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沅江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47)
----  [分享]欣赏部分古钱币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7&id=44772)

--  作者:孺子牛
--  发布时间:2007/10/31 20:59:53

--  [分享]欣赏部分古钱币

                                 < 欣赏部分古钱币 >
      我国的铸钱技术早于世界任何一国,远在青铜器问世的同时,古钱的 铸造便己开始,其时欧洲还停留在物物交換的阶段。古钱币的铸造在历史資料中鲜有记载。留给后人的只有古钱实物,任你去揣摩,考证,猜测 .

     自唐代以来,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都铸钱不断,这些各个朝代所铸造的钱币,无一不反映和体现岀当时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信息,藏友们在研究和把玩之间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尝到了无穷的乐趣,特别是寻觅到一两枚稀有的珍品时,个中的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我们的收藏与流传于世和岀土的这些钱币相比,是万不及之一,二,且个人能力有限,只能尽可能的去收集,今将部分古钱币摄上来,希望大家喜欢,也算抛砖而引玉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汉代 五株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明钱 四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钱 若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钱 八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铜 .钱若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铜 .钱六枚




--  作者:原上草
--  发布时间:2007/11/1 21:15:28

--  
   牛弟,我这也收了十几枚古铜钱,我又不懂这玩艺,下次回长沙带给你,成全你的收藏吧。我还记得你在农村时,几个红卫兵袖章上滿滿的主席像章的,还在吗?也发上来看看噻。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7/11/2 13:31:01

--  

    还是清姐对牛兄好。我以前也有过一些铜钱,搬了几次家,不知弄到哪里去了。不然也可以凑在一起。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11/2 17:58:39

--  友情复:(孺子牛)欣赏部分古钱币

秦半两

汉五株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11/2 18:04:12

--  御书钱--

御书钱上的大家墨迹


  宋代钱文有个独特现象,皇帝喜欢写钱文,先后写了8个年号钱,称为“御书钱”。其中宋太宗酷爱书法,曾亲书“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创立“御书体”(又叫御书钱),因而被泉界称作“御书钱鼻祖”。

  宋太宗赵光义御书“至道元宝”钱泉史多有记录。《永乐大典·宋史》:“至道中铸钱,文曰‘至道元宝’,真书、草书二品,其制法仿效唐开元钱之所造。”张端木《钱录》:“‘至道元宝’,至道年铸,有真行草三体。”

  至道元宝钱,其径2.5厘米,重3.8克,书体分真、行、草三体(由于篇幅所限,图片取真、草两种)。该钱青铜质,钱体呈熟旧的黑色氧化层,与旧钱谱记载的其钱直径和重量相符。李如森著《中国古代铸币》第235页云:“(至道元宝钱)系御书钱。按太宗酷爱书法,淳化三年,命王著审定历代法帖,定名《淳化阁帖》。”

  我们现今无缘欣赏《淳化阁帖》中古代帝王和书法家的墨迹,却可从宋太宗将《淳化阁帖》运用到“至道元宝”真、行、草三体书法的心得和墨迹,聊补无缘睹物之憾事,这无疑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宋太宗的御书钱不仅今人喜爱,就是当朝遭贬官的北宋文学家王禹称也作诗称许。王禹称被罢官免职后,穷困潦倒,家里不能开火弄饭,仍把御书钱作宝贝留存。他作诗云:“谪官无俸突(锅灶之意)无烟,惟拥琴书尽日眼,还有一钱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



--  作者:榴莲
--  发布时间:2007/11/3 9:39:13

--  
    孺子牛兄,有雅兴啊!
--  作者:孺子牛
--  发布时间:2007/11/3 20:45:57

--  

  谢谢清姐,易山,榴莲,友情周未,的热情关注。我原来是有三百多枚主席像章,而且是成套的,八零年一小偷光顾全偷走了,为此我难过了好一阵呢。现在我又收了一些但不成套了,哪天我摄上来让你们分享。

   友情兄也是收藏高手哟,对钱币的理论,钱币的品相要求都很高,摄上来的照片很清析,为弟我是望尘莫及了。我第一次学处理照片,照片有些模糊,请兄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