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夜歌子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5743)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8/10 12:20:31 -- [原创]夜歌子 夜歌子 有谁能过“夜夜笙歌,日日酒宴”的日子?他们不是王侯将相,富商巨贾,乃“夜歌子”班子诸公也。 昨日妻子同事办孙子满月酒,周围几桌多为“夜歌子”班子人马。“夜歌子”为本地丧礼上鼓乐歌舞之泛称。该同事丈夫下岗后凭单位宣传队吹小号的功底,当上了“夜歌子”吹鼓手。其子娶妻生子两次办酒,我们多与“夜歌子”班子同桌,与“夜歌子”诸“老师”就熟谂起来。 几番交谈后,深感唱“夜歌子”的并不是自己过去印象中“下三滥”角色。除了部份是单位业余宣传队、歌厅出身,许多是经营不善专业剧团下岗,正儿八经演艺界人士。某中年女歌手是原花鼓剧团旦角,打架子鼓兼电子琴某“老师”是某剧院前鼓手…… 还有“一条龙服务”的书家某“老师”,虽写的是几夜后灰飞烟灭的挽联,那隶书的功底不可小觑——也是某倒闭国企文质彬彬前文员。一改我刚入席对他们互称“老师”的鄙夷,觉得不过是时势弄人,这些资深前艺人与文员为生计吃“死人饭”,仍无愧“老师”之称。 “孔夫子五十学吹鼓手”,某些吹鼓手“老师”与书挽联老师以证明自己从事的行当源远流长。以前好象也听过这说法。查《史记——孔子世家》,未见“吹鼓手”详记,但有“孔子学鼓琴师襄子”一说。想市场经济今日,孔夫子有教无类,每人“一束脩”的学费怕只有喝西北风,是要干这月入三千以上还管烟酒的行当了。 妻子同事夫君L刚下岗时每月只有二百多元低保,意气消沉,胡子拉碴衣衫褴褛,连老婆都瞧不起他,常恶语相向。自他被前宣传队朋友拉进“夜歌子”班子,每晚分得近百元酬金和人手一包白沙烟,晚餐还有主人家一席“豆腐饭”招待(本地办丧酒叫吃“豆腐饭”,实则都是在酒店盛宴吊唁的亲友)。L老婆见他近年月入三千以上,顿对L刮目相看,由河东狮吼又变成小鸟依人。L君私下也对我感叹过几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 虽是六十余万人口城市,本地有句土话,“哪一天不死人”,若干个草台“夜歌子”班子闹夜忙个不停,故对他们有“夜夜笙歌,日日酒宴”一说。 人们都置疑垄断的国营殡葬业是暴利行业,实则市场化的“丧葬一条龙”服务亦获利不菲。据说用钢钩扒开尸体僵化的血管,用高悬的点滴瓶灌福尔马林“专作防腐处理”某兽医月入是吹鼓手两倍以上。与我插队农闲一块搞“土胡子”的T胖子,所在单位下岗后靠路边摆小摊过活,其家真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前两年T胖子借钱置办了四套灵棚音响桌椅出租“一条龙服务”,加上倒卖墓穴月入近万元!这些都是同席“老师”透露。 把场面搞得热闹体面,为故去的人最后花点钱人们往往不太计较。但这些热闹与死者何干?不过是活人的“面子工程”而巳。更有人评某些人老人在世不孝,薄养厚葬死后大操大办。以前有位邻街老太,儿子媳妇对其不管不顾,让其一人蜗居偏屋独火冷灶,甚至有人见她在菜场捡烂菜叶。死后任某食品企业经理的儿子大操大办七天,众街坊都在背后指着他背心骂。 商品社会既有此需要,也就有名目繁多的丧葬服务。“夜歌子”班子“一条龙服务”是人们通向天国的侍者。虽然收入不菲,凭心而论也是天天熬夜吹拉弹唱凌晨送葬挣的辛苦钱。 前年九十一岁五姑妈过世,我去双林乡下吊丧。出殡有“地仙”领送葬队伍在禾坪走“九曲黄鹤”一项,在石灰划的格子里就象古时交兵摆阵一般。而且这阵形似曾相识。据说走过“九曲黄鹤”迷魂阵,逝者灵魂找不到回家路,一路直奔天国。 中午当乡村医生的表兄招待出殡鼓乐队和“地仙”人等开席,我瞅见“地仙”手中有本印制粗糙类似《尺牍指要》的本子,各种格式祭文罗列其上,根据主人家情况填上姓氏生辰略作修改即可。大约是主祭者吃饭的“工具书”。在封底见到那份铅印的“九曲黄鹤”图,不就是老版《绣像三国演义》中见过的“八阵图”吗?哈哈,被这“地仙”拿来故弄玄虚了! 有些“老师”用湘南楚语自编自唱的“夜歌子”虽比不上屈大夫的《招魂》,上不得大雅之堂,针砭时弊劝人向善又搞笑,却也令人耳目一新。如本地城乡“夜歌子”保留节目花鼓调《城里十怪》片断: (一精瘦搞怪男子擦胭脂扮老太出场) 蔡老娘我想把眼界开,搭车坐船进城来。咿哟咿,哟咿哟……如今城里变化看不懂,四面八方都是怪。 一古怪你看怪不怪,城里厕所当门面开。哪管我屎尿不留情,冒得钱莫把手解。进城千万莫乱吃酒和菜,搞坏肚子你划不来;如今屙屎屙尿都涨价,一天屎尿费好几块。自从盘古开天地,冒看到赚钱都瞄到你的屁眼来。 二古怪你看怪不怪,文化室原是块假招牌。室内找不出书和报,尽是麻将和纸牌。连续作战不愁辛苦,全家出动不分内外。寒冬腊月冷不死,三餐不吃饿不坏。不怕老婆闹离婚,不怕倾家荡产把鼎锅卖。不怕崽女学坏样,不怕爷娘死后无钱埋。三句恶言动拳脚,赌桌上哪分爷和崽。 三古怪你看怪不怪,如今“鸡婆”是偷着卖。过去“鸡婆”只生蛋呷,如今“鸡婆”专把人害。舞厅发廊到处钻,在红灯区摆起勾魂台。只要你勾魂台上睡一觉,再好的清官也变腐败。如今贪官污吏从哪里来,都从红灯区走出来。 咿哟咿,哟咿哟…… |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8/10 12:37:27 -- 老灯火一曲“夜歌子”, 唱出人间温热寒凉!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7/8/10 12:56:54 -- 唱夜歌子,其实也解决了许多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况且,现在的夜歌早已改革,很多新的时代气息注入其中。不失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部分。 |
-- 作者:不知天命 -- 发布时间:2007/8/10 13:43:31 -- 老灯火说出下三滥阵容提升的因由 蔡老娘唱出夜歌子古怪不怪的片断 提升,提升,什么都升 古怪,古怪,今时不怪 |
-- 作者:浩宇 -- 发布时间:2007/8/10 13:45:52 -- 读文,我也想起夜歌子,讲点夜歌子的簑话: 儿时,夏日在街上乘凉,半夜阵阵夜歌传来,搅醒磕睡,心中好生害怕; 如今听住在小巷的朋友说,今夏天热,隔几日有老人去世,晚上9、10点听夜歌声声, 本来就不会睡觉的他,一夜未眠,心中好生烦躁…… |
-- 作者:广林 -- 发布时间:2007/8/10 15:20:42 -- 好文章!老灯火老师,<<城里十怪>>能不能补齐啊? |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7/8/10 15:53:17 -- 商品社会既有此需要,也就有名目繁多的丧葬服务。“夜歌子”班子“一条龙服务”是人们通向天国的侍者。虽然收入不菲,恁心而论也是天天熬夜吹拉弹唱凌晨送葬挣的辛苦钱。 灯火兄此言不假,这几个钱也不好赚。前年我的外祖母去世时我就深感了这点。我们这一代,我母亲、两个姨妈、两个舅舅的孩子加起来十多个都是外婆带大的,加上各自的爱人、孩子好几十人。照说应该是哭声震天,因为外婆的确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确实也难过得不得了。但总也没有如别人丧事上那如歌的哭声。妈妈和姨妈打小读书、工作在外,是那种矜持的气质。两个舅妈都是内向文静的,也不会号啕。我们这辈更不用说,本就男多女少,又只知流泪,不晓得大放悲声。直到出殡的头天请了个歌班子这种缄默才被打破。那个哭灵的女子我真服了她,她只一声“我的娘啊——”一出口,我的妈妈、姨妈,舅妈的哭声就被带了出来,而我们就跟小时见了妈妈哭也跟着哭一样自然而然悲悲切切的哭起来,这一发就止也止不住了。我想起我小时,外婆问过我:“外婆死了你哭不哭咧?”有时还真闭上眼试我,每次都能把我试哭。这次我因为外婆的故去流了好多泪,可就发不出哭声,我着急外婆不知道我的心,现在总算哭出来了。我真没用,哭都要人教。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8/10 22:29:39 -- 昨晚所记,应为前天吃妻子同事孙子满月酒有感而发。该同事因端的“铁饭碗”,曾对下岗的丈夫恶言相向闹离婚,我们都劝过好几次。后来她丈夫唱“夜歌子”收入不菲,家庭矛盾才有所缓和。 多谢80个知青娃、没有忘记、不知天命、浩宇、广林、易山等朋友评阅。如浩宇兄言,周边同时几个老人去世,那“夜歌子”闹得也是够烦的,如果零点以后更糟。现在好象规矩好些,我们这一般晚11点收场。而我以前遇过邻人闹通宵,只好阖家去别处亲友家“避难”。 广林好,那“城里十怪”我只记了片断。友情周末兄去年底曾在公共频道贴过56com“城里十怪”视频链接,查去年底公共频道应能找到。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8/11 2:27:29 -- 到底是“老灯火”,照到了四面,也照到了八角。这回又把夜歌班子这个行当及其生存的背景、这行当的从业人员及其出身与生存状态、还有这行当的操作模式、操演内容都彻里彻外地“照”了个明明白白! 对于已经被作者写得生动透彻极了的夜歌班子没什么可说的了,倒是出乎“文如其人”的思考,对“老灯火”有了更真切的认识:老者,老成练达;灯者,心明眼亮;火者,炙热辛辣。如若不是这样,能关注到人们熟视无睹的夜歌班吗?即使关注到了,能用一餐饭的工夫了解得如此透彻吗?即使了解得比较全面,又能作这样精彩的叙说吗?老实说,我是难于做到的,所以我佩服老灯火的洞察力和写作水平。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8/11 14:59:07 -- 淮羽兄过誉。灯火也属草根阶层,故对这些朋友有点关注。罗先生妻与內人同事,多次接触,T胖子一块干过土胡子,以前有所闻。加上前日一餐饭所思,整理出的,非一时文思。 灯火之名亦无兄言之雅。前2年刚上网打牌玩游戏,女儿帮我取的,大约以老爸风烛残年故?一路縁用,就未改变了。老知青无事扎堆闲扯之言,谢兄鼓励。 ![]() ![]()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8/11 15:38:25 -- 以下是引用老灯火在2007-8-11 14:59:07的发言: 灯火之名。。。。。。女儿帮我取的,大约以老爸风烛残年故?一路縁用,就未改变了。老知青无事扎堆闲扯之言,谢兄鼓励。 灯火之名 老当益壮 落叶知秋 壮心不已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8/11 20:26:33 -- 我老公一位同事兼老乡,退休后也加入了此行, 虽不说夜夜笙歌,日日酒宴, 倒也经常赚得酒足饭饱,米米进帐。 而且人也快活,精神, 既如此,何乐而不为之呢?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8/12 23:37:24 -- 谢夜深兄与湖边士评阅。但愿广大知青与下岗工人晚年都有一个好归宿,都能过上温饱日子。 |
-- 作者:潇雨 -- 发布时间:2007/8/13 9:52:33 -- 老灯灯火,照到旮窝,草民故事,人间夜歌, 你我身边,也都见过,不如灯火,说得透彻, 人为财死,怪也不多,感叹人世,蹉跎蹉跎!
(倒是出乎“文如其人”的思考,对“老灯火”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老者,老成练达;灯者,心明眼亮;火者,炙热辛辣。——淮羽)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8/13 14:23:29 -- 喜欢地方方言的夜歌子,常常笑破观众的肚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