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沅江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47) ---- 雁归来与闵立宏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7&id=28529) |
-- 作者:乐闲 -- 发布时间:2007/5/27 23:01:25 -- 雁归来与闵立宏 雁归来与闵立宏读了雁归来写的“我的知青生涯”及犟牛和另几位插友写的有关“血统论”的文章,很有些感触。看了“血统论”三个字,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那凶神恶煞的联动份子形象:身穿没有帽徵领章的军装,手里甩动着皮带,稚气未脱的脸上堆满了横蛮霸气。他们高呼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他们将“血统论”推向了高峰。其实,想来“血统论”应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贯彻阶级路线”。一九六四年,我初中毕业。我们那届毕业生出生不好的几乎全下放到江永当知青。一九六六年红卫兵造反时,许多学校的档案都被抄出来了。人们才知道,出生不好的毕业生的档案中几乎都有这四个字:“不予录取”。雁归来与闵立宏 ( “仰望这样一种平凡”一文中的主人翁。我在2006年底完稿后请洞庭客先生在本网站发表。那时我还没上网)都是被这四个字打入另册的人,她们都是血统论的受难者。她们的遭遇特别有典型性。雁归来代表了流落在城市的“黑七类”女知青所遭受到的一切苦难。而闵立宏则代表了落根农村的“黑七类”女知青的艰难困苦。我们知道,雁归来这个倒流城市的 “黑市堂客”是被迫的无奈之举,而闵立宏这个“贫下中农堂客”却是心甘情愿的追求。雁归来的无奈容易理解,但闵立宏的追求却很难被人接受。闵立宏自小就被戴上了一顶“台属”帽,饱受了歧视,久而久之,无形之中有了原罪感。就如一个好端端的人,从小被人围着说头歪了,她也被弄糊涂了,信以为真了。为了争当一合格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她虔诚地接受着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表现很出色。每次招工贫下中农都推荐了她,却都因“台属”问题被刷名。我曾问她当时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她说:不是说,出生不由己,道路可以自已选择吗?那一定是自己的世界观改造得不够,那就继续吃苦,经受考验吧。坚持就是胜利,因为我相信党的政策,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了解我。在那个扭曲人性的年月,在血统论的棒槌下,闵立宏似乎只有自我批评和自我革命的权利。她无形中也接受了这个现实,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过。她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照样埋头苦干。后来她竟然走上了这样彻底的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与一个比她大十八岁,丧妻并拖着三个孩子的一贫如洗的农民结了婚。闵立宏义无反顾地为这一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祖国大地解冻以后,她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师,和台湾的母亲也取得了联系,其政治、经济地位大有改善,她却依然全心全意关爱着这一家人。她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始终没有叫苦,没有后悔。她的单纯、挚着令人心酸,令人敬佩!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闵立宏除了情感(这情感又是那样令人称奇)因素外,不能不说是她的“自我革命”让她作了这样的婚姻追求。她所受到的一切磨难是历史的悲剧。闵立宏与雁归来尽管受到种种不公,被打入社会最低层,然而她们崇高的人格力量,她们的善良与美德却震撼着我们。正如雁归来说的:“直到晚年,我终于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回顾往事,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无愧于社会,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子孙。” 因为感动,因为敬佩,我写下了“仰望这样一种平凡”一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血统论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更会刷新历史。我们有责任向人们,特别是向我们的后代讲述这些故事,是因为我们只愿做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
-- 作者:易山 -- 发布时间:2007/8/30 8:23:51 -- 乐闲的文章以一种对人善良、真挚、诚恳的理解而打动读者。乐闲于闵立宏过去是素昧平生,完全是对于不幸者的关注和知青的情愫让她一步步的走近闵立宏,进而将一个平凡却宝贵的心灵展示给网上的朋友,让人们在为闵立宏的身世慨叹,对她的自强不息心生敬佩的同时,也记住了乐闲这个名字。 平凡的人之间往往滋生不平凡的伟大情感,善良二字总是出现在你与他人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