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原创讨论]复那片青山,兼复各位朋友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22681)

--  作者:落霞孤鹜
--  发布时间:2007/3/29 1:44:15

--  [原创讨论]复那片青山,兼复各位朋友

先向各位关注和参与讨论《知青下放地,不是第二故乡》的知青朋友表示谢意!为什么由落霞来答谢?——因该副标题点了落霞的名,落霞便就事论事,答复那片青山,兼复各位朋友。

*

原本无意于写这份回帖,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网上有这么多佳作好贴需要时间来细细拜读,有这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需要时间来用心体会,有好多心仪的东西需要时间来品味和学习……而命运恩赐我个人所拥有的时间,目前只有夜晚几个小时……

但,既然那片青山网友在他的副标题中将目标锁定在“落霞”,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缄默或许也会被人误解,回复和陈述,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朋友们参与讨论的诚意答复。

*

如笑对人生友所查,新华词典中对“故乡”是这样定义的: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至于知青下放地是否称为第二故乡,也如楼上各位朋友的看法,任何事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尤其是涉及到一代人几千万曾经的“知青”,从理性、从知性、从情感,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不奇怪的,也是情理之中的;无疑这也不是出自通常的那种由“政府”来统一口径,我想,更不会是基于这些历经坎坷的老知青们对“上山下乡”的肯定。

*

如果那片青山网友仅仅只是针对我于十年前曾在《走出迷茫的梦境》中写过的十首歌中的一首歌——第二故乡情(创作之初名《知青情结》,后名《你是否已经改变了昨日的苍凉》),他的议论是对其标题字面上存在异议,那么他一定没有读过整篇正文的内容主旨,也没有读过我的其它拙文(这也是他自己曾说过的),因而也就不会专由我落霞写的歌而引申出他的感愤了,他没有读过,所以他无从了解……还有,十年前我写的这些东东也绝不是某次活动或是某场“政治”的附属品,完全是关起门来自己内心原始的一种宣泄,也就是说,十年前,我就在原始状态下争取我们普通知青的话语权了……只是,那时候,媒体和舆论界远没有现在这样宽松。

*

是否每位上网的知青网友都得用开宗明义的方式或宣誓表决的口号来表明自己对“上山下乡”的态度?虽然我不习惯如此,但既然那片青山已经把落霞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了给自己“正名”,那么我就顺延那片青山网友的思维习惯和诘问,在下行链接上我曾发过的几篇知青话题拙文来个表态行吗?(嘿嘿,虽是玩笑,可也是认起了真,因为,这样的误导将会让人产生误解,在一个家庭里被人误解,何以安身?)

如各位朋友有时间或是有兴趣了解,可以看一看落霞拙文,这里面虽然没有一句口号,但却也是观点鲜明的:

*

http://www.hnzqw.com/http://2006.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25&ID=415&page=1" target="_blank" >[原创]无奈的“选择”\'>[原创]无奈的“选择”

[原创]龙秀三章

http://2006.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25&ID=349&page=1

[原创]龙秀村里的女人们

[原创]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

[原创]那一条永不回头的生命航线

[原创]青春祭

http://2006.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25&ID=353&page=1

[原创]第二故乡华容行·随感录·花絮集

[原创]走出迷茫的梦境——知青组歌

http://2006.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25&ID=421&page=1

[原创]用DV记录史实,以歌声抒解情怀

还有这篇引发那片青山愤愤而责难的

[原创歌曲]★你是否已经改变了昨日的苍凉★



*

故乡,无疑是游子心目中那个无可替代的心灵家园,不管它是青山绿水还是穷山恶水。。。哪怕是一袭旧蓑衣,哪怕是一蓬狗尾草——它总在那里,牵动着游子的心。。。

*

同样,我曾把青春、情感和时光付与了的那片土地,那些人,虽然这是一种无奈中的付与,但,多年之后,那种情感也慢慢积淀成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的一分牵挂——这是与“有悔”和“无悔”完全无关的一分纯真情感。。。因为那里留下了无处不在的颠沛足迹,有着自己曾经失落的心灵遗址。。。是否将那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种感觉则在个人的心里。

*

应该说,绝大多数知青返乡是不掺和任何“政治”色彩或是功利色彩的,举例而言,2005年华容知青的“第二故乡华容行”活动中就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例证:

原华容球队队友、曾下放在塔市烟筒的两位知青,为队上的老乡捐赠了2000元钱,这除了我们几个同去的队友,其他人是不知道的。在这些最弱势人群中能“留传世英名”吗?其实,他们两位也只是工薪阶层,有一位因家庭出身且在那穷乡僻壤蹉跎了8年的青春——曾有人扬言他要能招工离乡,除非等台湾解放……你说这爱恨之间揪裹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不是非此即彼能阐释得清的。

记得2005年华容知青重返“第二故乡”,那片青山也在同行之列,那时候可是没有见你言辞咄咄地对此称谓提出过异议哦!

可见,人的情感与认知之间、也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也会起着变化的一对共生体;处于不同的心境、环境和时代,以及人们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度和探讨的纵深度,人的理解和认知也会随之更加清晰……

要知道,那片青山在帖子标题中所提落霞的歌,那可是在1997年(十年前)写的哦,那个时候,落霞这篇东东也曾引发过某个圈子小范围的争议,不过是提出作品基调反映“沉重的一面多了”,不宜发表……如此等等。

知青话题,真实即沉重,对于这些,不必我在此处多讲了……*

*

嘿嘿只是,要强调的一点是“第二故乡”这个专有名词,不是我的专利也更不是我发明的啊;在省内以及华容以往的几次返乡活动中,自有各次活动的牵头人和组织者,与那片青山一样,落霞只不过是几百上十号人中的一个细细萝卜而已,如果你要对那些“重返”活动阐述观点或加以抨击完全有你的权利,也可以直抒自己的见解,但大可不必拿落霞来说事做箭靶,对与你一样的一介草民,这样的方式,可不是堂堂大丈夫所为哦!

*

说到此,还谈些感受。我很钦佩和欣赏我们很多网友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做人议事,如在安乡栏目、靖县栏目以及最近的茶座栏目都可看到这种氛围;尤其桢桢姐的座右铭“与人为善,开心快乐”,以及她代表着的诸多兄弟姐妹的内敛和修养,也正是我的处世态度和我所力求企及的一种境界。而坦陈自己的意见而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方式,这种和睦相处、真诚相待才是呵护家园,友爱同好的实际行动,这并不会影响大家对问题的探讨,相反有助于将探讨深入下去。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

最后,需要真诚地对那片青山提一句,你陈述观点没有错,且刚直不阿是难得,但那是面对强势和权贵。而这种对同站网友也动辄剑拔弩张的议事风格,断章取义的责难、以及非此即彼式的机械思维方式,实在是不敢恭维哦;而对于目前还在为生计疲于奔波的我来说,要为一些莫名的“说法”而不得不花时费力为自己“正名”,这无谓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实在是不值……

*

如果今后还会出现类似莫名的责难,落霞就只能是以缄默表示态度了,如果是真诚相待平等讨论,且落霞亦有心得,落霞将乐意参与。*

*

今晚耗费了不少时间写这个回帖,如落霞文中有不对之处或是得罪之处,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落霞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2007-3-29  0:28


--  作者:不知天命
--  发布时间:2007/3/29 9:45:22

--  

落霞孤鹜[原创]青春祭:

我问自己一千次,青春无悔可是我肺腑的声音?

我曾在红土地上把理想播种,

我曾在黑土地上铺就赤诚。

有谁说绿色的浪漫中国知青梦

有谁说我们未曾有过英雄般的献身?

亚热带的橡胶林洒上了多少热血冷泪!

大林莽的松柏树增添了多少年轮

*      *      *      *      *

我问自己一千次,生命的花环可是我自己编织成?

我曾将改天换地的豪情举过头顶,

我也曾深藏着脱胎换骨的虔诚。

未曾料理想之歌湮灭在蹉跎岁月

未曾料神奇的土地竟然地裂山崩!

达紫香红罂粟在斜阳中依旧,

风凛冽血色黄昏青春成了永——恒。

谢谢落霞的好诗,现在读来仍感动


--  作者:微不足道
--  发布时间:2007/3/29 13:12:20

--  

刘敏姐:

我看了和听了你的大作,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她自己的感情表达方式,没必要强求相同,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攻击大可不必在意.以你的才华和经历感动反对你的人吧.


--  作者:yanyan
--  发布时间:2007/3/30 10:33:51

--  

喜欢落霞的一切作品:歌、诗、文。理性而不失激情;才情横溢而不张扬;情真意切而不矫情。我从中感受艺术的美。从不曾料到“第二故乡”的称谓会引发如此的论争,而且读此类争论文章思想上感觉很紧张,隐隐约约闻到火药味,这与我上湖知网怡情养性、愉悦晚年的初衷相悖。本来是可以不看,可谁让我喜欢落霞的文章同时又喜欢青山的文章呢?所以我就看了,既然看到了,也就发一点点议论,我这人为人为事率真但不深刻,说的不对都别当回事。

“第二故乡”的称谓进行论争,我觉得很没有必要,不就一个称谓吗?当年我们确实是被迫到那方土地上蹉跎了数年青春,我们也确实是那样迫切地想离开那片土地,而几十年过去,我们却发现,那片土地,那些人们已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无法尘封,难以忘怀,于是就有人称之为“第二故乡”了。一个因情感而产生的称谓而已,各人的环境、处境和遭遇都不尽相同,想视其为“故乡”,就如此称呼,实在是伤痛太深就不提罢了。我们不是政治家、不是史学家,奔六的我们只想做一片快乐的晚霞。率性而为吧!简单而快乐的活着吧!至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我想,历史已早有定论,不会再重演,这就够了。

落霞,要想快乐,有些问题,特别是与政治有关的问题,沉默是金。

我在学唱你的“走出岁月的冬季”,但是有几个字没有:“迷茫的心灵啊何时啊――冬季”两段都一样,主要是没有曲子,就不知道唱这几个字。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3/30 10:59:38

--  

——

落霞此帖是详尽而真诚的。

但是,如果我们读了落霞和青山的某些只言片语而把他们当作了真正意义上的论敌的话,则我们将被湖知网上这两位特殊而神秘的才子才女带入一个趣味误区。

环佩琳琅、华章彩溢的落霞才女是湖知网的一个特例。

视角独特、实则诚善的青山才子是湖知网的一个特例。

才子青山和才女落霞的关系是湖知网的一个特例——因为青山赞美落霞的时候也同样是语惊四座,笑倒弥勒!

故此,虽然落霞写下此文,狡诘而明知就里的网友却故意隐而不发。

我知大家在窃笑:嘻嘻,你把手电光柱照亮,撮着我爬这光柱,到时你把电钮关了,我岂不就掉下来挨痛?!

我也不回。我让青山自己的帖子来回(详见下帖)————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3/30 11:13:37

--  

笑对人生接青山帖——

学习落霞好榜样
自己作曲自己唱
曲曲悠扬填好词
知青岁月永不忘
知青岁月永不忘

学习落霞好榜样
贴歌网上人人唱    
愿做大家的好网友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讲得好,顶!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3/30 11:23:43

--  

农哥附议那片青山赞落霞——

那片青山兄您真逗啊

俺学唱了

学习落霞好榜样~自己作曲自己唱~知青岁月永不忘~...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

妙!妙!!妙!!!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3/30 11:50:21

--  

浩宇表扬那片青山之表扬落霞孤鹜——

浩宇指示:(那片青山)学习落霞好榜样

这首歌填好词可为春晚保留节目!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3/30 11:54:46

--  

利拉乖乖附议那片青山——

学习落霞好榜样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3/30 12:04:11

--  

农哥附议那片青山赞落霞——

学习落霞好榜样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  作者:元宵
--  发布时间:2007/3/30 13:18:42

--  

山老倌是个老猎手,常在湖知网找靶子练枪法,不过不用担心受伤,他那杆枪射出来的不是真枪实弹而是烟幕弹。

山老倌的枪也瞄准过元宵,那真的是喊高射炮打虻子,瞄错哒地方。取扎咯哈名字一看就晓得撒,圆滚滚滑溜溜,一脚踢哒个瘪皮球,山老倌肯定打得冒一点味,害得我躲得一边扪哒嘴巴笑死咯人。落霞沉着应战,山老倌正中下怀,咯样的靶子打起来才过瘾。哈莫担心真的会打仗,山老倌放肆多种点苦瓜籽,下回子我们咯些被他当过靶子的抓哒他攒油。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7/3/30 15:32:39

--  
      怕懒得,钻钻牛角尖也好呀!我们大家在网上还热闹些!哈哈哈。。。
--  作者:行者无疆
--  发布时间:2007/3/30 20:07:54

--  

学习落霞好榜样,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yanyan姐、80个知青娃弟、元宵兄、良良哥好人好帖、高人高见,仁者仁义,我顶!

集体主义, 唇齿相依,一网情深,和而不同...

湖湘知青一家亲,青山落霞夕阳红......



--  作者:雪踪
--  发布时间:2007/3/31 1:11:45

--  [灌水]

  佛家的故事。

  得道高僧对旗动还是风动的争论,说:旗未动,风也未动,是心在动。

  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行我素。



--  作者:落霞孤鹜
--  发布时间:2007/3/31 2:28:50

--  

感谢楼上各位朋友的回帖,以及你们的理解和宽厚之心。

其实落霞也和大家一样,只想在这个家园里和大家说一说心里话,会一会新朋老友,说一说自己的心情,听一听朋友们的故事——除此之外,别无他求,更不会想要留什么“传世英名”了。。。

只是,朋友们还是言重了,落霞真的是愧不敢当哦。。。

谢谢新朋友雪踪的启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确是字字入禅,读后顿觉心境旷达!今后还请雪踪以及各位朋友多多指教啊!


--  作者:大漠孤烟
--  发布时间:2007/3/31 8:17:16

--  

故乡,无疑是游子心目中那个无可替代的心灵家园,不管它是青山绿水还是穷山恶水。。。哪怕是一袭旧蓑衣,哪怕是一蓬狗尾草——它总在那里,牵动着游子的心。。。

*

同样,我曾把青春、情感和时光付与了的那片土地,那些人,虽然这是一种无奈中的付与,但,多年之后,那种情感也慢慢积淀成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的一分牵挂——这是与“有悔”和“无悔”完全无关的一分纯真情感。。。因为那里留下了无处不在的颠沛足迹,有着自己曾经失落的心灵遗址。。。是否将那里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种感觉则在个人的心里。

*

深有同感.


--  作者:大漠孤烟
--  发布时间:2007/3/31 8:19:04

--  

湖湘知青一家亲,青山落霞夕阳红......

妙.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7/4/4 8:04:23

--  

最后,需要真诚地对那片青山提一句,你陈述观点没有错,且刚直不阿是难得,但那是面对强势和权贵。而这种对同站网友也动辄剑拔弩张的议事风格,断章取义的责难、以及非此即彼式的机械思维方式,实在是不敢恭维哦;而对于目前还在为生计疲于奔波的我来说,要为一些莫名的“说法”而不得不花时费力为自己“正名”,这无谓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实在是不值……

落霞说得好!!!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7/4/4 8:10:44

--  
以下是引用雪踪在2007-3-31 1:11:45的发言:

  佛家的故事。

  得道高僧对旗动还是风动的争论,说:旗未动,风也未动,是心在动。

  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行我素。



好一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7/4/4 8:47:15

--  
以下是引用落霞孤鹜在2007-3-31 2:28:50的发言:

感谢楼上各位朋友的回帖,以及你们的理解和宽厚之心。

其实落霞也和大家一样,只想在这个家园里和大家说一说心里话,会一会新朋老友,说一说自己的心情,听一听朋友们的故事——除此之外,别无他求,更不会想要留什么“传世英名”了。。。

只是,朋友们还是言重了,落霞真的是愧不敢当哦。。。

谢谢新朋友雪踪的启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确是字字入禅,读后顿觉心境旷达!今后还请雪踪以及各位朋友多多指教啊!



感觉到落霞的累!

为了生计,还为了心中的那片晚霞!

为了那晚霞的灿烂!

希望落霞能放松一些,身体要紧!

祝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