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飞山
-- 发布时间:2007/8/16 20:57:02
-- [原创]又到8月17
又到8月17
每到这一天,不论多忙,多累,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给他说上几句话。他的音容笑貌总会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时我会觉得他其实离我们还是很近的……
那时因为忙,不能想很多,也就打打招呼了。现在我有足够的时间,可是我又不愿想太多,因为想得太多心底是会流血的……
作为他的亲人,我们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哥哥,毕竟血浓于水呀!难得的是,四十年来,所有知识青年对他的思念,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活动,都没有忘记他,都要纪念他。几十年来,知青们对我们家的关心,帮助,使我们深受感动。尤其是在哥哥去世的那一段时间,每天都有许多知青朋友到我们家来看望我的妈妈,给沉闷的屋子带来了一些笑声,妈妈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才露出些许微笑。令人难忘的是:67年的12月,知青们在江永县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王百明追悼会”,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把小小的县城塞得满满的。蒲生兄的总指挥,拿着个大喇叭,那种最原始的那种,大声呼喊着,几百人的队伍一点不乱,严肃整齐,只听得到唰唰的脚步声。八位兄弟抬着他的棂柩迈着庄重的步子稳稳地走着。他们八人很累也很辛苦,但他们一直精神抖擞,很令人敬佩!遗憾的是我竟然连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在这里我只能给你们鞠躬表示我们迟到的感激了!请原谅我的不懂事,你们还好吗?蒲生兄你能想起来吗?请告诉我吧。当时你已是筋疲力尽了,大家夸你有魄力,有组织能力,真是不简单!这次活动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是所料不及的。在这里,向所有参加者表示深深的感谢!由于王百明事件代表了整个江永知青当时的生存状况,在社会上反响热烈。“红一线”的演出把知青运动推向高潮。演员们满怀深情的表演让所有人声泪俱下,令人震撼!“红一线”已是家喻户晓!而那首让每个唱着的人都要颤抖和悲愤的《怀抱战友》之歌,响彻大地!谢谢演员们,谢谢瑞溪兄的经典之作!
回忆这样的情景是让人痛苦的,而在这沉闷之中我又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平常的温暖和幸福。那就是来自知青兄弟姐妹的关爱和帮助。农艺队——这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他们在哥哥去世后,天天都有人来看望我们,问长问短,关怀备至。每一次的活动我都受到热情的邀请。我忘不了在江永的日子,无论什么时候到他们队上,我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真有一种到家的感觉,那么亲切,那么随和,有时竟让我觉得好像哥哥并没有离开这个集体。在哥哥离开他们一周年的日子,为他开追悼会,为他画像,发传单,等等,等等……。今年我又和农艺队的哥哥姐姐们回到了故乡。在他的墓前献了花,在他的房前留了影。乃广哥,共鸣兄和佩琪姐朗诵了自己写的诗歌,文章。这种兄弟般的友爱一直在他们的团队中延续……。在“农艺情”的活动中,全体队员集体朗诵了他的《新农民之歌》的诗篇。彭灿辉大哥和周仁芝大姐经常组织大家活动,出钱又出力,安排周到又细心,大家都挺感动的。而我,从此与农艺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知青都自觉地在各种场所以各种形式纪念着他。在他的坟前我曾说过:“哥哥,其实你也是很幸福的,有这么多的朋友惦记着你,你应该感到宽慰了。”是的,要说的太多,数也数不过来。下乡四十年回江永,我们公社的知青和沅江知青及农艺队的战友们去看望哥哥并送上鲜花;在知青酒楼为哥哥举行的55岁生日活动;在沅江,华容,浏阳等知青举行的大型联欢活动中,你们也没有忘记他,危大苏老师为死去的知青们大声疾呼。在这里我要向所有的知青朋友再道一声谢谢!
这一切的一切,作为他的亲人,一个谢字又怎能表达我们的心情。我承受的恩情太多,我常常觉得欠大家的太多。我谢谢湖南知青网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地方,有机会让我倾诉,让我表白. 这几年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我们姐妹比较有时间,所以我们每到这一天就聚在一起纪念他,回忆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漫无边际地谈着,笑着。虽说这中间也有笑,但其中的酸甜苦辣,这带泪的笑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8月17又来到,这一天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谢谢文斗,写了一篇含意深刻又代表了我们姊妹心声的文章。他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哥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全面的王百明。是的,那个年代结束了,民主,自由,和谐,安康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这几天看了朋友们的帖子,我真的不知说什么好。我想,爸爸妈妈在天堂知道了也会喜极而泣的。
朋友们谢谢!!!我想这首歌快点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