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我教贫下中农唱"京歌"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31841) |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7/2 17:22:29 -- [原创]我教贫下中农唱"京歌" 聚会时版主千山红了不止一次地和我讲,要我动手写一写在农场时的人和事,发到网上丰富和充实千山红的网站。一听要写文章还要发到网上给大家看,就觉得是要进行作文考试一样,虽然读书的时候写作是我的喜好,但好久不提笔了。尤其是普及电话后,信都不要写,写文章象是好久以前的事了,总怕写不好,犹豫着不想动手.这一向在网上看了一些知青写的东西,很受启发。他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叙述当年真实的故事。有的使人流着泪笑,有的令人笑过后想哭。我想因为大家都有过知青生活的经历,所以都能理解作者的心情。知青事,知青写,知青看,重在参入。我也就丢掉顾虑来参入吧。 七零年五月,我下到千山红分在二分场六队,我们队上男男女女分了十几个长沙知青。也许是刚下来,农场对知青照顾不错(住红砖瓦屋知青点,吃知青食堂),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天生性格活泼开朗。反正我们几个一天到晚唱歌哩啦。出工时唱,晚上乘凉也唱,队上的年轻人觉得好听,也跟着哼。当时全国只准唱八个样板戏,我们大多数唱的是京剧样板戏的唱段。 那年头队上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开会,政治学习抓得很紧。农民职工白天劳动累得要命,对晚上还要开会学习很不感兴趣,每次开会都是拖拖拉拉。当时有人这样形容:七点钟开会八点钟到,九点钟不耽误听报告。支书和队长为此也伤老脑筋。我们来了以后队长发现我们会唱歌很高兴,开始在开会前要我给大家唱几段,活跃气氛。后来看大家都跟着哼,就干脆要我教他们唱,说要当政治任务来完成。 接受这个任务后,我心想他们能学会唱京剧吗?怎么教呢?从简单的教起吧.没想到大家听说知青同志要教他们唱京剧,全都早早来了,而且个个兴高采烈,连细伢子都围了一屋。我教他们第一段是<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队长简单地讲了几句后我就开始教了.我原想先把京剧的行腔,板眼给大家讲一下,让大家对京剧有个初步的概念,这和唱歌不一样.谁知他们听得一头雾水,搞坨不清.队长连忙在我耳边说:"赶快唱,莫讲哒."我只好进入正题,教唱段.队长对大家说:"小珊唱一句,大家跟着唱一句,我来带头".哪知.队长才学了句:"谢谢妈! "全屋所有的堂客们都齐刷刷地应着"哎~! "大家笑得伸不直腰,把队长搞得满脸通红,追打着堂客们满屋乱跑,会场成了一锅粥.支书看着闹得太不象话,赶紧喊:"严肃点!严肃点!"这才安静下来.还不错,学起来还是好认真,不到两个晚上,就全学会了。不过京剧中的板眼,京韵,他们都不管,由着自己的性子唱。把个京剧唱得戏不象戏,歌也不象歌,我们说这是他们创造的又一新生事物——京歌。 队上的农民职工学了唱京剧后,确实改变了队里开会的状况。不再要队长扯起喉咙家家户户地喊,打瞌睡的也少了。因为唱戏就把时间占去了一半,而且还尽闹笑话。记得有一次,我教他们唱《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八年前》,其中有一句是“白日里父女打猎在竣岭上”,唱到这里蹲在屋角抽旱烟的沁老倌突然说:“哦扎(益阳话“那个”)两牙女阜鱼又打猎,生活还蛮好叽来。大家哄堂大笑,把我弄得哭笑不得,只好把唱词又耐烦解释一遍。在当时文化和物质生活都相当贫乏的年代,大家在白天从事了一天单调枯燥的体力活后,晚上能在一起又唱又笑都觉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从那时起,每次队里不论是开会还是田间歇气,大家都会围在一起,就有人喊:“xxx来一碗酒!”。大家就起哄要其中的一个人唱《临行喝妈一碗酒》。不管是怯场的唱得手脚发抖,还是自信的唱得青筋直暴,反正唱完了的人全是神气十足地走下来的.大家唱完一段又喊另一段,一直要唱得队长喊:"蒜哒,蒜哒,明天再唱",这才停下来。 我看着当地的农民职工操着本地的方言,兴致勃勃地唱着中国的国粹,真觉得有点成就感。还别小看他们,不少人竟然也都学得有模有样,自我感觉良好,有的人还能唱好几段呢。 我虽然在队上没搞几个月就调到总场文艺宣传队去了,但在队上教“贫下中农”唱京歌,为改变队上的文化氛围起了一定的作用,成了我对在生产队生活的最愉快的记忆之一. |
-- 作者:尾巴 -- 发布时间:2007/7/2 22:01:13 -- 以下是引用珊妹在2007-7-2 17:22:29的发言: ...... 我虽然在队上没搞几个月就调到总场文艺宣传队去了,但在队上教“贫下中农”唱京歌,为改变队上的文化氛围起了一定的作用,成了我对在生产队生活的最愉快的记忆。 我们大队其他知青也唱得入神,特别是少剑波唱段,成了我们现在对在生产队生活的最愉快的记忆之一。 即兴贴上一段。 |
-- 作者:千山红了 -- 发布时间:2007/7/2 23:39:50 -- 当年贫下中农称呼她乖妹子:高铁梅 |
-- 作者:文斗 -- 发布时间:2007/7/2 23:54:32 -- 以下是引用珊妹在2007-7-2 17:22:29的发言: 没想到大家听说知青同志要教他们唱京剧,全都早早来了,而且个个兴高采烈,连细伢子都围了一屋。我教他们第一段是<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队长简单地讲了几句后我就开始教了.我原本想先把京剧的行腔,板眼给大家讲一下,谁知他们听得一头雾水,搞坨不清.队长连忙在我耳边说:赶快唱,莫讲哒.我只好进入正题,教唱段..队长对大家说:小珊唱一句,大家跟着唱一句,我来带头.哪知.队长才学了句:"谢谢妈! \'全屋所有的堂客们都齐刷刷地应着"哎~! "大家笑得伸不直腰,把队长搞得满脸通红,追着堂客们打.我也无法教下去.支书看着闹得太不象话,赶紧喊:"严肃点!严肃点!"大家这才安静下来.还不错,不到两个晚上,就全学会了。不过京剧中的板眼,京韵,他们都不管,由着自己性子唱。把个京剧唱得戏不象戏,歌也不象歌,我们说这是他们创造的又一新生事物——京歌。 这一段写得好生动!农民在接受时代文化时的那种兴奋与饥渴的情绪,全都跃然于纸上。看了你的文章,使人不由也回忆起了当年那许多类似的场景。 欢迎珊妹多来茶座发表文章!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7/3 10:36:57 -- 写得好生动! |
-- 作者:落霞孤鹜 -- 发布时间:2007/7/4 1:09:28 -- 今晚拜读珊妹的故事,犹如看到年轻时珊妹在就着油灯教唱的身影,生动幽默的描述再现了那个年代“生产队里开大会”的情景,既遥远,又熟悉。。。单调乏味的乡村生活,只要注入了些微的艺术元素,就能振奋人的精神、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更何况还有如珊妹这样靓丽活泼的老师教唱?难怪高铁梅字正腔圆的唱腔余音绕梁至今还不绝于耳呢。。。 |
-- 作者:珊妹 -- 发布时间:2007/7/4 13:55:54 -- 谢谢落霞姐.文斗兄对我的鼓励和厚爱,与才华横溢的您们比,小妹才疏学浅实觉汗颜.初涉论坛还需大家多指教,多包容.能在知青网上和您们一起耕耘.学习.提高,是我早有的心愿.谢谢所有关心我的知青朋友,你们的关爱是我创作的动力. 谢谢! |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7/7/5 10:53:55 -- 小妹实在是高,说的(故事)比唱的还好,说唱俱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