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心中的凤凰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40071) |
-- 作者:布谷催春 -- 发布时间:2007/9/11 19:35:20 -- 心中的凤凰 走马观灯游凤凰可渭是名副其实的走马观灯两天游四地,吉首. 凤凰. 沪溪. 麻阳 1992年夏.我带团游完张家界后送团队返程回广州时,我独自一人在吉首下车,转乘5元钱的班车大巴去了心中的凤凰,不为沱江. 也不为吊脚楼更不为老街的石板路,而是为中国现代史上两位名人的旧居奔去。 在县政府招待所安顿下来,至今依稀记得房费3元,离招待所不远去,便是沈从文故居。门票两角,屋内坐着一位清瘦的老人拿着一把蒲扇,听讲解员说. 她是沈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遍土地的印象里。他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城,怀着极其天真的幻想,跑进一个五方杂处,新旧荟荟的大城。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的笔打出一个天下,他的幻想居然实现了。他写了四十几本书,比很多人写得都好 50年代初,从事文物研究,写出像[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这样大的书。他的一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他是一个受到极不公平的侍遇的作家。评论家, 文学史家,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断对他加以歪曲和误解,他写过[菜园][ 新与旧] ,然而人家说他是不革命的。他写过[牛][ 丈夫] [贵生] ,然而人家说他是脱离了劳动人民的。他热冲于[民族品德的发现与重造] 写了[边城] 和[长河] ,人家说他写的是引人怀旧的不真实的牧歌。 他被宣称是反动的。一些新文学史里不提他的名子,仿佛沈从文不曾存在过。事实上,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声名卓著,并不在于他写过一部不同寻常的纪念碑式作品,而在于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非常广泛多样。 立在房中注视着退了色的家俱及沈老生前用品,既熟悉又陌生,仿沸书香味从腾条的书架上扑面而来,散发整个房间……。 离开沈老故居经路人打听,横过老街拾级而上数十米,右侧黑漆圆行大门,白纸正楷,家有恶犬. ,小心伤人,便是大画家黄永玉老先生旧居,我也冒冒失失叩开了大门,开门迎接便是热情好客的 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十六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被、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副主席。可谓是五花八门,样样搞尽。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仅一张小学文凭就读于中央美院,可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最有意思的业余爱好,收集各种烟斗,遍及全球各地,……。黄老现巳定居香港,每隔几年都要回故乡探望。光阴似箭,日夜如梭,时间虽然过去了15年,每当人们谈到凤凰,脑海中常会想起,不知我在凤凰遇见的那两位老人可安好?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9/11 21:54:39 -- 我曾四次去凤凰,四次都拜访了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两次踏入了黄永玉先生的旧居,一次游览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但对于沈先生和黄先生的了解远不及布谷催春,可见布兄对文化名人仰幕至深。 “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春叫猫儿猫叫春,听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也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9/11 23:32:26 -- 沈老[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我买了一本,仔细拜读了,感觉是了不得,不得了! 90年代随从当时的喻海潮副省长陪同国家某部委视察途经凤凰,也去了俩老故居,还去了茶峒。 后来又陪朋友去了一次。也照了一些照片,可惜都不记得放到哪里去了。 |
-- 作者:吉祥如意 -- 发布时间:2007/9/13 16:45:59 -- 凤凰的景观,耳熟能详,凤凰的人文,远不及布大叔渊博. 我们年轻人总有机会此处光观游走,经常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 布大叔的文章对我们年轻人是个很好的提示呀!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9/14 21:08:49 -- 凤凰如今已不像古城了,根本就没有了古城那种自然、淳朴、悠然的味道! |
-- 作者:新燕地毯 -- 发布时间:2007/9/19 22:46:19 -- "一个战士,不死在战场,就回到故乡." |
-- 作者:归真 -- 发布时间:2007/9/27 11:48:09 -- 读《心中的凤凰》 解读《心中的凤凰》 如果把三十年前的凤凰城比作一个打赤脚在沱江边洗菜的少女, 今天的凤凰城就是一个描眉勾眼在沱江边酒楼上开店的老板娘; 如果把二十年前的凤凰城比作一张在土布上缀满阳雀花的织锦, 今天的凤凰城就是一个刷了清漆只有在湘西才买得到的小背篓; 如果十年前的凤凰是心中流连忘返的边镇。 今天凤凰的古朴只留在三十年前的记忆中。 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文化名人沈从文生前落寞命运多蹇, 生后却被人绑在精神的十字架上让人们热闹轰轰的探访。 一个流浪汉黄永玉凭才气横溢成了富翁有几分传奇色彩, 可别由此就断定他自由张扬不拜权势精神高贵不是俗人。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9/27 13:08:19 -- 认同归真所言 如果把三十年前的凤凰城比作一个打赤脚在沱江边洗菜的少女, 今天的凤凰城就是一个描眉勾眼在沱江边酒楼上开店的老板娘; 如果十年前的凤凰城是心中流连忘返边镇。 今天凤凰城的古朴只在三十年前的记忆中。 |
-- 作者:归真 -- 发布时间:2007/9/27 22:47:55 -- 谢谢夜深人静先生认同,只是我匆忙跟帖时掉了字,特此更正。并补充两句感想。特别是后一句源自我亲身经历。 |
-- 作者:广林 -- 发布时间:2007/9/27 23:02:12 -- 归真先生感叹: “如果把三十年前的凤凰城比作一个打赤脚在沱江边洗菜的少女,今天的凤凰城就是一个描眉勾眼在沱江边酒楼上开店的老板娘”,十分准确传神。养成深闺人未识,是一种浪费;拉扯出来让世人共享,又免不了成了俗物,不知如何是好? |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7/9/30 9:09:45 -- 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文化名人沈从文生前落寞命运多蹇, 生后却被人绑在精神的十字架上让人们热闹轰轰的探访。 一个流浪汉黄永玉凭才气横溢成了富翁有几分传奇色彩, 可别由此就断定他自由张扬不拜权势精神高贵不是俗人 归真仁兄此言妙极。文化人还容易流俗些,不管你是主观追求,还是客观从动。 凤凰看来是没有洗尽铅华的时日了。 谢谢布兄好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