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天下知青茶座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5) ---- [转帖]知青下乡与行贿贪污的坏风气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id=21683) |
-- 作者:苍狼向月 -- 发布时间:2007/3/20 7:25:02 -- [转帖]知青下乡与行贿贪污的坏风气 在中国,贪污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即使在被人们认为是最清廉的时期,也不敢说没有贪污现象。但是,各时期风气不同,在有些时期贪污公行,不贪污者被人认为无能,如明朝末年就是。也有些时期,贪污者是过街老鼠。文革前风气较好,可以说确有对贪污行贿人人喊打之风。 毛泽东对于自己建立的国家政权中的贪污腐化是不能容忍的,这大概和看到蒋氏集团内贪污腐化大失民心所造成的恶果有关。1951年,他掀起了三反运动,其第一反就是反贪污。市地委书记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被枪毙,全国振动,反贪污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效果甚著。这大概是毛泽东所发动的政治运动中少有为人们所称道的。以后还有多次规模较小的反对贪污腐化的运动,直到文革前的四清运动中也有清经济的任务。有这样不断的运动,有贼心没贼胆的人在钱财物前也就变的清廉了。(没有身历其境的人很难体会到不幸成为运动中重点被审查的对象是一种什么可怕滋味。) 在十多年中保持着较好的风气,至少,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送钱送礼给领导而达到某种目的是可耻的。而在文革以后,风气大变,当时流行说法是不走后门办不成事。为达目的送钱送物托人被视为正常。虽然仍有人自视清高,但是,能真正保持清高的人只是极少数。 为什么社会风气会有这样的变化?恕老夫孤陋寡闻,尚未见有充分说服力的文章阐述。在此,不怕浮浅,说几点看法。(强调一下,我不是说有无贪污或走后门,而只是说风气怎么变化,万勿误解。) 仔细回忆当时的情景,多数老百姓开始对走后门行贿托人不按规程办事予以认可,并习以为常是从知青回城开始的。 知青下乡几乎和城市中每一个普通的家庭相关,知青在乡下受罪不知牵动了多少父母心。当有了回城的可能性时,家长们则希望孩子能尽快回来。为此,在乡下,青年们不得不向公社大队各级相关人员送礼送钱,家长们在城里挖门捣洞求人送礼,千方百计为孩子觅到一个回城的机会。 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最严重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正常善良的人们,对于这种现象多是同情的。我记得很清楚,人们以赞扬的口吻讲着知青们如何以假行贿欺骗农村队干部的笑话。当人们互相谈着如何找人,如何送礼,如何把孩子“办”回城时。丝毫没有感到作了不合道德规范的事有何不妥。没有孩子在乡下的人对此也是同情的。 这就是我所能回忆起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得到人们支持或同情的走后门行动。 当千百万善良的人们第一次带着财或物去哀求有权的陌生人时,可能不安、愧疚,甚至自责,但是想到自己的孩子,也只好厚着脸皮硬去闯。多次这样,成功了,孩子脱离了苦难,也就心安理得了。以后再需要这样作的时候,不安、愧疚、自责也就不会再出现了。在我的记忆中,这就是社会风气变坏的转变点。 把千百万青年撵到乡下去的是谁?谁应该为此负责?大家都明白,我就不多罗嗦了。 当然,如果多数有权人是廉洁的,即使人们容忍同情这种现象,社会风气也未必会变得这样坏。不过,当时管事的人中有大量的因造反有功,或其它不知什么原因而飞速提拔上来的人,还有些从部队支左到地方的小兵或下级军官也任相当重要职务。这些人没有经过训练,没有足够教养,更没有机会接受文革前十几年中多次反贪污运动的教训。这也是造成风气迅速变坏的重要条件。是谁发动了翻天覆地的文革,使这样的人有掌权的条件?这也是大家都清楚的,不用罗嗦。 毛泽东,作为一代雄杰,曾以最严厉的手段打击贪污,但是,在他晚年,又以他自己的手把一切搅混,也包括把社会风气搞坏,把行贿贪污变成一种常规。比起其它所造之孽,此罪甚大,坏影响可能甚长。 千秋功罪,谁能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