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郴州华塘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49) ---- 华塘的2007年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9&id=16097)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22:12 -- 华塘的2007年 同和乡冬修水利热潮涌
作者:刘训忠 来源:中国北湖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1-9
冬日的严寒挡不住农民群众大修农田水利的热潮。近日,在同和乡的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冬修水利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曹家田村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参加溪流改道防洪工程;梨园村村民竭尽全力修筑骨干山塘;年西冲村民正忙着为村前的灌溉水渠进行三面防渗……同和乡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激励措施,掀起了冬修农田水利的高潮。
作为典型农业乡的同和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去年的特大洪灾更是使其雪上加霜。为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和乡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兴冬修农田水利。为筹措建设资金,该乡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筹。曹家田村通过“一事一议”,筹工近万个,筹资6万多元,基本完成了长达1500余米的溪流拓宽拉直改道的第一期工程。梨园村5组 通过“一事一议”,人平筹资200元,并多方求助,现已筹集资金8万多元,筹工6000多个,正在修筑一座可蓄水5万多方的骨干山塘。目前全乡已通过“一事一议”,筹资冬修水利资金 40多万元,筹工2.3万个。争取国家扶持。乡、村、组都千方百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项目,争冬修水利资金,取得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 利用民办水利补。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负担”及“民办公助,合理负担”的原则,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实行承包、租赁、拍卖或股份合作,获得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全乡现有一座小I型水库和5口骨干山塘以承包水面养殖经营权的形式向社会融资,用以缓解冬修水利资金紧缺的困难。另外,该乡还改变过去冬修水利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实行“以奖代投”,以质量进度为标准,以检查验收为依据,分期分段给予奖励,掌握了冬修水利的主动权。
目前,该乡为冬修水利已投入资金70多万元,投入劳动工日2.1万个,开工各类水利工程60多处,移动土石方11万方,清理、疏通、维修渠道3.7公里。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23:16 -- 北湖新“愚公”
[日期:2007-01-10] 来源:郴州日报
为了消除山洪的危害,他们把一条弯曲窄小的老溪河填平作稻田,再在稻田里开 了一条笔直宽敞的新河道。这是北湖区同和乡曹家田村的新“愚公”们干成的一件事。
不等不靠,坚决改河道!
曹家田村由于耕地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外地打工,在家的村民都从事烤烟种植,“烤烟+水稻”成了这个村最固定的农业生产模式。曹家田的一个自然村叫金盆凹,两面都是大山。大山低洼处的一片稻田里,一条小溪蜿蜒而下。每年雨季来临,洪水都会漫出小溪淹没稻田。去年“7·15”、“7·26”洪灾中,金盆凹近500多亩烤烟全部被洪水淹没,村民半年收成全被洪水冲走。
水患不除,民心难安。去年9月,当村支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征求解决水患问题的意见时,金盆凹的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不等不靠,坚决改河道!
新改的河道是一条长1.1公里,河底宽4.5米、上宽6.5米,河深3米的新溪河。但新溪河改道工程需投资近百万元。金盆凹村一共才390多人,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重负难以承受,但村民们铁了心,一定要把河道改道搞好。村里召开村民议事会决定:分到田的村民每个人筹500元,在外从事经商的家庭则再加300元,家庭条件实在困难的就采取以劳代资。工程缺口的钱,村集体投入一点,再想办法向外筹点捐助。到去年12月底,金盆凹村已筹到23万元。
“再苦再累也要修好河道”
2006年11月,新河改道工程开工了!不管是天气寒冷,还是冬阳高照,村里男女老少都泡在了工地上。
去年12月15日,当记者来到金盆凹村时,溪河改道施工正热火朝天,一条崭新笔直的河道被掘开,村民们正在清理河道边上的新鲜泥土。
47岁的邓跃娘与丈夫每天都到河道工地上劳动,她说:“现在村里组织改河道,我们再苦再累也要修好河道,不然明年怎么种田!?”邓跃娘家有4口人,为了凑齐2300元修河款,她把家里450公斤谷子和两头猪都卖了。与邓跃娘家一样,村里还有很多农户卖谷卖猪,踊跃筹款。
就在溪河改道工程的不远处,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独自站在田硬上。这个74岁的“五保”老人叫许袁金,是个盲人。虽然看不见施工的情景,但他每天都会到工地旁,听听改河道的新鲜事。为了村里修河道,老人把平日里从每月65元的五保户养老金里积攒下来的400元,也捐了出来。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30:18 -- 北湖区抓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城乡防洪治理
入冬以来,北湖区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城乡防洪治理。目前,该区已开工水利项目2180处,修复水毁工程1096处,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
图为修复仙岭水库主干渠现场。 (唐文利 摄)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32:39 -- 北湖区“三冬”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来源:郴州日报 2007年1月8日
本报讯 (通讯员 陈航鹰 阮 涛)
连日来,在北湖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群众利用冬闲时节刨坑栽树、清理沟渠、种植油菜的场景,一股冬种、冬修、冬造热潮正在全区掀起。 为搞好2007年的种植工作,该区迅速落实冬种计划,形成了近郊乡镇以冬菜、草莓为主,远郊乡镇以冬菜、马铃薯、绿肥为主的冬种生产格局,全区冬种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了石盖塘蔬菜示范点,华塘镇千亩草莓示范基地,以永春为中心的万亩绿肥基地,华塘、万华岩、市郊等乡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4个冬种示范点。同时实行乡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农业部门包技术的工作责任制,乡镇农技站与农业局技术人员还深入生产基地加强指导,严把冬种技术关。此外,该区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依托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流通等服务,并组织农户、生产基地负责人办班培训学习。目前,全区已播冬种面积11.6万亩,完成计划的79%;举办技术培训班31期;为农户、生产基地联系销售公司、超市19家,订单蔬菜4万余亩,马铃薯0.32万亩。 由于2006年遭受了两次大的洪灾,冬修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北湖区突出抓好病险水库保安、城乡防洪治理、人畜饮水解困、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冬修冬造水利力度。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区投入资金3178万元,开工项目2267处,完成1511处,其中完成土石方196处,修复水毁工程1096处,投入劳动工日218万个,出动机械3.9万个,新增防渗渠道33.86公里,加固堤防2.9公里,疏浚河道3.92公里,渠道清淤175公里。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34:16 --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2 11:58:52 --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2 11:59:26 -- 北湖区300多户全倒户入住“爱民房” 作者:刘建丽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1-12 1月5日,由市农业办牵头的全倒户灾后重建和安置工作督察组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段海清的陪同下来到北湖区市郊、万华岩和郴江等乡镇进行督察。 去年两次特大洪灾以来,北湖区把抗灾自救和灾民住房重建作为为民办实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灾后住房重建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银行支持、政府补贴等惠民政策和补助资金全额定期落实到灾民手中。 市郊乡欧家冲村的小学教师欧荣学家里有四口人,在去年洪灾中把他的三间住房冲走,家具等物资被一冲而空;灾情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在补助5000元建房资金的同时提供政府贴息贷款2000元,帮他建起150多平方米住房,在十月份就搬进了新房。 目前,全区共安排各项灾民扶助资金近2000万元,帮助300多户全倒户搬进了新居,并且为灾民拉通了电,引进了自来水,建起了挡土副坡等基础设施,让灾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
||||||||
|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1/17 0:02:16 -- 离开华塘几十年了,心里总是忘不了那个地方。 谢谢楼主让我们能看到华塘的新消息,新变化。 祝福华塘今年风调雨顺,也祝福华塘的父老乡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9 0:39:14 --
|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9 0:46: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