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我”的道德评判值得商榷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7423) |
-- 作者:归真 -- 发布时间:2007/8/22 11:55:21 -- “我”的道德评判值得商榷 “我”的道德评判值得商榷
《不留痕迹的插曲》是早起鸟九十年代初的作品,小说的结构和人物刻画都是生动的。如果从当年的道德认识水平所持的视觉立场观察问题,也许没什么可说的。可是今天来看,作品存在的道德认识差异就非常明显了。假设这不是小说,我们把作品中的情节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发生在男女间的情感道德,如果简单的用黑白版画来处理,可能过于粗糙,过于武断。因此,作品中的“我”的道德评判值得商榷。 |
-- 作者:早起鸟 -- 发布时间:2007/8/22 20:52:31 -- 归真先生,谢谢你对我的小说的肯定。关于小说中的“我”的道德标准,我相信现实中是有这一类人的,而且为数不少,且不说他们的道德标准对与不对,至于要让这一类人彻底改变自己的道德观,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赞同你的观点:“分析一下‘我’和网友的道德评判是否准确,对我们知青这一年龄层次的人和谐相处也许是有裨益的。” 如果说小说,我认为短篇小说的想象空间是最大的。就那么一件事,就那么几句话,读者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就拿小说中的人物来说吧,大家都认为香香是一个传统的女人,但实际上,她也许是因为不喜欢吴言?或许她害怕她的丈夫?还也许……也许莎莎其实在外面已经有了心仪的男人?还也许……也许吴言只是逢场作戏?他喜欢的女人多着呢!或者说,喜欢她的女人多着呢…… 别开小说,你又不可不承认现实中的人太复杂了,至少我认为我这一辈子也想不清楚。讲实话,我是一个喜欢单纯的人,不喜欢思考太复杂的问题。比如说,男女之间的感情问题,我是喜欢视为友情的。但人的思想感情是绝对不可能一模一样的,80年代初,张新奇就因为写《比友谊多比爱情少》而出了名,那是因为他写出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种很微妙的情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以为男女之间的感情是一笔糊涂账,不是有一句歌词唱道:“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吗?但正因为有了这说也说不清楚的事,爱情才成为了文学永恒的主题。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是希望女性“不要带着有‘色’的眼光来看周围的男性”,我也相信,“当对一些感情领域的事情,用提升道德的方式进行非理性分析时,事情会朝着更可怕的方向发展”,我更期盼着我们这一代知青能对“非理性的道德提升”有正确地认识,“让我们相互的交流空间开阔起来”。 哈哈……说了半天,我们都是DDIJ级的人了,友情成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情感,让我们尽情享受难能可贵的美好的友情吧! |
-- 作者:归真 -- 发布时间:2007/8/22 21:58:44 -- 很高兴谦虚的早起鸟能认同我的主要观点,特别是抓住了我要表达的关键词:“非理性的道德提升”。 |
-- 作者:早起鸟 -- 发布时间:2007/8/23 22:50:10 -- 昨天见到你的长篇大论时,头都大了,我万万没想到“我”会惹出“非理性的道德提升”这个“巨大”的题目,但觉得不回是不礼貌的,于是没有细想就胡诌了一些文字,文不对题,实在不好意思。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许不同道德标准的人都会认为别人的道德标准是不正确的,如果真的讨论起来,那是一个无底洞。所以,网友们都保持了沉默?我觉得道德标准与人的经历、受教育程度、人的性格等等有关,绝对地说谁对谁不对,恐怕也不对。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8/24 0:22:09 -- 早起鸟的《不留痕迹的插曲》,是一篇小说体裁的习作。之所以在文章中虚构出一个“我”来,无非是要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而巳。所以,作者下笔时也没来得及对“我”的道德水准作什么定位。我在跟帖中提议作者改用第三人称来写,当然也是觉得“我”有些尴尬才提此建议的。但说老实话,我还没有想到过要上升到道德层面来评判这个“我”。 说到底,对于网友的作品,我是主张议论风生的,如果能使这种议论风生也成为一种轮环把盏,频频举杯,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乐事则更妙。我想,我们这里之所以取名天下知青茶座,其初衷肯怕也就是要创造这种氛围。 |
-- 作者:艾木地 -- 发布时间:2007/8/24 10:56:14 -- 有时,也不妨借一个题目,讲自己想讲的话。 什么话都能说,什么话都听得进。这也许应该是茶座的氛围。 |
-- 作者:尾巴 -- 发布时间:2007/8/24 11:48:33 -- 没读早起鸟《不留痕迹的插曲》,窃不妄加评论;但上面各楼对“我”的道德,评判、探讨、商榷几许,我却认为是十分可贵的。 我们曾经的经历,使我们对事物看法同而有异, 没记错的话,早起鸟说的"我们都是DDIJ级的人了",DDIJ,也就是奇志说的,用北方话讲,就是爷爷奶奶,是啊,配上一组早起鸟奶奶,您听我说,凑个热闹---热闹就好! |
-- 作者:归真 -- 发布时间:2007/8/25 12:32:20 -- 早起鸟: 由于担心你误解,所以先说明把小说的情节剥离开,借着这一情节作为案例来表达我要说的话。我发帖前一再犹豫,最终让我发此帖,还是因为看到我女儿每次生怕错失良机地参加小组会议。我对大多数会议历来反感,对她参会热情高涨不解。她在教书,授课费也很高,但那些(基本都是成绩很优秀)学生要求也高,一刻钟内你讲解的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兴奋一次。否则学生不满意,你立马走人。于是教研会上,同事和负责人会针对你的讲课,毫不留情横挑眉毛竖挑眼地说一通。她说那才叫交流,好痛快!好有收获。这应该是一层境界吧。因此我是以这种礼遇来对待你的作品的,并且特为这份帖注册,你千万不要头大哟! 作为知青我偶尔上知青网看看,也是由于笨笨牛师嫣等人的光环效应吧。可是网上热闹的抬举和赞扬后面好像总少了什么?(我并不知自己的感觉准不准)好像多了点虚荣,多了点圆通和世故,多了点一边倒的吆喝。就我的口味而言,甜食多了,腻!我来点不同意见吧!为了知青网,我来了点苦瓜,还没上辣椒…… 另外我想说,大多数人的道德是有共同标准的,那就是“真善美”。文革中我们“狠斗私字一闪念”那就是“非理性的道德提升”,现在看很好笑。我们这一代的人还有过“狠斗色字一闪念”吧!(80年代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进来对我们说“性”是人“无意识的本能”)现在看也很好笑。“非理性的道德提升”的结果就是“虚伪”。我说的这些话与你90年代发表的小说无关系。 |
-- 作者:艾木地 -- 发布时间:2007/8/25 13:41:55 -- 同意归真兄的意见,相信归真兄的善意。 批评是文学的生命。 我以为,道德的底线是:尊重每一个人,不伤害任何人。 |
-- 作者:良石1124 -- 发布时间:2007/8/25 14:53:09 -- 我也相信归真兄的善意,但对他的看法我有点疑惑:
人心中常有肮脏的一闪念,只要不付诸行动,属于隐私。不必向领导交待,也不必上纲上线。这是对人的尊重,宽容和理解;过去热火朝天的小脚侦缉队,的确令人生厌。我同意归真兄的意见:在社会生活中反对“非理性的道德提升”。
然而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剖析人性吧。文人的眼光也要敏锐一些。在小说中深刻地剖析人性似乎很常见,有助于人们了解自己。这,与在社会生活中“非理性的道德提升” 是两回事。
而且,“我”也并没有有意窥探隐私,是香香的突然高声引起她的好奇心:
“你爱人还在等你回家做饭吧?”忽然,香香在厨房里唱起了“高音”。香香是个温柔的女人,很少这样高声与人说话,而且这声音还有些紧张。我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稍稍歪了歪头,惊诧地看到老吴面对窗口,拦住了香香的出路。老吴那两只漂亮的眼睛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贪婪的光,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
吴言的举动,很明显引起香香的不安。不论是何原因,香香显然不欢迎吴言的举动;而吴言明显地有越轨和非份之想---甚么程度不知道,否则,如果衣服试过不合身,按常情应当是闺中伙伴来送衣,而不是男子汉单独来送。根据以上描述,“我”怀疑吴言感情外鹜,表里不一,是很自然的。 看不出她有“非理性的道德提升”。
一孔之见,请赐教! |
-- 作者:西部老土 -- 发布时间:2007/8/25 15:49:53 -- 看到大家在花甲之年还有执著,俺也来凑凑热闹,没有读过那篇小说,不敢议论,只是有篇拙文发来与大家共思想,谢谢,握手。 标准和认识新说 作者:西部老土 关键词:认识 标准 行为 两个世界 社会 一、 两个世界:人类的认识是通过环境来获得的,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氛围;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行为。在现实的社会中,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化阶段,存在着两个世界不同的宇宙观和生活方式。具体的讲就是:社会主义传统阶层的世界与市场经济的世界。 二、 两个社会:宇宙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的芸芸众生是在两个社会中生存。社会主义传统阶层拥有大多数人但属小社会,市场经济阶层拥有少数人但属大社会。 三、 认识与标准:行为取决于认识-----认识取决于环境------行为标准取决于不同的世界和社会。 四、 标准和认识新说:人处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会有不同的行为标准,包括道德、文化、思想、生活、工作、社交等等方面,而且认识往往是不同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社会中对人的评价是好与坏,而大社会中对人的评价是善与恶,小社会对事情的评价是对与错,而大社会对事情的评价是利与害。小社会在交往中说谎是坏人,大社会中使用善意的谎言是正常的交往。小社会中把“生活作风”看成是不得了的大事情,大社会中则跟本无人去关心这种事情,因为那是别人的私事,只要没有犯法,关心是侵犯人权,也是浪费时间。小社会中人人都围绕生活而忙,大社会人人都围绕工作而忙,因为工作获得利益—获得事业----拥有高品质的生活。这些差异太大太大了,实在是数不胜数。 五、 博弈: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两个世界、大小社会在我们的认识里碰撞,在我们的生活里重叠,在我们的行为中交织。小社会在咒骂大社会,又在羡慕大社会、向往大社会。大社会在鄙视小社会,又在怀念小社会、回归小社会。这就是世界万物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吧,无人能去改变。 六、 我们怎么办?:其一是同时熟悉两个世界!在大小社会中穿梭;其二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不要去关心另一个社会,也不要去指责另一个世界,适合你的就是对的;其三是在碰撞与交织的状态时,保持平常的心理,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可以同流而不合污,也可以大江东去、浪里掏沙!何必那么在意,何必那么认真!我们追求的未必都是错的,我们指责的也未必都是对的,在两个世界里在两个社会中认识与标准是截然不同的,不存在对与错、好与坏的简单问题,但共同要面对人类的善良与丑恶!
于北京 |
-- 作者:早起鸟 -- 发布时间:2007/8/25 21:37:01 -- 哈哈……终于热闹起来了。 我回了第二帖,一是因为真有那么一瞬间“头大”,也因为觉得归真先生回了我的帖后,似乎 “商权”很可能就成为了我们两个人的讨论,太没有味道。 首先要感 |
-- 作者:归真 -- 发布时间:2007/8/27 19:09:14 -- 读了网友的帖,我就此发几句议论。 一、西部老土《标准和认识新说》有哲理,有思想,是我在知青网上看到的不多的好文章。需要说的是,我们长期习惯用二分法观察评价我们身边的一切,而万物都有多面性,特别是人。我们大多数人够不上君子,也不是伪君子(不过伪君子队伍有扩大的趋势);既不是坏人也算不得好人;有时是好人,有时(事)有点坏。说好人是大多数得看什么时候,否则为什么一人落水,围了那么多人没人救?否则文革中为什么会那么践踏人性?对待大多数人的态度,应该也是对待自己的态度。我们需要宽容和理解,不要用不好即坏的简单分类来评判身边的人和事。正如西部老土文章指出的,私事只要不犯法不要太关心。香香们的事,香香们自会处理,“我”切不要隔着墙去参呼。 二、良石1124先生说,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剖析人性。早起鸟也坚守“我”的创作定位。我完全同意你们的观点,所以我一再说明是剥离文学创作把情节当案例说。这一点没明白,就成了各说各的,讨论的不是一回事。在现实生活中,“我”的道德评判为什么要商榷?因为,我们的道德批判的手段应该是道德的,而不是隔墙有耳的,而不是心中揣测的。 三、早起鸟担心 四、于是,我要在此顺 |
-- 作者:早起鸟 -- 发布时间:2007/8/31 18:53:32 -- 归真先生,你好! 其实我早就看到了你的回帖,但没及时回,心想先让别的网友回吧。没想到……那我就回吧! 同一条战壕的战友不一定要认识哦!我们认识,却不在同一条战壕啊! 周末去知青屋玩,见到了好多网友。其中,浩宇主动和我谈起了我的小说,说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基本是赞同我的,但最后,他的话锋一转,说:“那明明是写男的,我也写一篇女的。”我连忙回答“好啊!”但愿真能看到浩宇“写女的”。我想,这句话其实道出了某些男性网友的心思,不是吗?当然,这种心思只是一种不服气,“你们女的不一样也有水性杨花的?”我想这是一个真理,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左中右三种人”吗? 回归真先生,来自长乐的我深感长乐即知足也!当然,归真先生的长乐——进步,与知足并不矛盾哦。 |
-- 作者:清风玉立 -- 发布时间:2007/9/15 11:11:01 -- 今天人们自我保护意识较十多年前普遍提高了,连小学生都知道不准家长侵犯自己的隐私。从这点来看,“我”是用的好奇的偷窥来进行道德批判。 “我”所看到的“贪婪”和听到的“高音低音滑音”都是一种主观感觉和判断。仅从这一狭窄的视角,“我”虽未明说,但“我”的“担心”(包括淮羽先生和网友)已经把吴言视为“伪君子”。这一判断是不是有些武断和粗糙呢?在实际生活中只怕就连香香和莎莎都未必会同意这种结论。为什么?因为感情上的事情不是简单透过窗子一眼就看得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