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潇雨专栏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41) ---- [原创]“三两”赌粮-------陈水应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41&id=22924) |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3/31 12:07:41 -- [原创]“三两”赌粮-------陈水应 “三两”赌粮 三有下乡那年刚好十七岁,瘦小的身子还没有一柄锄头高。也许太瘦小,大家都管子叫他“三两”。 “三两”虽然和我不同大队,却住在我对面,同我是邻居。“三两”住的是大队一座荒废的祠堂 , 面积够大的足有百来平方。是正处级以上干部享有的住房面积。祠堂的大门真才实料,用足有十公分的原木制成,上面钉满钢钉,只因年久失修,门上的钉子锈了,黑色的油漆已龟裂如斑驳的老桦树皮。推开大门,咣当一声,安全极了。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祠堂,见三两坐在祠堂的门坎上,手捧一只黄色的搪瓷盆,拇指紧紧扣住盆底,喝着很稀的粥,见我看他,自嘲笑笑说:“这盆破了个洞,这里又没地方补”就只能用手指捂住洞口将就了,我说,“今天才8号,你怎么就喝稀饭了?”他苦笑了一下,一脸悲凄的神色,什么也没说,又低下头噜噜地喝起他的稀饭来。愁苦的令人心酸。 我去的时候赌局刚开始,大家围坐统铺上,每人面前放着一袋大米,这就是赌金。庄家孰练地给每人二张牌,比21点大,输者用铁罐从自已的粮袋里舀一小注大米给赢家,随着粮袋的涨.扁,还有点惊心动魄。大米赌完了,他们就赌粮证上的配额。下乡的第一个年头,每位知青的皇粮是:每月八元,三十七斤米,四两油,凭证供给。人戏称:“8374”部队。 “三两”的手运并不好,在我发现时,“三两”已将全年的粮额赌光,开始赌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更多年以后的粮额了。 突然有人轻声地泣哭起来,接着是二个,三个。慢慢地,许多人的哭泣声变成了一阵阵可怕的嚎啕,在整座山头上弥漫开来 我在一块木桩上用毛笔颤抖地写下这几个字:“厦门知青/三两之墓/一九七零年农历正月初三”。 作者:陈水应 厦门一中 66 届初中 69年9月下乡插队闽西 武平县知青 |
-- 作者:潇雨 -- 发布时间:2007/4/3 23:46:16 -- 三两故事,令人心酸! 谢谢农哥的好文章! |
-- 作者:日落部族 -- 发布时间:2007/4/11 21:05:40 -- 以下是引用农哥在2007-3-31 12:07:41的发言: 临近过年,所有的知青几乎都返厦了。留下来的不外有三种人;一种想证明自已彻底的革命性,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一种是没钱可回。一种是无家可归。 我也是最后两种兼有的人,株洲331已无家了,母亲与兄各分在四处,有次年三十晚,社员要我去团圆,我却顾执一人坐在河边筒车下,静静地听河水在低声唱叙千年不变悲伤的曲调。 |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4/11 21:18:26 -- 以下是引用日落部族在2007-4-11 21:05:40的发言:
我也是最后两种兼有的人,株洲331已无家了,母亲与兄各分在四处,有次年三十晚,社员要我去团圆,我却顾执一人坐在河边筒车下,静静地听河水在低声唱叙千年不变悲伤的曲调. |