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沅江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47) ---- [原创] 《人生仿佛》之三 青衣泪 青衫湿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7&id=45843) |
| -- 作者:雄鸡报晓 -- 发布时间:2007/9/12 8:56:48 -- [原创] 《人生仿佛》之三 青衣泪 青衫湿
青衣泪 青衫湿 1.我来我思,雨雪霏霏 那一天在记忆里如此清晰,是因为雨雪霏霏。 天气几天来阴云不朗,仿佛是蓄谋着这场雨加雪。气温下降到0度后不再狂跌,如男子汉那般的冷峻便减去了许多,却似女子青衣一袭,水湿裙隙雪掩褶迹,神伤凄楚,孤影暗香。 气吞山河的楚霸王怕虞姬;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说的是一个道理:多情未必不丈夫。2.哀婉低回,谴绻悱恻。 这年头时尚听歌,谁愿去看戏。但局长有令违抗不得,我屁颠颠地赶到戏园子里,紧紧挨在局长身边坐下,表现出一份政治上的成熟。 今夜是湖南省“映山红”戏曲艺术节的开幕式,省里的头头脑脑都来捧场了。地州市县各路剧团使出了浑身解数,湘剧、祁剧、花鼓戏、京剧等戏种的精典折子戏轮番献演。老局长锁定舞台目不转睛,手指兀自敲着板眼,陶然忘机,神入戏化,蝶梦庄周。 我一会儿曲颈向天,一会儿东张西望。局长不耐烦了,“你来是看戏的,还是来看球的?”我说我好紧张,既怕天上掉下什么来,又怕左右打黑枪,来这是做人肉盾牌保护首长安全的。 局长没奈何,“去去去,到外面买个花篮去。”我逃也似的蹿出戏园子,买下一个花篮,牡丹、玫瑰、百合、兰花、郁金香等什么意思的都凑合一点。再美美的过一把烟瘾。 中场休息了。局长命我去送花。我说不去,这是蟒员品级玩的票,干我等青衫鸟事。局长把眼一瞪,得,官大一级压死人,去吧。 上得后台,折进化妆间,经人遥指将眼望去,一纤柔女子着青褶披水衣,落座化妆。我靠近杵在身后,镜中人用心专一竟无觉察。 肉色底彩挤在掌心里,揉搓开了匀匀地抹到脸部,面红指尖点点蘸上,描红眼眶、鼻梁;扑粉定妆;打胭脂,浓浓处自眉间到脸颊上位,往下则淡淡了去,戏剧妆到了这里就出彩了,那夸张的俏丽美伦美奂。 描眉,画眼,将眉线眼角线延入发鬓,再用湿润的勒头布裹头,将皮肤拉抻吊上。此番眉眼展延微微上翘,如细柳似丹凤,增几分顾盼神韵,添许多妩媚风情。 贴大片,上齐眉穗,戴头套假发,插簪钗,一切打点妥当。好,镜子里一个青衣便鲜活灵动起来,端的是情伤愁锁、凄怨哀愁,生出万般的悲悯怜惜。 蓦然惊觉,我为何而来,来为何干?想起来了,我是送花给一个演员叫董青萍的。那董青萍眼波似泓,盈盈满满,却又拼命噙住,生怕溢出污了脸上的妆彩。一介生人,竟能惹她这般激动却是为何?心下揣度,今夜真不是为看戏来的,就如同今天雨雪霏霏的天气,是被一个蓄谋算计着,而这一切是为了她。 回到座位,局长指示:今天你什么戏都可以不看,但是这出湘剧高腔《琵琶记》里的折子戏“上路”,你不看不行而且非用心看不可。 大幕启开,布景简约,枯藤、老树、古道、阳关。轻放鼓板。一青衣挪移婉转出场、一老翁柱杖跟进。 青衣,是人间的烟火水雾熏陶浸渍出来的,是人世的苦涩悠长积淀精攒出来的,腼腆、淡秀、恬静、妩丽,风度凝重,动作端方,气质含蓄,包揽传统中国女子的所有风情,堪称人间尤物。 青衣身着朴素,微含胸,手扪心,白描出人生再平淡不过的寒薄。这般气度耐的住慢慢品味、经得起细细推敲。人说看青衣,能看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悲伤,那种深含幽远的内在美,所唤起的审美情愫,在宗教里尤如观音菩萨,是一种大悲悯的怜爱。 那戏中青衣辨得真切,就是董青萍。 “上路”中青衣的唱段既非唱亦非念,是吟哦。吟时除单皮鼓和檀板击拍外,再无任何器乐伴奏。靠的是自身行腔、吐字、归音的功力;要的不是悲声大作仰天扑地,而是要如董青萍这般,把那满腔的块垒强抑住了,再一丝一缕地抽续吐将出来。 赵氏女,离故乡,身背琵琶手拿雨伞怀抱遗容寻找蔡郎。 大翁叔他送我到阳关上,叮嘱我的言词两次三番。 舍不得大翁叔我回头望,又只见他年迈之人两眼汪汪。 把几句好话对他讲,大翁叔你莫哭免悲伤。 愁自愁此去山高路又长,儿的身儿衰体又弱,山高路远身衰体弱怎能行上,我的大翁叔呀,我何日里才能挨到帝邦。 是这等对景悲对景伤,对景好悲伤,悲伤愁断肠,我的两眼盈盈泪落两行。 …………。 戏中人情伤离别,看戏人为何伤情。局长触到了伤心处,想起了年轻守寡的母亲,将自己拉扯成人的苦命姐姐,满面泪流。这个掌控多少人命运衰荣的权重者原来也禁不得哀婉低回、谴绻悱恻。其实,青衣的凄诉何止是伤离别,红颜渐褪、青灯孤守、缺米少盐、生儿养女、奉婆养姑等等,是天下女子千百年来所有的苦楚。 最懂女人的其实是男人,但唯有稳重、或者数尽红尘之后成熟的男人,才最懂青衣,最怜青衣。 大幕刚闭,局长喊走。我一步一踟蹰三步一回头,被拉扯着出了戏园子。 车经大道进小街,停车。抬头望去,“青竹馆”三字清朗明晰。进去上楼,引入幽静处,一老者急切相迎,局长介绍:这是我省戏剧界的一代宗师董老。 董老举手投足都显露戏剧身段的神韵,种种表情和眼神都是遭遇世态炎凉的直接反应。8岁入梨园,50多年头顶星辰粉墨人生。戏中指点江山,英雄煮酒;戏外摧眉俯首,斗米折腰,一世难得开心颜。小女董青萍虽然钟爱,但在外忍得那一口鸟气回得屋来,却又只往她的身上撒得。 文化大革命中大办“五七”干校。据史料介绍,有数十万大大小小的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大专院校教师、还有戏剧界封资修的残渣余孽等,统统被赶了进去。就是在1969年的冬季里,董老背负行李,董青萍牵着妈妈的衣襟,举家逐出长沙,走进了一偏远山区的五七干校。 几年之后董老及妻子召回长沙,顾不得就把个女儿孤零零地甩下,董青萍还在惶惶然中又被干校赶了出去,到了更偏远的农村插队落户。 哪怕一根小草,该绽绿的时候还是要绽绿。好个董青萍,凭着胎里生就的艺术天份和蕙质兰姿,考进县剧团,不久就成了台柱子,然后结婚生子成家,悄然生发成了小草丛。 但董老的心思放不下,是因为孤寂难耐和一份歉疚,总想着要把女儿调回身边,却是谈何容易,一条回长沙的路十几年过去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话到此打住,那董老长气嗟叹一声,再将指关节往桌面一击似如起板,略带黯哑苍劲凄凉地唱将起来: 五娘儿免悲伤,使得老汉我痛断肠。 我们两下分别在阳关下,言来语去话又长。 此去未晚先投宿,鸡鸣必须等天光。 儿逢桥涉水须仔细,行船过渡切莫慌忙。 口渴莫饮那泉中水,可往人家去求茶汤。 莫使老汉倚门相望,儿不回时我挂肚肠。 愁自愁,此一去山高路又长。 儿又无亲无友,山高路长无亲无友。你怎能行上,儿啊。 且听最后那个“啊”的吐音,先悠然提起再陡落低回,终于沦为抽泣。我的心阵阵紧缩,一股酸楚翻腾而上,充涌眼眶,滑落脸颊,湿濡衣衫。 局长拿出一张纸来往桌面上一拍,“把青萍调回来,种到你那一亩三分地里去。”我定睛一看,那是一份请调报告,空白处题满了头头脑脑的批示。 我终于看明白了,今夜发生的一切,都是局长的蓄谋,被算计的不单是我,还有来看戏的那些头头脑脑们。局长也不是为看戏而来的,是为仗义行侠。
|
| -- 作者:雄鸡报晓 -- 发布时间:2007/9/12 8:58:01 -- 3.青衣泪,青衫湿。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把门关紧了,它也会寻个缝隙蹿进来。飞快地,董青萍调进了我所在的单位,丈夫调到了省剧团,小女儿再没有重复母亲的噩梦。好风凭借力,一家人展翅飞进长沙,筑巢安窝。 苦尽甜来。就像上演一出传统样板戏。国人苦命看不到现世的希望,因而依着寄托,将所有的悲剧都来一个末尾大翻盘,续上个美满的结局。而只要美满的情境一出现,就是催着青衣退出舞台黯淡寂化的时辰到了。青衣就是青衣,她只能活在悲情里。 董青萍就是青衣,一年多以后死于癌症。 又是一个雨雪霏霏的冬日里,车经沿江大道往湘雅医院去。车窗外,近处街头淅淅雨下,远处江上雪粉迷迷,更远处山峦茫茫素裹。悲凉袭来,身上一阵阵发冷。 进医生办公室询问病情,主治医生说,患者已到直肠癌晚期。相比而言,直肠癌是比较好治的,早上一年就好办多了,但是现在……医生摇摇头。 董青萍的丈夫小周拿出病历本,上面计有一年前医生写下的医嘱:“Ca?建议进一步检查。”一年之前就接到警告了,为什么不遵医嘱“进一步”下去呢?我情急诘问起来。 “青萍说刚调来没几天就看病住院,太对不住领导了,没想到会是这样。”再说就说不下去了。我心绞痛几乎呻吟。甩下小周,顾自走向病房。 董青萍躺在床上苍白憔悴,孱弱无力。我把她的手放到自己的盈握当中,将一份关切传递过去。董青萍嘴唇嚅动说声谢谢。眼眶里流转的泪珠再无力噙住,便让其延眼角流出,顺势掩没到鬓发里,还是想把一份洁净示人。 她从来都是这样,哪怕心内山呼海啸天崩地裂,但仍维持着外在的温柔娴静、澹定不迫。这是一股柔韧的骨力,一种固守的静美;是女人世界里的寂寥晨星,是男人心目中撼动魂魄唏嘘感叹的“青衣气质”。 时间在半年过去之后。夜深沉,过2点。小周来电话:青萍已到弥留之际,请来见最后一面。那一刻的感觉如切割般的锋利。 那一夜,世界充满太多的罪恶,充满太深的悲痛。我的心如刀割。 我叫上董青萍两位要好的女同事小陈和小黄,匆匆赶去。就晚了一步,董青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我轻步上前,唯恐惊扰了董青萍的寂空静然。那是一拂水袖,甩手喧嚣的决意;水褪尘腻,倦离浑浊的淡青。小陈和小黄依着门框泪眼相望不肯挪步,她们需要美好的记忆,不愿看到最后的董青萍。 董青萍换上了一套崭新的制服,我将她衣襟上的最后一颗扣子扣好。这是小周的特意安排,他心细如发,知道董青萍视我如兄长。兄妹诀别,他要让当哥哥的能够做点什么。 我把她的领带整理好,然后把自己的领带夹取下来给她夹上。这是她跟我的一个默契。还是那天,董青萍当手被我盈握把住时,她用手指在我掌心里轻划示意,眼眸波光流盼,“你是我老兄,你要送我一样东西”,然后就提起了领带夹。我记清了她的嘱托:“我要你自己的,我要你在我要的时候送来”。 我要求自己做这一切的时候,要如云似水那般轻柔,如线穿针那般准确,还要心想手到那般协调。如此那般何其难,但求我心她知。恍惚之中朦朦胧胧,董青萍的面容好似灵动起来,自眉间下眼睫晕染颊面泛起亮色,抹去此恨悠悠,透见青山隐隐。难道真有灵魂感应么?分明看见她的嘴角嫣然一动,那是微笑。 离别医院的回程途中,小陈附在我耳边轻轻说:“我感觉 我情愿相信,董青萍那最后的微笑是给我一个人的。因为她心我知,她对调回长沙感恩回报而不惜一死,她索要一个念物相随蝶化,是眷念最后一年多的生命时光,希望下世承继这份最光亮的命运烛照。衣带渐宽终不悔,拼将性命为情酬。青衣贞烈。 如果人生原罪难赎,受苦受难为必然,那么就需要敬重坚忍,那就是青衣了。如果尘世浑浊污秽,过滤漂净为必须,那么就需要珍惜素雅,也便是青衣了。如果岁月悲凉萧瑟,燃情壮丽为必要,那么就需要怜爱秀美,还只是青衣了。 我来我思,雨雪霏霏;雨雪霏霏,哀婉低回;哀婉低回,谴绻悱恻; 谴绻悱恻,青衣泪泣;青衣泪泣,青衫湿濡。 |
| -- 作者:人背犁 -- 发布时间:2007/9/12 10:30:03 -- 叫绝!为仁兄的文采干杯. |
|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7/9/12 10:49:45 -- 雄鸡报晓君好文章,精彩而又典雅,其行云流水般的细致和柔曼以及流畅恰如她所表现的青衣。易山也爱青衣,虽然不似报晓君说得出这多道道,但也无端的喜欢青衣的清雅和美丽。 童年时父亲教我唱过《苏三起解》,自己常常想象自己在台上扮演那个似悲似怨,亦爱亦恨的青衣苏三。邓兄笔下的董青萍的倩影总是幻化成我所见过的许多青衣扮相:虞姬、嫦娥、秦湘莲......那种宛转、圆润、富有板眼的声腔也如在耳边。谢谢报晓君! 现附上一段描述与邓兄作和,也飨喜欢戏剧的朋友: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选自《老残游记》 |
| -- 作者:80个知青娃 -- 发布时间:2007/9/12 10:51:12 -- 绝!先占个板凳,晚上再说。 |
| -- 作者:湖边士 -- 发布时间:2007/9/12 12:50:55 -- 我来我思,雨雪菲菲, 雨雪菲菲,谴绻悱恻, 缱绻悱恻,青衣泪倾, 青衣泪倾,青衫湿濡。
众人齐声叫绝,我觉叫绝有二: 一是文采绝, 二是楼主怜香惜玉,侠骨柔肠, 在被董青衣戏里戏外悲情人生感动的同时, 也感动了淡秀、恬静、妩丽、端庄的董青衣, 生离死别,怎不叫人泪湿青衫,痛断肝肠! 此等情谊,堪称一绝! |
| -- 作者:早起鸟 -- 发布时间:2007/9/12 17:09:54 -- 真没想到从业警界的雄鸡报晓先生居然会对青衣有如此透彻的了解!我想这一定是因为他拥有了文中这一位朋友的缘故?文章文采飞扬地述说了一个动人的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得不为故事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心伤,不得不为主人公能有一位作者这样的知心朋友而感动!雄鸡报晓先生真是一位有情有意的男子汉! |
| -- 作者:蓝天秋水 -- 发布时间:2007/9/12 20:25:31 -- 以下是引用湖边士在2007-9-12 12:50:55的发言: 我来我思,雨雪菲菲, 雨雪菲菲,谴绻悱恻, 缱绻悱恻,青衣泪倾, 青衣泪倾,青衫湿濡。
众人齐声叫绝,我觉叫绝有二: 一是文采绝, 二是楼主怜香惜玉,侠骨柔肠, 在被董青衣戏里戏外悲情人生感动的同时, 也感动了淡秀、恬静、妩丽、端庄的董青衣, 生离死别,怎不叫人泪湿青衫,痛断肝肠! 此等情谊,堪称一绝!
同感!谢谢楼主! |
| -- 作者:李姐 -- 发布时间:2007/9/12 20:30:27 -- 什么叫绝?什么是情?唯读雄鸡报晓好文! |
| -- 作者:淮羽 -- 发布时间:2007/9/12 23:06:53 -- 雄鸡报晓文才了得!不仅语言自成风格,而且观察细致入微,居然对湘剧也如此熟悉,从化妆到表演,甚至连剧本也能背诵如流。若非作家坯子,是不能达此境界的。 邓兄所写的董青萍是不是湘剧花脸董武炎的侄女、小生董少华的妹妹?她也曾在某县湘剧团演青衣,也是死于癌症,其夫也姓周,是琴师,但她叫董杏元,如果是她,则我也与其有过交往。那是六七年、六八年,我有家难归,在她们夫妇所在的剧团栖身,与之同上过台,也画过布景。但我下放当知青后就失去联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