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都是粑粑惹的祸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5883)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8/11 17:37:15 -- [原创]都是粑粑惹的祸 都是粑粑惹的祸 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粑粑可不是轻易就能吃到的东西,糯米粑粑更是与贵客、过年联系在了一块。在湖南各地方言中,粑粑的读音一般是两个平声,唯一例外是常德湖区,先去声、后平声,两字之间还稍带拖音,读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不光读音好听,湖区的糯米粑粑也着实好吃。因为湖区有种在湖荒甩亩种出来的“泅水糯”,米粒晶莹透亮,是一般米粒的两倍长,用它来做的粑粑,软糯清香,套用一句现代广告语,叫做: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因此,刚刚下乡的我们自从吃过一次这种粑粑后,真的就再也忘不掉了。 但是,做粑粑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家有余粮,其次是要有糯米,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土政策不允许做,原因是做粑粑与“备战备荒”的伟大战略思想相违背,是可耻的浪费粮食行为。尽管这样,过年之前,还是有不少人家偷着做。为了过年嘛,只要不声张出去,也基本上没人管你。 所以我们几个知青女孩刚下去时,总有做了粑粑的人家大发慈悲,送几个来给我们解馋。我们在狼吞虎咽之后,舔嘴咂舌之时,就会生出非分之想,唉,哪天我们自己来做一次粑粑,尽情的吃个够,那多好啊!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那年天大旱,湖区是怕淹不怕旱的,生产队种在甩亩的“泅水糯”每兜足有小脸盆粗,秋后家家都分到了数量不少的糯谷。进入阴历十一月份后,每到夜晚,村子里就断断续续传出捣石臼的“通通”声,那是人们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地做粑粑呢! 我们几个当然也要做了!但要把糯谷变成粑粑,谈何容易!几个女孩儿又没劳动力,今天要请人把谷挑回来,,明天要请人碾米、过筛,后天还要央人抬石臼,等我们把准备工作做完,已经到了冬修水利时间,大部分劳动力都上堤去了。 在石臼里捣糯米可是个力气活,不是壮劳力干不下来,但为了做粑粑而去求队里派劳力,一来名不正言不顺,二来好象队里也没什么劳力可派了。因此,我们谁也不敢去找队里人帮忙,望着那堆糯米无计可施。就在满心的希望快变成失望时,刚抽到大队部当广播员的小L兴冲冲地回来了,她说她已经和大队部机房的几个小伙子说好,明天就来帮我们打粑粑!我们欢呼起来,这下不愁了! 第二天,几个小伙子依约而来,他们都是农家出身,做这活计自然是行家里手,一天时间不到,就大功告成。晚饭由小Y掌锅铲做了好几个菜,招待他们吃得红光满面而去。 由于是大白天做粑粑,响声惊动了不少人,看热闹的妇女、小孩围了一圈。奇怪的是,有几个平时对我们挺热情的大婶、奶奶辈,看热闹时脸上露出怪怪的表情,不但不伸手帮忙,还说了一些风凉话。大G在我们几人中年纪稍长,平时常以家长自居,与队里人打交道也总是她,见了几位大婶的脸色,心里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但看着一大水缸的粑粑,又看看兴高采烈的小L、小Y、小G,也就把那一丝不安抛到了九宵云外。 就这样过了几天。期间我们每天或油煎拌糖、或加青菜水煮、或埋入灶底煨香,变着花样把粑粑尽情地吃了个够!非分之想得到了满足,那滋味,别提有多爽了! 就在我们口舌生香地讨论过年时各带多少粑粑回长沙时,生产队政治队长“铁老爷”从堤上回来了。“铁老爷”腿有残疾,走路不平稳,只见他一路颠簸着来到我们屋门前。“队长,吃粑粑啵?”我们用学会的方言热情招呼,全然没注意到他那张黑着的脸,“还吃粑粑、吃粑粑,都吃出惶昏来哒晓得不?”队长声色俱厉的回答,象一棒子打在我们头上,我们完全蒙了。“小L,支书喊你马上回大队部去!你们啊,就等起挨刮吧!”撂下这句话,“铁老爷”拂袖颠簸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我们面面相嘘! 小L不敢怠慢,马上起身追着“铁老爷”往大队部赶,大、小G及小Y半天回过神来后,才觉得事态严重,一定是有人在大队领导前告了状,我们做粑粑的事情东窗事发了!谁都知道,当时的政策、特别是土政策,都是看人来执行的,老百姓常说的“政策政策,正也正得,侧也侧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不管他是正也好,侧也好,总得有对策才行,可我们商量来商量去,也商量不出什么好对策来,只好泥巴罗卜吃一节揩一节,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忐忑不安中过了一天,傍晚时分,小L搭啦着脑袋回来了。她的身后依次走着大队民兵营长、某副支书、铁老爷。还好,那个文革造反起家,笑里藏刀的治保主任没来,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小L眼圈红肿,泪痕犹在,显然在大队部已经被刮得可以。此时我们又不敢问她什么,只赶紧搬来几把椅子伺候领导坐下,然后低头站在一边,等着未知的惩罚来临。 民兵营长咳嗽了两声,他要讲话了。这人是位退伍兵,虽然小眼睛一眨一眨的脸上总是透着坏笑,但还算正派,平时对知青也不错。这次由他牵头来处理问题,估计不会太严重。 果然他开口了,从国外形势讲到国内形势,从阶级敌人的破坏讲到知青接受再教育的必要,洋洋洒洒,总有十来分钟,而我们听懂了的是:既然粑粑已经做了,想把它变回糯米已不可能,不过这种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备战备荒的伟大战略部署,必须要作出深刻的检讨。 只是检讨?这太简单了!他的话里帽子扣得虽大,但那年月检讨谁不会作呀!大G先说了,大意是:今年队里大丰收,糯谷分得多,这是贫下中农与天斗、与地斗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我们被丰收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备战备荒的伟大战略部署,做了这么多粑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此我做出深刻的检讨,保证再不发生这种事情。接着小Y、小G也表了态,意思大致相同。 看到民兵营长脸上又逐渐露出了坏笑,我们以为没事了,也跟着傻笑起来。这时一直绷着那张大柿饼脸坐着的副支书开口了,“检讨作得还可以,只是粑粑怎么处理呢?”天啦!不是要把我们的粑粑没收吧?要那样,我们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啦!刚绽开的笑脸立马收了回去,空气又紧张起来。 还是小L脑筋转得快,她接过副支书的话头:“我们就不吃饭了,早上吃粑粑、中午吃粑粑、晚上吃粑粑,一定把它们吃完,坚决不浪费!”此言一出,副支书的大柿饼脸绷不住了,他带头笑起来。见他一笑,我们也控制不住的放声大笑,似乎要将满腹的委屈随笑声一起释放干净! “铁老爷”这时才发言,他说领导的意思也不是要没收粑粑,只是要教育我们懂得爱惜浪食。还有以后这些事嘛,尽量叫自己队里人干,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至于粑粑,今天领导来辛苦了,包一些给他们拿到大队部去,另外队里有几户困难户,送一点给他们,当然,你们自己还是要留大头的。 还能怎么办?只能照领导说的办了!望着大队领导满意而去的背影,看看剩下的半缸粑粑,我们觉得真正的接受了一次再教育,我们顿时也明白了许多许多……的道理.
|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7/8/11 21:05:46 -- 好文!风趣、幽默。 过年了,打点粑粑过年而滋生出"国内、国外的政治形式",“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洋洋洒洒”十几分锺的发言。 拜读湖边士妹妹的文章感觉如静静的流水,清凉沁人心扉,时而,缘于乱石的阻挡,流水潺出美丽的浪花,悦人耳目,喜欢妹妹的好文,期盼拜读更多佳作。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8/11 22:36:37 -- 咋咋咋!做几扎粑粑呷都惹出祸来.我们山区到底好些.立夏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过年都做粑粑呷.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8/11 23:05:13 -- 以下是引用湖边士在2007-8-11 17:37:15的发言: 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粑粑可不是轻易就能吃到的东西。。。。。。望着大队领导满意而去的背影,看看剩下的半缸粑粑,我们觉得真正的接受了一次再教育,我们顿时也明白了许多许多……的道理. 下放时正值春节前,生产队春节前有两件大事:打糍粑和杀猪。这是农民一年艰苦劳作的收尾,被当成大事。 打糍粑是一项极沉重的劳动,我看到都是几家人联合起来互相帮衬,糯米饭蒸熟了,把它倒进堂屋前的石臼窝。两个人,相对拿着那捣锤站在臼窝的两边有节奏的捣,这捣锤,柄跟锄头把一样粗细,锤部则有碗口粗细。高高地抡起大锤,狠狠地砸在那糯米饭上。这就是打糍粑,一直要把糯米饭打成看不出颗粒的糊状物为止。 我也试过,我最多捣打二十下就趴下了。糯米打得差不多了,洗净手,将糊状物捞出来把它团成圆形一点点裁断。然后,放到已准备好的木制模具上再压一下,一个碟状带精巧的印花糍粑就成功了。 一家一家的完成打糍粑,村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互助、那种自然的感情比较城里人强多了!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8/11 23:49:02 -- 我为粑粑鸣冤!!因为实在不是粑粑惹的祸,而是你们几个知青鬼妹子的嘴巴惹的祸!而嘴巴之所以会惹祸,是你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没解决,说白了,就是连一个简单的革命逻辑都没搞明白! 这个逻辑是什么呢?这个逻辑是:只要是大米,不论是籼米糯米,都只能煮成饭、当然最好是煮成粥吃,那才是执行“备战备荒”的战略思想;如果做成米包子、尤其是做成粑粑吃,哪怕每餐用米量与饭、粥相等,也是违背“备战备荒”的战略思想。为什么呢?备战备荒,至少就是要吃得长久些,所谓细水长流嘛!而等量的米,煮成饭与粥肯定吃得很多很多口,而做成米包子和粑粑,一两口就吃掉了,那还谈得上细水长流?!谈不上细水长流,当然就是与“备战备荒”相对抗!当然要作检讨,当然要给予变相的没收处罚!活该!! 好个湖边士,历史车轮都飞转了几十年,你居然还没认识到自已的错误根源之所在,居然还以这等美妙文章来炫耀自已做粑粑吃的事。更让革命群众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是,竟然还推卸责任,冤枉“好人”,叫嚷什么“都是粑粑惹的祸”! |
-- 作者:一江秋水 -- 发布时间:2007/8/12 8:42:35 -- 看着这篇文章,不禁想当年农村搞什么“节约一把米”,就是每餐从即将下锅的米里掏出一把放到一个坛子里,每个月大队还要来检查这个坛子,呵呵,实在是。。。 |
-- 作者:良石1124 -- 发布时间:2007/8/12 9:33:42 -- 嗨!荒唐岁月荒唐事,教人哭笑不得啊。 |
-- 作者:知青铜匠 -- 发布时间:2007/8/12 22:58:20 -- 才女的佳作又把我们拉回到知青岁月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8/12 23:32:03 -- 当年荒唐事,过革命化春节,吃忆苦餐。吃自个的粑粑还犯法?我们山村无人管你吃自个的粑粑,就是一年只有半年谷,许多时候冒饭呷…… |
-- 作者:浩宇 -- 发布时间:2007/8/13 0:14:04 -- 我们华容的糍粑做得真的好吃,好多年没吃了,看了你文章里的糍粑,都口馋呢! 每年队里不管粮食够不够,都会留些田种糯谷,年关家家户户打糍粑,从无禁令,这点我们好像幸运些。 每年打糍粑,队长都约我们知青去,我们顺便带些糯米,搭在他们家一起打。我是出劳力的,糍粑打得太多,时间太长还是很累的。 华容的糍粑是用脸盆做模子,大约12斤一个,每年我们都带1-2个糍粑回长沙,这是最受欢迎的东东了。 那时流行一首改词歌,其中一句歌词“糯米糍粑是自己打的,老母鸡是偷来的……”如今记忆犹新。 |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8/13 9:52:42 --
湖边士的文章也是一箩够吊胃口的好粑粑。 湖边士着文善于缝包袱,先吊起大家的胃口,让你流口水了,然后才肯把包袱抖开,包袱里原来这么多粑粑,大饱口福之后,打出的嗝确实有点咸。于是我等才知又上了一个小当,原来这又是一个包袱哦。 嘻,诚如淮羽言,时代感和教育意义躲在了粑粑芯里呢。 湖边士是巾帼,而我觉其文却常有须眉的力度。记得其常有关于捕鱼、宰鱼的文帖,其直陈人所避讳之事物,甚觉冲击力之暗伏。于巾帼鲜见也,其文法的个性亦凸现。 读湖边士文,我便想到残雪。我回湖南之前,读残雪文,甚以为是男士,不然,那不期而来,又忽地消逝的鬼魅,黄泥街门梁上吐着舌头的吊死鬼,而思想和情愫尽在赫然中暗伏,女士敢写么?此残雪之为残雪也!亦中国鲜见也!
|
-- 作者:铁道人 -- 发布时间:2007/8/14 0:17:05 -- 那一年做粑粑挨刮,主要是不该请大队里的机手来做,要是请的本队上的人,就不会有人去告状了!我们只想到了队上的男劳力修水利去了不好叫他们,冒想到咯下好事是不能撇开他们的,后来我们学乖了,每每行动之前先如此这般,后来冒塌过场!!!
![]() ![]() ![]() ![]() ![]() ![]() |
-- 作者:象子 -- 发布时间:2007/8/14 12:13:15 -- 去年春节前,华容知青彭总,庄总从华容带回来很多定做的糍粑,我们沅江知青一次就抢走了十几个,那糍粑又白,又糯,口感极好!当年只有皇帝老子才有这样的口福! 我们今年又要彭总搭信去多种了些好糯米,今年多打点糍粑,要的快点报名咯! |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8/14 18:07:07 -- 哦解罗,糯米耙耙我都没吃到半个,还送到大队部去了,他们不怕吃了死!吃了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