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懵 懂 跳 槽---我的插队故事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3671)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7/21 18:45:25 -- [原创]懵 懂 跳 槽---我的插队故事
懵 懂 跳 槽 东河九队田亩不多,晚稻收割已近尾声。队长发话,让我和梁平干脆休息两天,等扮了禾一起上大堤挑土搞秋修。我们便乘机悄悄开始了跳槽行动。 田底是干的,我们穿过一排排刚割剩的禾蔸朝人群走过去。突然,一个从打稻机上返身下来撸禾把的小伙子边喊边跑了过来,原来是昨天同船来的同学郑奇。我们立刻象失散多年的亲人意外重逢一般,跑到一起,抱成一团。 我当然没有把自己当年暑假因为母亲挨整,无家可归,在一位农村同学家里参加了一个月双抢,学会了插田、扮禾、捡草等几样农活的情况如实奉告,而是编造了一段伯父住在乡下,每逢假期我都要去干农活的谎言。 获得新开七队的准入签证之后,我们怯怯地向东河九队提出了转队的要求,没想到队长二话没说就很高兴地出具了同意转出的证明。原本就田亩少吃不饱的东河九队,要不是被“政治任务”这块牌子压着,他们是绝不会同意外人到自己锅里分饭吃的。有了转出转入双方的许可,再加上“黄金叶”帮忙,公社也很爽快地成全了我们。我和梁平每人掏出两元钱给了邱婶,邱婶千恩万谢,还帮着我们收拾被帐。就这样,我和梁平竟懵懵懂懂实现了下乡初夜的月光约定。 |
-- 作者:布谷催春 -- 发布时间:2007/7/21 19:06:43 -- 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为的是想吃顿饱饭.都是当年知青的愿望。拜读了。 |
-- 作者:浩宇 -- 发布时间:2007/7/21 22:16:47 -- 回复:(淮羽)[原创]懵 懂 跳 槽---我的插队故事 本文似乎揭示: 1、树挪死、人挪活的简单道理,换个队应该可以睡个好觉,吃顿包饭,这要求不高啊; 2、没有免费的午餐,队长要接受你,你也得有点表现,该露一手时必须把握时机露一手,不能怯场不能等待,眼睛 一眯就闯过去了。 3、有时懵 懂点好,瞻前顾后反而不能成事。 |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7/22 1:30:35 -- 以下是引用浩宇在2007-7-21 22:16:47的发言: 本文似乎揭示: 1、树挪死、人挪活的简单道理,换个队应该可以睡个好觉,吃顿包饭,这要求不高啊; 2、没有免费的午餐,队长要接受你,你也得有点表现,该露一手时必须把握时机露一手,不能怯场不能等待,眼睛 一眯就闯过去了。 3、有时懵 懂点好,瞻前顾后反而不能成事。
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大胆付诸行动。要想被别人了解和认可,就必须主动地展示自己、蔸售自己。 |
-- 作者:日落部族 -- 发布时间:2007/7/22 8:56:24 -- 以下是引用淮羽在2007-7-21 18:45:25的发言: 殊不知就是队长这句话,让我在新开七队经受了整整七年“劳其筋骨”的磨练,但这句话当时带给我的激动和兴奋,直到十年后接到招工通知书时才有过第二次。而争取到这句话的过程,则为我的人生竖起了两块指路牌,一块写着: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大胆付诸行动。另一块写着:要想被别人了解和认可,就必须主动地展示自己、蔸售自己。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那就没有搞手了。 |
-- 作者:童索 -- 发布时间:2007/7/22 13:16:21 -- 殊不知就是队长这句话,让我在新开七队经受了整整七年“劳其筋骨”的磨练,但这句话当时带给我的激动和兴奋,直到十年后接到招工通知书时才有过第二次。而争取到这句话的过程,则为我的人生竖起了两块指路牌,一块写着: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大胆付诸行动。另一块写着:要想被别人了解和认可,就必须主动地展示自己、蔸售自己。 劳其筋骨的七年磨练,得出的感悟果然朴实而又深刻! 童索拜读。 |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7/7/22 22:25:02 -- 淮羽兄晚上好!依易山愚见:你一点也不懵懂。你和梁平自月下约定至跳槽得逞,可说是神机妙算,环环相扣,步步不空,水到渠成。整个过程至少表现出七种素质:善于权衡利弊,弃暗投明;主动出击,占据优势;全面考虑,缩小负面影响;周密调查,有的放矢;正面公关,开诚布公;竭力展示,极穷极尽;稳妥善后,万无一失。易山真是不服不行! |
-- 作者:文斗 -- 发布时间:2007/7/23 23:56:08 -- 这懵懵懂懂的一跳,跳出了作者的人生感悟:“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大胆付诸行动...要想被别人了解和认可,就必须主动地展示自己、蔸售自己。” 确实,人生的很多机遇不是听天由命,默守成规就可得来的。 文章平朴,娓娓道来,却以小见大,发人深省。 好!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7/24 0:00:54 -- 那时把知青插队,大多数贫下中农并没想到“再教育”这深层次问题,而是来了些“分谷”的人问题。只要有知青投亲靠友迁走,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
-- 作者:点点 -- 发布时间:2007/7/26 21:22:59 -- 拜读了淮羽好帖,收益不浅: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大胆付诸行动。要想被别人了解和认可,就必须主动地展示自己、蔸售自己。 以下是引用老灯火在2007-7-24 0:00:54的发言: 那时把知青插队,大多数贫下中农并没想到“再教育”这深层次问题,而是来了些“分谷”的人问题。只要有知青投亲靠友迁走,他们高兴得不得了。 确实是这样的。记得和廖家湾的父老乡亲一起渡难忘的艰苦岁月,第五年下半年,家中找了关系把我转点到长沙县,乡亲们虽说为我这蔸“白菜”(队里有两户儿子在部队工作,常开玩笑猜想谁家会有福气把这蔸“白菜”栽到家中的“园子”里)的迁移而遗撼,但一算到队里那年减少了四人:一离婚两嫁岀一转点,一下也减轻了负担许多。送别时一遍遍嘱咐到了条件好的长沙农村,安顿好后千万记得回来看看,别忘了这片穷苦的地方。他们想象中,我是投奔到田多人少富裕的乡村嫁人去了(哈......叫人哭笑不得)。 生产队里田少人多“僧多粥少”的现实确实有蛮具体,粮食不够吃不说,由于田地太少劳力一点也不值钱,全劳力十分工才七、八分钱,年底一结算基本都倒亏欠队上十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