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 为和尚打抱不平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25099)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4/21 18:08:27

--  [原创] 为和尚打抱不平

                        为和尚打抱不平

        前日在茶座发帖,皆因儿歌《月亮粑粑》的后一段记不清了,请帮忙续写。不久,就有数位朋友提供,还提示我:在“湘湖逸事”栏目里也可以找得到。一查,果不其然。综合起来,现在见到的有两种版本。一种是:

“斑鸠咕咕咕,和尚吃豆腐,

豆腐一蒲渣,和尚吃粑粑,

粑粑一蒲壳,和尚吃菱角,

菱角溜溜尖,和尚要上天。

天上四个字,和尚犯哒事,

事又犯得恶,抓哒和尚砍脑壳(kuó)!”

还有一种的末尾两句是:

天又高,买把刀,

砍得和尚血直飙!”

        两个不同版本的末段,长短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归结到恨和尚,奚落和诅咒和尚。我所听到过代代相传的《月亮粑粑》也是如此,从来没有引起我什么不同想法,也就照样唱下去、传下去,但这一次引起了我的困惑。自古以来,民众对佛教是尊崇的,对寺庙是敬畏的,对僧人是友善的,甚至还有对少林武僧的歌颂,对花和尚鲁智深的赞美。和尚何罪之有?为什么偏偏要如此发泄对和尚的憎恶,甚至咒其遭天谴且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并且要在对儿童的启蒙教育里就灌输一种蔑视仇恨的心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就有点想明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是被分为上中下三六九等的。而和尚被列在中九流之末,所谓七僧八道九棋琴,仅仅比巫婆、盗窃、娼妓等下流的位置靠前一点。正因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自然成为被其他人嘲笑和欺侮的对象,他们是不幸的弱者。除非因杀了人犯了大罪为了避祸,一般人如果生活还过得去,不会选择出家,那与信仰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求生和寻求保护的一种手段。就是宝玉出家,如果不是父亲被打成“走资派”,被抄家、羁押,恐怕也不至遁入空门的。想到这里,我觉得和尚有点像当年无依无靠的知青,设身处地,我开始同情和尚,我要为他们鸣冤叫屈。

        也许确实有个别坏和尚违犯戒律,遭人唾骂,例如咱们浏阳笑笑生笔下《火烧红莲寺》里那些奸人妻子的淫和尚,但绝大多数出家人是恪守清规、与人为善的。但因多以布施为生,形同乞讨,自然也就被人瞧不起了。于是也就发明了许多与和尚有关的俗语:“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指着和尚骂秃驴”“馋当厨子懒出家”等等,还有我们长沙的儿歌代表作《月亮粑粑》。骂就骂了,反正也不怕和尚来找麻烦,或者以“侵害名誉权”上法院起诉。

        柏杨评价国人的劣根性其中一条是媚上欺下,对统治者歌功颂德、感恩戴德,对比自己更可怜的弱者却只有讥笑和欺凌。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能够欺负的就是庙里的小和尚和小尼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是阿Q的名言。而和尚与尼姑惟有忍气吞声,幸得庙里还有条狗,才能抵挡阿Q的经常性骚扰。这首儿歌可千万不要到庙里去唱,担心被放狗咬。

        除了不该歧视弱者,我认为这首儿歌的后半段不适合教给儿童还有原因:一、在现实生活特别是儿童的生活中,和尚距离太远,如果孩子问我“和尚是什么?”我不能不回答,也不能给予“和尚就是光头”这样的错误答案。二、如果孩子再问我:“和尚为什么该杀?”我无言以对,更不能学南宋的秦桧给和尚定个“莫须有”的罪名。三、我们不应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播种下血腥暴力、草菅人命的种子,万一他今后当了官或者成了伟人呢?每一条生命都是宝贵的,都不应该被轻易剥夺,更何况是妄加之罪呢。历史上这样的冤杀例子还不够多吗?看来,对前辈传下来的东西,即使是儿歌,也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呀!

        所以,我自作主张地将后面这一段作了修改:

“斑鸠咕咕咕,宝宝吃豆腐,

豆腐一蒲渣,宝宝吃粑粑,

粑粑一蒲壳,宝宝吃菱角,

菱角溜溜尖,宝宝要上天。

天又高,白云飘,

宝宝唱歌爷爷奶奶教!

(当然,你可以把“宝宝“换成孩子的乳名,也可以把“爷爷奶奶”换成“外公外婆”。)

        朋友,你还有更合适的改词吗,请赐教我!

        长沙儿歌很多,我有意借湖知网征集,欢迎你将你知道的儿歌跟帖在下面,说不定我们今后整理出来,也是为社会、为后代做了一件好事呢!

                                                                                      二○○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7/4/21 19:20:09

--  
还有这么唱:喊声喊声打,和尚裤一垮.喊声喊声杀,抓哒和尚一抹!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4/21 20:31:48

--  
令人佩服,犟牛兄从一首旧时儿歌看到了国人社会心理上的弱点。而犟牛兄对儿歌后段所作的改动,哥巴感觉很好。这也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4/22 9:36:15

--  
以下是引用哥巴在2007-4-21 20:31:48的发言:
令人佩服,犟牛兄从一首旧时儿歌看到了国人社会心理上的弱点。而犟牛兄对儿歌后段所作的改动,哥巴感觉很好。这也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感谢晏生兄跟帖,增加了我的知识。谢谢哥巴兄的夸奖。也谢谢湖知网,让我克服了退休后的不适应、大病后的颓丧。感谢各位网友的赏识和鼓励,使我活得充实、写得舒心、有所长进!

借用一张日落部族发的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老甘
--  发布时间:2007/4/23 19:48:38

--  

我还听说过这种结尾:

...  ...  ...

抓哒和尚砍脑壳.

脑壳砍不刈,

抓哒和尚割奶际.

奶际割不脱,

只好捆起和尚的臭--脚!

尽管施以多种酷刑,仍然奈何不了和尚,可见和尚本事还是蛮大的,也算是不无善意的调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