。” 没法,只得独吞。本人不忘红薯之恩,表示对“爱的专一”,多吃几口,果然肚子鼓胀,口冒酸水。美食佳肴,多则成灾,此话不假。 十多年后,去莽山,重归故地。闻之,有位老同事作古。他五十年代,戴顶帽子,大革命时期,捉他批斗,不得不东躲西藏,二十余年,以生、冷红薯为主食,亡于恶疾。 开弓无回头箭,什么话不能说过了头。否则,覆水难收,闹笑话,毁了“莫须有博士,”一世英名,不值。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10/2 12:37:58 -- 不论贵贱,红薯,爱你没商量!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10/2 18:55:31 -- 乡里人的口白:一斤红薯一斤屎,干净屙噶还不止.肚子里板油厚的人,呷点红薯剐点油还可以.那些肚子里冒得油的人,天天呷红薯,还要干重活.会翻胃,会倒酸水咧. |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7/10/2 20:51:45 -- 説起吃红薯,我们江永有位朋友就因为害怕吃红薯,把一个月的粮食做几天吃光,剩下的只有那一堆红薯当粮,无论是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总也抵不上那白花花的大米饭。。。。。。。几十年过去了,他仍然不吃红薯,尽管有教授説吃红薯的好处多多,他仍然不吃。 而我们的武陵打油匠朋友却如此爱红薯,真是清油炒菜,各有所爱啊! |
-- 作者:桢桢 -- 发布时间:2007/10/2 22:29:15 -- 我可是至今仍爱吃红薯哟,特别是那香喷喷的烤红薯!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10/3 12:40:32 -- 吃红薯的好处多多.我可是至今仍爱吃. |
-- 作者:淡泊人生 -- 发布时间:2007/10/3 13:25:19 -- 吃红著好!有益身心健康。 |
-- 作者:风铃草 -- 发布时间:2007/10/3 13:32:50 -- 我爱吃又甜水份又较多那种的烤红薯!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10/4 11:32:04 -- 本人与红薯曾有不解之缘,躲之不脱,弃之不能,整日整夜被它弄得气臌气胀,氨气喧天,直到粮票变为废纸,才终于摆脱它的纠缠。所以,对那位“莫须有教授”的红薯尊贵论,无论从情感和口感的角度讲,我都嗤之以鼻。只因为此论倒是惠及了农民,我才未曾愤愤然。 武陵打油匠这篇文字诙谐有趣,其风格与平日迥然不同,可见真是驾驶文字的高手。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10/4 20:44:36 -- 记得39年前刚下乡时,村里农民晚上闲聊,问我城里有哪些好吃的东西?我举了豆浆油条和爆米花等,特别强调街边卖的烤红薯特香——周围的村民不分老幼皆哈哈大笑,这城里下来的伢子太没眼光,城里人什么不好吃,那“特香”烤红薯不就是村民们吃怕了的红薯陀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