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郴州华塘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49)
----  华塘的2007年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9&id=16097)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22:12

--  华塘的2007年

同和乡冬修水利热潮涌

作者:刘训忠  来源:中国北湖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1-9 10:17:01

冬日的严寒挡不住农民群众大修农田水利的热潮。近日,在同和乡的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冬修水利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曹家田村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参加溪流改道防洪工程;梨园村村民竭尽全力修筑骨干山塘;年西冲村民正忙着为村前的灌溉水渠进行三面防渗……同和乡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激励措施,掀起了冬修农田水利的高潮。

作为典型农业乡的同和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去年的特大洪灾更是使其雪上加霜。为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和乡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兴冬修农田水利。为筹措建设资金,该乡广开门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筹。曹家田村通过“一事一议”,筹工近万个,筹资6多元,基本完成了长达1500余米的溪流拓宽拉直改道的第一期工程。梨园村5

通过“一事一议”,人平筹资200元,并多方求助,现已筹集资金8万多元,筹工6000多个,正在修筑一座可蓄水5万多方的骨干山塘。目前全乡已通过“一事一议”,筹资冬修水利资金 40多万元,筹工2.3万个。争取国家扶持。乡、村、组都千方百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项目,争冬修水利资金,取得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

利用民办水利补。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负担”及“民办公助,合理负担”的原则,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实行承包、租赁、拍卖或股份合作,获得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全乡现有一座小I型水库和5口骨干山塘以承包水面殖经营权的形式向社会融资,用以缓解冬修水利资金紧缺的困难。另外,该乡还改变过去冬修水利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实行“以奖代投”,以质量进度为标准,以检查验收为依据,分期分段给予奖励,掌握了冬修水利的主动权。

目前,该乡为冬修水利已投入资金70多万元,投入劳动工日2.1万个,开工各类水利工程60多处,移动土石方11万方,清理、疏通、维修渠道3.7公里。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23:16

--  

北湖新“愚公”

[日期:2007-01-10] 来源:郴州日报  

为了消除山洪的危害,他们把一条弯曲窄小的老溪河填平作稻田,再在稻田里开

了一条笔直宽敞的新河道。这是北湖区同和乡曹家田村的新“愚公”们干成的一件事。

          

不等不靠,坚决改河道!

曹家田村由于耕地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外地打工,在家的村民都从事烤烟种植,“烤烟+水稻”成了这个村最固定的农业生产模式。曹家田的一个自然村叫金盆凹,两面都是大山。大山低洼处的一片稻田里,一条小溪蜿蜒而下。每年雨季来临,洪水都会漫出小溪淹没稻田。去年“7·15”、“7·26”洪灾中,金盆凹近500多亩烤烟全部被洪水淹没,村民半年收成全被洪水冲走。

水患不除,民心难安。去年9月,当村支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征求解决水患问题的意见时,金盆凹的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不等不靠,坚决改河道!

新改的河道是一条长1.1公里,河底宽4.5米、上宽6.5米,河深3米的新溪河。但新溪河改道工程需投资近百万元。金盆凹村一共才390多人,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重负难以承受,但村民们铁了心,一定要把河道改道搞好。村里召开村民议事会决定:分到田的村民每个人筹500元,在外从事经商的家庭则再加300元,家庭条件实在困难的就采取以劳代资。工程缺口的钱,村集体投入一点,再想办法向外筹点捐助。到去年12月底,金盆凹村已筹到23万元。

“再苦再累也要修好河道”

200611月,新河改道工程开工了!不管是天气寒冷,还是冬阳高照,村里男女老少都泡在了工地上。

去年1215日,当记者来到金盆凹村时,溪河改道施工正热火朝天,一条崭新笔直的河道被掘开,村民们正在清理河道边上的新鲜泥土。

47岁的邓跃娘与丈夫每天都到河道工地上劳动,她说:“现在村里组织改河道,我们再苦再累也要修好河道,不然明年怎么种田!?”邓跃娘家有4口人,为了凑齐2300元修河款,她把家里450公斤谷子和两头猪都卖了。与邓跃娘家一样,村里还有很多农户卖谷卖猪,踊跃筹款。

就在溪河改道工程的不远处,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独自站在田硬上。这个74岁的“五保”老人叫许袁金,是个盲人。虽然看不见施工的情景,但他每天都会到工地旁,听听改河道的新鲜事。为了村里修河道,老人把平日里从每月65元的五保户养老金里积攒下来的400元,也捐了出来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30:18

--  

北湖区抓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城乡防洪治理

来源:郴州日报    2007年1月10日

    入冬以来,北湖区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城乡防洪治理。目前,该区已开工水利项目2180处,修复水毁工程1096处,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

图为修复仙岭水库主干渠现场。 (唐文利   摄)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32:39

--  

北湖区“三冬”工作有条不紊展开

来源:郴州日报 2007年1月8日

作者:通讯员 陈航鹰 阮 涛

本报讯 (通讯员  陈航鹰  阮 涛)

连日来,在北湖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群众利用冬闲时节刨坑栽树、清理沟渠、种植油菜的场景,一股冬种、冬修、冬造热潮正在全区掀起。

为搞好2007年的种植工作,该区迅速落实冬种计划,形成了近郊乡镇以冬菜、草莓为主,远郊乡镇以冬菜、马铃薯、绿肥为主的冬种生产格局,全区冬种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了石盖塘蔬菜示范点,华塘镇千亩草莓示范基地,以永春为中心的万亩绿肥基地,华塘、万华岩、市郊等乡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4个冬种示范点。同时实行乡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农业部门包技术的工作责任制,乡镇农技站与农业局技术人员还深入生产基地加强指导,严把冬种技术关。此外,该区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依托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流通等服务,并组织农户、生产基地负责人办班培训学习。目前,全区已播冬种面积11.6万亩,完成计划的79%;举办技术培训班31期;为农户、生产基地联系销售公司、超市19家,订单蔬菜4万余亩,马铃薯0.32万亩。

由于2006年遭受了两次大的洪灾,冬修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北湖区突出抓好病险水库保安、城乡防洪治理、人畜饮水解困、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冬修冬造水利力度。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区投入资金3178万元,开工项目2267处,完成1511处,其中完成土石方196处,修复水毁工程1096处,投入劳动工日218万个,出动机械3.9万个,新增防渗渠道33.86公里,加固堤防2.9公里,疏浚河道3.92公里,渠道清淤175公里。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1 11:34:16

--  

北湖区江口乡有支老人护路队








(图为老人护路队正在抢修新屋村公路的情景)

“欣逢赶上好时代,再给余生添光彩”。这是10月30日晚10点,北湖区江口乡党委、政府组织该乡老人护路队的14名老人观看中央电视一台晚间新闻,播放他们辛勤护路的新闻后,看到自己上了中央电视一台的节目,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发自内心感慨的一句话。

    从1978年以来,江口乡各条通村公路一直由该乡企业办出资负责养护维修,并成立了一支老人护路队,老人护路队年龄最小的54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达66岁,从1978年起养路的有些老人已经去逝。养路时间最长的是新屋村的凌克信老人,至今已连续养护28年之久。28年来,除该乡企业办每月每人补助几十元工具费之外,老人们用辛勤的汗水默默地义务养护着各条通村致富路。
2002年“8.8”洪灾无情地摧毁了该乡10条通村公路,老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看到被洪水冲毁的各条公路,老人们毅然决定不等不靠不要,自带工具,用瘦弱的肩膀和长满茧的双手苦战118天,砌好大小护坡37个,疏通涵洞51个,清理土方近10000立方米。

    2006年,全乡10条通村公路和3条跨乡公路再次被“7.15”洪魔无情地冲毁,为了尽快地恢复公路通车,老人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当中,又是苦战100余天,砌好大小护坡30余个,疏通涵洞45个,清理土方近8000立方米。

    公路抢修通车后,全乡迅速掀起灾后重建新房的热潮。为了保证公路畅通,不影响灾后建房的进度。9月14日,有一段公路塌方,老人们冒着大雨,带着工具,肩挑手提,奋战了近4个小时,终于疏通了塌方的公路。

    对于一般人来说,到了六、七十岁以后就是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江口乡老人护路队的老人们在28年来,为了保证全乡10条通村致富路和3条通往永春乡、南溪乡致富路的畅通,老人们不知多少次冒着大雨,顶着烈日抢修公路,也无法用数字统计老人们28年来,为抢修公路感了多少次冒,砌了多少护坡,疏通多少个涵洞和清理了多少方土。按老人们的话说:这是小事,是经常的事,感冒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是为了人民群众做点好事,做点实事,人活着都塌实些、实在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我们护路队老人们共同的心声。

稿源:郴州新闻网
作者:梁俐佳 王敏
编辑:艾伟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2 11:58:52

--  

北湖区万华岩镇受灾住房全倒户元旦喜迁新居

作者:李友作 唐文利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1-8 11:15:58

    大红的对联贴上门,喜庆的鞭炮响震天。2007年元旦对北湖区万

华岩镇下凤村村民李清余、廖健香老两口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这一天,他们在经历了洪灾倒房后的5个多月就住上了新建的房屋。

面对摄像机,老两口特别激动,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似乎全融汇在

门上这幅对联的内容中,“高堂筑就永铭党的恩情,新居落成皆拜

政策所赐”。

    廖健香激动地告诉记者:旧房受灾倒了之后,我想都没想到房子建

得这么快。搭帮党、政府、干部给我垫上钱,给我建了这座新房。

今天住进新房,我心里真是很高兴。

    搬进新居这一天,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抬家具、整理房间、挂日

历,新房里热闹非凡;万华岩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和镇村干部闻

讯后也前来祝贺。

    夫妻俩把这些贵客和来帮忙的乡亲迎进客厅,并热情招呼他们入座,

桌上摆满了自家种的花生、橘子,主人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在主人的极力挽留下,前来祝贺的领导和帮忙的乡亲与他们全家

共进午餐,祝愿李清余全家新年兴旺,吉祥如意!

    据万华岩镇领导介绍,全镇去年7.15、7.26两次洪灾共有  户受灾,

倒塌房屋  栋,经过几个月加紧建设,现已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2007年元旦前后,全倒户将全部住进新房。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2 11:59:26

--  

北湖区300多户全倒户入住“爱民房”


作者:刘建丽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1-12 9:06:59

15日,由市农业办牵头的全倒户灾后重建和安置工作督察组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段海清的陪同下来到北湖区市郊、万华岩和郴江等乡镇进行督察。

去年两次特大洪灾以来,北湖区把抗灾自救和灾民住房重建作为为民办实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灾后住房重建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银行支持、政府补贴等惠民政策和补助资金全额定期落实到灾民手中。

市郊乡欧家冲村的小学教师欧荣学家里有四口人,在去年洪灾中把他的三间住房冲走,家具等物资被一冲而空;灾情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在补5000元建房资金的同时提供政府贴息贷款2000元,帮他建起150多平方米住房,在十月份就搬进了新房。

目前,全区共安排各项灾民扶助资金近2000万元,帮助300多户全倒户搬进了新居,并且为灾民拉通了电,引进了自来水,建起了挡土副坡等基础设施,让灾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  作者:秋叶
--  发布时间:2007/1/17 0:02:16

--  

离开华塘几十年了,心里总是忘不了那个地方。

谢谢楼主让我们能看到华塘的新消息,新变化。

祝福华塘今年风调雨顺,也祝福华塘的父老乡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9 0:39:14

--  

郴州市启动2007年“五下乡”春节慰问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

张万才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1月15日,郴州市2007年“五下乡”慰问团在北湖区月峰瑶族乡举行集中服务,标志着全市“五下乡”春节慰问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一大早,父老乡亲们就像赶集一样齐聚到活动现场,市计生委的计生宣传咨询台前围满了索取资料和计生药具的群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博士义诊小分队接待的村民是一拨又一拨。市文化局的书法家们则受到了喜爱春联的村民的热力追捧,村民们美滋滋地欣赏着墨迹未干的春联,脸上笑开了花。

最吸引乡亲们的当然是喜庆热闹的文艺演出了,湘昆剧团、市歌舞剧团表演了《吉祥如意》、《美丽心情》、《都很忙》等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旋律优美激昂的二胡重奏、让人忍俊不禁的小品,给瑶乡百姓带来了美的享受。花脸演员曹志威是观众叫好最多的演员。他在《醉打山门》中饰演的鲁智深金鸡独立十多分钟摆出十八罗汉众生相。时而拉长身形呈“瘦子罗汉”;时而鼓起肚子呈“大肚罗汉”;时而以单腿支撑下蹲,另一腿悬空平伸呈“打坐罗汉”;还有亮珠罗汉、长眉罗汉、大肚罗汉、擎天罗汉等,凭借过硬的腿功,高难度的动作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7年“五下乡”春节慰问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化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市科技局、郴州移动公司等20余个单位组成。活动分队将在春节前后深入全市11个县市区,深入农村基层、社区工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文化、科技、卫生、政策理论、法律咨询服务,努力满足普通老百姓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市“和美家庭”、“和美社区”、“和美村庄”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市委巡视员张万才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集中服务活动现场

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博士小分队

村民热力追捧书法家们的春联

曹志威表演《醉打山门》

稿源:郴州新闻网
作者:陈丹
编辑:陈丹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19 0:46:11

--  

红提卖好价 果农乐哈哈

本网1月17日讯 记者日前来到北湖区万华岩镇的万华红提基地,这里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去年11月份采摘的红提鲜果,都已经存放在这个冷库里面,为的就是在今年的春节期间能将红提卖个好价钱。

  

在这个温度只有零度的冷藏库里,存放了几万斤新鲜的红提。但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这些鲜果能保存得了这么久吗?公司管理人员的回答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郴州万华红提基地管理员:有保鲜纸可以保到一年左右, 没有保鲜纸可以保到两三个月。

  

万华红提果业公司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原来出产的红提只能现产现卖,在常温下不耐储藏,为此,公司去年底开始摸索着建造冷库对红提进行冷藏保鲜。

  

郴州万华红提果业公司董事长谢帮成:保鲜到过春节时再销售吧,价格高,零售价19.8元一斤,平时只有8块钱一斤。价格可观。

  

谢帮成从2002年开始种植美国红提,当时是从云南一国家示范基地引种,一年只能挂果一次。2004年,为了扩大产量,谢帮成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自行研究种植技术,不仅琢磨出搭建雨棚为树体避雨防病虫害的方法,还利用南方无霜期长的优势,开发出了红提“一年二次挂果”的技术,使总产量一下子就增加了三分之一。

  

郴州万华红提果业公司董事长谢帮成:9月份一次挂果,亩产2000公斤以上,11月份二次挂果,少一些,亩产1000多公斤。

  

目前,谢帮成已经带动华岩镇周边200多户农户种上了红提,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他们的红提继去年底在 “湖南第八届(国际)农博会”上获金奖后,今年元月7号,又荣获了农业部举办的“首届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金奖。现在离红提的挂果季节还早,但园林里师傅们已经开始维修搭建雨棚,准备迎接下一个收成的日子。

  

果农:现在维修就是为明年(2007年)做打算,明年肯定大丰收啦。

  

公司员工们还每天抓紧时间到在地里修剪废枝,让营养充分集中到能够挂果的枝条上去。他们要在立春前为基地现有的380多亩红提修整完枝条。

  

果农:这个剪枝要慎重考虑,如果没剪好就把明年的产量剪了去了。

  

果农们在地里忙着学技术做农活,谢帮成则忙起了今年5000亩红提种植基地新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他要在2010年完成他的“以四季名贵稀有水果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开发”计划。

  

郴州万华红提果业公司董事长谢帮成:07年发展到1000亩左右,把面积扩大,我们总体规模是5000亩红提基地,再配上休闲旅游农业观光这一块,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湘南最大的农业观光休闲庄园。

稿源:郴州电视台
作者:冯芳 俸婧
编辑:张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