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不知天命
-- 发布时间:2007/8/27 13:51:46
-- [转帖][灌水]田太权的《遗忘》
在遗忘和不能遗忘之间:田太权《遗忘》展前言
杨小彦 去年九月在平遥才认识田太权。当时他有个展,展览作品有想法,也有新意,但说不出是好还是不好。我知道持有这种状态的艺术家很多,不太好谈论。今年四月,田太权从重庆打来电话,邀请我去重庆,说在四川美院的艺术中心“坦克库”有一个个展,希望前往。我从来没有去过重庆,欣然应邀,好看看这个闻名的山城。看展览的人很多,作品也保持了在平遥时的风格,只有四张特别,拍的是重庆仅存的一处“红卫兵墓”。当然不是拍那个墓,而是用那个墓为背景,前景加上穿红卫兵服的年轻女性的性感形象。 我当时眼睛一亮。一是,我一直知道这个墓,网上搜索过。二是,以这个墓为背景,却又加上性感女性形象,主题虽然暧昧,但视觉效果强烈。我当时就和一起看展览的几位从事美术研究的学者商量,觉得这个主题完全可以发展。第二天田太权陪我们几个去那个红卫兵墓上看看。现场的阴森感和墓碑上的文字让我们唏嘘不已,同时也坚定了就这个主题发展下去的信念。其实当时考虑的还不完全是作品风格,而是对一种有意识的遗忘的绝望。那个奇特年代的奇特事件,今天已经成为淡漠的痕迹,藏在历史深处,越来越不易被人发觉,更不用说细察近看了。如果田太权能够以这个唯一遗存作为题材,至少也是一种对抗失忆的方式。 之后,田太权真的全力以赴投入对这个题材的创作上。到了九月份,田太权已经完成了他的第一组作品,近三十张,题目叫《遗忘》。他挑出其中九张在平遥展出,登时引起关注和争议。 关注和争议是正常的,说明中国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忘记那个一直有人希望忘记的日子。当我看到他寄过来的作品样片时,尽管我已经有所了解,但我承认,我还是被震惊了。尤其是其中的幽灵感和虚无感。我发现,一旦人们真的有意忽略一段重大历史时,其实那历史恰恰是无法被忽略的。结果,对历史的记忆就演变成一场无声的骚乱,这场骚乱浮现在历史的表象上,像幽灵一样不停顿地徘徊不停顿地踟躅不停顿地留连。 不断有人寻问田太权的创作动机,希望他对自己的作品做出恰当的解释。但是,田太权对我说,他真的不知道如何来解释自己的作品。他就是觉得那样去做了,然后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要那样去做。他面对一座仅存的墓,墓里埋了几百人。他们死于一场无聊且无辜的武斗。他们当中最小的十四岁,都是纯真的男男女女,有些日常生活都还没有过开,然后就躺在这里,被人遗忘,有意地遗忘和无意的遗忘。 我知道田太权并不是要复原一座红卫兵墓,也不是要借机谈论什么重大问题。他所承受的是一种感性,介于失忆和记忆之间,介于遗忘的抗拒遗忘之间。他的作品叫“遗忘”,只是表明他无法遗忘。但他真的是对历史有所遗忘了,否则他不会制造出眼前和遗忘有关的图像。这说明他的图像是记忆,又不是记忆 我对田太权说,如果觉得无法解释,那就不要去解释。因为,正因为不要去解释,所以才需要在这里展出。 解释在观者那儿,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的,哪怕这判断千差万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