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4/9 15:41:21
-- [原创]香溪堡4小时游(五)
13公里的水路飘流完了,竹筏停靠一个古老的毫不起眼的码头上,导游说是要去参观古堡。我们上岸后沿着绿树掩映的小路走进功武村,欣赏古村遗韵。一路上有些村民在摆卖着正宗的草药和丰富的土产。 导游说,这码头和村庄有四、五百年历史了。码头上磨损的石阶、摇曳的古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这里当年的繁荣。而位于功武村内的五宅古民居,是保存尚好、具有广东文化特色的清代民居。 进入村里,我被惊呆了!这里其实是一个古村落,一个历经数百年的古宅群落。层层叠叠的老砖瓦房簇拥着中间一座高大的四方形客家围屋。还有一条长约几百米,宽却不足3米青砖铺地的小街,街中一段有古色古香的房屋。 我确实没想到在河与竹林的深处竟然藏着如此完美的独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竟然有如此具有沧桑历史和深厚文化积累的古村。 我们重点参观的碉楼,它建于康熙六年,迄今有四百年历史。建古堡一是为了防洪,功武村地势低,碉楼是全村唯一的制高点,洪水来时村民搬到高处避水,碉楼是最好的选择;二是为防打劫,旧时政局不稳,遭遇袭击时,村里人便只能凭碉楼的居高临下来进行防御和守卫。 碉楼足有四层楼高,青砖砌墙,红泥粘合,石灰填缝。外观方方正正,据说,这是广东省罕有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雕楼式古堡,虽几经沧桑仍不失大家风范。 碉楼呈四方型,只有一个大门,门前有红石台阶,里外两道墙。三层碉楼,每一层都分成十四个房间,在避难时,每个房间也可容纳一房人,整座碉楼可容纳全村人藏身。那斑驳的砖墙、狭长独特的瞭望孔和枪孔、墙缝边的古榕无一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而这功武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村人皆姓廖。廖氏因南宋末年祖公到增城为官而迁至广东。廖氏子孙颇有出息,历代皆有子孙担任官职,前期以武职居多,于是以“功在于武”自我定位,取名“功武”。九世以后,后辈官职由武转文。广东廖氏家族多有“根系龙门,叶茂广东”之说。 村里的空气别样的清凉,结着硕大果实的木瓜树,香蕉树、虬枝盘旋的古榕……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的幽深迷情,令人沉浸在时光倒流的回味中。 旅游景点的开发让功武村的村民也习惯了面对游人。他们售卖一些土特产来帮补家用,面对外来者好奇的眼睛与镜头,尽管有时会无所适从,但依然能微微笑着接纳, 哦,这几百年的古堡古村庄里肯定藏着许多故事。 我正兴趣盎然地在功武村思古探幽,却被导游不停的催促声打扰,最后不得不按她的要求离开。下午2点半,我们回到车上,又开始向所谓的“亚洲第一泉”——龙门温泉进发。 而在香溪河,古堡、功武村四个小时的经历却深印在脑子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