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绿碧岭
-- 发布时间:2007/3/26 19:49:38
-- [原创]秦汉雄关5 古永明县
秦汉雄关 五:古永明县 从今日江永县的版图可以看出:江永县以夏层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夏层铺以东的水都汇入永明河,流入潇水和湘江属长江水系。这一部分秦汉时属零陵郡的营浦县,拥有潇贺古道,麦岭关(现属广西)是中原,两湖入粤的重要通道。 夏层铺以西的水都汇入桃川河,流入漓水和西江属珠江水系。这一部分秦汉时属苍梧郡的谢沐县,拥有谢沐古道,谢沐关,是广西北部,贵州,四川入粤的重要通道。 秦汉时期对两条道,两座关的管理实行的是 “条条”管理,也就是说麦岭关归中路大军管辖,而谢沐关归西路大军管辖。 这种管理在两路大军进攻时是非常有效的,但南方平定以后这种管理对于镇守却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由于这两座关的后方完全是相通的,一关不守则另一关必定后门大开,不战而破。在防守时必须相互依存,统一指挥。 于是隋文帝于开皇9年(589年),将原营浦县的潇贺古道,麦岭关部分(即今江永县夏层铺以东的部分)与原谢沐县的谢沐古道,谢沐关部分(即今江永县夏层铺以西的部分)合并而建永阳县。(后改为永明县)对这两条道路,两个关口进行“块块”管理。并修通了江永县城与桃川之间的大道,以加强这两个关口之间的调剂与支援。从此江永县的格局便基本形成。 两条路,两个关在战争时期是完全同等重要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交流日益扩大,古时的兵道就逐步变成了兵,商两用道。由于中原和两湖入粤的流量要远大于广西北部,贵州,四川入粤的流量,而且由于湘漓水道的进一步完善,西部入粤的物资走水路会更便捷一些,谢沐古道的作用便日益趋微,逐渐变成了一条地区性的小道。但是一旦遇到战争,谢沐关的重要性就会立即重新凸现出来,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历史记录上只留下了谢沐关,而没有留下谢沐古道的原因吧。 历史跨越了两千年,今天谢沐古道又恢复了生机,从广西恭城到桃川到朝东到富川的省级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地奔驰而过。 不知在车子经过小水这个湘桂两省的分界点时,车上的人能否多看一下眼前的这一条不起眼的牛岗岭,因为它就是垂名史册的谢沐关城,因为它是一座与万里长城同时建造的秦汉雄关。 六:后记 本文将龙虎关—桃川—朝东--富川这一条道路称为“谢沐古道”,并使用“谢沐古道”这一概念论证了“牛岗岭就是谢沐古关”这一论断,这在对江永的历史考证中是一个新的尝试。 更进一步的证实还有待考古的证据。 有了“谢沐古道”这一概念,就可以很顺畅地建立“两条路(潇贺古道,谢沐古道),两座关(麦岭关,谢沐关),两个地区(夏层铺以东的营浦县,夏层铺以西的谢沐县),合成一个江永”这样一个思路。就可以很顺畅地用来解释江永县历史上很多疑点。 前长沙市博物馆馆长,考古学专家黄纲正先生在考察完千年古村上甘棠后曾说过:“在桃川的南边,应该还有一些秦汉时期的东西”。黄先生的判断曾给本文的写作以极大的启迪。 本文在对潇贺古道和谢沐关的描述中采用了富川著名学者、专家王国政先生的论文中的一些描述。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