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也说知青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24223)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7/4/14 0:00:49

--  也说知青

  我是不太愿意回想的,所以到知青网这么久没写过一篇关于知青的文章。是没有体会吗?下乡13年,从一个天真的姑娘变成了拖着两个孩子的中年妇女,什么没遭遇过什么没经历过。那为什么我没写一点关于知青的文字呢?愚笨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一直没想明白:什么是知青!
    早几天看病牛(兄弟这名真的请改一改,历史上有一个名字里有病字的是霍去病,还是在病的前面加了去字的)的文章说得很好,是一个大大的“人”,对这些我想了很多很多……
   知青是前无古人绝对后无来者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为什么又会产生呢?
在知青运动的顶峰有那么几个人,他们除了强给他们安上的桂冠之外到底在农村怎么大有作为了??
   现在也有人在为知青运动唱赞歌,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韧,忍和自强不息。但是,谁能够为几百上千万人的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买单!!
   我在知青网上曾经回帖说过知青运动是愚民运动,是一个莫名奇妙的心血来潮的产物。解决不了的事情和问题一赶了之,还美其名说什么大有作为。我们去了,带走的是父母的心。现在的孩子们有“啃老族”,我们当时又何尝不是“啃老族”。我们没改造农村,反而让农村同化了许多--因为必须如此。
   我们付出了青春,还有一些付出的是生命!!现在我们想想那些长眠在异乡的朋友,心里有的是一丝丝惋惜,但是他们的父母手足却有着永远的不可磨灭的心痛……
   过去了就永远的过去了,人生苦短时光不再。我不愿意回想是不想让别人的错误来影响现在的心情,因为毕竟我们的时间不是很多了。我们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苦日子瓜菜代,再加上上山下乡。虽然说经历是财富,但是谁愿意有这样的经历呢:毫无意义地付出美好的青春。
   知青,这是一个让苦恼人笑的名字,是蕴含着酸甜苦辣咸的群体。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4 1:43:46

--  
       读了夏悸的文章,心里很震撼.我历来认为,凡是有点涉及政治的话题,,应该是男人们的事.女人,特别是奔6的奶奶年纪了,有如此勇气,如此牛气的直言,很是佩服..
     其实,我们读书都不多,讲实在的,也写不出太象样东西.    真即美!!!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4 2:11:26

--  
以下是引用夏悸在2007-4-14 0:00:49的发言:

  谁能够为几百上千万人的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买单!!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4 2:13:48

--  
以下是引用夏悸在2007-4-14 0:00:49的发言:

知青运动是愚民运动,是一个莫名奇妙的心血来潮的产物。解决不了的事情和问题一赶了之,还美其名说什么大有作为。


--  作者:日落部族
--  发布时间:2007/4/14 3:04:19

--  
以下是引用苦椎山人在2007-4-14 1:43:46的发言:
女人,特别是奔6的奶奶年纪了,有如此勇气,如此牛气的直言,很是佩服..

先从一个天真的姑娘下乡下乡,13年后变成了拖着两个孩子的中年妇女,中间包涵着多少男人意想不到困境,女人也是人啊!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4/15 12:08:36

--  
         知识青年,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当然已经被永远定格在那个“红色年代”里了。今天,当年的“知青”差不多都是五六十岁的中年人了。不管是出于对“这世界变化快”的感慨,还是对昔日艰难岁月中纯真友情的怀恋,“知青情节”在这一代人心目中是永远解不开了。回想知青岁月,你才会发觉原来曾熟视无睹的东西猛然间珍贵非凡,而那些今日含养不下的种种矫情享乐与虚无闲适却是于人生毫无益处的游戏。从这个角度看,冰浸暑柒的知青岁月虽然给一代人带来的痛苦也是终生难忘的,而成千上万人曾经共同的生活经历对这整整一代人的思想纯化与意志磨练同样也是不可忘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知青热”其实并不能用“怀旧意识”一言概之。
      知青运动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次特殊事件,“中国知青运动”需要一个公正的总结。这样的历史总结当然不止是为了给那些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岁月的人回首往事和宣泄情感。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让后来者知晓且不忘中国一代青年曾经经历过这样一段特说岁月,特别是知道其中的种种“为什么”。
  这应该是一部教科书,应该是一部充满激情和青春之火的颂歌,应该是一部对过去岁月的认真反思和自省,更应该是一部对历史与未来的警示之作……也许,我们现在还来不及全面、客观、冷静地评价这段历史……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4/15 15:04:51

--  

     迎尾巴兄批指正.有争议是好事.讲清道理嘛,恐吓与辱骂是不必要的.

     说明一下:

     充满激情和青春之火的颂歌----是指对知青,知青精神.不是"在网上去弥漫歌那个被咒的年代。"在知青身上,也只有在知青身上最能集中体现中国现代发展史的全部特点,他们的经历几乎就是在折射着中国近五十年来的经历,他们的命运就是现代中国的命运,他们的坎坷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坎坷。你如果能够读懂知青年,你也就能真正地懂中国代的展史,你如果不能真正的理解知青年,那,可以于中国代的展的认识还真的在是不青年经历沉淀了太多的代中国的桑。我相信,在一代人中够产生描写知青年经历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中国代史应该留下他们浓重的一笔。

      目前社会上反映知青 的文学作品并不丰富,而且缺乏深度。国内外史学家于文化革命 的籍中往往忽知青运。有的便是提及也是一代而在的 年青一代经历只有一知半解。史不要重写痛苦的 一,客地,有哲理性地分析,探讨这一段史是我们对社会以 及后任。而我们则需要合当年的思想方法,政治背景,以 及代的局限性来分析我们经历。从中得到反省,吸取教。  
    对于“文革”,官方的价十分明确:“十年浩劫”,这场浩劫的国家、我的民族造成了极其巨大的灾这种评价被广泛引入各官方文件、史教科之中。相比之下,于“上山下价不缺乏,而且模糊。任何及知青的目都是有风险的,一方面是因它必然会触动这一代人最珍西,而不同知青“上山下的具体经历、感受和认识又千差万,都可以用自身作据”否某一看法;另一方面,有关对知青的价和知青研究的争而激烈,要想绕过任何一方都是相当困的。此外,要想清楚地认识知青一群体,就不能不及与其系在一起的各重大史事件和共和国的史情境,受制于当下的学术环境,同也是研究者的理和学能力的挑

    “知青上山下域的研究之不足及其原因也是而易的。由于“知青”研究及“文革”“禁区”,官方用“不予立、不予款”的政策加以限制,此方迄今未
  
   在1994年底“青运所”召
的“知青研究的状和未来”座会上,学者就曾提到这样问题:缺少金,料困,往往于“战战惊惊”的状。可以这种局面到在也一直没有改善。由于中国目前众所周知的社会文化境,特是最有价的档案料即使经过学者的千呼万仍因种种原因没有公,以及出版、互网的种种限制,“知青”研究只能停滞在有限的范
和深度上。
  
   国内学者
提出从国史角度研究包括“知青上山下在内的“文革”史的建,但至今尚未实际的行或成果,又被迫置了。在一个有文革”研究的讨论会上,学者指出了一研究“海外,国内冷;通俗,研究冷;地摊热,学冷”的状况。看来在“知青”研究方面也同如此,前几年在中国曾有高潮”出,不以“知青上山下课题之重大、复杂牵动广泛、影响深,迄今止的研究然是远远的。

  所幸的是,多学者和包括“知青”群体在内的社会各界有之士已课题的重要性和迫性,他不会任其湮和被忘的。如同xx所:“总结历史,10年后做也更好,但那恐怕只是后人了。后人,也自身,了剩下的光不再蹉跎”.xxx得更深刻:我一定要做,不能回避,要改当代人不能写当代史的不好传统,作当代的司迁;“等我们这一代不在了,下一代人再去写,无点、材料,都不如我一代人写的深刻”;我要“有急迫感,要留下一部得起推敲的好史,确实应在中国当代史中有知青史的一席之地”。

  岁月无情,一代知青也将完成自己所扮演的时代角色。在暮色苍茫中,它将成为当代历史舞台上的一幕匆匆过客。然而,它留给后人的,应是一部真实的知青“史记”。或许,我们一代局内人难以将其写好并总结好,相信我们的后代会完整地将其付诸于世。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6 4:37:43

--  [转帖][灌水]

愚民政策召唤下的"激情",今天太早了,先睡觉,我晚上再参加激战啊.两位仁兄不必激动.仔细看了你们的文章,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分歧.

我赞成尾巴的,天下知青不一定是一家.投票嘛,太肤浅了点.谁都会投反对票(知青本人).就算是即得利益者,也会在投反对票后说一句:还是锻炼了我咧.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6 5:05:49

--  
以下是引用李政协在2007-4-15 15:04:51的发言:

    

  岁月无情,一代知青也将完成自己所扮演的时代角色。在暮色苍茫中,它将成为当代历史舞台上的一幕匆匆过客。然而,它留给后人的,应是一部真实的知青“史记”。或许,我们一代局内人难以将其写好并总结好,相信我们的后代会完整地将其付诸于世。

如果开禁,有什么难以写好的.不开禁,后人也写不好,就象那篇<写家谱>帖子讲的一样."历史是写历史的人写的"什么人民写的咯,鬼话!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6 18:34:34

--  

本网去年数据即有上述视频,联接地址:

http://2006.hnzqw.com/index.asp?boardid=28

不知道尾巴兄看过没有?看了就不会否认"激情"和"知青情节"了.再谈其他吧.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16 20:01:37

--  [灌水]
我是"沙发",也来讲两句.
     "彻底否认中国的知青运动"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的知青运动需要一个公正的解决"也是毋容置疑的.
     否认知青运动,且要"彻底",靠你?我?我们知青?有个屁用!(不要讲我粗鲁,毛家大爹在诗词里也用"不须放屁")你我生活在什么国度?你应该知道中(共中央)发,国(务院)发某某号文件吧,也应该知道文件上还有"照办"的圣旨吧.这是文革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没有这道手续,谁认你的"否定"?另外,"关于某某历史若干问题的决定"也是我们国家常常用的.最起码,还得有<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社论来认定.否则,你,我,我们再怎么"彻底否认"也是空的,激动有什么用,愤怒有什么用.这是国情.
     夏悸讲的最直白,知青运动是"愚民运动",连"大有作为"的创造者都点了,只差冒点名!(所以我佩服她牛).但是,有用吗?你我同去追杀给"知青运动""涂脂抹份"的人,你出钱还是我出钱?追到手了,是你杀还是我来杀?当然,还不至于那样严重咯,调侃几句.以色列人是不简单,那也是政府默许呢.
     讲到底,我认为李政协的所谓"公正"其实就在暗指,要否定知青运动,必须由有政府来否定.目前什么"有争议"啊,"学者如何"啊,什么"不给于立项"啊,都在叙说着否定的难处,
     诚然,文革已经定性为"十年浩劫",又怎么样呢,对知青而言,不是要你回城了吗?不是给你算工龄了吗?
     李文写的很好,分析的也全面,但是他没有夏文那样直白,各人有各人的表达方式,.因为我们还生活在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度.
     最后,亮明我的观点:
     "彻底否认中国的知青运动"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的知青运动需要一个公正的解决"也是毋容置疑的.
      政府要出面买单,政府要向知青道歉,先前有了"政府花300个亿,换来3个不满意"之说,没有讲是心痛钱还是心痛人.用湖南话讲,只不是认为"不抵".现在不是兴"道歉"吗?有为纳粹杀害的人道歉,还要为"慰安妇"道歉,怎么就没有人呼吁,为知青道歉呢?那我就在这里呼吁了!不过,道歉了又怎么样?你,我还能重新来过?!最多也就是警示后人.
     尾巴君,你以为如何?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4/17 16:31:04

--  

岁月无情,一代知青也将完成自己所扮演的时代角色。在暮色苍茫中,它将成为当代历史舞台上的一幕匆匆过客。然而,它留给后人的,应是一部真实的知青“史记”。或许,我们一代局内人难以将其写好并总结好,相信我们的后代会完整地将其付诸于世。
       一定要等我们这一代人都死光了才能再来作总结吗?悲哀!真的讨论就会有风险吗?不是自己吓自己吧?我看上面还是既客观又人性的,例如这次知青进社保就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4/17 17:36:09

--  
以下是引用苦椎山人在2007-4-14 1:43:46的发言:
       读了夏悸的文章,心里很震撼.我历来认为,凡是有点涉及政治的话题,,应该是男人们的事.女人,特别是奔6的奶奶年纪了,有如此勇气,如此牛气的直言,很是佩服..
     其实,我们读书都不多,讲实在的,也写不出太象样东西.    真即美!!!

我与苦椎同感,在此向夏悸致敬!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4/17 18:03:01

--  

尾巴兄好:

我读了楼主和你的帖子,气概和真情让我感佩。

对于政协君,不知尾巴兄可看过他去年在沅江栏目发的《也谈知青》(题目可能不完全对),其文就是针对个别指责知青不该批评下乡的错误言论而花费大量时间写下的驳斥意见。足见政协君对下乡之彻底否定的态度。

另外我还想公布一个历史小秘密:去年某大型网络有人指责知青,政协君得悉后,拔剑而起,以多种笔名与之进行激烈的论战,大长我知青志气。

尾巴兄,政协可是我们的好兄弟呢。他有时说话不大直白,往往初看看不出真意,故而引起上述争议,其实深意是和你一样的。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4/18 0:49:52

--  

尾巴兄好:

你意我明,我常常也是胡说,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我曾对乃夫说:只有深刻了解你,才会知道你是多么可爱。

另外我只是觉得内外有别,我认为凌厉的论辨只相对坛子外明显诋毁知青的论敌。至于湖知网,总觉都是一家人,猩猩惜猩猩吧。

井蛙之见,不一定对。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4/18 7:33:18

--  

我一直为能够结识你而感到莫大的荣幸!__致知青娃。虽然因为身体不佳的原因原因错过了和你见面的机会,但我是很引你为知己的。夸张一点说,即使上湖知网只结识了你这一个朋友,那对于我来说也是值得的。

    借用你的话说:你坚决维护知青的根本利益,坚决维护知青历史认知的良心概念,我是深为理解、完全赞同和由衷钦敬的。你刚直不阿,感想敢说,而同时对长辈、对知青战友却深重情谊,生活中却不乏幽默,是湖知网一道奇特的风景。我又是由衷钦敬的。

    借跟帖此机会说这番话。关于“和而不同”的讨论我说不出什么理论,我不是个长于逻辑思维和论辩的人,但我还会听和欣赏,希望经常听到你的声音。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曾经常苦恼,因为几次帖子与别人观点不一致引起争论而苦恼,有时候是因为网络这种方式表达不充分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当然更多是因为认识不同的原因。所以,对于“天下知青是一家”这个命题有时也有些迷惑了。转而一想也就不以为怪了。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就你叫你的,我叫我的吧。这就叫百家争鸣,你别打断我叫唤,我也洗耳恭听,不很好吗?我倒是欣赏一个新词汇叫“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希望我们知青通过交流真正达到有更多的共同点,有更加统一的声音。

   还是这句话结尾,希望经常在网上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活跃身影。


--  作者:笨笨牛
--  发布时间:2007/4/18 8:30:26

--  
以下是引用犟牛在2007-4-18 7:33:18的发言: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就你叫你的,我叫我的吧。这就叫百家争鸣,你别打断我叫唤,我也洗耳恭听,不很好吗?

        精彩的比喻!好!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4/18 12:17:23

--  
以下是引用犟牛在2007-4-18 7:33:18的发言: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就你叫你的,我叫我的吧。这就叫百鸟争鸣,你别打断我叫唤,我也洗耳恭听,不很好吗?我倒是欣赏台湾发明的一个新词汇叫“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希望我们知青通过交流真正达到有更多的共同点,有更加统一的声音。

经典!赞同!

看来尾巴兄也是赞同的。

我不如你,惭愧!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4/18 13:08:16

--  

回尾巴兄:

笑纳,收藏了。

常悔自己言不及义,惭愧!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7/4/21 0:04:07

--  

   因为上班,几天没上茶座,想不到这么热闹。很高兴结识了这么多朋友,谢谢大家光临。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不是奔6,是过6。在这个家园里估计我是女同胞中年龄的大姐大,这里的退休年龄最早是62岁,到明年就自由了。

   还想说的是知青是一个群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说什么都可以,大家还是心平气和的好。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