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郴州华塘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49) ---- [转帖]陈远辉:农夫与蛇的新故事(组图)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9&id=24176) |
|||||
|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4/13 17:05:11 -- [转帖]陈远辉:农夫与蛇的新故事(组图)
|
|||||
|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4/13 17:05:34 -- 保护 随着莽山烙铁头蛇的出名,它的身价水涨船高,1996年,黑市价格已涨到了100多万元一条。受利益驱动,各路蛇贩子云集莽山。那段时间,经常有人用袋子提着钞票去陈远辉家,要交换一条莽山烙铁头蛇,都遭到了陈远辉的严词拒绝。眼看偷捕愈演愈烈,陈远辉心急如焚。1994年,陈远辉曾多次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建议将莽山烙铁头蛇列入法律法规保护范围,但均遭到了拒绝。 1995年6月下旬,陈远辉争取以宜章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布了“关于重点保护莽山烙铁头蛇”的通告,同时,还以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名义起草公告到处张贴,四处宣传。 “这是没有法律效力的。”陈远辉满脸无奈。莽山烙铁头蛇虽然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但同样不具法律效力。由于该蛇尚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因此对捕杀事件,执法部门只能作一般事件处理。 莽山林管局会同莽山林业派出所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查处偷猎行动,收缴和追回了尚未卖出的多条莽山烙铁头蛇。不法分子被断了财路,对陈远辉恨之入骨,放出话来:“只要陈远辉进山就搞死他!” “我也成了需要保护的‘蛇’了。”陈远辉自嘲道。 |
|||||
|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4/13 17:07:43 -- 考验 《伊索寓言》里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诫世人,对毒蛇绝不能怜悯,否则会丢掉自己的性命。 可这一次,故事的主角爱上了无情的蛇,九次被咬九次逃生。 2000年7月,陈远辉在挤取蛇毒时,不小心被一条最大的蛇猛咬两口,他没急着处理伤口,却叫妻子和女儿赶快测量伤口的齿距,记录蛇伤后身体变化数据和伤口红肿程度;第8次是一条4公斤重的蛇对着他的虎口连咬两口,他留给妻子的遗言是:“我死后,你和女儿要继续研究保护莽山烙铁头。”
取蛇毒 第9次是2003年8月20日,陈远辉被一条1岁龄“烙铁头”狠狠咬了一口。他忍着剧痛取出数码摄像机,对着受伤的手拍了起来。在拍照的五到十分钟里,陈远辉浑身发软,心跳加剧。随行的人迅速把他送回了家。陈远辉告诉女儿陈香莹,加大药量,千万不能停药。话刚说完,就昏迷过去。陈香莹拿出蛇药昼夜不停地灌服和涂抹。整整两天过去了,陈远辉没有任何苏醒的迹象。人们已经陷入绝望。第三天凌晨,奇迹出现了,陈远辉苏醒过来。所有的人都激动得哭了,只有陈远辉在笑,他说:“看来我配制的蛇药,完全可以对付莽山烙铁头蛇的蛇毒。我还要留着这条命与它们打交道。” 可是这一次,由于伤口处理不及时,陈远辉截去了伤指。为了珍爱的事业,他永远失去了左手中指。 |
|||||
|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4/13 17:08:49 -- 挫折 在莽山,记者碰到了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一群博士研究生。 “被蛇咬伤了怎么办?”博士们提问。 陈远辉说:“最简易的方法是用火烧。将钢针烧红后,插在伤口,反复多次,就没事了。因为毒液的成分是毒蛋白,容易被高温破坏。” 介绍完后,陈远辉突然一脸懊悔,拉着记者悄悄问:“我刚才是不是非法行医?”看着他迷惑的样子,记者非常奇怪:咦,陈远辉怎么啦?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谈起了一桩不愉快的往事: 2005年9月17日下午,陈远辉接到一个神秘电话,约他在酒家见面。陈远辉预感到他们是为那个蛇伤死者找他的麻烦。 果然,对方提出要陈远辉给死者家属一笔补偿金。如果达不成协议,下周一就上法庭告他“非法行医,致死人命”。 “我去治他,纯粹是出于好心。”陈远辉万分委屈,介绍了事情的由来:2005年5月29日早5点,一个熟人打电话给陈远辉,再三恳求他去治一个被蛇咬伤的亲戚。两小时后,陈远辉赶到了蛇伤者家中,蛇伤者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随时可能死亡。陈远辉建议家属立即送医院,但家属坚持要陈远辉治,并称出了事不要他负责。见到病人的确快不行了,陈远辉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上午12点钟,服用了陈远辉临时采制的草药并输液后,病人病情缓解,甚至能说话了。看到这种情况,陈远辉放心地回家了。 “想不到晚上12点病人居然死了,我估计是输液过快,导致心、肺功能衰竭。”陈远辉分析:“晚上9点20分,我回到伤者床边时,发现两瓶500ml输液被家属的陪护擅自加快滴入,一个小时就只余40ml。这时伤者又极度焦躁不安,重新处于谵妄状态。” “其实,30多年来,我先后治好各种蛇伤病人500多位,其中濒临死亡的三人,这是唯一一个经我手而死的。我用药肯定没错,几十年的蛇伤研究要错的话,早就不知死了多少人了。”陈远辉越说越激动。早在上世纪70年代,陈远辉就开始钻研蛇伤救治,逐渐形成了一套蛇伤治疗方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2005年7月,湖南科技出版社还出版发行了陈远辉的专著《蛇伤救治绝招》。 “我一不挂牌开诊、二不坐堂行医、三不走街串巷、四不街边摆摊、五用草药治伤,更不以赢利为目的。我为病人治病,都是出于良心,除了象征性地收点药材费,从没收过医疗费。这能叫非法行医吗?” 陈远辉告诉记者,30多年来,他治好如此多的病人,如果要收钱的话,早就成百万富翁了。深圳一家医院请他去治蛇伤,每月底薪5000元;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开出年薪5万元的筹码,还有广州、长沙等地提供的条件也非常优厚,但他全不为所动,为了研究蛇,宁愿当一个没有工资的博物馆馆长。 当时,陈远辉苦笑:我只能等法院的传唤了。 |
|||||
|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4/13 17:09:33 -- 亲人 到莽山的第二天,按计划去陈远辉家拜访。 这是一座极普通的平房。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狭小的客厅。客厅右墙上一条足有1.5厘米宽、1米多长的裂缝特别醒目,裂缝上还贴着3张发黑发黄的白纸,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陈远辉笑着解释:“这房子是1980年建成的,由于地基下沉,墙壁开裂,我有点担心,贴上纸观察它是否继续开裂。” 记者攀上凳子仔细观察:一张写着1997年12月28日,一张写着1999年1月15日,一张写着2003年5月10日,都已撕裂了。记者又在这套51平方米的房里数了数:10条毒蛇似的粗大裂缝爬满了整个房间,小裂缝更是不计其数。 说起这些,陈远辉妻子王银玲发起了牢骚:“老陈的钱都花到蛇上去了,这些年少说也花了8万多元,基本上相当于他的工资,吃饭还是吃我的呢!” 女儿陈香莹说:“蛇是要吃鸡吃老鼠的,爸爸就每天去买。为了养蛇,我们全家都节衣缩食。我长到27岁,从来没用过化妆品,只穿过两套一百元以上的衣服。我也不怪爸爸,他比我们还节约。2006年,他到北京电视台做节目,为了对得起观众,特意买了一件110元的黑夹克,那是他唯一超过百元的衣服,没想到主持人嫌它颜色太暗了,拍摄前要他脱掉了。” 陈远辉穿得最多、也最喜欢的衣服是迷彩服,别人说他穿上这衣服有点像莽山烙铁头。陈远辉解释道:“迷彩服有三个好处,一是在野外考察可以保护自己,不容易引起蛇的攻击;二是迷彩服是长袖,可防蚊虫叮咬;三是经济实惠。”
喂蛇 记者拿出笔记本要陈远辉留言,陈远辉沉思了一会儿,挥笔写道:“虽然蛇是冷血动物,我一辈子偏偏就喜欢他;我老婆说我也是冷血动物,其实我的心是火热的,我爱她们胜过爱自己。” 我发现,陈远辉对蛇的称呼是“他”而不是“它”。 中午,热情的王银玲硬留记者在家吃饭,还上街买了一只鸡,她笑着说:“平常买鸡都是给蛇吃的,今天我们也尝尝鲜。” 不一会儿,她就麻利地端上菜。正吃着,外面突然下起雨,屋里也滴起水来。王银玲母女俩慌忙到处找盆接水。陈远辉则急忙找伞,他说:“我要去博物馆看看我的蛇怎么样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幢老房子,目送这家人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 记者离开莽山半月后,噩耗传来:2006年7月31日,54岁的王银玲因脑动脉破裂不治身亡。 “病来得很快,她没来得及跟我说一句话。”在电话那头,陈远辉哽咽着:“我现在才知道,几年前她就经常头痛,她怕我担心,从来不说。20年前她就只剩一只肾,可我不但没照顾她,每次都是她下班后做好饭菜等我回家。结婚28年来,我没给她买一件好衣服,没让她过一天好日子,我对不起她啊!” |
|||||
|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4/13 17:10:15 --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4/13 23:32:14 -- 关于列入保护法律问题,关于接班人问题,关于经费问题,关于新物种的鉴定问题……记者一直在等待这一大堆问题的结果。时间在悄悄地过去,已经等待了半年多,我觉得已不能再等,于是告诉人们这个《农夫与蛇的新故事》。 |
|||||
| -- 作者:云中牛 -- 发布时间:2007/4/14 15:56: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