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孩子们中高考作文辅导一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25352)

--  作者:老土
--  发布时间:2007/4/23 15:53:03

--  孩子们中高考作文辅导一

孩子们中高考作文辅导一

考场作文语言表达的创新

    摘要:语言表达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语言的变化正在发生和发展,学生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培训自己,才能在考场作文中表现出富有创造力的灵性。

    关键词:创新表现,陌生化的语言结构

    我们知道,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语言。近年来高考,将语言表达作为了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所作的规定中,共分“深刻透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4个方面。“有文采”主要是指语言说的。因为人们看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语言,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流畅、隽永、精炼、圆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谁忽视语言,就等于放弃写文章。

    其实,学生中有很多很美的他们自己的语言,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比如,一位女孩的父亲不小心把她喜爱的一只玻璃杯打碎了,如果按照常规的语言表达,这女孩应该说:“爸,您把我的玻璃杯子打碎了。”可她说出的却是:“爸,您把我的快乐打碎了。”显然,这后一句是极富灵性的表达。要让学生写好考场作文,就得让学生敞开心扉,突破过去的种种模式和束缚,自由地抒写性灵。

    突破过去的种种模式和束缚,我以为便是鼓励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创新。

    一、语言的创新不光表现在对原有规范的超越,也表现在对日常用语的求新。前者谓之“以故求新”,后者谓之“化俗为奇”。

    1、以故为新。如何立伟的散文《月唱》:

   若是月夜,那么月水便在两山的浓影间明晃晃地流走了;又若是春夜,油菜花香阵阵,透窗的那么袭来,人居然就难以成眠。半夜里我把门扉打开,放进来明净星光同蛙唱,偏偏又浴在夏末的夜风中。

    “若是”、“难以”、“门扉”是文言词,“月水”、“透窗”、“浴在”是文言紧缩,而“月水”一词是超越常规的用词。“月水”是“月光如水”,作者把其紧缩在一起用为“月水”,这是过去人们未曾用过的,而他用起来,让人觉得新鲜,也很恰切、美丽。又如“放进来”与“星光同蛙唱”联用,这也是人们未曾用过的。传统用法是“星光”只能照射进来,“蛙唱”声只能传进来,而这里这样用,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美,而且让人能感受到一种美的意境。

    又如《月唱》中的另一段文字:

    溪水粼粼地响,水边长满了石菖蒲同虎耳草,在一个偶然里,水面漂来一瓣野性的花,迅急地勺它在掌心,不用说,于是又有了长而明丽的一泓梦了。

    “勺”是名词,这里作为动词“勺它在掌心”,这也是前人没这样用过的,这是创新,也超越了原有的语言规范,但并不别扭、生硬,而是贴切、生动,增加了语言的美。“一泓梦”也是这样的,“一泓”是指一股深而广的水,作者却与梦联在一起,用“一泓”来形容修饰梦,就让人觉得新鲜了。

    2、化俗为奇。作家陈村的小说《一天》,选择和设计了一种单调、枯燥、机械、繁琐和乏味的日常生活语言叙述主人公张三单调乏味的一天,而又用这天去概括张三的一生。作家是这样写的:

    张三做工做到发工钱的时候,口袋里就有许多钞票。张三看到许多钞票是非常高兴的,他把钞票交给老婆以后,口袋里就没什么钞票了。老婆有了钞票就能买点小菜,小菜买好以后拎到家里去,烧好小菜就等张三回家吃饭了。

    小说通篇采用这种单调罗嗦乏味的语言,让这种语言本身来产生单调乏味的人生主题,表现民族劣根性中的麻木和惰性,浅俗的日常生活语言“物化”成小说的主题涵义的同时,它本身也升华为一种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特征的文学语言了。这样,也就化俗为奇了。

    二、语言的创新表现在常常创造陌生化表达,形成一种语言的距离感。陌生化便是作者的想象力得到释放,让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方法。陌生化的语言,能给人一种新颖别致、耳目一新的感觉。

    又如何立伟的《白色鸟》中,写两个孩子在河边跑累了,不写汗水流在河滩上,而是写成“汗粒晶晶莹莹种在河滩上。”这个“种”字就不同凡响。汗珠如何能够“种”吗?这是反逻辑的组合,然而这种组合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汗珠滴在河滩上,而且渗到河滩的地底下去了,一个“种”字就使语言产生出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再来看看学生的语言:

    ①此后一直没有薇的消息,薇从此就成为一幅黑白的水墨山水,尘封在我记忆的阁楼上。

    ②他总是把自己孤单在人群之外,而且似乎很满足于这种孤单。

    ③那时候是春天,可以见到天空里飞翔的一切:白色的鸟儿,美丽的夹杂着金黄色的树叶的春泥里长成的花。花絮在天空飘舞,还有这片土地里自由的思想和文字。

    ④我的看只好就此停止,移开视线,而她的笑脸在我的眼里扑啦啦涂满了空间。

    薇怎么成为了一幅山水画?记忆又怎么是阁楼呢?显然这种比喻摆脱了过去的那种习以为常的用法,然而以此作喻体,不仅显得贴切,而且新奇有趣。

    “孤单”本来是形容词,前一个“孤单”作动词,后一个“孤单”作名词,句子就变得很生动了。

    我们可以看见飞鸟、花及在天空飘舞的花絮,不可能看见土地里的思想和文字,这写的是一种感受,是在春天里感受到那种自由的思想和文字,精确地表现了作者那种欣喜的情感 

    “笑脸”竟然能够“涂满”眼睛,还居然听到粕啦啦的声响,这似乎很荒诞,然而又合乎情理。

    这些看似不合常规的语句,是作者创造出的陌生化的语言结构,使读者摆脱常规的鉴赏习惯和审美心态,在接受的心理上产生陌生的美感刺激和审美愉悦感。

    语言的变化正在发生和发展,我们只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培训自己,才能在考场作文中表现出富有创造力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